國退民進:為何民不愿“民”進?
余斌
看了2009年第29期《中國新聞周刊》關于通鋼事件的報道。報道中說,“在鋼鐵業國退民進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事關公平的群體積怨已經到了一個爆發的頂點。……這是一場暴力化的討價還價。……他們反對的既不是國資的退出,也不是民間資本的進入,而是整個過程中的不公平與不透明。這不是一個姓社、姓資的討論,而是一次有關社會公正的沖突。”
媒體的這個評論真可謂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好一個鋼鐵業國退民進的大背景。為什么鋼鐵業要國退民進?鄧小平不是說,不管黑貓白貓,逮著耗子就是好貓嗎?鋼鐵業中的國有企業就不能逮耗子了嗎?私有鋼鐵企業在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上有哪一個能夠比得上,鋼鐵業中主要的國有企業的?憑什么就冒出一個鋼鐵業國退民進的大背景?提出這個大背景的人心中還有鄧小平理論的位置嗎?
而在這里,最關鍵的是哪個民在進?通鋼的職工是國還是民?顯然他們不是前者,但在媒體眼里他們也不是后者。因為媒體眼里的民是所謂的民間資本,是掛著民的羊頭,賣的資的狗肉。而真正的民即作為人民群眾和平民百姓的通鋼職工,在吉林省發起的這場國退民進(據報道,在2005年新任省長要求國有股比例在競爭性行業中降到20%,而當時國有經濟占吉林全省總資產中比重為80%)中,不進反退。難怪真正的民反而要反對“民”進了。
媒體說這與姓社、姓資無關,只與社會公正有關。試問,此次美國金融危機沖擊中國,沿海私有企業大批倒閉,職工大量辭退,來了個市場化的徹底改制。試問,那里的民工像通鋼職工這樣反對了嗎?難道沿海地區私有企業的兼并重組和倒閉對于民工是公平和透明的嗎?為什么,那里的民工的反映不像通鋼職工這樣的激烈呢?這只能是姓社與姓資的差別。在姓資的民間資本那里,民工只是勞動力商品的出賣者,他們所能要求的只是不逃廢他們的工資,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在姓資的民間資本那里,不是資的民,什么都不是。在發達國家的國有企業那里,由于其國有企業仍然姓資,其職工能夠訴求的權益,與該國的私有企業職工沒有什么兩樣。
相反,在姓社的國有企業里,國有反而真正具有民有的性質,這是因為,在這里,國有企業職工是國有企業的主人翁。所以,才存在公平與透明的問題。這才是問題的實質。在這里,國退就是民退,就是國有企業職工的下崗和失業。民不愿“民”進,是因為,這種國退民進,實際上是民退資進。
這里還要指出的是,所謂的國退民進是導致中國的私有企業質量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中國私有企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國退發展起來的,而不是自身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包括與國有企業的競爭中通過自身的努力成長起來。它像一個紈绔子弟一樣,靠陪練者的故意輸球來顯示自己的本事,一旦到了真正的比賽現場,就什么也不是了。從通鋼事件的報道中可以看出,私有資本的代表怎么看怎么像魯提轄手下先硬后軟、外強中干的鎮關西。
如果吉林省想提高私有企業在競爭性行業中的比重,就不應當讓國有企業退出,而應當讓他們與私有企業在稅收、社會保障等方面與私有企業公平競爭,在這種競爭中成長起來的私有企業才是真正有質量的私有企業。否則國有企業垮了之后,私有企業也會跟著垮。那時苦了的就是吉林的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