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在談到意識的生產時,馬恩指出,“意識的一切形式和產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來消滅的,……而只有實際地推翻這一切唯心主義謬論所由產生的現實的社會關系,才能把它們消滅;歷史的動力以及宗教、哲學和任何其他理論的動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的確,批判不能消滅西方經濟學,但是批判的武器一經掌握群眾也可以成為武器的批判。因此,批判仍然是必要的。
馬恩指出,費爾巴哈“只是希望達到對現存事實的正確理解,然而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的任務卻在于推翻這種現存的東西。”的確,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就是人不斷地推翻現存的東西。那種“放羊娶媳婦、生娃再放羊”的生活與非洲角馬的循環遷徙一樣不是人應當過的生活。
馬恩指出,“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統治階級支配的。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在觀念上的表現,不過是表現為思想的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系……此外,構成統治階級的各個個人……作為思想的生產者而進行統治……他們的思想是一個時代的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例如,在某一國家里,某個時期王權、貴族和資產階級爭奪統治,因而,在那里統治是分享的,那里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就會是關于分權的學說,人們把分權當作‘永恒的規律’來談論。”因此,當新聞媒體進行精神生產的資料主要來源于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那個階級或階層的廣告費用時,那些所謂“獨立”的新聞媒體就只能表達那個階級或階層的思想,甚至不惜歪曲事實真相。分權只不過是分贓,而權力制約至多只能為統治階級制約權力為其內部的個別人所用,而不能制約權力為作為少數人的統治階級甚至統治階級中的某個團體所用。
馬恩指出,每一個企圖代替舊統治階級的地位的新階級,“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抽象地講,就是賦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們描繪成唯一合理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資產者的假仁假義的虛偽的意識形態用歪曲的形式把自己的特殊利益冒充為普遍的利益”,這就是“普世價值”的來源。今天中國之所以出現“普世價值”的宣傳,就在于一個新階級企圖奪取中國的統治地位。反對這樣一個企圖,就要指明這個普世價值僅僅是這個新階級自身的特殊利益而不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就要排除這個特殊利益同社會全體成員尤其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的聯系,就要加強居于統治地位的階層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系。
(本文節選自余斌老師《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的研讀筆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