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美國公布了萬眾期待的 GDP數據——去年四季度實際GDP修正值年化環比+2.2%,高于預期的+2.0%。此外,第四季度商業投資增長4.8%,較初步數據1.9%大幅向上修正;政府開支減少1.8%。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美國經濟的強勢復蘇,比如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等到加息之時,便可能是危機開始之日。”一改在任時委婉、打太極拳的措辭風格,當前已擺脫“主席”壓力的格林斯潘在接受CNBC電視專訪時坦城地表達了對美國的擔憂。他警告稱——美國經濟增長并不強勁,且看似蓬勃增長的就業人數也可能只是表面。
說起加息,市場都已經感受到它漸行漸近的步伐,主流觀點認為今年中期起的每一場FOMC會議都有可能宣布加息。然而,緣何格林斯潘對當前經濟狀況不甚樂觀?
“當前,美國生產率仍然疲軟,而生產率是市場經濟的命脈。生產率下降至上世紀70年代來低點,說明美國長期將是一個更小的經濟體。”他指出。
此外,他也重提了自己一貫堅持的觀點——由兩黨推動的福利政策(entitlements)對美國資本投資產生“擠出效應”(crowding-out effect),對生產率也造成致命打擊。
自1965年以來,隨著公共醫療計劃(Medicare)和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的實施,加上社會福利水平與通貨膨脹率掛鉤造成的社會保障項目支出大幅提高,美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長達40年的社會福利支出暴漲,年均漲幅接近10%。格林斯潘曾在《動蕩的世界》一書中指出,這種過分慷慨舉措的不幸后果是,福利支出嚴重擠壓了私人儲蓄,擠出效應的比率幾乎達到1∶1。資本投資的減少導致生產率增速下降,且美國從國外大規模借債。
當被問及——是美聯儲長期的寬松政策造成了這一切嗎?
格老認為,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可歸根于長期資本投資的缺乏。例如,公司多為回購股票,而不是進行更多的投資。之所以沒人想進行長期投資,是因為沒人知道以后究竟會發生什么”。非金融機構的現金投資是幾年來的低點,有效需求十分疲軟,等同于大蕭條時期的最后階段。”格林斯潘解釋道,當前的全球降息潮都是財政的問題,單靠貨幣政策無法真正實現復蘇。
就美聯儲可能的“過失”,他認為聯儲應該為當前被高估的美股價格負責。“美聯儲是美股估值走高的主要推手,QE降低了長期利率,擴大了市盈率和市值。”
(圖片數據源于Zerohedge)
美國是否已經出現資產價格泡沫?“這要視局勢發展而定。當前權益資產溢價沒到危機水平,但一旦實際利率上升,風險溢價加上無風險利率才是股票的總回報率。”格林斯潘說。
據金融數據公司Factset近期預測,現在標普500指數公司2015年盈利增長預期僅為2.9%。
無獨有偶,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上周在接受CNBC采訪時稱,“美國利率過低導致股市估值過高, 我正考慮清空美國股票,并增加在歐洲的投資,歐洲現在要便宜的多。”他曾預言美國科技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并在2013年憑借“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席勒稱,他提出的周期調整市盈率(cyclical adjusted P/E ratio)公式顯示,美國股市目前的整體估值已經和歷史頂峰2007年相當。歐洲股市估值只有美國的一半。
盡管加息將近,但十年到三十年的美國國債收益率反而逆勢下行。這是否是一種矛盾?
“不是,這只能表示經濟本身有多脆弱,當前包括葡萄牙等歐洲的國債利率遠低于美國。”格林斯潘指出。德國周三(2月25日)首次以-0.08%的負收益率售出了30億歐元的五年期國債,創紀錄新低。這意味著投資者為債券支付的錢超過其面值,相當于要為該債券支付利息,如果持有到期則必然會產生損失。
(圖中藍、紅曲線分別代表美國30年和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走勢)
格林斯潘是美國第十三任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任期跨越6屆美國總統。在他人生的巔峰時刻,他被稱為全球的“經濟沙皇”、“美元總統”,人們稱他為偉大的經濟學大師、預言家、魔術師……美國的一家媒體在1996年美國總統選舉時說道:“誰當美國總統都無所謂,只要讓格林斯潘當美聯儲主席就可以了。” 在其卸任之后,隨即爆發的次貸危機及2008年金融危機使格林斯潘走下神壇,各界指責其政策導致了資產泡沫,且未成功預測到2008年金融危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