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曲解胡錦濤講話
司馬南
中國成語的表現(xiàn)力,常常令人擊案叫絕,比如“沐猴而冠”這個成語,講獼猴戴帽子,喻外表雖裝扮得很像人的樣子,但猴的本質卻掩蓋不了,“言雖著人衣冠,其心不類人也”。林希逸《代毛穎謝表》:“志雖酬於脫穎,嘲莫解於沐冠(沐猴而冠縮略——司馬注)。” 梁啟超《論自尊》:“夫沐冠而喜者,戲猴之態(tài)也。投骨而嚙者,畜犬之情也。” 新近一期(20080626出版)南方周末評論員文章,接著胡錦濤總書記的話茬往下說,就頗有一點沐猴而冠的意思。
6月20號,胡錦濤到人民日報視察,與人民網(wǎng)的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互動交流,國內外輿論對此高度關注,紛紛發(fā)表評論給予高度評價。六天以后出版的南方周末,在評論版刊出署名笑蜀的評論員文章《改變“西強我弱”有待媒體升級》。該評論版廣告中心詞雖為“在這里讀懂中國”,但是,中國的事,您要真以為在這該報評論版上能看懂,那就未免天真了。譬如說,胡到底在《人民日報》講些啥子內容,光看南報評論員文章,您沒準會出溜到溝里去,因為《南方周末》施展吸星大法,把胡錦濤的講話來了一番解構,悄悄地塞進了私貨。
胡那天講的內容很多,沿用近年來領導人講話的模式,胡在《人民日報》社有“五點建議”,事后,各家媒體較為集中地對胡錦濤要求媒體“增強輿論引導能力”做了重點解讀。
《南方周末》別出心裁,他們把解讀重點放到了“西強我弱”上。胡原話:“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新聞輿論領域的斗爭更趨激烈、更趨復雜。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宣傳工作任務更為艱巨、責任更加重大”。 很明顯,胡強調的是“斗爭更趨激烈、更趨復雜”所以,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而南報接過話茬,一句“軟實力投射能力”過渡,“激烈復雜的斗爭”就不見了,胡的話被他們岔到了“出路無他,唯在開放而已”上。
南報論證說,救災過程,“西強我弱”情況并不存在,原因在于媒體開放。因為開放,使“國內媒體的報道水準上了一個新臺階”,因為開放,“救人壓倒一切、一切為生命讓路的救災宗旨才為全世界人民所知曉、所信服,從而確立中國與現(xiàn)代文明全面接軌的嶄新國家形象”。
南報的邏輯一向獨特,有時理解起來一頭霧水,有人視此為深刻,筆者不以為然。難道只是今天國人救災才強調“救人壓倒一切、一切為生命讓路”嗎?”難道過去中國救災沒有把“搶救人民生命”放到第一位?難道中國被西方輿論妖魔化,竟然是因為中國沒有什么“救災宗旨”所致?“救人壓倒一切”的“宗旨”一旦為世界人民“所知曉、所信服”,世界輿論中的西強我弱的局面就會徹底改觀嗎?
在這篇評論中,南報重炒“痛出一個新中國”舊文的剩飯,發(fā)毒誓說,只要開放,即可“確立中國與現(xiàn)代文明全面接軌的嶄新國家形象”。在《汶川震痛,痛出一個新中國》的舊文中,南報曾斷言 “只要國家以蒼生為念,以國民的生命權利 為本,只要有這樣的底線共識,就會奠定全民族和解、中國與全世界和解的 倫理基礎。整個世界就都會向我們伸出援手,整個人類 就都會跟我們休戚與共。我們就會與世界一起走向人權、法治、民主的康莊大道。
《南方周末》的評論,立場十分堅定,腦子卻不大拐彎兒,連個基本句式都懶得變一下,篇篇都是“只要……就……”,反正所有一切,責任在你中國——你還沒有“確立與現(xiàn)代文明全面接軌的嶄新國家形象”吧?因為你不夠開放;你沒有“實現(xiàn)全民族和解”吧?因為你國家沒有“以蒼生為念”;你沒有實現(xiàn)“與全世界和解”吧?因為你沒有“以國民的生命權利為本”;“整個人類都會與我們休戚與共”的局面你得不到吧?因為你與世界沒有達成“底線共識”,還沒有“倫理基礎”……
至此,胡總原來的意思經(jīng)由南報解讀后,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在這里,誰還能找出出胡錦濤講話的本意呢?若不留神,沒準把南報自己的意思當成胡錦濤的意思,而這正是南報期待的結果。
胡錦濤到底講了些什么,大家自己看好了,有兩段和《南方周末》意思滿擰,《南方周末》避之尤恐不及的話,茲引述如下:
新聞宣傳工作要在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在為推進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凝聚強大精神力量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在營造健康向上、豐富生動的主流輿論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
必須堅持黨性原則,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輿論引導正確,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誤黨誤國誤民。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把堅持正確導向放在新聞宣傳工作的首位,堅持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更加自覺主動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要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嚴格宣傳紀律,做到守土有責,在重大問題、敏感問題、熱點問題上把好關、把好度。
總書記講的夠明確了吧,“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堅持黨性原則,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南報有意識地避開胡錦濤講話中最重要的內容,單就“西強我弱”一句話,施展吸星大法,把問題拐到所謂“媒體的發(fā)達程度”上來。他們直言不諱地講,“媒體的發(fā)達程度實際上折射著一個國家的自由狀況和繁榮狀況”,言下之意,他們認為自己還不夠自由,所以他們希望全社會“像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愛惜媒體”(南報),“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促成媒體的升級”(幫南報做大)。
南報評論員熱熱鬧鬧地寫完了,發(fā)表之前,大約自己也覺著這樣赤裸裸地曲解總書記講話,心里不那么踏實,于是心虛地又加上了一段:“ 誠然,國內媒體不乏幼稚之處。但無論有著怎樣的幼稚,汶川大地震國內媒體的卓異表現(xiàn)已足以證明,無論在專業(yè)角度,還是在對國家和人民忠誠的角度,國內媒體都是一支值得信任、值得依靠的力量。”
南報含糊地把自己隱到了“國內媒體”里,他們羞于或不愿意討論,在“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這一點上,南報與別家媒體事實上究竟一樣不一樣?今天的事正好提供了一個新案例:對胡錦濤講話,《南方周末》評論員照例習慣性地斷章取義,或許這屬于另一種“忠誠”吧,也可能是“忠誠”的更高境界的精英表達。人們不免憂慮,在忠誠上玩得花樣過多易致頭暈,搞不好會忘記到底要忠誠與誰。
其他媒體或有幼稚問題,南報可能與幼稚無關。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南報的“反體制行為”不斷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批評和懷疑。汶川地震后,他們撅起起普世價值的旗子走得更遠,讀者對他們的質疑理所當然地增加了。明眼人會發(fā)現(xiàn),南報與社會之間存在一種微妙平衡關系,借助汶川地震波,南報大膽地做了一次探底試驗,不期受到強力反彈,他們迫而猶豫一陣,繼之謹慎些許。
這次,借著總書記講話,南報終于忍不住,又悄悄地搞起小動作。那樣子,再一次讓我想起“沐猴而冠”的成語來。可以斷言,當人們把南報的一切看得越來越清楚的時候,亦即南報演出難度越來越大的時候,不改初衷,評論員文章真的很難寫了。
沏一杯綠茶,細品南報,妙乎哉,妙乎哉,本色出演,幽默至極也,經(jīng)典至極也。
附文:
《改變“西強我弱”有待媒體升級》
南方周末評論員笑蜀
《ZDIC.NET 漢 典網(wǎng)》
崛起的中國越來越不滿足于單純經(jīng)濟上的崛起,對國家尊嚴的渴望,使得她對國際輿論越來越重視。但是,一個無可諱言的事實是,如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日報考察工作時所指出的,“當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這無疑嚴重制約了國家軟實力的投射能力。如何改變這種輿論格局,讓我們自己的媒體跟著整個國家同步崛起,對我們來說已經(jīng)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
出路無他,唯在開放而已。
遠的不說,單就此次抗震救災而言,“西強我弱”其實并不存在,恰恰相反,“我”成了主流。而這,主要就緣于中國政府信息管理體制的可喜變化,簡而言之,就是更開放。這既表現(xiàn)為對外開放,更表現(xiàn)為空前規(guī)模的對內開放。正是因為空前規(guī)模的對內開放,使得國內媒體能充分施展自己的身手,國內媒體的報道水準上了一個新臺階,成為國際媒體報道汶川大地震必須參照和援引的權威信息源;中國聲音才能成為領唱,引導國際輿論客觀、公正地報道和評論中國的抗震救災。救人壓倒一切、一切為生命讓路的救災宗旨才為全世界人民所知曉、所信服,從而確立中國與現(xiàn)代文明全面接軌的嶄新國家形象。
國內媒體力量的爆發(fā),就這樣不僅為媒體自己贏得了職業(yè)的尊嚴,職業(yè)的榮耀,并最終為整個國家贏得了尊嚴,贏得了榮耀。
從這一鐵的事實,不難理解媒體與國家軟實力之間的微妙關系。媒體不只是投射國家軟實力,媒體力量本來就是國家軟實力的一部分,媒體力量的強與弱,本來就是衡量國家軟實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指標。信息管理體制是否首先對內開放,是否把做強做大自己的媒體提升為國家戰(zhàn)略,不僅攸關媒體命運,而且尤其攸關國運。
誠然,國內媒體不乏幼稚之處。但無論有著怎樣的幼稚,汶川大地震中國內媒體的卓異表現(xiàn)已足以證明,無論在專業(yè)角度,還是在對國家和人民忠誠的角度,國內媒體都是一支值得信任、值得依靠的力量。正如不能因為中國過去的貧窮而妄言中國人民沒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只要有一點機會,中國人民很快就會創(chuàng)造出經(jīng)濟奇跡一樣;只要信息管理體制首先對內開放,只要有施展身手的廣闊空間,國內媒體自不難在國際上迅速崛起,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中國奇跡。
強大的國家必須要有發(fā)達的媒體。擁有發(fā)達的媒體,我們才有主動設置議程的能力;擁有發(fā)達的媒體,我們才能用人民的聲音說服世界,用文明說服世界。發(fā)達的媒體是一個國家最好的名片,媒體的發(fā)達程度實際上折射著一個國家的自由狀況和繁榮狀況。國家要真正強大,就應該像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愛惜媒體,就應該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促成媒體的升級。
發(fā)展我們自己的高度專業(yè)化的、有高度公信力和競爭力的媒體,本是中國崛起的題中應有之義。國際輿論是特殊形態(tài)的賽場,多種聲音、多極信息、多元價值交流、交融和交鋒的賽場;要投入這個特殊的賽場,靠的主要是媒體的內功。必須首先提升國內媒體的專業(yè)化程度,提升國內媒體的公信力,才能在這個特殊的賽場上站住腳。國際輿論還是一個獨特形態(tài)的市場,各色媒體千舟競發(fā),傾力爭取全世界的受眾。必須勇于投身這個市場,才能最終贏得這個市場,從市場中成長壯大。
總結這次抗震救災信息管理的成功經(jīng)驗,首要的就是開放尤其是對內開放。倘能做到胡錦濤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形成制度并長期堅持,中國媒體就不僅可以按照新聞傳播規(guī)律辦事,增加信息透明度;更會按照市場規(guī)律辦事,在信息市場、觀念市場上充分競爭。如雄鷹在長空比翼,如猛虎在曠野搏擊,這樣發(fā)展起來的國內媒體,才是真正強大的媒體,才能代表我們國家的力量,根本扭轉“西強我弱”的傳統(tǒng)格局。
相關專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