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神壇的毛澤東
近幾年來,毛澤東熱在神州大地上再度興起,毛澤東時代的歌曲唱紅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許多回憶、懷念、歌頌毛澤東的文章、影視作品頻頻出現在報紙、雜志、電臺、電視上。在民間,有些人將毛澤東的畫像掛在車里、掛在家中。在某些地方,還有些人逢年過節,便到毛澤東的塑像前,焚香禱告,祈求毛澤東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幸福,毛澤東又走上了神壇。曾經一度,毛澤東走上過神壇,有人說那是“文革”時期林彪搞造神運動的結果。這種說法不管事實如何,至少在理論上是說不通的。神是存在于人的內心世界里的,人們是靠自己的認識去感受神是否存在,豈是外力所能強加的,即便是外力能夠強加于人,又能持續多久?這一次,毛澤東再度走上人民心中的神壇,是沒有任何外力的,而且是在毛澤東已經逝世三十多年以后。人們現在懷念、歌頌毛澤東已經沒有了任何功利色彩,完全是出自自己對毛澤東的深厚、真摯的感情。如今懷念、歌頌毛澤東不但不能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弄不好,可能還會招來麻煩。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如果不是發自心底里的、由衷的深厚感情,是做不到的。
受這種情緒的感染,學術界開展對毛澤東思想研討的現象也多了起來,但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研討者都把研討的方向集中在對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政治思想的研討上,很少有人就毛澤東的外交、經濟、文化思想進行研討。更有甚者,一經接觸上述問題,立刻就噤若寒蟬,不發一聲。其原因,可能還是受多年來主流一再編造的毛澤東“閉關自守”、“關起門來搞建設”之類的謊言所左右和控制。在目前的語境下,研討毛澤東思想,如果迎合主流的意思,也得出和他同樣的毛澤東“閉關自守”、“關起門來搞建設”的結論,自己的感情和理性上過不去;如果違背主流的意思,得出與他相反的結論,自己的膽量和現實上過不去,所以很多的人都選擇了回避。但是,歷史就是歷史,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會終被強權所扭曲,也不會終因謊言而改變,更不會終因回避而消失。毛澤東作為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且執掌新中國最高權柄達二十七年之久,他在新中國的外交、經濟、文化領域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與他在政治、軍事領域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同樣巨大,無論功過得失,對新中國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些影響,雖然曾經有過被謊言所歪曲的經歷,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遮蓋在歷史真相上的陰霾被吹散之后,歷史恢復了它本來的面目,終于能夠讓我們在對歷史真相的回顧中,去領略毛澤東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建設等方面超凡的智慧了。
毛澤東超凡的外交智慧
毛澤東逝世后,中國出現了一股又一股否定毛澤東的浪潮,有否定毛澤東的人說:“毛澤東搞個人集權統治”。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定的事實根據,毛澤東在某些方面確實是搞個人集權。許多方面的工作,毛澤東都放手交給他人去做,但是唯獨軍事和外交這兩方面的工作,毛澤東歷來都是親自掌管,沒有毛澤東的最后批準,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行動。周恩來總理就說過:“外事無小事,事事要請示”。因為這個兩方面的問題,對于我們這個十分貧弱,且又身處充滿危機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有著特殊矛盾的國家來說,是十分敏感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釀成重大災難。對于個人集權的這種處理國家重大問題的方式是否可取,要因人而異,不應一概而論,更不要攙雜著個人感情去妄加評說。
集體領導的體制有利于發揚民主,集體的智慧也可能大于個人的智慧。但是在重大緊急關頭,集體領導體制往往因為議而不決,就可能會錯過稍縱即逝的良機,事后又成為推諉責任的借口。而且,集體領導往往也需要在關鍵時刻具有超人智慧的、善于決斷、敢于決斷的個人最后做出決定。個人專斷做出的決策未必錯誤;集體決定做出的決策也不可能完全正確。從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在外交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決定和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看,毫無疑問,當年的這些決策都是完全正確的。這一系列重大外交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的過程,充分體現了毛澤東超凡的外交思想和戰略,也向世人證明了毛澤東確實具有超人的智慧。
在新中國國家政權尚未建立之前,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就對中國大陸開始了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的全方位的封堵,企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由此,才引出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那不朽的名篇。如何打破這樣的封堵,改善國際環境,為新中國的國家安全贏得外交上的保障,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就成了新中國外交工作一項長期的、根本性的戰略任務。毛澤東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上形成的分別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對峙的世界格局給我國留下的一點空隙和機遇,采取“一邊倒”的政策,加入社會主義陣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國家安全的外部環境。同時,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背靠社會主義陣營,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指導下,大力發展同周邊國家以及兩大陣營以外的其他國家的關系。而且,毛澤東又充分認識到了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的矛盾,極力謀求同美國以外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發展關系,力求打破資本主義陣營對我國的封堵。
新中國成立后,尚在英國、葡萄牙殖民統治下的香港、澳門問題就成了一件十分棘手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是以實現民族解放為己任的,如今已經獲得了全國大陸的政權,如果不收復被不平等條約分割出去的國土,感情上是說不過去的,也不好向人民交代。因此,如何處理香港、澳門問題是對新中國政權的一次重大考驗。在這個問題上,毛澤東有著比其他人更為深遠的認識,以當時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定決心和頑強的意志,收回香港、澳門易如反掌。但如果這樣做,在資本主義陣營對我國進行全面封堵的情況下,也就意味著徹底斷絕了與資本主義世界的接觸,這樣的后果對新中國是十分不利的。維持香港、澳門的現狀,把它作為新中國觀察資本主義世界的窗口和通向資本主義世界的橋梁,從長遠意義上看,對新中國是十分有利的。而且,香港——這個大英帝國剩下的為數不多的殖民地之一,對英國也是十分敏感的。英國雖然早已失去了往昔“日不落帝國”的輝煌,但是仍然憑借昔日的余威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勝國的榮耀坐上了資本主義陣營的第二把交椅。香港問題如何解決,關系到大英帝國的顏面。像對待蔣介石那樣,繼續以武力威脅的方式,來維持香港的現狀。任何一個英國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毛澤東可不是蔣介石那般懦弱,大英帝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在長江上巡航的英國軍艦的事件中,早已領教了站起來的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堅強決心和意志。武力維持香港的現狀做不到,拱手將香港交還中國,對于做慣了強盜的英國人來說,也是心有不甘的。于是,香港問題也成了英國人十分棘手的問題。就在英國人無計可施的煎熬等待中,新中國政府除了發表一紙聲明,稱香港、澳門是中國領土外,沒有任何改變香港、澳門現狀的實際行動,就連以外交方式向英國討回香港的行動都未采取。從表面看,維持香港、澳門的現狀,是作為新中國觀察資本主義世界的窗口和通向資本主義世界的橋梁,其實,毛澤東暫時不收回香港還應有更為深遠的戰略目的。毛澤東看穿了往日的世界霸主,今天資本主義世界的老二——英國的虛榮心,只要維持香港的現狀,就等于保住了大英帝國的顏面,英國為了保住自己的顏面,就必須主動與新中國進行接觸。這樣一來,香港就成了套在英國脖子上的絞索,主動權完全掌握在新中國的手中,迫使英國不得不主動與新中國進行接觸。只要英國與新中國接觸,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的封堵就會從他們的陣營內部被打破。事實證明,毛澤東確實英明,小小的香港,不僅起到了觀察資本主義世界的窗口和通往資本主義世界的橋梁的作用,也確實成了套在英國脖子上的絞索。新中國剛一成立,英國政府就主動與新中國進行接觸,可是他又怕惹惱了美國主子,所以不敢公開進行。但是英國人就是聰明,他們開創了一種新的外交方式,于一九五四年和新中國建立了名義上是半外交關系,實質上是全外交關系的代辦級外交關系,成為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好在中國人一向大度,也沒有再以必須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為難英國人。在英國的帶動下,荷蘭緊隨其后,也于當年與新中國建立起了代辦級外交關系。美國人苦心孤詣地建立起來的國際反華統一戰線,運作還沒有多久,就出現了松動。毛澤東用一個小小的香港、澳門問題就做了一篇如此大的文章,為沖破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的封堵創造了條件,這一點充分顯示了毛澤東的外交智慧。
日本是中國的近鄰,曾經是世界上發達的列強之一。雖然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日本侵華戰爭,而且,中日兩國之間還有許多現實問題沒有能夠解決。但是,和日本建立聯系,對于打破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的封堵,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當時的日本政府正被美國騎在胯下,所以不敢稍有違反主子的意思,因此日本歷屆政府都緊緊追隨美國的反華政策,不敢公開與新中國發生官方接觸。毛澤東抓住日本侵華期間,在中國留下大量的“遺孤”和從蘇聯接收的部分日本戰犯的問題,以民間外交的方式,促進官方往來;以文化交流促進經濟交往。中日兩國就是以這樣的方式保持著官方的實質性的接觸,從而在世界資本主義反華統一戰線的東方戰線打開了一個缺口。
就在新中國借助美蘇對峙的世界格局,在獨立自主外交方針的指導下,極力進行打破資本主義陣營對我進行封堵的時候,世界的政治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一九五三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魯曉夫成了蘇聯新的領導人。赫魯曉夫上臺后,改變了斯大林時期的路線和對外政策,主張與美國搞緩和。一九五七年,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赫魯曉夫認為蘇聯的科技和工業能力在一定的領域已經趕上或超過了美國,因此提出要與美國和平共處,要與美國開展和平競賽,進而共同主宰世界。赫魯曉夫提出的與美國和平共處與毛澤東提倡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有著本質上的差別,美蘇和平共處實質是要美蘇聯手,共同主宰世界。如果世界形成這樣的格局,對包括新中國在內的其他所有國家都是十分不利的,而且,赫魯曉夫已經用組建中蘇聯合艦隊,建立長波電臺等建議,暴露出了要控制中國的企圖。為了擺脫蘇聯的控制,毛澤東拒絕了赫魯曉夫關于組建中蘇聯合艦隊和建立長波電臺的建議。而且,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局勢,毛澤東又采取了兩項重大的外交行動,打破了赫魯曉夫與美國搞緩和,意在美蘇聯手控制世界的企圖。
一九五八年,美國一再逼迫蔣介石從金門、馬祖撤軍,以便就此結束中國的內戰狀態,進而導致臺灣問題國際化。為了挫敗美國的企圖,毛澤東以支援中東地區人民反對美國、英國入侵的名義,在事先沒有通知蘇聯的情況下,于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下令炮擊金門、馬祖。這一行動,給了蔣介石以內戰尚在進行,拒絕從金門、馬祖撤軍的借口。由于中蘇之間簽有友好互助同盟條約,表面上又是親密無間的同志關系,而且,在炮擊金門前的七月三十一日,毛澤東邀請赫魯曉夫秘密來中國訪問, 八月三日 赫魯曉夫返回時,卻是讓他公開走的,并且兩國還發表了會談公報。這一切足以使美國認為中國炮擊金門是在蘇聯的支持下進行的。因此開始懷疑蘇聯提出緩和的誠意,對赫魯曉夫后來一再提出的緩和建議,報以冷淡。毛澤東炮擊金門,表面上看是國內問題,實際上是一次重大的外交行動,實現了一箭三雕的戰略意圖:一是與蔣介石互相配合,制造內戰還在繼續的假象,挫敗了美國逼迫蔣介石從金門、馬祖撤軍,意在使臺灣問題國際化的企圖,為實現中華民族統一創造了條件;二是在美蘇緩和的進程中制造了一個巨大的障礙,使美國由此懷疑赫魯曉夫搞緩和的誠意,非但沒有實現緩和,而且后來還加劇了美蘇的對抗;三是在世界上樹立了主持正義,支持弱小國家反抗大國侵略與壓迫的良好形象。
對赫魯曉夫拋棄無產階級繼續革命的理論,改變蘇聯的對內對外政策,主張與美國搞緩和,與資本主義和平共處的做法,毛澤東給赫魯曉夫戴上了一頂修正主義的帽子,意在逼他繼續與美國進行對抗。別看赫魯曉夫身體強壯,腦袋锃亮,修正主義這頂大帽子他也頂不起,他更不敢戴。因為赫魯曉夫知道,一旦蘇聯戴上修正主義的帽子,蘇聯共產黨所建立的蘇聯國家政權就失去了合法性。蘇聯是在俄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俄國從十六世紀起,經歷代沙皇的不斷征服擴張,形成了地跨歐亞大陸的龐大帝國。俄國征服擴張的過程,就是對其他民族殘酷鎮壓的過程。列寧曾經說過:“俄國是各民族的監獄”。俄國十月革命后,實行新的民族政策,表面上由各主要民族組成共和國,然后自愿加入蘇聯,實際上仍然是用強力把各民族捆在了一起。最為典型的就是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這波羅的海三國。這三個國家是斯大林與希特勒在達成瓜分歐洲的協議后,才由蘇聯強行吞并的。但是,不管是自愿還是被迫,蘇聯各民族至少在表面上還是有共產主義理論這樣一個共同信仰的。如果自己承認了放棄共產主義信仰,搞修正主義,那么,由一百多個民族,十五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聯就會立即解體。后來戈爾巴喬夫搞改革,宣布放棄共產主義,實行所謂的民主的人道的社會主義,沒有多久,蘇聯就解體了。在這一點上,赫魯曉夫比戈爾巴喬夫有遠見,他明白,修正主義的帽子是千萬戴不得的。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不是修正主義,赫魯曉夫只好重新選擇無產階級繼續革命的理論,重新選擇與美國進行對抗。就在赫魯曉夫尋找與美國對抗的時機,以表現自己繼續堅持馬列主義的時候,天賜的良機來了。
一九五九年,就在美國眼皮下的古巴發生了卡斯特羅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擺脫了拉丁美洲國家組織,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倒向蘇聯。古巴發生的社會主義革命,遭到了美國的嚴重干涉。一九六一年四月,發生了美國中央情報局支持在美國流亡的古巴人,回國參與意在推翻古巴社會主義政權的“豬灣事件”。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就此要求蘇聯對古巴提供保護,并向古巴提供武器裝備。赫魯曉夫認為這是一個威脅美國,與美國進行對抗,爭奪世界霸權的絕佳機會。遂于一九六二年六月與古巴達成協議,在古巴建立中遠程彈道核導彈基地,部署六十枚射程在一千至二千英里的核導彈,同時部署具有核投擲能力的伊爾---28型戰略轟炸機。
一九六二年九月,美國隱約地發現了蘇聯在古巴修建彈道導彈基地的秘密,九月四日,美國總統肯尼迪的弟弟、美國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召見了蘇聯住美國大使多勃雷寧,對蘇聯提出了警告,緊接著,美國總統肯尼迪也對蘇聯發表了內容明確、態度強硬的公開聲明,警告蘇聯不得把核導彈和其他任何進攻性武器運進古巴。 九月十一日 ,蘇聯也發表了一份措辭強硬的政府聲明,否認蘇聯在古巴修建導彈基地的行為,稱蘇聯有可能從他自己的國土上支援任何愛好和平的國家,不僅是古巴。同時,在聲明中,蘇聯還暗示,如果情況緊急,他將在柏林采取報復性軍事行動。 十月十六日 ,美國通過空中偵察,確定了蘇聯正在古巴修建導彈基地,而且已經部署了核導彈。為了保障美國的安全, 十月二十二日 ,美國總統肯尼迪發表演說,宣稱美國立即進入緊急狀態,命令立即調集一百八十艘軍艦,從海上、空中全面封鎖古巴,并且準備進攻古巴,以此來逼迫蘇聯拆除在古巴修建的導彈基地,從古巴撤出已經部署的核導彈和其他進攻性武器。這就是著名的“加勒比海危機”,或稱“古巴導彈危機”。危機發生的一開始,赫魯曉夫表現得態度極為強硬,揚言準備派遠洋船隊強行沖擊美國的封鎖線,甚至叫囂不惜與美國進行核大戰。可是后來,在美國更為強硬的態度面前,赫魯曉夫退縮了,他親自多次致信肯尼迪,不但承認了蘇聯在古巴修建彈道導彈基地,部署核導彈和其他進攻性武器的行為,而且表示蘇聯決定拆除在古巴修建的彈道導彈基地,撤出已經部署的導彈和其他進攻性武器,并同意讓聯合國的代表進入古巴核查。并且在古巴拒絕美方人員以聯合國代表的名義,進入古巴對導彈基地拆除和導彈撤出的情況進行檢查的情況下,允許美方人員以聯合國代表的名義,在海上對運送從古巴撤出的核導彈的蘇聯船只進行檢查。 十一月二十日 ,蘇聯宣布伊爾---28型轟炸機也開始撤離古巴。到此,歷時一個多月的“加勒比海導彈危機”以蘇聯的屈服而告結束。赫魯曉夫對美國的屈膝投降,不僅使他個人受到了羞辱,更使蘇聯整個國家蒙受了恥辱,也使蘇聯與美國結下了難解的冤仇。不久之后,赫魯曉夫就被趕下了臺,他的繼任者為了一雪前恥,拼命擴軍備戰,在全球到處推行霸權,與美國展開激烈爭奪。這一比赫魯曉夫更加愚蠢的做法,不僅改變了日后的世界格局,并且還為后來蘇聯的解體埋下了伏筆。毛澤東用一頂修正主義的帽子就在國際上導演出了這樣一場絕妙的好戲,由此引出美蘇持續二十多年的對抗,直至蘇聯解體,不但減輕了新中國的壓力,還使世界的格局發生了徹底地改變。
就在美國和蘇聯劍拔弩張地在西半球的加勒比海地區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在東方的毛澤東卻開始氣定神閑地著手解決中國和印度兩國之間的領土爭議問題來了。
中國和印度同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印兩國在歷史上有著上千年的友好交往,印度的文化與中國的文化相似,都以和平友善為主要內容,“以善為本”的佛教就誕生于古代的印度,傳入中國后,立即在中華大地生根開花。到了近代,中印兩國又都有被西方殖民者欺辱的經歷,中印兩國本應和平相處,共謀發展。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原本與中華民族一樣熱愛和平、溫文爾雅,講求禮儀的印度,自接受了英國二百多年的殖民統治之后,開始變得無賴起來。自一九四七年取得獨立以后,印度不僅無賴,而且又陷入了狂妄的自大之中,幻想著建立以他為主導的“大印度聯邦”,并開始有計劃地進行領土擴張,且把擴張的矛頭指向了中國。印度獨立以后,繼承了當年英國殖民政府在中國西藏取得的特殊權益。一九五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印度就積極地支持西藏地方政府抗拒解放軍進入西藏。西藏問題和平解決之后,印度在西藏的特權被取消了。但是印度賊心不死,一方面利用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問題不斷地蠶食我國領土,另一方面大力支持西藏的民族分裂勢力進行叛亂。一九五九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平定了西藏民族分裂勢力在美國和印度支持下發動的叛亂。印度一方面接納庇護逃入印度的西藏叛亂分子,一方面就像蒲松齡的小說《聊齋志異》里《車夫》一文中描寫的那只狡黠的狼那樣,在這段時間里,利用我國只身力抗美蘇兩個大國,無力分身的機會,加緊蠶食我國的領土。印度的這種無賴的做法,實在是令人又好氣又好笑。對待無賴,只有先打疼他、打怕他,然后才能說服他。但是,教訓無賴,也要選擇一個有利的時機。別看印度就是這么一個無賴的形象,在國際上的人緣可比中國好,這可能是與一個善于做他人情婦的人更討人喜歡是同樣的道理。但是,不管怎么說,靠“非暴力不合作”取得獨立、與新中國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又發起了“不結盟運動”的印度,在國際上給人留下了一個反對暴力,熱愛和平的“良好形象”。而且印度又用一會向蘇聯頻頻拋媚眼,一會又向美國投懷送抱,與英國又藕斷絲連的方式,在得到英國大力支持的同時,自一九五五年,一九五六年開始,就得到了蘇聯和美國大量的經濟和軍事援助。所以,在這種形勢下,選擇教訓印度的時機必須慎之又慎。就在中國對印度的無賴做法忍無可忍,苦苦尋找良機的時候,“加勒比海危機”爆發了。美蘇兩國深陷對抗之中,全世界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那里。毛澤東決定利用這個時機,發起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狠狠地教訓一下印度,打疼它、打怕它,然后再以理說服它,從而爭取到長期的和平。
一九六二年十月二十日,三萬多名枕戈待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士向侵入我國領土的印度侵略軍發起了全線的反擊。戰役分前后兩個階段進行,從十月二十日到十一月二十一日,英勇善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侵入我國領土的印度侵略軍全部趕出了我國領土,并俘虜了七千多名印軍官兵,其中還有一名準將,并且還繳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大獲全勝。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在對我國極為不利的國際國內大環境下進行的,而且,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發生的戰場位置對我軍更為不利。戰場遠離我軍的后勤補給基地,從后勤補給基地到戰區的交通運輸極為困難。后勤補給的困難無法支撐我軍長期作戰,我軍在戰前儲備的給養消耗很快,如果戰爭持續下去,前線我軍很快就會陷入彈盡糧絕的困境,戰爭也必將陷入失敗。同時,對我國還有一個不能使戰爭陷入長期化的重要因素,那就是西藏地區曾經發生的民族叛亂問題。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西藏地區與印度的聯系比與祖國內地的聯系更為便利和緊密。全體西藏人民都信奉喇嘛教,達賴喇嘛是全體信仰喇嘛教中黃教派藏民的精神領袖。發生在一九五九年的西藏民族分裂勢力叛亂被平息后,數萬名叛亂分子隨其首領達賴喇嘛逃到了印度。叛亂分子逃到印度后,利用達賴喇嘛的宗教號召力不斷地煽動西藏的藏民繼續發動叛亂。達賴喇嘛的政治態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藏族群眾的態度,一旦戰爭陷入長期化的局面,西藏地區的局勢就很有可能失控,就很有可能出現再次叛亂的連鎖反應。而且,中印戰爭打響之后,尼赫魯立刻撕下不結盟的偽裝,不顧美國總統正忙于加勒比海危機中,連續兩次親自寫信給美國總統肯尼迪,乞求美國給予印度以緊急軍事援助。美國在單方給予印度大量軍事援助的同時,又與英國成立了聯合工作組,商定與英聯邦國家一同對印度進行軍事援助。美國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使中印戰爭長期化,以此來拖垮中國。面對這樣的國內國際局勢,中國必須選擇如何盡快結束戰爭。
結束戰爭容易,但既要結束得體面,還要達到戰爭的預期目的,同時又不給印度留下繼續進行戰爭的借口。毛澤東發揮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外交智慧,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攻勢勢如破竹,印度被打得驚慌失措的時候。十一月二十一日,在“加勒比海危機”結束后的第二天,中國突然單方面宣布實現停火,部隊后撤二十公里。而且,在實現停火后,中國還無條件地釋放了全部印軍俘虜,把繳獲印軍的武器裝備擦拭一新,完好無損地交還給了印度。此舉既在道義上贏得了主動,也在世界上真正樹立了熱愛和平,講求禮儀的形象,又使印度找不到任何繼續進行戰爭的借口,加之懼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威力,從而放棄了繼續進行戰爭的打算,使得美、英等國支持印度進行長期戰爭,以此拖垮中國的企圖落了空。
毛澤東用戰爭的手段打疼了印度,打怕了印度,又以外交的手段說服了印度,教育了世界。不但實現了中印之間直到今日長達四十六年的和平,還在世界上樹立起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講求禮儀的良好形象。此后,不僅西南無戰事,而且,西藏地區的局勢也由此安定下來。毛澤東的外交戰略,真是匪夷所思。
新中國從成立之日起,毛澤東就積極主張要大力支援那些尚處于殖民統治下和帝國主義壓迫下的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支持他們實現民族的解放,以此來改變世界上政治力量的對比。這也是新中國在遭受資本主義陣營全面封堵的情況下,從改變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的方式入手,來改變世界格局,為新中國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的一種有力措施。在國際上,毛澤東高舉反殖反帝的大旗,積極籌劃建立反殖反帝的國際統一戰線,開辟了一條在國際上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并最終實現了從“兩個中間地帶”,即貧窮落后國家這一“中間地帶”和除美國以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這一“中間地帶”到“三個世界”理論的形成。毛澤東的這一外交戰略確實英明,它不僅改變了新中國的國際環境,也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并為最終改變世界的政治格局創造了條件。
從一九五0年新中國援助越南進行抗法救國戰爭開始,新中國先后向朝鮮、老撾、柬埔寨、幾內亞、也門、剛果、尼泊爾、緬甸、馬里、烏干達、坦桑尼亞、贊比亞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文化援助,幫助他們有的實現了民族解放,有的實現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新中國的友好行動,廣交了天下的朋友,也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于是,才有了一九七一年,亞、非、拉的朋友們把新中國抬進聯合國的場面。新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極大地增強了新中國的政治力量,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在大力團結貧窮落后國家的同時,毛澤東還以反對任何壓迫為號召,積極爭取另一個“中間地帶”的支持。一九五九年,新中國為了擺脫蘇聯的控制,為了免受蘇聯的壓迫,在社會主義陣營內部造了蘇聯的反。新中國的這一行動,引起了世界上一個資本主義大國——法國的共鳴。一九五九年九月,法國通過了新憲法,成立了第五共和國。同年十二月,戴高樂當選為法國總統。戴高樂當選法國總統后,為了擺脫美國的控制,反抗美國的壓迫,于一九六三年退出美國主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并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總部趕出了巴黎。同年,法國又拒絕了在美蘇主導的、意在限制別國核武器發展的關于部分禁止核試驗的條約上簽字。
造了美國反的法國,自造反之后,在國際上也倍感孤立,于是積極謀求與新中國發展關系。一九六三年十月,法國總統戴高樂的特使——法國前總理富爾來新中國訪問,通過談判,兩國達成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協議。一九六四年一月二十七日,中法兩國建立了大使級的外交關系。法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的資本主義大國。其后,加拿大、意大利等資本主義大國也與新中國建立了正式的大使級外交關系。美國人煞費苦心建立的國際反華統一戰線行將崩潰了,新中國向國際社會一步一步邁出了他堅實的腳步。到一九七六年毛澤東逝世時,新中國已經與世界上包括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在內的一百一十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真正實現了“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新中國外交的發展,預示著世界向多極化方向演變的趨勢,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美蘇兩極的世界格局,開始走向了解體。
一九六四年十月,在“加勒比海危機”中使蘇聯蒙羞的赫魯曉夫被趕下了臺。新上任的蘇聯領導人為了一雪前恥,開始拼命地擴充軍備。同時,為了證明蘇聯是繼承列寧的無產階級繼續革命路線的,為了摘下赫魯曉夫為蘇聯“爭取”到的修正主義帽子。在以大力支持世界上反抗殖民主義統治,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的名義下,與美國在全球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進行的印度支那人民抗美救國戰爭中,曾經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一方面中蘇兩國劍拔弩張,叫罵不休。甚至在中國的珍寶島還大打出手。另一方面,中蘇兩國又共同援助印度支那人民的抗美救國戰爭,中國還讓蘇聯援助物資的列車無償過境。在對外援助物資的數量上,中國與蘇聯相比,那可就真是貽笑大方了。中國的對外援助,相比蘇聯,只是起了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用這樣的行動迫使蘇聯加大對受美國壓迫、遭美國侵略的國家的支持。蘇聯在中國對其搞修正主義的指責面前,只有用加大對受美國壓迫、遭美國侵略的國家的支持力度的做法來證明自己比中國更堅持馬列主義。如此一來,蘇聯與美國的爭奪只有越來越激烈,彼此間的矛盾也會越來越深。毛澤東的這一外交戰略,實現了借助蘇聯的力量,打擊當時中國主要的敵人——美國的戰略目的。
無產階級繼續革命理論的這塊招牌和支援被壓迫、被奴役的民族實現民族解放的旗號的作用還真大,打著這一理論招牌和旗號的蘇聯,在全球各地向美國發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勢。原本比蘇聯國力強出許多的美國由于在道義上失去了支撐,加之深陷印度支那戰爭的泥沼,在蘇聯的凌厲攻勢面前,只剩下招架之功,失去了還手之力,陷入了全面退縮的境地。也許是俄羅斯民族擴張基因所致,蘇聯每對一國或一個地區進行援助后,總是試圖對那里進行控制。毛澤東清晰地看出了蘇聯的這種企圖,也看出來蘇聯此時已變成了新中國最危險、最直接的敵人。為了遏制蘇聯的擴張,毛澤東又給蘇聯換上了一頂霸權主義的帽子,打出了把矛頭直接指向蘇聯的反對霸權主義的大旗,組織國際上反對霸權主義的統一戰線,旨在抗衡蘇聯。有人說:毛澤東的一生總喜歡給人戴“帽子”,從“三反分子”、“五反分子”、“右派分子”、“反革命分子”、“機會主義分子”、“四類分子”到“修正主義分子”、“霸權主義分子”。一頂比一頂大,而且從國內戴到國外。毛澤東確實給許多人戴過“帽子”,但是,毛澤東手里的“帽子”,都是給中華民族遮風擋雨的“帽子”,都是給個別中國人清潔消毒的“帽子”,都是使個別中國人脫胎換骨的“帽子”,這樣的“帽子”何錯之有?
當蘇聯的霸權主義行徑越來越囂張的時候,毛澤東不畏強暴,旗幟鮮明地打出反對霸權主義的大旗,極大地鼓舞了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反抗蘇聯霸權的斗志。就連正處于焦頭爛額中的美國,都立刻領會了毛澤東的戰略意圖,謀求與新中國攜手抗衡蘇聯。于是,美國親手拆散了他親手組建的國際反華統一戰線,主動改善與新中國的關系。一九七二年二月,美國總統尼克松步白求恩的后塵,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尼克松來到中國可不是受美國共產黨的派遣,而是他自己主動要求來的。他來中國的目的也不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而是毫不利人、專門利己。他來謀求中國幫他把美國從印度支那戰爭的泥沼中體面地拔出來,謀求與中國建立抗衡蘇聯霸權的統一戰線,以改變美國在與蘇聯爭奪世界霸權中的不利態勢。
隨著尼克松的來訪,新中國從一九四九年國家政權成立前幾個月,就遭受資本主義世界全面封堵的國際環境改變了;從一九五九年中蘇關系破裂后,新中國獨自承擔來自美蘇兩方面巨大壓力的狀況緩解了;從一九四五年第二次大戰結束前幾個月就形成的美蘇兩極的世界格局解體了;中美蘇戰略大三角的世界格局確立了,世界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這個世界格局的確立,可以毫不隱諱地說是毛澤東親手奠定的。這樣的世界格局,給新中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奠定了十分堅實的基礎。這一新的世界格局的出現,是自十九世紀大國爭霸以來,首次以非戰爭的方式而使世界的格局發生了改變。從這個世界格局最終形成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毛澤東的外交思想始終是以維護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遏制戰爭的爆發,爭取世界的和平與促進世界的共同發展為目的的,毛澤東的外交智慧真是非凡人思能所想,非凡人力能所及。毛澤東,真神人也!
毛澤東超凡的經濟思想
毛澤東的一生,在經濟學方面的專著,與他在政治、軍事方面寫就的大量專著相比,數量確實顯得有些少,這可能是因為他把他的經濟思想,與他的政治、軍事、文化、外交思想完全融合在了一起的緣故。但是,這絲毫都不能掩蓋毛澤東在經濟學方面高深的造詣,絲毫都不能抹煞毛澤東在新中國經濟建設方面發揮出的巨大作用。一種思想的形成和出現,一是看它的思想是否形成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二是看它在指導實踐活動中是否發揮了出正確的指導作用。毛澤東在經濟學方面的高深造詣,體現在他領導新中國進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毛澤東對新中國經濟建設的巨大貢獻,體現在新中國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上。毛澤東作為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且執掌新中國最高權柄二十七年。在他執掌新中國最高權柄的二十七年時間里,他親自發動和領導了一場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偉大的經濟實踐,使新中國用人類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完成了工業革命,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毛澤東在經濟學方面的專著確實不是很多,他把他的經濟思想完全融入他所發動和領導的新中國經濟建設這場偉大的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展示出來他的超凡經濟思想。毛澤東發動和領導的這場偉大的經濟實踐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充分證明毛澤東不但是人類歷史上超凡的思想家、理論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戰略家,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超凡的經濟學家,他所創立的經濟學理論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超凡的經濟學理論。
共產黨接手中國政權的時候,中國社會的經濟真可謂是千瘡百孔,且尚處于傳統的農業社會階段,沒有完成工業革命,與世界上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相比,差距甚大。在弱肉強食的世界里,中華民族若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若想不再挨打,就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完成工業革命,實現國家的現代化。
新中國成立時,世界上已經出現了美、蘇、英、法、德、日、意及加拿大等幾個早已完成工業革命,高度工業化的大國。這些大國憑借其強大的國家實力和工業實力,已經控制和占據了世界上的主要資源產地和市場。這樣的世界形勢,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來說,若想不再挨打,若想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使人民群眾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就必須憑借堅強的國家意志,集中整個民族的力量,走“趕超”的道路。這就是毛澤東所說的“集中力量辦大事”。
一,毛澤東的經濟思想:是在充分認識中國歷史興衰交替規律和世界上幾個主要大國發展歷程的基礎上,通過縝密的邏輯分析,科學判斷,構建了趕超世界發展潮流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最科學、最合理、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制度。就是公有制的經濟制度。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從戰國時期就開始了土地等生產資料私人所有的過程,到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生產資料私人所有的制度已經完全確立起來了。隨著生產資料的私人所有,競爭也就隨之出現了。由于競爭的出現,伴隨而來的是土地兼并并導致貧富兩極分化。競爭的勝利者變成富人,成了原有體制的受益者,其中大多數人也就必然成了原有體制的維護者,就是社會的統治階級;競爭的失敗者變成窮人,成了原有體制的受害者,也就成了原有體制的反對者,因此,也就必然要求改變原有的體制,所以,也就理所應當的成了社會的被統治階級。原有體制的受益者和維護者即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即得利益,必然會全力維護原有的體制。當雙方的矛盾無法再妥協時,或當要求改變原有體制的力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時,社會變革也就將出現了。由于文化的原因,中國歷史上,維護原有體制的統治階級和要求改變原有體制的被統治階級,都把目光緊緊的盯在內部上,不知道如何將這股要求進行社會變革的力量外泄出去。因此,中國歷史上的社會變革總是以農民在內部造反的形式出現的。由于生產力沒有發生質的改變,這樣的社會變革對原有的社會形態也就不會帶來質的變化,不會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社會進步。所以,中國歷史上,每一場新的社會變革都只不過是在為下一場原地循環的社會變革創造條件,準備著新的輪回。從秦朝開始到清朝滅亡,中國就是一直沿著這樣的一條軌跡,書寫著自己的《二十四史》。
同樣的問題在西歐、美國也必然會產生,但是,同樣是文化的原因,每當這樣的社會變革在西歐將要出現的時候,那里的統治者多是利用發動對外掠奪戰爭的方式,將要求改變社會原有體制的力量外泄出去。發動對外掠奪戰爭,這樣,不但可以將要求改變社會原有體制的那部分力量外泄掉,同時,掠奪又增加了社會的財富總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原有的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從中世紀開始的“十字軍”東征,到后來的“發現新大陸”、販賣非洲黑奴、“牧歌似的西進運動”、“鴉片戰爭”、“普法戰爭”、“甲午戰爭”等等,都是遵循著這樣的一條規律。正是靠著對外掠奪戰爭,英美法、德日意等國加快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完成了工業革命,率先實現了工業化,實現了全社會的普遍富裕,以至于英國在十九世紀末期出現了“工人貴族”,二十世紀的美國產生了大量的中產階級。遍觀當今世界上幾個發達大國的成長軌跡,莫不如此。
如何跳出中華民族原地循環的“周期律”?實行歷史上某些王朝實行過的“均田制”,肯定會在不久之后就陷入下一個輪回,無法真正徹底解脫中華民族曾經經歷過的苦難。只有徹底改變原來的生產資料私人所有的經濟制度,才能跳出那個原地循環的“周期律”。
上個世紀初,世界上的英美法、德日意等主要大國早已完成了工業革命,實現了工業化,并且曾經占據和瓜分過世界的資源產地和市場。如果不是這幾個大國為爭奪世界的資源和市場,進行過兩次世界大戰,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誕生和新中國的出現必然會推遲若干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的美蘇對峙的戰略格局給像新中國這樣的國家留下了一定的發展空隙和機遇,新中國必須抓住這個機遇,爭取時間,調動一切力量,整合各種資源,來發展壯大自己的經濟、軍事力量。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調動一切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只有建立起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制度,才能做得到。
自從人類社會有了以國家形式進行戰爭的歷史以來,在弱肉強食法則盛行的世界里,保護自己的人民免受外來勢力的蹂躪,就成了國家的第一要務。在保護自己的人民免受外來勢力蹂躪這方面,中國的歷屆政府做得都不怎么樣,尤其是晚清時期和蔣介石政權統治時期。蔣介石政權在統治人民這方面做得很不錯,但是在保護人民免受外來勢力蹂躪這方面做的如何,地球人都知道。抗日戰爭中,二千多萬無辜的中國人慘死在日寇之手,其中命運最為悲慘的就是那些少兒、幼兒、嬰兒、甚至是胎兒,就像幾代中國人都熟知的“二小放牛郎”的故事。十三歲的小小年齡,正是應當在父母的呵護下享受天真快樂的時候,但是因為貧窮,二小上不起學,只好去放牛;十三歲的年齡,正是應該在國家的保護下,茁壯成長的時候,但是因為國家衰弱,無力保護他,只好任由敵人將他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
人民需要國家的保護,國家需要保護人民的實力。中國共產黨雖然曾經憑借強大的精神力量,領導中國人民打敗了國內外敵人。但是,由于物質力量的缺乏,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抵御隨時可能降臨的侵略戰爭,為了能夠保護自己的人民不再遭受蹂躪,就必須加快進行經濟建設,完成工業革命,實現現代化,以增強國家的物質實力。
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階段,資本就成了生產活動的第一要素,人們以資本為中心聚集起來,進行社會化大生產。新中國從舊中國繼承下來的是一份十分貧窮落后的家業,建國之初,國家政權手中并沒有多少可以將人們聚集起來、進行工業革命、開展社會化大生產的資本。如果遵循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選擇一條自發的,由市場主導的,從資本需求小的農業、輕工業做起,由農業、輕工業的發展慢慢地進行資本積累,然后再進行重工業建設的工業化道路,會輕松許多。但是,這樣的發展道路是很漫長的。那樣的話,在實現工業化以前這段漫長的時間里,“王二小”的命運可能就不知會落到誰家孩子的頭上了。對此,毛澤東堅決主張打破常規,把人作為生產的第一要素,實行“人本主義”,建立生產資料國家所有的經濟制度,用國家政權的力量把人民組織起來,勒緊褲帶,從重工業建設這個高起點上起步,開始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歷程。
毛澤東的這一做法,令美國等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感到了驚恐,他們知道以“人本主義”為基礎構建起來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制度,是遠遠優于以“資本主義”為基礎構建起來的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經濟制度的。雖然他們也曾經推出過國家直接干預經濟、國家直接投資辦企業的“凱恩斯主義”。但是與生產資料公有制,國家直接主導進行經濟建設的公有制經濟制度相比,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差別的。中國在公有制的經濟制度下,必將迅速發展,一旦中國強盛起來,世界的現有政治、經濟格局必將會因此而改變。到那時,美國等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必將受到嚴重損害,美國稱霸世界的企圖也將破滅。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糾合起來,一方面以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的手段,從外部對新中國進行遏制。另一方面,他們拼命宣揚資本主義的政治理念和私有制的經濟理論,夸大公有制的缺陷,誘導中國人自己放棄公有制的經濟制度。前一個方面,他們失敗了,后一方面,他們成功了。
公有制的最大缺陷,就是在一定的時空范圍看,是與個人的本能不相適應的,與個人的暫時利益是有著巨大沖突的。但是,公有制符合每人的長遠利益,更符合大多數人的眼前利益的。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實行以“人本主義”為基礎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和與之相適應的分配方式,就必須在一定的程度上克制人的本能。這就需要有先進的、完整的、系統的理論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體系來引領人們的思維活動,需要有良好的社會道德規范體系來約束人的思維活動。使人們能夠自覺地限制自己本能的物欲,從而實現自己精神上的追求。如果沒有先進的、完整的、系統的理論和正確的價值觀念體系來引領人們的思維活動,沒有良好的社會道德規范體系來約束人們的思維活動,公有制的負面作用也同樣是極為嚴重的,那樣一來,公有制也就無法繼續了。毛澤東時代,正是由于毛澤東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這一先進的、完整的、系統的理論體系,并運用其巨大的指導作用創造出了足以抵御金錢、物欲、色欲誘惑的、以無私奉獻為核心內容的價值觀念體系;并以孟泰、雷鋒、王進喜、陳永貴、焦裕祿等人為榜樣建立起了良好的社會道德規范體系,才使得公有制的優勢充分的發揮了出來,而其負面影響也就顯得微呼其微了。不幸的是,毛澤東逝世后,他的繼任者為了向世人顯示自己比毛澤東正確,為了向世人顯示自己比毛澤東還英明、偉大。不但放棄了毛澤東思想,放棄了毛澤東時代創造出的價值觀念體系,放棄了毛澤東時代建立起來的社會道德規范體系,還大肆詆毀毛澤東,從而為推行自己的理論鳴鑼開道。由于他那個雜亂無章、只言片語、自相矛盾、謊話連篇,無法稱其為理論的理論,根本無法起到引領人們進行正常思維活動作用,根本無法起到引領正確的價值觀念體系的建設,根本無法起到引領良好的社會道德規范體系的建設。這樣一來,在原有的引領人們思維活動的思想理論和價值觀念體系,以及約束人們思維活動的社會道德規范體系被徹底地破壞掉之后,新的又無法建立起來的情況下,公有制經濟制度的負面影響完全顯露出來,如此一來,在中國實行了二十多年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制度也就再也難以為繼了。于是,毛澤東時代全體中國人民勒緊褲帶、艱苦奮斗,甚至是白手起家建立的眾多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被賣光、送光,原本屬于全體中國人的國有資產就這樣落入了少數人的手中。如此一來,“少數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得到了極為具體的落實,但是大多數人卻變成了一無所有的無產階級。
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經濟制度,是目前人類歷史上最科學、最合理、最完善的經濟制度,無論是西方基督教文化中所宣揚的人人生而平等,還是共產主義理論中的消滅剝削、消滅壓迫,公有制的經濟制度都是其能夠得以實現的基礎。
中國人有一個大多數人都具備,大多數人都知道,但是又不為大多數人所承認的特點,就是擅長“窩里斗”。“窩里斗”就是在群體內部進行競爭,有人將其稱之為中國人的“劣根性”。其實,中國人擅長“窩里斗”是與私有制下的小生產在中國存在的歷史較長有關。群體內部進行競爭,在產生一定積極意義的同時,更多的則是產生內耗,其對社會進步產生的推動作用遠遠低于其對社會進步產生的破壞作用。因此,中國實行了長達幾千年的私有制經濟制度,并沒有使社會產生質的意義上的進步。到了近代,中國明顯地落后于西方的歐美各國,開始了不斷的挨打,產生了空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若不想再次挨打,中華民族若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趕上西方發達國家。趕上西方發達國家,則意味著要跨越一二百年的時空距離。用與西方歐美國家相同的方法來實現這個時空距離的跨越,無異于癡人說夢。因此,中國必須走一條不同于西方歐美國家發展方式的新路,這條新路就是實行公有制的經濟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新的產品分配方式。
公有制的經濟制度最大的好處不僅在于能夠調動全國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整合全國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還在于能夠做到在生產力落后,產品產量較少的情況下,確保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能夠消滅私有制下必然出現的內部競爭,生產資料兼并,貧富兩極分化等問題所帶來的內耗,從而發揮出最大的效率,提高整個民族的競爭能力。
當然,公有制的經濟制度也還有需要完善之處,那就是公有制的經濟制度所形成的“大鍋飯”和“平均主義”挫傷了一部分私欲較重的人的生產積極性,養成了另一部分私欲較重的人的“等、靠”思想,而且還可能產生權錢交易等腐敗問題,但是這些都不是無法克服的。通過思想教育,道德規范建設,制度建設,類似這樣的問題就很容易被解決掉。
二,毛澤東的經濟思想:是把政治建設、軍事建設、外交建設、價值體系建設、社會道德體系建設同經濟建設緊密的結合起來,實現良好的互動,用政治建設、軍事建設、外交建設、價值體系建設、社會道德體系建設有力地推動經濟建設的發展。
人類社會進入近現代以來,隨著現代國家和民族意識的確立,國與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在這樣一種形勢下,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不可能離開政治建設、軍事建設、外交建設、價值體系建設、社會道德建設而單獨地前行。現在的一些精英們造謠說:“毛澤東閉關自守,關起門來搞建設”。說這樣話的人不是對歷史的無知,而是別有用心。在嚴正的歷史事實面前,謊言絲毫不能掩蓋毛澤東的偉大,只能證明造謠人的無恥。有自稱懂經濟的人說:“搞經濟建設,關起門來不行”。這樣簡單的道理毛澤東同樣也懂,而且懂得更早。他說:“借鑒、吸收、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和技術,獲得外國的物質和技術援助,對于我們這個在貧窮落后的基礎上進行工業革命,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是極為重要的”。但是,獲得外部援助是需要條件的。孫中山遍求外援都沒有求來,因為他不肯出賣國家主權。有的軍閥卻求來了,因為軍閥肯出賣國家主權。毛澤東的一生歷來強調自力更生,從來不靠別人的“施舍”過日子,更遑論出賣國家主權了。在與外國的交往中,毛澤東歷來是不畏強權,不欺弱小,講求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美國眼見中國共產黨即將取得在中國大陸的政權,立即糾集了世界上其他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大陸進行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從而引出了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的不朽名篇。為了改變新中國的外部安全環境,同時能夠獲得經濟建設的援助。毛澤東將即將誕生的新國家在政治上定位為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一邊倒”的政策,加入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新中國誕生后僅僅兩個月,毛澤東就出訪蘇聯。通過艱難的外交努力,不但收回了被國民黨政府出賣的國家主權,還與蘇聯結成同盟,在為國家安全爭取到一定的外部保證同時又取得了一些經濟建設項目和貸款的援助,從而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濟建設的發展又有力地推動了新中國的政治建設,壯大了新中國的軍事力量,增強了新中國的外交力量,為以后沖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的圍堵創造了條件。
正是由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的圍堵,才造成了新中國的“閉關”。美國糾集世界上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進行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表面上看是由于意識形態差異造成的,實質上是因為美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不愿意一個極具競爭潛力的對手出現。新中國宣布廢除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國民黨政府與所有外國政府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的做法,并不是要重新把國門關上,斷絕與世界各國的交往,只不過是因為這個世界上強盜實在是太多了,在以往有國無門,任由強盜隨意進出,奴役我們的人民,掠奪我們的財富的情況下,修建起一道國門,設立安全檢查制度,防范強盜而已。對朋友,我們還是熱烈歡迎的,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樣:“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新中國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要求與世界各國平等往來的這一做法,直接剝奪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包括蘇聯)早已取得的巨大的在華利益,使他們的即得利益受到損害。而且,新中國由于這一做法,止住了自身傷口的流血。以中國遼闊的幅員、豐富的自然資源、眾多的人口,以及人民的勤勞勇敢,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強大的領導核心,中國的崛起指日可待。這樣的局面,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不愿看到的,于是,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暫時無法用利炮再次轟開中國國門的情況下,便緊貼中國的國門修起一堵墻,對新中國進行圍堵,而且,在墻上還挖了槍眼,墻后修起碉堡,駐扎軍隊,千方百計的尋找機會,時刻準備再次用武力轟開中國的國門。
眼看無法再次以武力轟開中國國門,失去了奴役中國人特權的西方強盜對毛澤東恨之入骨,在幾次武力挑戰毛澤東都遭到可恥的失敗之后,這些強盜們以及追隨他們的那些厚顏無恥的洋奴、買辦、漢奸們及他們的后代就只能以及其卑鄙的手段來污蔑毛澤東了,甚至是無恥的人身攻擊。最為荒唐的就是那些由于毛澤東在經濟建設中實現重工業為先的政策而暫時餓了幾天肚子的普通民眾,也稀里糊涂地跟著隨聲附和。
有國有門,設立安全檢查制度,保護本國的資源和市場,是所有正常國家應有的主權,但是,由于中國長期處于半封建、本殖民地的國家狀態,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在西方發達國家眼中,中國只不過是他們的原料產地,產品、甚至是毒品的市場,而且還是提供廉價勞動力的地方,是他們發財的好去處。中華民族若想有尊嚴的生存下去,新中國若想取得與西方發達國家平等的國際地位,首先就要做到有國有門。要做到有國有門,就必須憑實力說話,就必然要經過血與火的考驗。現代工業社會,唯有重工業才是一個國家的真正實力。深諳此理的毛澤東,在領導經濟建設過程中,堅決地貫徹以重工業為先導的方針,堅持優先發展國防工業的原則,使國防力量迅速提升。新中國成立后,通過“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蘇自衛反擊戰”、“西沙自衛反擊戰”,向世界宣示了中國人維護國家主權、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強意志和決心;“兩彈一星”,向世人顯示了新中國的實力;“三線建設”的順利實施,標志著新中國工業建設戰略布局完成了調整,新中國抗擊侵略戰爭的能力有了極大的增強,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扼殺”新中國的企圖落空了。通過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的建設,新中國終于有了沖破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我國的封堵的能力,有了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正常交往的實力,于是,才有了尼克松訪華;才有了為改善人民生活做出巨大貢獻的“四三方案”,新中國經濟的全面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三,毛澤東的經濟思想:在經濟建設中,要正確認識國家“強”與“富”之間的關系,要正確認識整個民族的生存與個人生活之間的關系。在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要緊緊盯住世界政治局勢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以及這些變化和發展對自己國家安全將要產生的影響。要能夠正確認識和把握維護民族生存和國家安全的重工業建設與滿足人民生活的輕工業建設之間的比例關系,并根據形勢的變化及時地進行方向上的調整和改變建設的重點。在能夠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注重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
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不久,世界上出現了分別以美蘇為首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并且已經開始了冷戰。這樣的世界格局對新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是極為不確定的。從歷史的經驗上看,大國間的交易往往是以犧牲小國和弱國的利益來達成妥協的。二戰前簽訂的“慕尼黑協定”和二戰后期簽訂的極大損害中國主權的“雅爾塔協定”,就很能說明這個道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新中國進行的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威脅,本已對新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威脅,朝鮮戰爭的爆發,更加重了這種威脅。對于國家安全形勢的判斷,主要還是取決于自身的實力。惡狼出沒的草原,對綿羊來說是充滿了危險的,但是對于老虎和獅子來說,又算得了什么。在當今世界,真正能夠體現國家實力的、保障國家安全的就是重工業、國防工業和科技創新能力。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經濟基礎十分薄弱,還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直到一九五二年,中國的工業產值還只占當時工農業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六點六,其中重工業產值只占工業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十五點五,而且,工業產值中的很大一部分還是由傳統的手工業創造的。重工業品的人均占有量尚不及當時的印度。針對當時我國工業的現狀,毛澤東曾經形象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只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就在我們的國防力量如此薄弱和國家安全十分嚴峻的形勢下,竟然還有人認識不到發展重工業的重要性,片面強調改善人民生活的意義,主張重點發展消費品生產的輕工業。毛澤東堅決壓制住了這種主張,寧可以人民暫時生活困難為代價,也要強力推進中國的重工業發展進程。只要擁有了能造汽車、飛機、坦克、拖拉機的重工業,新中國就不但能夠維護國家的安全,而且還能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的消費品生產工業提供足夠的生產設備和原料,才能大量生產可以滿足人民群眾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從而使全體人民群眾的生活真正得到改善,而不是“少數人先富起來”。
對于毛澤東寧可以人民暫時生活困難為代價,也要強力推進重工業發展的做法,有人認為是毛澤東不懂經濟規律,違反客觀經濟規律。在經濟建設過程中,過分強調重工業的重要作用,忽視了滿足人民生活必須的消費品生產的輕工業的建設,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失調。有這樣認識的人,可能是懂得經濟規律,但是,他不懂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經濟規律只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一部分,經濟規律再重要,也代替不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改善人民生活對于個人來說固然重要,但保障國家安全對于整個民族的生存來說則更為重要。
一個國家經濟建設的目的,主要是保障國家安全和改善人民生活,在進行經濟建設時,采取什么樣的戰略,選擇什么樣的發展路線,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但更為重要的是要認清當時世界的政治形勢和科學技術的狀況,并判明其發展變化的趨勢和走向,及時調整自己國家經濟建設的重點,以確保國家的安全。只有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經濟建設才有實際的意義,才有可能改善人民的生活。在惡狼出沒的草原上牧羊,牧羊人必須先置辦一支獵槍,否則,他的羊早晚會成為惡狼的口中餐,弄得不好,還要搭上他自己的一條性命。這樣淺顯的道理,有的人就不懂,蔣介石更是不懂。
說蔣介石賣國,蔣介石可能會感到委屈,也能找出許多理由為自己辯解,但如果說蔣介石誤國,蔣介石應該是無話可說的。一九二七年,蔣介石背叛工農革命,屠殺共產黨人,建立起代表封建地主、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利益的南京政府。只要蔣介石能讓中國人過上安定的生活,背叛工農革命,屠殺共產黨人也可以不算什么,但是蔣介石卻沒有做到,他也根本不可能做到。一九三一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強占了關外的東北。一九三三年,日本進攻關內,占領了熱河。接連逼迫國民黨政府簽訂“秦土協定”、“何梅協定”、“塘沽協定”,實行華北特殊化,其滅亡中國的企圖已經昭然若揭。在這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蔣介石卻繼承李鴻章“以夷制夷”的衣缽,把維護國家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其他帝國主義列強的干涉上,不調整國家經濟建設的方向,發展國防力量,整軍備戰,而是繼續以能改善人們生活的消費品生產的輕工業建設為主。搞來料加工工業,為洋人打工。在這樣一條買辦式的經濟發展路線的指引下,中國歷史上也曾經利用自己廉價的勞動力,用外國的技術,用外國的原材料,在外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為美國建造了“官府”號萬噸巨輪,但是,卻絲毫沒有提高自己的科研創新和加工制造能力;也曾經以向外國出售礦產資源和農副產品換回外匯,以及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國資本(被迫簽訂的賣國條約),大搞沿海經濟開發。也曾經搞出個上海灘“十里洋場”;也曾經搞出個經濟建設“黃金十年”。應該說,蔣介石在經濟建設方面的成就還是“可圈可點”的,當時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就是今天經濟學家口中常念的“GDP”,與當時的日本相比,還是難分伯仲的。但是由于科技創新能力和日本的差距甚大,重工業的情況與日本相比,則可是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才導致在以后的抗日戰爭中,英勇的中國軍人在面對擁有現代化武器裝備的侵略者只能“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了。結果中日戰爭一打響,大刀敵不過“大和”戰艦、“零”式戰機、“三八大蓋”,所以,中國的“GDP”也就徹底的“屁”了。在“九一八”的炮聲已經隆隆的響過;“長城抗戰”的大刀已經高高的舉起;“一二九”學生運動蓬勃發展,全國人民要求抗日的呼聲已經響徹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時候,上海灘卻還是“舞照跳,股照炒,馬照跑”。照著、照著、照著,招來了南京大屠殺;招來了南京大搶劫;招來了南京大強奸。最具諷刺意味的是,一九三四年,就在中國已經面臨亡國滅種危險的時候,蔣介石不是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國防建設上,而是投入巨資,由國內著名橋梁設計專家茅以升主持修建錢塘江大橋。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六日,錢塘江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公路橋仍在建設,但這時中日全面戰爭早已打響。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七日,錢塘江大橋公路橋建成通車,此時上海已經淪陷,中國軍隊已由淞滬戰場全面潰退。為防止日軍利用錢塘江大橋追擊潰退的中國軍隊,蔣介石下令仍由茅以升主持炸毀錢塘江大橋。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隨著幾聲巨響,國民黨政府進行經濟建設的標志性建筑——--錢塘江大橋斷為數截跌落錢塘江中。日本占領京滬杭地區后,為了便于掠奪當地的資源,準備修復錢塘江大橋,遂派日本著名的橋梁設計專家尤勇和夫來華主持修復工作。尤勇和夫看過大橋被炸的現場之后,認為憑日本當時的橋梁建造技術無法修復,于是日本當局才放棄了修復錢塘江大橋的打算。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茅以升到日本訪問,尤勇和夫專程去拜會了茅以升。見面后,尤勇和夫對茅以升說:“你建橋的技術比我高,你炸橋的技術更比我高”。
造橋修路作為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是發展經濟的先行條件。當時由于我們的國防力量無力保住我們經濟建設的成果,投入巨資興建的,本來是為發展經濟所用的大橋,為防止為敵所用,只好忍痛炸掉。當初建橋時投入的巨大的人力、物力,如果投入到抗日戰爭中,任何人都能想象得到能夠發揮多么巨大的作用。一名從事科學技術工作的橋梁設計專家,誰不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夠流傳于世。茅以升作為一名中國著名的橋梁設計專家,其嘔心瀝血設計、建造的大橋,非但不能流傳于世,而且還要由自己親手將其毀掉,并因此受到敵國同行“炸橋的技術更高”的譏諷。可見,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整個民族,其命運與國家的強弱都是緊緊結合在一起的。沒有國家的強大,就不可能有個人的安定生活。有個文化人說:“我最向往的是宋朝”。確實,宋朝的政治較為民主,皇帝開明,不殺大臣;宋朝的文化發達,詩詞歌賦燦若星空。宋朝的商業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普遍富裕,一般百姓的生活都高于同期西方國家的貴族。宋朝的皇帝確實是開明,不殺自己的大臣,但是他沒有擋住別人的皇帝來殺自己的大臣吶。宋朝的皇帝非但沒能擋住別人的皇帝來殺自己的大臣,就連他自己都成了人家的俘虜,自己的嬪妃也成了人家的“慰安婦”;宋朝的商業經濟確實繁榮,百姓的生活也十分富裕,汴梁城里的百姓穿金戴銀不說,許多人的家里更是藏有金銀珠寶,可是最后這些東西都成了向人家繳納的贖金了;宋朝的文化確實發達,連許多妓女都精通詩詞歌賦。富裕的生活和發達的文化,把宋朝的女子個個都熏陶得千嬌百媚、如花似玉。可到后來,許多這樣千嬌百媚、如花似玉的女子都成了人家的高級戰利品了。幸虧宋朝滅亡的早,否則,今天的中國人到北京、天津;去銀川、蘭州,還都得辦理簽證。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代,宋朝的特殊之處就在于宋朝本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比較大的地方割據政權,依今天中國的國土范圍來看,當時在這片土地上,與宋朝同時存在的還有遼、西夏、吐蕃、大理等政權。但是由于他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所以,后世那些淺薄的史學家們就一直把它當作一個統一的正統王朝來看待。
當中國歷史前行到了宋代的時候,中國文化中本已被腐朽的儒家學說戕害得剩下不多的陽剛之氣,經過趙匡胤的政治手術,被徹底的閹割掉了民族的尚武精神。宋代以后的中國文化也就成了一種嚴重缺鈣,蝕骨銷魂的“軟”文化,精美的詩詞歌賦將宋朝人“吹的人人醉”,南北兩宋在這種文化的陶醉下,先后兩次亡了國,從此,這種文化也就成了導致中國從宋代開始就屢屢挨打的首惡。
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了屈辱的時代,就是這樣一種迂腐至極的文化,有的人至今還為之神往,可見某些中國人,尤其是某些文化人“記吃不記打”的這種老毛病的病根有多么的深。
對當年類似如此腐儒般的愚見,毛澤東根本不屑一顧。寧可忍受屑小們的無恥攻擊,也堅定不移地按照重工業為先導的方針,以暫時犧牲改善人民生活條件為代價,以“大躍進”的方式進行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在進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毛澤東的目光經濟盯住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并決心搶占科學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在新中國的經濟、工業、科學技術基礎還都十分薄弱情況下,就毅然決定開展自己的核工業建設、航空航天工業建設和信息產業建設,并終于在一九六0年射出了中國的第一枚導彈、在一九六四年炸響了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一九六五年研制出中國的第一臺大型晶體管電子計算機、在一九六七年爆炸了中國的第一顆氫彈、在一九七0年將中國的第一顆衛星送入太空。這些成果向世界宣示了新中國的強大。也許有人會說:國家的強大對于個人生活來說,遠不如國家富裕來得實在。國家強大與個人生活之間的關系,可能許多現在的中國人沒有切身的體會或者體會不深,但是,當年那些唱著《松花江上》,四處流浪的百姓們體會的最深;那些慘遭蹂躪的“慰安婦”們體會的最深;如今許杏虎的父母體會的最深;王偉的妻子體會的最深;航行在公海上的“銀河”號的船員體會的最深;去美國旅游的趙燕體會的最深。當然,毛澤東也不是不知道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意義,但是毛澤東更知道,優先發展重工業,不但能夠為保障國家安全的國防事業提供條件,同時也能為發展能夠改善人民生活的消費品生產的輕工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旦國家的安全問題得以解決,只要調整國民經濟的結構,消費品生產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人民生活就會有質的改變。
新中國經濟的發展,并通過與政治、軍事、外交的良好互動,終于成功地沖破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我國長達二十三年的封堵。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標志著美國對我國政策的改變,宣告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我國長達二十三年的封堵的結束和新中國能夠與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正常經貿往來的開始。在來自美國的戰爭威脅暫時得到緩解和能夠與資本主義國家進行正常經貿往來之后。毛澤東抓住他親手創造出的這一歷史機遇,及時調整國民經濟發展的方向,改變國民經濟建設的重點。從一九七二年開始,在國內加大消費品生產力度的同時,新中國花費四十三億美元巨資,分別從美國、英國、法國、西德、日本、意大利、荷蘭等國引進了四套大型化纖生產設備,十三套大型化肥生產設備,三套大型石化生產設備,一套大型烷基苯生產設備,一套一米七軋鋼設備,一套鋼鐵生產設備,三套大型發電設備,四十三套綜合采煤機組以及透平壓縮機、燃氣輪機、工業汽輪機生產設備。這就是當年的“四三方案”。從一九七四年起,“四三方案”的項目開始陸續實施,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二年全部陸續建成投產,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為改善人民生活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僅以根據“四三方案”中引進的四套大型化纖生產設備建立的天津石油化纖廠、遼陽石油化纖總廠、上海石油化工總廠、四川維尼倫廠(位于四川省長壽縣)和十三套大型化肥生產設備,以及同期國內自建的十九座年產十萬噸的中型化肥廠為例。四套化纖生產設備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化纖二十四萬噸,雖然只相當于五百萬擔棉花的紡織量,但是化纖織品的耐磨程度可是棉織品的幾倍。一九八一年這四套引進的化纖生產設備全部建成投產后,一九八三年國家就取消了從一九五四年起開始實施的長達四十九年的發行布票,限量供應紡織品的制度,從而解決了長期困擾中國人的穿衣問題。從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二年,引進的十三套大型化肥生產設備和自建的十九座年產十萬噸的化肥廠全部陸續建成投產,使化肥的年產量增加一千二百萬噸,按農業部計算,化肥的施用量每增加一公斤,糧食產量可增加四至五公斤。單是這個期間自建和引進的化肥廠所生產的化肥,就使全國每年的糧食產量增加五千萬到六千萬噸。中國人不但解決了吃飯問題,而且生活也開始了改善。二00六年,當年改革的風云人物,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嚴俊昌在接受《南方周末》報記者徐楠采訪時說:“真正讓糧食產量暴增的,還是化肥和雜交稻”。嚴俊昌的這番話,道出了真正解決中國人吃飯穿衣問題的實情。在目前的語境下,嚴俊昌能夠說出這番話,表明他還算有點中國人的良心。
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就這樣沿著毛澤東的經濟思想前行著,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經濟建設成果顯著,從一九五0年到改革開放前的一九七八年,我國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增長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情況是:
項目
一九五0年
一九七八年
鋼鐵
61萬噸
3178萬噸
鋼材
2208萬噸
原煤
4300百萬噸
61800萬噸
原油
20萬噸
10400萬噸
水泥
141萬噸
6524萬噸
發電量
46億度
2566億度
鐵路
22200公里
48618公里
公路
99600公里
890236公里
民航線路
10
162
民航里程
11300公里
148900公里
化肥
15000噸
8693000噸
農藥
1000噸
533000噸
機床
3300臺
183200臺
汽車
0
149100輛
拖拉機
0
431700臺
棉布
25.2億米
110.3億米
棉紗
437000噸
2382000噸
毛線
1300噸
37800噸
呢絨
4880000米
88850000米
絲織品
52000000米
611000000米
自行車
27000輛
8540000輛
輸油管道里程
0
8327公里
糧食
1,6390億噸(52年
3,0475億噸
之所以要用實物的數字來反映毛澤東時代的經濟成就,而不用當今流行的價值統計方式來計算,就是因為價值統計并不能真正反映生產的實際水平。國民黨統治后期的生產總值數字是驚人的,那是因為當時的物價是以萬為計算單位的。今天,由于與國際接軌和物價上漲,在人民幣中,分的概念也幾乎消失了。一九七八年,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三千六百二十四億元。這個數字,用今天的統計方法并不能真正反映毛澤東時代的經濟規模,因為當時的經濟活動中,為了擴大積累,實行“勤儉建國”的方針,極大地壓低了勞動力成本,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像紅旗渠那樣巨大的工程,勞動力的成本是極低的,甚至許多如興修水利、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治理大江大河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孫的巨大工程,都是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用義務勞動的方式完成的,根本就沒有勞動力成本。如果按今天的統計方式去計算當時的經濟活動,其生產總值的數字一定是驚人的。如果按現在的經濟規則去支付勞動力的成本,當時國家的經濟狀況是根本承受不起的。
通過上述數字的對比可以看出,在毛澤東時代,,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是人類社會所前所未有的,中國經濟全面發展的量已經接近臨界點,即將發生質的改變。只不過有像許多“四三方案”那樣的建設項目,毛澤東在世時,還沒有最后完成,還沒有結出可以解決中國人吃飯穿衣的果實來,所以才使人感到毛澤東時代,國家的經濟狀況是十分困難的。有人總結說其原因就是毛澤東不懂經濟,不搞經濟建設,只搞階級斗爭。毛澤東逝世后,他領導經濟建設的許多尚處于成長期的重要成就,有的被人扼殺了、有的被人抹煞了、更多的如“四三方案”項目那樣被人竊取了。從今天陸續披露出來的一些情況看,毛澤東時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研制的“運十”、“直七”、“殲九”、“強六”飛機和“風暴一號”運載火箭等項目,就被人扼殺了;毛澤東時代在“三線”地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建設的許多工礦企業,就被改名換姓地以“軍轉民”的方式轉移到他人的成就之下了;毛澤東時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引進的“四三方案”項目也被許多中國人誤認是改革開放的成果了。據專家計算,大型飛機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遠遠大于“兩彈一星”。大型飛機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科研實力和加工制造工業實力的最好體現,大型飛機的誕生,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加工制造工業實力都已經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如果不扼殺“運十”,抹煞“三線建設”,竊取“四三方案”建設成果,普通的中國人就會通過這些巨大的經濟成就,了解那時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就會真正理解毛澤東用“抓革命,促生產”這樣階級斗爭的方式領導經濟建設的巨大意義。如此一來,就無法否定文化大革命了,就無法否定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建設成就了,也就無法否定毛澤東思想了,也就更無法否定毛澤東了。
以前,由于一定的特殊原因,毛澤東時代經濟建設的真正成就,有很多不為普通的中國人所知曉,這才給了后來所謂的精英們以可乘之機。精英們不但竊取了毛澤東經濟建設的成果,為自己撈取了政績,在人民面前邀了功,反過來又以此大肆污蔑毛澤東,意圖“殺人滅口”。精英們的所作所為是無恥至極的,其后果是十分惡劣的。在他的影響帶動下,全國出現了無數的不顧人民死活,弄虛作假的政績工程。但是,歷史是公正無情的,也是客觀存在的。如今,歷史的真相越來越清晰,精英們的真面目暴露出來了,精英們不僅遭到人們的唾棄,還被正義的人們送上了道德的審判臺,終有一天,還會被押上歷史的審判臺。
四,毛澤東的經濟思想:在中國這樣一個生產力落后,社會經濟基礎薄弱的國家里進行經濟建設,而且還要跨越一二百年的時空距離,實現趕超西方發達國家戰略目的,就必須最好地利用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把反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以促進生產力和經濟基礎最好最快地發展。因此,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毛澤東還加強了國內的政治建設,用政治建設推動價值觀念體系建設和社會道德體系建設,以增強反作用的力量。用具有強大反作用力的、完善的政治體系、高尚的價值觀念體系和良好的社會道德體系來地推動了經濟建設的發展。
經濟學的一般規律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政治學的一般規律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而且,隨著現代國家意識的擴大和增強,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越來越大。毛澤東在他的經濟思想中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并且在經濟實踐活動中完美地實現了這一點。
建國之初,當黨內和干部隊伍內的腐敗問題剛有苗頭露出的時候,就被毛澤東及時察覺并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并立即在黨內和干部隊伍中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三反運動”的及時開展,有力地遏制住了腐敗問題的出現,純潔了黨員隊伍和干部隊伍,并且開創了價值體系建設和社會道德建設的良好局面。從“三反運動”開始,通過不斷的以階級斗爭為主要內容的群眾運動,全社會形成了以共產主義理論為信仰,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理想,以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為目標,以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為原動力,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出發點。形成了以無私奉獻為人生最高價值的、足以抵御金錢、物質、色欲誘惑的價值觀念體系,形成了以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通力協作、助人為樂、熱愛勞動、愛黨愛國、關心集體、奉公守法、見義勇為、英雄主義、大公無私、勤儉節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為核心內容的社會道德體系。嶄新的價值觀念體系和崇尚正義的社會道德體系在改變了社會風氣的同時,也豐富的中國人的內心世界,振奮了中國人的民族精神。
現在經常有人說:“那是個火紅的年代”,那個年代確實是個火紅的年代。共產黨人先鋒模范作用的影響、崇高理想的引導、良好的社會道德的感染、高尚價值觀念的熏陶,使每個中國人改變了精神面貌,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把青春獻給祖國、把終身獻給祖國、把一切獻給祖國成了那時許多人許下的誓言和追求。無數的像錢學森、鄧稼先、孟泰、王崇倫、申紀蘭、倪志福、焦裕祿、王進喜、陳永貴、任羊成、吳桂賢、向秀麗那樣的英雄個人和“大慶人”、“大寨人”、“林縣人”那樣的英雄群體出現在新中國的經濟建設中。他們不僅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的汗水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用自己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全社會價值觀念體系和社會道德體系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英雄個人和英雄群體涌現了出來,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建設的發展。特別是“林縣人”這個英雄的群體,在“紅旗渠”長達十年的修建過程中,他們從事著非常危險、繁重的勞動,卻從來不計報酬,不多拿集體的一分錢,甚至還要自備糧食和工具。正是他們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才能在國家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用極低的勞動力成本修建起那條造福當代、惠及子孫的“人工天河”。他們就是那個時代中國人最典型的寫照。毛澤東的經濟思想引導中國人民用無私奉獻的精神實現了生產力質的飛躍,從而改變了整個國家貧窮落后的面貌。
五,毛澤東的經濟思想:在經濟建設中,要注重全國各地區的平衡,尤其是國家要大力扶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改善那里的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密切邊疆少數民族同祖國內地的聯系,并通過與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加強民族團結,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從而有效地維護國家的統一。
由于歷史的原因,占中國國土總面積百分之六十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落后于內地許多,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十分困難。另外,由于文化不同,加之與祖國內地的聯系也較少,一些少數民族曾經產生過分離的傾向,直到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二年,西藏和新疆還發生過民族分裂的叛亂和少數民族外逃的事件。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嚴重地威脅了國家的統一。為避免這類問題再次發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與祖國內地的聯系,而聯系的方式中,與政治、文化相比,經濟聯系最為直接有效。經濟聯系通過帶動和促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改善少數民族兄弟的生活,使少數民族兄弟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從而加強民族團結,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維護國家的統一。同時,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還有助于改善國家工業建設的戰略布局,提高抵御發生侵略戰爭風險的能力。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國家就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修建了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和滇藏公路,修建了包蘭鐵路、蘭新鐵路,后期又修建了成昆鐵路、南疆鐵路、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一九七九年建成通車)。興建了包頭鋼鐵公司、包頭第一機械廠、第二機械廠、新疆八一鋼鐵廠、八一紡織廠、昌都金河電站。開發了克拉瑪依油田、哈密煤礦、白云鄂博稀土礦、可可托海有色金屬礦,建成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藏羊八井地熱發電站等著名企業。
為了支援和扶持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國家除了加大經濟投入外,還從內地抽調了大批優秀的工人、干部和科學技術人員到邊疆地區,支援少數民族兄弟。從內地支邊的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員不僅在當地的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更主要的是把內地的先進文化和自身好的思想、好的作風帶到了那里,對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通過大規模的支援邊疆地區行動,尤其是從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八0年,國家在西南邊疆地區進行的大規模“三線建設”,使原本落后內地許多的西南、西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建設有了極快地發展,迅速趕上或接近祖國內地,同內地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了。少數民族兄弟的生活狀況也有了極大地改善,從而充分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增強了對祖國的認同感,五十六個民族真正實現了兄弟一家親,共同來維護祖國的統一。而且,由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三線建設”的全面完成,我國工業建設的戰略布局實現了徹底的調整,為后來國家進行的經濟結構轉變提供了條件。
六,毛澤東的經濟思想:在經濟建設中,必須重視和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必須學會、掌握和使用世界上先進的科學技術,必須堅持自主創新的原則。只有學會和掌握世界上先進的科學技術,中國的命運才能得到改變,中國才能成為一個強國,中國的經濟才能實現真正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他指出:“我們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一步爬行。我們必須打破常規,盡量采用先進技術,在一個不太長的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
人類社會進入到近現代以來,國家強弱、貧富的區分,根本上取決于這個國家對現代科學技術的擁有和使用上。國家若想強大,就必須占領現代科學技術這個制高點,建立起完備的科研體系和教育體系;經濟若想發展,就必須堅持自主創新,建立起獨立的、發達的工業體系。如果說現代化的工業體系和農業體系是一個國家的兩翼,那么科研創新體系就是這個國家的脊梁。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發端于歐洲,在開始的階段是自發形成的,靠市場作為主導。隨著發展的深入和向政府主導方向轉化,形成了龐大復雜的系統,并對落后國家形成了壟斷和壓迫。中國作為一個后發國家,如果靠市場主導,自發地完成科學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在全球化日益緊逼的國際形勢下,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因此,中國的科學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必須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有意識地進行。
毛澤東歷來重視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他曾經說過:“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三項革命運動”。“如果不在今后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后于帝國主義國家的現狀,挨打是不可避免的”。“科學技術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須打勝,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針對某些人盲目排外的極左思想,毛澤東大力倡導“洋為中用”,他說:“科學技術的基本原理,這是中外一致的,不應該分中西”。毛澤東非常重視對科研人員的教育培養,新中國成立之初,就建起了許多科研院所,大力興辦大學、中學和小學,以及掃除文盲的業余學校,形成了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在當時國家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為培養科技人才,國家先后向蘇聯和東歐國家派出了一萬八千多名留學生。后來,這些留學生全部學成回國,成為科技建設、經濟建設的生力軍 。許多如孫家棟、戚發韌、欒恩杰等,為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據當年的留學生回憶,在他們留學期間,國家要為他們每人每天支付二十四元人民幣的費用,而同期國內的物價水平是每個雞蛋賣三分錢。到一九七八年,我國共計培養了四百多萬各類科技人員,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使全社會都能高度重視科學技術,黨和政府于一九五六年向全國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并于一九五六年制定了《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提出了五十七項重大科研課題。在一九六二年,該規劃全面提前實現后,又制定了《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三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提出了三百七十四項重大科研課題。這兩個規劃,充分體現了毛澤東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思想,把重點放在計算機、半導體、自動化、無線電、核技術、噴氣技術和火箭技術上,并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取得了重大突破,改變了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落后狀況,縮小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同時又帶動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的誕生和發展,對經濟建設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大力推進科學技術發展的過程中,毛澤東始終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重點進行專業化隊伍建設的同時,還發揚他一貫堅持的依靠群眾的思想,大力倡導開展群眾性的科學實驗和技術革新,提倡要做到“又紅又專”、“精益求精”,號召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毛澤東于一九六0年批示并號召大力推廣以“兩參一改三結合”為主要內容的《鞍鋼憲法》,確立了人民群眾參與技術革命和技術革新的體制,并在全國農村普遍設立農業技術推廣站。在這場人民群眾普遍參與的技術革命和技術革新運動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像王崇倫、倪志福、李瑞環那樣的工人、農民技術發明家和技術革新家。在他們的帶動下下,生產技術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推動了經濟建設的發展。
學會、掌握和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才是經濟發展的真正優勢,才能確保國民經濟持續、永久的發展。如今,有許多自稱懂經濟的人,把從歐美國家經濟學界那里拾來的一點牙慧吹得神乎其神,自以為找到了濟世良方。實不知,像用比較優勢這樣的經濟學原理來指導的經濟建設,就永遠也變不成絕對的優勢,比較優勢理論實際上是歐美的經濟學家怕后發的國家趕上他們,而為后發國家配置的一副“迷魂藥”,使后發國家安心于“比較優勢”的虛幻中。
客觀地看待毛澤東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方面的貢獻和對知識分子進行世界觀的改造問題,是對每個從那個時期過來的中國人的良心的考量。有人利用毛澤東對知識分子進行的世界觀改造,誣陷毛澤東迫害知識分子,想以此來證明毛澤東不懂科學,不尊重科學,從而影響了中國經濟建設的進程。有人用中國與日本經濟發展差距的對比方式,來證明毛澤東不重視科學技術的作用,壓制科學技術的發展。他說:“拿中國來說,在五十年代在技術方面與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在五十年代,由于中國與日本在技術方面差距不大,所以中日兩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差距也不大,而現在,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大于中國的幾倍,說明日本在技術方面已經高出中國許多。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被日本拉下,就是毛澤東不懂科學,壓制科學發展,迫害知識分子造成的。
說出這番話的人,如果不了解中日兩國的歷史,那他是傻子;如果了解中日兩國的歷史,那他就是騙子。如何了解中日兩國在五十年代的科學技術狀況,抗日戰爭就能告訴你一切。在抗日戰爭爆發的前后,日本就能建造出代表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科技水平的,世界上最大的戰艦——“大和”號戰列艦;建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艦——--“鳳翔”號;建造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斗機---零式戰斗機。而同期的中國能造什么?中日兩國在四十年代有如此大的差距,到了五十年代,僅僅經過十幾年,而且這十幾年中,中國大部分時間還是在戰亂中度過的。在如此短的時間和如此情況下,中國就能趕上日本,你相信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國和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確實差距不大,但那不是由于中國在科學技術和生產能力上與日本的差距不大,而是由于美國為了控制日本經濟復蘇,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而限制日本工業,尤其是重工業發展的結果。當時日本的重工業設施大部分被美軍封存,不許開工生產,科學技術人員不許進行科研活動,所以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才那么低。但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就形成的強大的科研能力和大量的科學技術人員以及良好的國民教育體系卻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這一點,就能反映出日本人長遠的戰略眼光,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兵源日漸枯竭,為了繼續戰爭,日本寧可將許多從事人文科學的專家、教授強征入伍,送到前線充當炮灰,也不征召理科的大學生參軍。到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全力進行經濟建設,科學技術人才用而沒有。日本由于經濟發展受到美國的限制,不能全力進行,科學技術人才有而未用,這才造成中日兩國在國民生產總值方面的差距不是很大。后來,美國解除了對日本的限制,日本大量的科學技術人才投入到經濟建設中,日本的經濟迅速復蘇和起飛。那些睜著眼睛說瞎話的精英們,為了詆毀毛澤東,竟然編造出如此荒唐的謊言,真是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
七,毛澤東的經濟思想:在經濟建設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勤儉建國的方針,堅持自主創新。在進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培養中華民族的自我創新精神和自我創新能力,必須打牢基礎,全面發展,形成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必須把國家的經濟命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必須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只有做到這些,中國才能在世界的經濟循環中,占據有利的位置,保證經濟的發展,為自己的全體人民帶來真正福祉。
現在世界上經濟活動所遵循的基本規則,就是以市場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自由貿易,自由競爭。這樣的規則都是歐美那些先行完成產業革命的發達國家制定的,因此對它們非常有利。歐美國家的企業憑借領先其他落后國家的企業一、二百年的先行之利,形成了強大的科研創新和加工制造能力,在自由競爭中極具優勢。發達國家企業的生產能力越強、越發展,對資源和市場的需求就越大。在本國的資源和市場滿足不了企業發展的需要時,必然要占領和拓展其他國家的資源和市場,從而擠垮其他國的企業,影響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落后國家為了扶持本國的企業,發展本國的經濟,一般情況下,都采用設立“關稅壁壘”的辦法。對此,發達國家輕則采取經濟制裁,重則進行軍事打擊,以此來擴大本國企業的發展空間,也就是擴大了本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中國就是在“鴉片戰爭”被打敗后,被迫放開本國資源和市場的。資本主義列強在中國建立的那些企業,掌握著舊中國經濟的命脈,就像是安裝在中國社會經濟身上的抽血機,源源不斷地將中國的財富抽走。
新中國成立后,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沒收了外國人在中國建立的企業,止住了中國社會經濟的流血,為新中國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歷史的經驗中,毛澤東認識到,中國若想得到真正的發展,中國人民若想真正能夠過上富裕的生活,就必須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只有建立起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中國才能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中掌握主動權,才能避免受制于人,才能規避未來可能發生的,包括戰爭在內的任何風險,才能在未來國家間、民族間的整體競爭中占據主動,立于不敗之地。出于這樣的考慮,毛澤東進行經濟建設時,在確保重工業優先的基礎上,力求各部門全面發展,待中國的經濟成長壯大后,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從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到一九七六年毛澤東逝世,在短短的二十七年時間里,新中國就建立起了石油、煤炭、電力、鋼鐵、建材、有色金屬、機械、飛機、汽車、造船、電子信息、化工、精密儀器、醫療器械、農機、農資、制藥、紡織以及核工業在內的包括所有工業部門的工業體系,許多部門填補了中國歷史上的空白。同時,鐵路、公路、橋梁、內河水運,遠洋運輸等基礎設施和產業也有了極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遠洋運輸,完全是新中國從無到有自己創辦的。二十七年里,金融、商業也有了較快的發展,形成了涵蓋全國的服務網。一九七四年,國家花費巨資從國外進口了六百噸黃金,增加了黃金儲備,使人民幣提高了信譽,增強了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尤為值得稱贊的是,在那段日子里,中國人民治理了所有的大江大河,修建了八萬四千多座大中型水庫和多得無法統計的小水庫、塘壩等,重點整治了嚴重為害中國數千年的黃河、淮河和海河,不但根治了水患,還發揮了發電、灌溉、航運的功能,造福人民,由害河變成了益河。從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七年,全國完成的著名的水利工程有:長江中下游水利建設工程,黃河治理工程,海河治理工程,遼河治理工程,豫、蘇、皖開挖新汴河工程、治理沱河工程,河北黑龍港地區防澇工程,京郊治澇工程,寶雞峽引渭河灌溉工程,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江蘇淮安水利樞紐工程,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黑龍江引嫩工程,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等。在治理大江大河的同時,廣大農民還發揚戰天斗地的精神,大搞興修水利、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農田基本建設,在十余年的時間里,全國的農田基本建設已經基本全部完成。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全國農田灌溉面積已達七億畝,比一九六五年的四點九五億畝增長了百分之四十一;機電排灌面積達四點三一億畝,比一九六五年的一點二億畝增長百分之三百五十五;一九七五年,全國機井已達一百八十一點七五萬眼,比一九六五年的十九點四二萬眼增長了百分之九百三十五點八九。同一時期,全國農機的制造能力和農機的保有量以及化肥、農藥的生產能力和施放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雜交水稻、雜交小麥等優良品種研育成功并得到大面積推廣,我國開展農業生產革命的要素已經基本具備,具備了機械化大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即將進入收獲期,人民群眾的生活將迎來極大程度的改善。只是這時,毛澤東逝世了,所以,人民群眾生活改善的功勞被算在了他人的頭上。
經過二十七年的建設,中國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金融、商業等全面發展,基本上建成了獨立的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
改革開放后,中國的消費經濟迅速增長,人民的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對此,有人設想,如果在建國之初,毛澤東也采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經濟會比現在還強大許多。有這種想法的人,是不了解世界經濟活動的規則。新中國成立時,中國的經濟處于怎樣的一種狀態,為數不多的現代企業都很弱小,很多工業部門都是空白。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開放產品市場,任由企業自己與發達國家的企業開展競爭,就如同一個幼兒與一個成年人對陣一樣,幼兒有取勝的可能嗎?那樣的話,中國的企業就會在競爭中垮掉,中國的市場就會完全被外國產品占據,即使以后中國的企業得到發展的機會,也沒有了發展的空間,后發國家只有靠國家力量保護住本國的市場,用本國的市場培育本國的企業,待企業成長壯大后,再參與國際經濟競爭。
改革開放確實使中國人的生活突然富裕起來,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衣、食、住、行”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消費品突然間多了起來和有了巨大的改善,布票消失了,糧票取消了,肉票、魚票不見了。意想不到的富裕使許多人來不急仔細的思考,于是,在精英們的誘導下,無不把這富裕的原因歸結為改革開放的成果。
改革開放后的經濟政策確實靈活,但是經濟政策只是人們在經濟活動中所遵循的一種準則,在經濟活動中只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代替不了實實在在的物質,人們生活的改善還得靠實實在在的物質才能解決。改革開放的政策再靈活,也不可能使能夠改善人們生活的物質一夜之間就能生產出來。
任何質的改變,都是量的積累的結果。僅憑一次偶然的機會就會發生質的改變,這種認識只能表現出自己的無知。事物變化往往是只有在經過艱苦漫長的量變過程之后,才會發生突然的質的改變。改革開放后,中國人的生活確實是富裕起來,這個富裕的出現也確實與改革開放的靈活政策有關。但是改革只不過是將原有的產業結構進行了調整,把國民經濟建設的重點從原來的以保障國家安全和為消費品生產奠定基礎的重工業建設轉移到以改善人民生活的消費品生產上來。開放也只不過是對外國商品、外國資本開放本國市場而已。
產業結構調整,就是對原有產業的所有制關系、管理方式、生產的產品進行改變,并沒有使產業得到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艱苦奮斗創造出的產業,還需要調整什么?對外國商品、外國資本開放本國市場,進行經濟貿易。外國人可不是來進行人道主義救援行動的,外國商品是需要交換的,沒有毛澤東時代勤儉建國積攢下的家底,用什么與外國人進行交換?沒有毛澤東時代建設的良好的基礎設施,能吸引外國人到中國來投資辦廠嗎?迄今為止,有誰知道外國人投資為我們修建了哪些基礎設施?
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與獨立自主、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方針政策是轉折關系,但改革開放的成果與獨立自主、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成果卻是遞進關系。當年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過程,就是量的積累過程。改革開放后,中國人的吃飯、穿衣、住房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沒有毛澤東時代的興修水利、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沒有農機、農資、化肥、農藥的大量生產和使用;沒有種子的改良和大面積的推廣,單憑“包產到戶”一項政策就能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如果通過“包產到戶”這樣的物質刺激政策,就能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的效率,從而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那么中國實行了幾千年的,比“包產到戶”政策對人的物欲刺激更大的土地私人所有制度怎么沒有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如果沒有工業革命,僅憑私人所有制的經濟制度,就能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就不會有后來的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鬧革命了,也就不會有后來的公有制經濟、人民公社、大躍進了,更不會有再后來的“包產到戶”了;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建設的油田、化纖廠,用什么解決中國人的穿衣問題?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建設的鋼鐵廠、水泥廠生產出來的大量鋼材、水泥,僅憑一紙靈活的政策就能建起能夠改善人民居住條件的房子來嗎?肯定不能,那樣建起的房子肯定是紙糊的,可能連紙糊的都不是,因為沒有可以用來糊房子的紙。
也許有人會想:毛澤東時代經歷了二十七年,人民的生活改善程度不大,這個積累的過程也實在是太長了吧?其實毛澤東時代也不是只有量的積累,也有質的變化。這個質,就是中國的國家安全狀況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中國人有了上百年從未有過的安全感,再也不怕有人來打我們了。由于當時生產的鋼材、水泥多數用來修筑防空洞了,所以就沒有多余的用來建房了。但正是由于我們有了“防空洞”,不怕再有人來打我們,我們后來才能安心地修建住房,改善生活了。人們吃飽飯,在感激做饅頭的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忘了種糧農民的辛苦,更不應該污蔑、歧視、咒罵種糧的農民。
八,毛澤東的經濟思想:我國在貧窮落后的情況下,為了趕上或超過發達國家,就必須走一條人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這條路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路,就是必須采取超常規的發展戰略,迎頭趕上去,這個發展戰略就是大躍進,這個大躍進,不單是經濟建設的大躍進,而是全面的大躍進。
一九五七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美國也在這方面的技術上取得了突破。從這一代表科學技術水準的最高成就上,毛澤東感到了中華民族未來的不安。為縮小與世界先進技術之間的差距,毛澤東于一九五八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以大煉鋼鐵為主要內容的,加速工業化進程的大躍進運動。
對這場大躍進運動,中國共產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做出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予以了充分的否定。其理由就是大躍進是毛澤東左傾錯誤思想的產物,給國民經濟造成了極大地損失,使人民群眾的生活陷入了嚴重的困難。據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回憶,生活困難是從一九六0年開始的,生活困難主要體現在糧食短缺,副食品不足。據有關資料顯示: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我國連續發生三年嚴重自然災害,使糧食等主要農作物大量減產。造成當時生活的困難能沒有連續三年如此嚴重的自然災害的因素嗎?大躍進運動發動的時間與自然災害出現的時間不幸重合在了一起,這是大躍進運動的悲劇,也是中華民族的悲劇。否定大躍進運動的人說:大躍進運動中的大煉鋼鐵運動,擠占了農村勞動力,造成農業生產勞動力緊張,才是造成糧食等主要農作物減產的主要原因。這種說法有何根據?大煉鋼鐵確實抽調了九千萬人,但是,一九五九年冬天,全國農村單是投入興修水利工程的勞動力就達七千七百萬,由此可見當時中國農村是不缺勞動力的。雖然大躍進運動,使中國的工業產值增長了二點三倍,可是大躍進運動開展以后,中國人民的生活確確實實的是陷入了極端困難之中。這其中雖然有自然災害的因素,但是,更主要的還是人為的因素。有人認為毛澤東左傾思想產生的狂熱性是導致大躍進運動出現的主要原因,也是給國民經濟發展造成了重大損失,導致人民生活困難的主要原因。這種認識是有理由的,但是,人們在反思大躍進的時候,是否也應該想一想,毛澤東如何產生的左傾思想?為什么又要發動這場大躍進運動?以什么為標準來衡量毛澤東的思想是否左傾?大躍進運動確實是場悲劇,它更是毛澤東個人的悲劇,這場悲劇產生的原因,就是毛澤東太相信當時的干部群眾了,相信其他干部具有與他一樣高的思想覺悟,具有與他一樣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具有與他一樣的洞穿未來的遠見卓識;相信群眾具有與他一樣的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高度熱情,具有與他一樣的為國家、為民族無私奉獻的自覺意識,具有與他一樣的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迫切愿望。他熱情地謳歌中國人民:“六億神州盡舜堯”。他認為,如今獲得解放的、受了幾千年壓迫、受了外國人上百年欺凌的中國人,能夠從這慘痛的經歷中接受教訓,能夠在他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民族解放的過程中得到教育,能夠為了自己的兒子不再受奴役,為了自己的女兒不再淪為“慰安婦”,自覺行動起來,緊衣縮食,艱苦奮斗,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把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強國。以自己的艱苦付出,為中華民族的后代子孫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事實證明,毛澤東錯了,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那些貪圖享樂的人的眼中變成了左的思想;他為中國人謀幸福、為改變中國人命運而發動的大躍進運動,受到了承受著他所帶來幸福的一部分人民群眾的抵制。這部分人的抵制,不僅使大躍進運動受到了一定的經濟損失,更為黨內高層懷疑、反對大躍進運動的人提供了事實依據,反過來,來自黨內高層的反對意見又鼓勵了抵制大躍進運動的普通群眾,從而加大了抵制的力度。從這個角度去看,大躍進運動確實是失敗了。大躍進運動失敗的原因,就在于當時相當多的人的思想意識與飛速發展的世界形勢不相適應,就在于一部分人民群眾要求改善生活的迫切愿望與保障國家安全的現實需要之間的矛盾,就在于極大一部分人極端的利己主義思想,就在于一部分人,包括黨內高層的抵制和破壞,而不在于大躍進的思想與發展戰略。大躍進的思想與發展戰略對于后發國家來說,永遠是正確的。由于一部分人對大躍進運動的懷疑、抵制和反對,導致大躍進運動失敗了。這個結果可能會使毛澤東傷心,但是決不能使毛澤東灰心,大躍進運動失敗的原因就是導致中國落后的原因、就是導致中國挨打的原因。趕超戰略是中華民族走向強盛的唯一之路,中華民族只有沿著這條路才能走下去。為了使中華民族能在這個世界上繁衍下去,為了使中華民族能在這個世界上有尊嚴的生存下去,中國的經濟建設就必須繼續進行下去。在后來的經濟建設中,毛澤東接受了大躍進運動失敗的教訓,首先從解決人的思想認識問題入手,用文化大革命的語言說就是用大批判開路。毛澤東后來發動了文化大革命。他要用文化大革命中“抓革命,促生產”,“大批促大干”的方式,徹底地破除某些中國人的極端利己主義思想,真正地樹立起大公無私的思想,樹立起無私奉獻的人生價值觀,達到團結一心,共同奮斗。把經濟建設好,使中華民族強盛起來。
大躍進運動已經過去五十多年了,已經成為了歷史。歷史無法重復,但是歷史的經驗必須汲取。毛澤東從維護中華民族的安全出發,為加快工業化進程,增強國防力量,從而遏制可能發生的侵略戰爭,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大躍進運動中,為了大煉鋼鐵,加快工業化建設,擠占了農業的發展,從而導致人民生活發生了較大的困難。而預期中的侵略戰爭,則由于毛澤東以犧牲農業為代價,加快重工業建設,做好了充分的反侵略戰爭準備而被遏制住了。預期中的侵略戰爭沒有發生,原本為反擊侵略戰爭而加快速度的重工業建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也就暫時失去了展示其作用的舞臺,許多人也就漸漸忘記了大躍進運動中的這一重要成就,毛澤東“左傾”的成果自然也就無人記得了。而大躍進運動的副產品,即農業建設的損失,由于人們餓肚子的切身體會,則被記得相當深刻,毛澤東“左傾”的危害也就越發顯得突出起來。從歷史的經驗看,“洋務運動”中期,由于預期中的侵略戰爭沒有發生,洋務運動的領導人為了改善人民生活,同時也好實現自己發財,把“洋務運動”的發展方向從“自強”調整到“求富”,經濟建設的重點實現了“軍轉民”。結果僅僅十幾年后,甲午戰敗的慘劇就發生了。未曾發生的事情,誰也不能斷言今后也不會發生。一個國家,在維護安全方面,還是做到有備無患的好,寧可備而無用,不可用而無備。經濟建設中的國防建設就是國家穿在身上的鎧甲,脫下鎧甲,輕裝前行,當然要比身穿鎧甲,負重前進快得多。但是,在別人沒有放下屠刀、而且把屠刀舉得更高的情況下,你敢脫下鎧甲嗎?當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后,再去看待大躍進運動,許多人的感受肯定會發生改變的。
九,毛澤東的經濟思想:在經濟建設中,始終堅持人是第一位的,始終堅持人的思想是第一位的。思想認識問題是勞動積極性產生的決定因素,如何調動人的積極因素。毛澤東始終堅持主張用思想教育的的方式來提高人的勞動積極性,堅決摒棄“金錢掛帥,物質刺激”的做法。對劉少奇等人用“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自由競爭的方法,來調動人的勞動積極性的主張,毛澤東堅決予以了壓制。在當時中國那樣貧窮落后的經濟基礎上,如果實行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經濟制度,一是必然會導致大批能力弱的人破產,淪為新的窮人,從而產生大量的社會問題。二是無法集中力量辦大事,無法實現趕超世界上發達強國的戰略,只能跟在別人的后面爬行,長久地處于落后地位,隨時有挨打的可能。
在當時國家經濟十分匱乏的條件下,為完成工業革命,實現工業化。就必須堅持勤儉建國的方針,把有限的物資用在國家的經濟建設上。毛澤東曾經說過:節約每一個銅板,支援國家建設。在當時的條件下國家一是沒有多余的物資用來刺激人的勞動積極性,二是靠用物資刺激產生的積極性不可能持久。而且物資刺激產生的副作用更大。根本的辦法還得靠真正地解決人的思想認識問題。如何解決人的思想認識問題,毛澤東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就是“抓革命、促生產”。抓革命,就是開展對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的積極性,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促進經濟的發展。在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毛澤東還大力加強制度建設,使每一名普通勞動者真正能夠感受到國家主人的地位,以增強他們的國家意識和責任意識。從一九六0年起,國家大力推行經過毛澤東親自簽署的以“兩參一改三結合”為主要內容“鞍鋼憲法”,這一極具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從而使每一名普通人民群眾都真正具有參與管理企業事務的權力。事實證明,毛澤東在經濟建設中堅持人是第一位的,人的思想是第一位的這個主張是無比正確的。由于思想認識的提高,人們勞動生產的熱情空前高漲,創造的熱情空前高漲,勞動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當時許多中小型企業,都是在沒有國家一分錢投資的情況下,完全是人民群眾憑著艱苦奮斗的精神,白手起家創造的。許多像錢學森、鄧稼先那樣早年留學海外,在國外已經功成名就,擁有汽車、豪宅的科學家,正是由于擁有一顆報效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才拋棄了在海外的一切,回國參加建設,他們憑著誓把祖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國的志向和深厚的科學知識,為國家的科技事業、國防事業和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河北唐山鋼鐵廠的工人、干部和科技人員,在地震發生后,忍著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積極投入到恢復生產的工作中,在地震過后僅僅二十八天,就煉出了第一爐鋼。這些,靠金錢刺激、物質刺激能夠做到嗎?
人的思想第一,不僅能夠充分調動人們在生產實踐活動中的積極性,提高勞動生產和發明創造的熱情,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的效率,同時還能夠推動全社會良好的價值體系和良好的社會道德體系的建設。通過在經濟建設中發揮出來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相互幫助、相互支援、團結協作、熱愛集體等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全社會嶄新的價值體系和社會道德體系的建設。
人的思想第一,不僅充分調動了人們勞動生產的積極性,提高了勞動生產的效率。而且,還有效地克服了公有制體制下的計劃經濟所必然產生的“平均主義”、“大鍋飯”所帶來“等、靠”思想,避免了用金錢刺激、物資刺激必然出現的金錢至上、權錢交易、貪污受賄、吃拿卡要、公款消費、走私販私、官匪勾結等種種腐敗問題。
當年劉少奇等人推行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金錢掛帥”、“物質刺激”等方法實質上與今天的街頭騙術沒有什么兩樣,都只不過是在利用人的占有欲和貪婪性做文章。在當時中國貧窮落后的經濟基礎上,如果這樣做,根本不可能推動經濟建設的發展,只能導致大量社會問題的產生,使民族喪失凝聚力,重新變成一盤散沙,導致再度落后,再度挨打。
十,毛澤東的經濟思想:在進行經濟建設的過程中,要立足現實,放眼未來。在做好當前的經濟建設工作的同時,要為民族未來的發展著想。應該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即促進了當前的經濟建設,又為民族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擴展了外部空間。
經濟一體化,政治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共產主義理想在全世界實現的那一天,真正的全球化也就實現了。但是實現共產主義還是很遙遠的事,是個漫長的過程。在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有的民族將要承受苦難,有的民族將要從這個地球上消失。為了中華民族能夠永遠的在這個地球上存在下去,既要做好當前經濟建設工作,更要為未來去開拓廣泛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自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就被動地卷入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漩渦中。由于當時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的弱小,更由于缺乏堅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力量,中國不但無力參與國際生存空間的爭奪,自己原有的生存空間還不斷地受到壓縮,對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越來越不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各自以集團的形式在全世界展開激烈的爭奪。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安全力量薄弱。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全,毛澤東決定中國加入蘇聯領導的社會主義陣營。由于國家力量這個決定因素,中國在這個集團內不會占據有利的位置。弱國、小國選擇加入某個集團,只能保障暫時的國家安全,而往往因為受制于人,不可能為民族拓展出更大的生存空間,這也是后來中國堅持不結盟的主要原因。隨著形勢的發展和中國國力的增強,在來自美國的壓力有所減小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受蘇聯的控制,毛澤東決定退出蘇聯領導的社會主義陣營,獨立自主地進行發展。要發展,就要有空間,空間越大,發展也就越大;發展越大,需要的空間也就越大。憑當時的國力,中國是無法用經濟力量、軍事力量與美國和蘇聯展開爭奪的。毛澤東把目光投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尚處于殖民統治的殖民地和遭受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壓迫的國家或地區,憑借他所創立的成熟完整的思想理論和超凡的外交策略,高舉反殖反帝反霸的大旗,用理論指導和有限的物資援助,幫助那些國家或地區的人民。使他們從殖民統治和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壓迫下解放出來。雖然堅信共產主義信念的毛澤東是不會進行殖民拓展的,而且,憑當時中國的國力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只要能夠把這些國家或地區從美蘇的陣營中分割出來,就極大地削弱了他們的力量,從而減輕中國所承受的壓力。即使我不能長肉,你也別想添膘。毛澤東用他所創立的“三個世界”理論,結合超凡的政治斗爭和外交斗爭策略,成功地改變了世界格局,并獲得了國外的資源和市場,促進了經濟建設的發展,為中華民族極大地拓展了生存與發展的空間。這應該就是當年毛澤東寧可勒緊褲帶也要進行援外的真實目的和起到的非凡作用。
看待毛澤東的經濟思想,后毛澤東時代更能使人看得清晰。毛澤東逝世后的一九七七、一九七八兩年,華國鋒堅持“兩個凡是”,繼續用毛澤東的經濟思想指導中國的經濟建設。這兩年中,經濟建設的成就極為顯著,國民生產總值分別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七點六和百分之十一點七。一九七八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三千六百二十四億圓,其中工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七十二,與一九五二年時的工農業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關系正好倒了過來,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工業化。這兩年中,鋼鐵產量增長百分之五十五點三,煤炭增長百分之二十八,原油增長百分之十九點五,發電量增長百分之二十六,化肥增長百分之六十六。在沒有了毛澤東的時代,中國人民在毛澤東超凡的經濟思想指導下,同樣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實踐證明,毛澤東超凡的經濟思想,對雖然貧窮落后,但只要是不甘沉淪的國家的經濟建設具有普遍深遠意義的指導作用。
思想理論作用在于指導實踐,實踐的過程和結果,就是對思想理論最好的檢驗。衡量一種思想是否先進,衡量一種理論是否正確,不但要看結果,也要看過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普通的百姓雖然沒有那么高深的理論知識,但也會明白一個最淺顯的道理:“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思想也好,理論也罷,都最能體現人的內心世界。誰的心中有著百姓,百姓的心中也就有著誰。所以,當今的中國,就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毛澤東走的時間越久,他與百姓的距離就越近。人民不但懷念毛澤東,歌頌毛澤東,甚至還有人將毛澤東的畫像掛在車里,掛在家中,祈求毛澤東保佑自己。雖然人們的這些做法表現的有些幼稚,但也說明了,毛澤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不是精英們用謊言就能抹煞的。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建設在毛澤東經濟思想的指引下,在毛澤東的親自領導下,取
得了驚人的成就。這其中最大的成就,就是直到今天還在確保我們國家安全的“兩彈一星”。在毛澤東時代,中國人的個人生活確實不富裕,可以說還有些困難。這是因為感到困難的那些人只用“吃、穿、用”這些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的方面去衡量毛澤東時代國家整個的經濟建設成就,而閉目不見毛澤東時代在保障國家安全方面的建設成果和為經濟騰飛打下的堅實基礎,只以個人生活感受來體會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更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根據當時人民生活的暫時困難現象,就編造出毛澤東將國民經濟搞得“瀕臨崩潰邊緣”的謊言。
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建設成果表明,毛澤東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無比巨大的,毛澤東對新中國經濟建設的貢獻是無可比擬的。他不但為整個中華民族打造了一把能維護長久安全的“保護傘”,而且還為每個中華民族子孫打造了一只“鐵飯碗”,雖然當時為了打造“保護傘”,占用了大量的物力資源和人力資源,使碗里飯菜的質量不高,但畢竟是人人有飯吃。而且,毛澤東在進行完確保國家安全的重工業和國防工業建設之后,及時調整了國家經濟建設的方向,改變了經濟建設的重點,開始全力進行以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消費品生產的輕工業建設,但是毛澤東親手栽下的這顆“大樹”,還未等結果,他就逝世了,這顆巨大的成果也就落入了他人的手中。繼承毛澤東這顆巨大經濟建設成果的人是極不道德的,他不但心安理得地繼承了毛澤東進行經濟建設的這顆巨大成果,還欺騙世人,抹煞了這顆成果真正培育者的辛勞,因此,繼承也就變為了竊取。但歷史就是歷史,雖然它有時會被強權扭曲與玷污,但它終究不會屈服,終于有一天會恢復自己的純正與清白。今天,當強權在道義的直面下,無顏的躲到陰影中之后,歷史正緩緩地撩開它神秘的面紗,讓人們看清了它本來的面目,從而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知道,我們今天富裕、安定、祥和的生活,完全得益于毛澤東為所有中國人創下的福祉,完全是當年毛澤東的巨大功勛在保佑我們,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真正的大救星。于是,由于受精英們欺騙,曾經被某些中國人疏遠了的毛澤東,今天又被中國人民虔誠地迎了回來,一步,一步,迎入了人民自己心中神的殿堂。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