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美國對華封鎖和攝影專業術語
文/ 電影工廠
一、簡述關于雷鋒謠言的演變過程
新中國建設時期的前三十年至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可以說是"六億神州盡舜堯"。著名作家冰心曾在《咱們的五個孩子》一文中說到:“在我們的新社會里,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雷鋒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典型人物。與雷鋒精神在全國人民群眾中開始扎根發芽相伴隨的就是針對學雷鋒熱潮的風涼話。改革開放初期姜昆和唐杰忠的相聲《新兵小傳》就對這類說風涼話的不良青年進行了諷刺,該相聲描述的是解放軍愛民模范連深入群眾學雷鋒做好事,當時的社會不良男青年燙著頭的“卷毛羊”沖學雷鋒的戰士大說風涼話的故事。在網絡還沒興起的時期,對雷鋒的造謠污蔑只停留在小規模嘀咕方面,在社會上還沒有形成濁浪。網絡時代是個分水嶺,自從網絡開始發展,特別是美國總統布什2002年借網絡反恐之名簽發了“第16號國家安全總統令”,開始組建網絡部隊以來。網絡斗爭的形式就開始變得嚴峻了。從謠言角度看,對從狼牙山五壯士到雷鋒,從毛澤東到錢學森,只要是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網絡上都會看到打著“揭秘”幌子的有針對性的大規模的造謠污蔑文章。比如針對雷鋒的造謠就有“擺拍=造假”的這種對雷鋒量身定做的混亂邏輯來攻擊雷鋒。下面就讓我們來簡單回顧和分析一下雷鋒時代的一些情況,簡單了解了以下情況,你就會發現雷鋒真不簡單。
二、簡述關于新中國膠片方面的情況
在膠片時代,攝影是個相對復雜的事情。從流程上看,就有圍繞著膠片開展的一系列的工作。以美國柯達公司為例,
早期柯達公司的廣告“你只需按動快門,剩下的我們做”,這個廣告詞說起來很輕松,實際操作流程是當膠片拍完后顧客將相機連同膠卷寄到公司本部, 柯達公司的工人在暗房中將膠卷從相機中卸下再安上新的膠卷寄回給顧客。到上世紀30年代,柯達公司到了事業的頂峰,柯達占領全球攝影器材市場份額的75%,利潤占這一行業的90%。但是制約這個行業發展的依然是膠片,制約膠片的主要因素是感光度。直到1976年日本富士公司推出了一款400度的膠卷,其感光速度快于任何一款柯達產品。這才在膠片時代讓國際市場份額起了變化。
經歷過膠片時代的中國人在照相的時候會把鏡頭豎起來取景,這樣一卷膠片可以多照出幾張照片。或者周圍的朋友有按快門沒摘鏡頭蓋的。也有相機不走膠片對著陽光打開相機蓋查究竟的.......這些或美好或尷尬的回憶背后是什么呢?是新中國建設時期的膠片行業的各種艱辛和奮斗。
1948年3月,美國商業部在對外貿易方面把所有國家分成兩類:R 類包括東西歐所有國家及蘇聯,O類是其他國家。對R 類國家的任何出口都實行出口許可證制度,稱為R 程序。新中國剛剛誕生,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41號文件提出的辦法是嚴格管制對華貿易,即把中國列入上述R 類國家。之后,意氣風發的新中國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又把美國打的顏面掃地,惱羞成怒。自從美國在朝鮮戰爭失敗以后,美國對新中國的貿易政策由徘徊猶豫轉向成全面敵視。由全面敵視最終轉向了全面遏制。美國壓制歐洲的反對,通過聯合國制定相關決議,對新中國實行全面的貿易禁運。在美國的壓力下,1952年9月5日,林德和竹內簽署了《日美關于對共產黨中國實行出口控制的諒解書》,根據這一文件,日本不僅要對列入國際禁運貨單的物資以及沒有列入國際貨單但列入美國禁運貨單的物資實行禁運,而且要對兩國都同意的其他物資實行禁運。這就是說,日本對華禁運仍然比其他國家更嚴。美國當時就向日本提出了一張包括400種商品的貨單,日本立即同意對其中280種實行禁運。之后蘇聯也在中國經濟建設中釜底抽薪。經濟圍堵遏制中國崛起的包圍圈就這樣形成了。
新中國面臨的各種困難是現代人難以想象的,以膠片行業為例,曾在東北電影制片廠工作過的朱碧英回憶,“當時我們在東北也是那樣,沒辦法自力更生,美國禁運,膠片進不來,就把舊膠片的藥膜洗掉,形成一個片基,再在一個機器上涂一層或兩三層乳劑,當時就在東北做再生膠片。做出來的再生膠片質量很不好,涂出來邊緣總是不圓,現在我們涂得很寬,邊上都要切掉,只要中間的,但那時只有很窄一條,想切也切不掉,用一用也覺得不行,后來國家就決定建一個膠片廠。”膠片這種看似不起眼,在群眾生活中又有重要作用的產品,到底難道什么地步呢?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在保定電影膠片廠奠基儀式上曾經感慨的題詞道:“電影是藝術的機械化,它的教育功能很大。能自行制造膠片,猶如能制造火箭。”自行制造膠片難度可比造火箭,這就是當時困難程度的恰當比喻。
在膠片這么難得的情況下,無論普通家庭還是專業的攝影機構,對每一次拍照都格外認真。
三、關于所謂的“擺拍”
細心的網友們早就發現,中國和外國的很多著名圖片都是“擺拍”出來的,就是最新最優秀的紀錄片比如電影《海洋》也大量的運用所謂的 “擺拍”鏡頭。 “擺拍”一詞本身不是電影及攝影行業的專業術語,全世界各大主流攝影教材都沒有關于“擺拍”的定義。以《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為例,就沒有關于所謂“擺拍”的定義和相關論述。攝影關注的是“這幅圖片的主題或全部含義”。可見“擺拍”是個民間詞匯,不是專業術語。而“擺拍=造假”的愚蠢邏輯就更禁不住推敲了。
中國和世界上都有假造圖片的實例,比如“周老虎事件”。 也有圖和說明文字不是一個事情的錯誤。這種情況網絡名人造謠比較常見。 但是,單就雷鋒圖片而論,沒有一張是造假的。比如對雷鋒圖片造謠污蔑最大的是“雷鋒送老奶奶回撫順”的圖片,《大連新商報》副總編輯王勝波就說“圖里的是我奶奶,雷鋒沒送我奶奶回撫順,所以是假的”,這個圖按照現在的標準說法應該是“情景再現”,王勝波的奶奶是群眾演員,再現的是雷鋒事跡。那個副總編說情景再現的圖是造假,那么曾經被雷鋒送過的老奶奶當時沒條件留圖又該怎么辦呢? 不用說雷鋒那個時代的事情當時不好在現場。即使在科技算是比較發達的今天,想在“第一事件第一現場”也只是個夢想。
四、結束語
經過對新中國膠片時代的簡單回顧,和對所謂“擺拍”一詞定義的探討,我們會發現,當時膠片在宣傳上的重要性。經過幾十年的洗禮,雷鋒的圖片不但沒有褪色,反而在霧霾嚴重的今天雷鋒象冰心筆下的“小桔燈”一樣溫暖又明亮。雷鋒離開了我們,但是從那時起,每逢春季,我們就想起雷鋒。這么多年過去了,雷鋒精神一定會回來的。雷鋒幫助過的那些人也一定還好吧?因為我們“大家”都“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