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應對毛澤東時代的千千萬萬勞動者保持敬畏
言川
應對毛澤東時代的千千萬萬勞動者保持敬畏
——再評吳建民先生講話
半月前,本人曾在強壇發過一帖文《怎能將“信仰缺失”歸咎于毛澤東時代?——評吳建民先生講話》,對全國政協委員、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先生在全國政協組織的“以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國家軟實力建設”協商會上的講話表示了不同看法。今晚看到央視《焦點訪談》播出的一期專談北大荒精神的節目,覺得對吳先生的講話還有進一步評論的必要,所以再貼一文。
吳先生在上述講話中,為今日中國出現“信仰缺失”的情況找到兩個原因,一是改革開放后,外國文化中的糟粕隨著好的東西進來了,這里暫且不談;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但沒有把革命戰爭時期“矯枉過正”的部分糾正過來,反而“繼續革命”,直到“文革破四舊,否定中華文化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按此邏輯推論,這一時期的中國人生活在中華文化遭到“登峰造極”的“否定”之后的環境中,是一個被“繼續革命”理論鼓動的,沒有傳統文化教養、沒有信仰的,狂熱甚至具有破壞性的群體。
事實是這樣的嗎?當然不是!讓我們穿過時間的隧道,從墾荒北大荒開始,重溫一遍共和國那布滿荊棘,撒遍奮斗者血汗,但又開滿鮮花、結滿碩果的歷史:
北大荒。早在建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支部隊就開始了在祖國東北邊陲的墾荒。建國后又有上百萬轉業復員官兵、大專院校畢業生和城市知識青年從祖國的四面八方先后來到這里,“早起三點半,歸來星滿天??兄鶅鲳x,雪花湯泡飯”,硬是用血水、汗水和淚水將北大荒變成北大倉,變成我國目前最大的現代化商品糧基地。他們的座右銘,或者說北大荒精神,就是“艱苦奮斗,無私奉獻”!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國初,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的10.5萬官兵集體轉業,就地墾荒。50多年中,這些軍人及其后代遠離繁華、安逸的城市生活,不但在新疆建起170多個現代化農場,讓戈壁沙灘向人民獻出無窮的物質財富,而且和邊防部隊一道,戍守著祖國數千公里的邊防線,成為民族分裂主義、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不可逾越的鋼鐵屏障!
紅旗渠。為了改變“雨大沖得糧不收,雨小旱得籽不見”的惡劣自然條件,河南林縣人民在縣委的領導下,從三年困難時期開始,用了差不多一代人的青春、鮮血和生命,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削平1200多個山頭,架設150多座渡槽,鑿通200多個隧道,建成了總長1525公里的紅旗渠,將相鄰的山西省的漳河水引上太行山,解決了農田灌溉和人畜用水難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大慶油田。近五十年前,中國石油工人相應黨中央號召,來到人跡罕至的千里荒原開始大會戰,睡帳篷,啃冷饃,斗冰雪,不但建成了一座已穩產高產五十年,并將繼續保持這一產量到一百年的世界性的特大油田,而且建成了一座擁有120多萬人口的現代化的大城市。對于這一奇跡,著名軍事專家張召忠教授在他的博客中動情地寫道:“大慶在我的心目中簡直就是一個圣地!”“鐵人是中國的脊梁,是中華民族的英雄?!薄拌F人精神,代代相傳;大慶精神,萬古流芳!”
…………
回顧整個毛澤東時代,象這樣的奇跡還有很多很多。這表明,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大力開展的共產主義理想和精神教育相結合,已成為一種嶄新的文化,那就是忠于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原則,不畏強暴,敢于斗爭;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等等。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人民群眾有信心,有信仰,守紀律,樂于奉獻,為今日改革開放打下堅實的思想和物質基礎。對他們,今天的人們,尤其是那些比普通人享有更優裕的物質生活、有更多話語權的人們,應懷有更多的感恩與敬畏的心情,這本身就是一個人擁有崇高信仰和情操的體現。
張召忠教授對大慶精神和鐵人王進喜的高度評價,以及今天《焦點訪談》編導和主持人對北大荒精神的推崇,既令人感動,又使人佩服。但是,從吳建民先生的講話中,看不出他對毛澤東時代千千萬萬勞動者為后人所作奮斗和犧牲的肯定,更看不出感恩和敬畏,真令人遺憾!
怎能將“信仰缺失”歸咎于毛澤東時代?
——評吳建民先生講話
全國政協委員、外交學院院長吳健民先生是本人所尊敬的外家家,但他在最近全國政協組織的“以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國家軟實力建設”協商會的講話,本人卻深不以為然。他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后,我們本應當把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矯枉過正的部分拉過來,卻沒有這樣做,而是堅持繼續革命,特別是文革中破“四舊”,否定中華文化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改革開放后,我們吸收了外國文化中的好的東西,但是糟粕也進來了,所以今天中出現了信仰缺失的現象。
吳先生說今天的中國的信仰缺失,只是說出了了事實的一部分;現在不僅僅是信仰缺失的問題,而是道德底線是否失守的問題。而吳先生究其原因,一是來自外面的“糟粕”,二是歸咎于毛澤東時代、特別是文革時期。
應當明白,所謂“革命戰爭時期矯枉過正的部分”,就思想文化來說,就是高舉“五四”運動倡導的“科學”、“民主”大旗,批判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等。這些糟粕與現代民主思想沒有任何相容之處。不批判并清除這些糟粕,就沒有中國人民思想的大解放,沒有中國革命的大勝利,也就沒有今日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但應繼續批判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而且還有更為艱巨的任務,即吸收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同時,建立社會主義新文化,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和新型的生產關系相適應。說到“文革”,從來都被定義為“政治動亂”;在思想文化方面, 由于林彪、四人幫的干擾和紅衛兵思維的單純和幼稚,許多歷史文物、古籍,以及某些可以改造、借鑒的傳統觀念受到沖擊,但遠遠談不上“登峰造極”的破壞。何況“文革”不等于“文革期間”;文革期間,中國的經濟、國防、外交和思想文化建設并非一無是處。因此,回顧整個毛澤東時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發展和升華,成為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爭的事實:
傳統文化中的“仁”,被“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思想所取代,成為全國人民,尤其是黨員干部的座右銘。各級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是中國有史以來官民關系最好的時期;
傳統意義上的“義”,則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我們來自五湖四?!薄皯敾ハ鄲圩o、互相幫助”的思想所取代,助人為樂蔚然成風,雷鋒式的英雄模范人物層出不窮;
古人謳歌的“節”,升華成為了國家和人民利益,不畏強暴,堅持原則,敢于斗爭,不僅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打破了外國敵對勢力的封鎖,而且帶來了國內穩定和良好的社會治安;
最被歷代統治階級所重視的“忠”,由“忠君”,變成了忠于祖國和人民,忠于社會主義事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戰爭中,以鮮血和生命捍衛祖國的安全,是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忠貞群體;
古人推崇的“君子以自強不息”,發展成數億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自覺行動,于是就有了“兩彈一星”,有了大慶石油、雜交水稻、有了“既無內債,也無外債”,有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
總之,毛澤東時代雖然由于從舊中國走來,底子薄,同時為了鞏固國家安全和加速建設,物質生活十分貧乏,但從廣大黨員干部到普通群眾,有信心,有信仰,守紀律,明是非,精神生活極其豐富,至今被人深深懷念,甚至于一些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時代懷有敵意的人,也不否認。
顯然,“信仰缺失”不是毛澤東時代惹的禍,而是源自那之后。具體原因,一是宣傳輿論工作出了偏差,宣傳“發展是硬道理”時,沒有宣傳“發展”是社會、思想、文化和經濟建設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正是為了矯正這一偏差。二是教育管理松了勁,尤其是對引領社會風氣具有重要責任的官員、富人和知識精英教育滯后,管理松弛,好人主義、溫情主義盛行。十八年前,鄧小平在總結“六四”教訓時就指出,改革開放后放松了教育;近些年,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規范黨員干部的文件,即是彌補教育管理的缺失。最近暴露的山西省黑磚窯事件,是一件典型的踐踏人類道德底線事件。如果“信仰缺失”是毛澤東時代所致,那么這樣的事件應出現在改革開放初期或中期;但它卻出現于目前,恰好以事實證明,上述兩個原因導致了“信仰缺失”,某些方面甚至底線失守。
那么,吳建民先生為什么要將“信仰缺失”歸咎于毛澤東時代呢?“毛澤東時代是個筐,什么罪過都往里裝”,而“改革時代是個坑,一切功勞往里扔”。否定前者,不但沒有風險,而且可獲得“思想解放”的美譽;而贊美后者,或者為后者粉飾,至少可以得到現在當政者的好感。——吳先生是否也具有某些知識精英的思維定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