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在外國的感受談歧視問題
寒梅冬雪
看到有位網友的帖子,文中敘述他是農民,上世紀70年代進城,被城里國營飯店的服務人員甩了“冷臉”,備受傷害,以至于30年后的今天還“念念不忘”。 這位網友以此來證明毛澤東時代對農民是多么的“不平等”。
其實如果是個人對個人,互相不買帳,看不慣,看不起,不服氣,甩冷臉,甚至惡語相向,大打出手,這都是不奇怪的,即使在現在,即使在國外,這種現象也屢見不鮮。
我也講兩個故事,不是70年代的,是2000年代的。 不是在中國,是在美國。
一個中國同事知道我的朋友圈子“老外”多,讓我下一次聚會叫上他。他平時除了辦公室工作,其它時間很少跟“老外”接觸。
“下個”聚會,我叫上他了,我們約好了在某個購物廣場碰頭。一起碰頭的還有另外兩個美國朋友,他們是一對夫婦。我們約了下午6點,結果中國同事遲到了有15分鐘。 美國朋友(夫婦中男的),一看到同事,劈頭蓋臉就是“man, 你應該遵守時間,你不能這樣讓別人等待,”
這位老外是個“直性子”,說話的時候臉上是“怒氣沖沖”的,“一點面子也不講”。中國同事一下子臉漲得通紅,馬上說“我不去了”,看得出來,他被激怒了。雙方都互不買帳,結果是不歡而散。
我看過不少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甚至一輩子的中國人,到最后,身邊的朋友圈子都是中國人。我不敢妄加斷言中國人小心眼,但我從我自身的經歷講,跟外國人打交道,你的“心理承受能力確實“要非常頑強”,不能讓別人影響你的情緒。只要對方是針對你個人,而不是因為你是中國人才對你這樣,就不必過多計較。而自己也不必總是以為自己是全體中國人的代表,只要人家對自己有點不恭,就要跳將起來。比如上面這次事,
中國同事遲到了,就該向人家道歉,這并不丟中國人的臉。你和人家斗氣,也不能為中國人掙面子。
我那個朋友圈子,大家就是這樣,都受到過“感覺傷害”,每一次都全當“心理承受能力訓練”。 比如來自以色列和約旦的兩個人,經常因為“中東問題”而“掐架”。兩個人臉紅脖子粗看著就要“動手”了,朝對方怒吼的聲音快把房頂“掀翻了”,但是吵了一會兒,大概是累了,兩人又“稱兄道弟”的擁抱在一起了。畢竟是同事,誰也不能代表自己國家。
其實在美國,“歧視”是客觀存在的。有一次,我去加州出差,跟一位中國朋友約好去自助餐館吃飯。一落座,這位朋友有些憤怒受傷的說:“TMD美國人歧視太厲害!” 我問怎么回事?他說旁邊那個美國老太太滿臉瞧不起人的瞪他。我跟朋友說,“干嗎生氣?她瞪你那是她感覺不舒服,干嗎讓她影響情緒?” 我那天故意來來回回在老太太面前過,她不是愿意斜著眼睛看中國人嗎? 我就滿臉笑容的讓她看,她總不能去起訴“這家餐館有個總在快樂微笑的中國人”吧 ?她看著快樂的中國人不舒服,那是她的問題,她需要看心理醫生還是什么是她的選擇。
我認為做為中國人,活得健康開心就是對“歧視”最有力的回擊。 美國人因為歧視,看到中國人就反感,那是他們的自由,但我絕不允許我自己因為美國人的歧視去感到不舒服。 中國人需要自信,需要骨氣。我敬仰毛澤東,很大成分因為毛澤東自身就是信仰和力量的化身,他謙遜又豪邁,思維縝密又心胸寬宏,他可以面對任何困難而從不在任何困難面前屈服,他可以藐視原子彈帝國主義和一切強大的東西,但是沒有什么人,什么事可以戰勝他! 我們都需要他的精神,他的勇氣,他的力量!
生活中遭人白眼碰到歧視被人冷莫被人反感恐怕是不可避免的,無論你是富人還是窮人,無論你是大腕還是小民。問題是你自己的心態如何。窮人小民會被遭到勢利眼的歧視,富人大腕如果不檢點,照樣也會遭人家的白眼和嘲笑。
知道唐笑事件嗎?那位“超女”唐小姐自以為很了不不起,不把電視臺站崗的武警放在眼里,最后還不是自取其辱嗎?
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一位中國人和某外國人在外交場合互相握手,外國人握手之后拿出手帕擦自己的手,然后把手帕放進口袋里,以此表明他對中國人的輕蔑和不屑。而中國人也拿出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手帕丟在地上,揚長而去。
其實歧視別人往往是自取其辱。如果你到人家做客,進了門嘴上還戴著口罩,人家不一腳把你踹出去?你嫌人家臟,人家還嫌你臭呢!你先經過檢疫消毒除臭刮毛再進來吧。
再說這位網友的故事。據精英們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位網友受了國營飯店服務員的歧視,是不是自己也有可恨之處呢?現在已無法考證,也不能妄加猜測。不過即使某一家國營飯店的某個或某幾個服務員對這位網友確有歧視,也不能證明毛澤東時代對農民不公平。就如超女唐小姐歧視看大門的武警,并不能說明今天的時代看不起武警。
如果不是看個別現象,而從全社會的的角度看,那個時代農民的社會地位是非常高的,沒有人敢看不起農民,即使看不起,也只能放在心里。那時的社會風氣是勞動最光榮,工人農民是很受人尊重的。國家領導人當中有永貴大叔,各級政府都有泥腿子農民的代表。農民進國營飯店,即使不是熱烈歡迎,至少是不會被歧視的。如果要說歧視,恐怕西裝革履的人更有可能遭人白眼被人冷落。
某些人不是說那時歧視知識分子嗎?其實那時的“歧視”就是“優待”。那時但凡吃苦的事困難的事危險的事,都是黨團員積極分子沖在前面,如果你思想落后,想吃苦還真的輪不到你,你不夠資格。那時受優待吃不到苦不能干重活才是受“歧視”。當年白求恩,就對這種“歧視”提出過“抗議”。文革中,也有一批在華外國專家寫了大字報,反對對他們在生活上工作上給予優待。后來有些文人說自己那時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歧視,真是笑話了。如果你們說的歧視不是優待,那么不是你們自己哭著喊著搶著要去的嗎?
當然,那時長著勢利眼的人也不是沒有。但是從總體上看,工人農民的地位是無可置疑的,至少,農民不會因為沒有錢被醫院扔到馬路上等死,那時為了搶救61個中毒的農民工生命,國家曾經動用了舉國之力,所以不存在農民受歧視的問題。
如果從社會現象看問題,那么我倒要問一問,現在的勢利眼還少嗎?不要說人歧視人,人欺負人的現象也不少吧?城管對小販,是不是歧視?大款們的原罪可以不追,要給以最大限度的寬容。為何就容不得艱難謀生的小販?這難道不是歧視?克扣農民工工資的老板及其幫兇們對農民工僅僅是歧視嗎?黑磚窯的奴工,血汗工廠中的工人,受的僅僅是歧視嗎?大學生又如何?去應聘時能不面對老板的白眼?女公務員又如何?接待陪同在飯桌上還不是要陪酒聽黃段子嗎?超女唐笑歧視看門的武警,可是到了導演面前還敢如此威風嗎?明星們的風光背后,可知經歷了多少屈辱的潛規則?
精英們習慣于把“以人為本”掛在嘴上,非常慷慨大方地說,對農民工,小姐,乞丐也要給以人權。據說要取消“農民工”的稱呼,對小姐要改稱“性工作者”,對乞丐施舍也要有“禮貌”。農民工改稱工人就不會被克扣工資了?小姐改稱性工作者被嫖客玩弄就心情愉快了?給乞丐施舍有禮貌那乞丐就高貴了?廁所改稱洗手間,這種把戲有何實際意義?
精英們嘴上當然不會說歧視工人農民,但是實際上所作所為,比歧視更壞。他們說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仇富,這是不是對窮人的歧視?他們雖然說不要稱呼“農民工”,“小姐”,但是又把所有勞動人民和社會底層民眾給了一個統一的名稱,“弱勢群體”,好像是關懷同情,而骨子里何嘗不是歧視蔑視?
毛澤東的制度對農民是不公平的嗎? 從民主權利說,從地改分田,到互助組,到高級社,到人民公社,農村的哪一個變化不是先由農民自己參與制定的?農民的生老病死孤寡老弱,有沒有人管?有。農民對干部有意見,有沒有地方“告狀”,有。農民歉收了遇到災難了有沒有后顧之憂?沒有。農民思想上受壓制嗎?誰能說說毛澤東之前農民什么思想?如果毛澤東之前中國農民要“A”,毛澤東卻非強迫農民“B”,那是毛澤東壓制農民了,情況是這樣嗎?毛澤東給農民指出的道路,廣大的農民“反對”嗎? 從互助組到高級社再到人民公社,我從資料看,首先發起的都是農民。從中國革命成功,共產主義思想能被中國農民接受,可以看出來:共同富裕就是中國農民的普遍追求。 也許有人說“農民戶口不能進城”是不自由,但那是一個階段,是在當時條件下,最大限度的保障農民。我沒看到說“農民永遠都那樣”!不是當時說要消滅“三大差別”嗎?其中之一不就是要消滅城鄉差別嗎?但是消滅差別不是那個時代所能實現的事。如果說那時差別太大,那么為什改革時要化大力氣破除平均主義盡力拉開差距呢?為什么讓一部人先富起來,而共同富裕遙遙無期呢?為什么現在有兩極分化而那時沒有呢?
再說文化的不公平。正面謳歌中國農民的偉大,作品最多的是什么時代?是毛澤東時代。批評封建等級觀念藝術作品產生最多是哪個時代?還是毛澤東時代。“學而優則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封建“士大夫”毒害中國幾千年了,打破知識分子和工農群眾界限的是哪個時代?還是毛澤東時代。 那個時代文化不平等嗎?
我也算是“知識分子”吧,我就覺著中國知識分子臭毛病就是多。就以這位網友為例,你今天看似為毛澤東時代的農民“吶喊”,其實是很虛偽的,因為你看不到那時整個農民群體的地位,你想“彌補”的,是30年前你自尊心“曾經受到的傷害”。你難以釋懷你30年前曾經是農民,因為你太喜歡你現在的所謂“地位”,這個地位讓你覺著你比農民“好很多,高很多”,也許你潛意識里的,是看不起那些與土地為伴、兩腳泥土、兩手老繭的農民,你看不起勞動。
真正的農民,他們有樸素的感情,不會對別人的冷眼那么的“在意”,因為他們總是“善良”的去看別人,正是農民們的純樸,才讓那些“給農民冷眼”的人相形見絀,讓那些人的心靈顯得更齷齪 ---- 毛澤東時代批判的也正是這樣的人和事,可惜毛澤東時代沒來得及徹底的根除這種現象,幾千年封建的等級觀念,哪能那么容易就被消滅?它會抓住任何一種機會表演。
這位網友和他的父親,碰上了給他們“冷臉”的城里人,我想當年可以有兩種積極的辦法:一是理直氣壯的去提意見,我相信毛澤東時代,沒有哪個單位領導會偏袒“瞧不起農民”的員工,他們不敢! 二是象無數個淳樸農民一樣,無視那個服務員的冷眼,寬容別人也是偉大自己。 如果這兩點都做不到,就只能剩下“品味、咬嚙自己那點酸酸的自尊”了。 其實一切詆毀毛澤東時代的人,都是這樣。他們不管是以什么樣的借口,更多的表現出是他們自己心理的障礙。從辛子陵,到無論什么張銳李銳,都是這樣。
現在就沒有“等級差別”了? 請看看現在那些“出名的知識名流”們,眼里還有誰?農民能進城當農民工了就算“有地位”了,就算“縮小了差別”了嗎? 現在農民工如果遭受了冷眼,他們去找誰?! 有人欠了工錢了,他們找誰?!
現在所謂的“關注農民工”,幫著討薪,這本身就不是把自己放在和農民工平等的地位! 一切都顯得那么得高高在上,一副憐憫,同情和施舍的救世主樣子。真要平等,就請給他們毛澤東時代的一種權利:誰對他們不恭了,可以理直氣壯的“告狀”;哪個領導干部敢不傾聽,就讓他下臺;所有發生欠薪的企業,讓企業主坐牢,讓農民工參與企業管理!
這位網友的故事,讓我看到的他其實有種自卑的心理,但這不僅是他的問題,而是中國社會的問題。 盡管毛澤東時代的制度和文化,毛澤東的鐵腕,讓社會有了一定的進步,鼓勵斗爭,建立自信,讓大家為國家、為民族、為自己驕傲自豪,努力培養健康的、積極的、昂揚的精神和心態,但是非常可惜,中國的封建社會太久了,不能一蹴而就。 尤其反映到知識分子身上,他們最難改造,心理最為脆弱,太在乎別人感覺,太關注“自我”。在今天也是一樣,知識精英們在“自己國家”找到了“高高在上”的感覺,但對外,又表現出了極度的“洋奴和懦弱”。
今天的中國,我們又在遭受著西方世界的偏見和歧視。毛澤東時代對外說的每一句話,都讓中國人聽起來“揚眉吐氣”,為什么? 因為那時我們不在乎西方怎么看我們!而是西方人要看我們的臉色。可現在呢?今天之所以經常讓人覺著“窩囊”,就是因為我們總是想讓西方看得起,總是想聽到西方人的表揚和首肯,就如一個三歲的娃娃總是想聽到大人的表揚。可是西方卻總是斜著眼看你,時不時出放一點壞水,搞一點小動作,如果自己硬氣一點,又何至于如此呢?“敬人者人恒敬之,自尊者人恒尊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朋友當然要交,戰略伙伴也不能沒有,但是千萬不能以為世界上全是好人,西方人都有紳士風度,世界上的人都和你做的是同樣的夢。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遠我一尺,我遠你一丈。你放我的壞水,我掀你的耳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來而不往非禮也。無論什么時候都應當以我為主,萬不可迷失自我。如果仰人鼻息,看人家臉色,受人家的脅迫,那就一定會受人家的歧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