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指出,費爾巴哈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客觀的活動,因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一樣,其主要缺點是在對事物、現實、感性的理解上,沒有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沒有從主觀方面去理解。馬克思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這一點不僅排除了從絕對真理的角度來看待真理性,還表明真理性除了現實性外,還要具有力量。有些理論觀點能夠揭露丑惡的現實,具有現實性,但它們沒有力量來改變現實,尤其是一些改良主義的理論,因而這些理論也談不上真理性。另外,盡管有不少庸醫存在,但是中醫關于人體的經絡理論的真理性不在于經絡能否在顯微鏡下看到(實際上,經絡的存在已經通過放射同位素得到證實),而在于它有沒有在實踐中得到檢驗,有沒有治愈人類某些疾病的力量。由于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典型地反映了對人體的主觀理解,因此,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不能說都具有馬克思所提到的沒有從主觀方面去理解的主要缺點,但它們也不能算作是現代的辯證唯物主義,需要重新而單獨地加以定位。
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表明,我們不能以個體為起點去研究社會,而要以社會為起點去研究個體。張五常不能接受這一點,他強調只能從個體為起點來進行社會分析。但是,他本人又注意到,以點為起點來研究線段是“近于無稽”的,這是因為,點是沒有長度的,而由無數的點組成的線段是有長度。實際上,高等數學恰恰是以線段為起點來研究點的。與馬克思的觀點相比,張五常的主張只不過是無稽之談。
在這里,馬克思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改變世界需要力量,而解釋世界則不需要。顯然,只有通過改變世界,我們才能考察理論的現實性和力量即理論的真理性,才能真正知道理論的解釋是否正確,才能逐步建立起科學的理論體系。相比之下,不僅哲學家們而且西方經濟學家都只強調解釋世界,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遮掩西方經濟學的非真理性。
(本文節選自余斌老師《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的研讀筆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