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身上閃耀著毛澤東時代精神光芒
從郎平身上,以及她所率領的隊伍身上,人們可以感受到一種頑強戰斗的火熱激情的拼搏精神,而這種精神在毛澤東時代卻是人們習以為常的東西。
郎平在歐美多個球隊成功執教過,取得過輝煌的戰績,否則美國也不會聘請郎平擔任其國家隊教練。
大家都知道,不同文化之間交流是充滿困難的,不同文化之間的教練和隊員之間能否成功溝通,將決定教練與隊員能否交融貫通,能否將教練的理念和技戰術貫徹實施,這將對一個球隊的成績有決定性的作用。
那么,郎平是如何能夠與歐美隊員成功溝通的呢?其中的共性在哪里呢?也許這才是人們應該感興趣的問題的根本所在。
郎平成名于八十年代,也就是可以說,郎平實際上是在毛澤東時代精神熏陶下成長起來的,那種吃苦耐勞,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戰斗精神實際上都是毛澤東時代作用的結果。在一種崇高精神信仰的照耀下,那種自覺自愿,奮斗不止的拼搏精神,是從人心底發掘而涌現出來的高昂的斗志。
人活著是要有點精神的,西方人崇拜英雄,崇拜那種勇敢無畏的拼搏精神,尤其是年青人更是充滿效仿之心。
當郎平帶著這種崇高的拼搏精神出現在歐美這些年青隊員面前時,會自然地帶來沖擊力,會自然地發生共鳴。
郎平就是擁有崇高精神的英雄偶像,而自然地吸引歐美年輕隊員崇拜她,追隨她,在她的精神感召指引下頑強拼搏戰斗,澎湃著體驗著人生中的激越豪情,可以成為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
九十年代有幾年,郎平也曾在中國執教,雖然國家女排隊伍成績有所提高,但是并不十分理想。其實原因是,這并非郎平無能,而實在是郎平個人也無法與中國社會大環境對抗。在社會主流普遍詆毀英雄,蔑視崇高的整個社會大氛圍中,郎平個人能怎么樣?其實,郎平之所以后來不再繼續執教中國隊,一方面在于主管部門對球隊成績仍不滿意,另一方面就是郎平對這種社會大氛圍的深度失望。
從郎平的成功歷程中,依稀可以看到毛澤東時代崇高精神所具有的普遍共性所在,這種精神能夠從人類的心底喚醒人們對崇高的敬仰,喚起人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尋與拼搏。這種精神曾經喚起了億萬中國人民為自己的命運拼搏,可以看到,這種拼搏精神同樣能夠與西方人的心底發生共鳴。毛澤東時代精神具有世界的普遍性,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已失落毛澤東時代精神太久,但這種精神正在被重新喚起。郎平就是一只耀眼的火炬,她用自己的成功把這種精神照得分外明亮。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