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熊永立8月21日在中華論壇發文《中國給伊拉克人什么樣的印象》,網友對熊文作了如下點評:
熊:“不管伊拉克現在還有怎樣的陣痛和不滿,但回到薩達姆時代,伊拉克的大多數人是堅決不同意的。人民日報坐井觀天,一葉障目,看不清時代的發展潮流,滿嘴謬論。”
最有資格對伊拉克的今昔進行評價的是伊拉克人、特別是占人口多數的普通民眾會比較前后兩個時期的優劣,他們更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原文作者熊永立卻替伊拉克人民作出了選擇,這是以先知自居呀,實際卻是站著說話不腰痛的主兒。雖然是沒有賣后悔藥,但卻可以給其他國的民眾(特別是中國的民眾)以很大啟示。隨后他評價是人民日報滿嘴謬論,看不清時代的發展潮流,他所謂的時代潮流就是效法美國,實施美國的制度,需要注意的是他指的并不是伊拉克,因為那兒正有被他輕描淡寫的陣痛和不滿,他沒有告訴大家陣痛需要多長時間,三十、五十年抑或是永遠?所以他的目標指向是中國,欺騙的是還沒有過這種陣痛的中國人,事實將證明他是枉費心機。
熊:“從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進入伊拉克境內的中國人大都有這樣的經歷:辦理落地簽的中國人先交護照,但在一些時候,中國人都是最后一批辦理完畢。那些慢悠悠的西方人后交護照,但落地簽卻早早辦妥。很多中國人很是納悶:中國人冒著生命危險,全身心投入到伊拉克的戰后重建工作,為何還被伊拉克人歧視和慢待?而那些干涉伊拉克內政、到處被宣揚為侵略者和破壞者的西方人為什么被伊拉克人尊重和敬仰?”
我沒有出過國自然就沒有去過伊拉克,后文中看到熊永立是到過那里生活、工作過的。去過那里的中國“大都乘以一些時候”這樣就大大減少的該類事件的發生機率,也為避免被有過伊拉克之行反例的人們的反駁找出了借口——你們不在他所說的范圍。但他所說的事件還是有的,相關中國人的納悶是否有道理呢?需要確認的是中國是否確實在幫伊拉克戰后重建?美國人的軍事行動給伊拉克人帶來了怎樣的影響——伊拉克的戰后泥墰災難是否存在?伊拉克民眾是其中的受益者還是受害者、他們最需要的是維持基本的生存前提還是不顧這一前提的美國價值觀?在價值觀上他們有自己的主張還是只會接受美國的價值觀?
熊:“中國人在海外被歧視是個普遍現象,但被伊拉克人歧視,還是第一次碰上。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我想聊聊有關伊拉克工作和生活中的幾件小事,從中我們也許能管窺出伊拉克歧視中國人的原因。表面上和中國人被歧視沒有直接的聯系,但在深度上,卻最能說明問題。”
第一句話是在描述作者熊永立的一次個人經歷。然后寫出了他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思考。他通過列舉幾件小事,試圖來解釋伊拉克歧視中國人的原因,雖然他承認了其間沒有直接的聯系,卻堅信深度上最能說明問題。
熊:“在伊拉克南部魯邁拉地區,某中企建立一個營地,作為辦公生活的場所。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人入住這個營地,包括西方人、東方人以及很多的伊拉克人。可以說,某中企建立的這個工作營地就是一個小小“聯合國”。生活在這個小小“聯合國”的各國人在一起工作、生活,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卻截然不同,處處呈現出著強烈的對比,比如,在以下幾工作生活細節方面:”
作者無意中透露出這樣一個事實:中企建立的這個工作營能夠成為小聯合國說明著中國的包容、開放;再突出各國的特點以便他的強化比較。
熊:“一、住宿安排。中國人是嚴格按照等級制度來安排中國人的住宿的。小領導是單間,大點的領導(也就是處級)是套間,普通的工作人員是2個或3個人一間(普通房間),工人是6個或8個人一間(集裝箱)。房間不同,房間里面的配置區別也很大,領導房間的床是大床,配備高檔的床單被罩,有冰箱、煙酒及零食等,后勤保障人員每天端來新鮮的水果放在領導的房間供其享用。一般的房間就是一張小床。工人更慘了,7、8個人擠在一個用鐵皮制作的集裝箱里面,沒有洗澡設施和衛生間,他們每天都得去公共廁所解決個人衛生問題。不過,這些中國工人并沒有怨言。他們能來到伊拉克工作,就是萬幸,畢竟能多掙不少錢,根本不會計較生活中這種很低的待遇。他們不僅不會憎恨領導,反而對領導感激不盡。顯然,在這個地處伊拉克境內的小小中企營地里,中國人官分五等,衣分十色。”
我想問的是,這時作者熊永立在哪里?是生活工作于其中還是一個局外評論者?如果只是一個局外人,對事實的把握度應該再證(至少應該有工人、領導的一些材料);如果生活在其中,顯然不會是一個工人,因為他說了“這些中國工人并沒有怨言。他們能來到伊拉克工作,就是萬幸,畢竟能多掙不少錢,根本不會計較生活中這種很低的待遇。他們不僅不會憎恨領導,反而對領導感激不盡。”;他可能是個領導,不知是大還是小,當他心懷怨念時,他為工人做了些什么,有沒有提出改善工人待遇的提議并據理力爭又或讓一、兩個工人與自己同住?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安排是有缺陷的,但如果淪為純粹的批評而無建設性、尤其是只為顯示外國的制度的優越就可謂是別有用心了。
熊:“而入住這個中企營地的西方公司是如何安排其員工住宿呢?平等是最大特點,英國的PETROFAC公司安排其員工住宿和我們中國公司大不一樣。每人必須是單間,單間必須配備齊全,甭管是不是領導。當初就這個問題談判的時候,某中企希望PETROFAC公司2個人住一間,但PETROFAC公司毫不讓步,某中企不得不妥協。后來,由于PETROFAC公司的員工越來越多,房間實在不夠住,PETROFAC公司就貼出了一張告示,說只要兩個人愿意住一個房間,每個人每月補助1300美元。這樣的事情,令我們中國人無法想象。”
后面的論述反證著一個前提,西方公司的安排是在(通過力爭)有物質保障的前提下進行的,可是一旦房間不夠,他們的問題就出來了,為什么領導層不率先兩人一屋領取那個補助金?
熊:“二、迎來送往。某中企在伊拉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迎來送往非常高調(當然,習近平上臺后收斂不少)。如果某中企領導來營地視察,營地要動員一番,要求中方員工到門口列隊歡迎。如果是大點的領導來了,整個營地彩旗飄揚,擂鼓喧天,還請伊拉克分包商的伊拉克人和其他外籍員工和中方員工一起列隊歡迎,以彰顯國際化。晚上當然是接風洗塵的盛宴了。如果領導要走,要喝個送行酒,很多得到消息的中國員工都主動到領導的房間,希望能送領導一程,以留下好印象。而那些默默無聞的中國籍員工如果要出門遠行,連個送行的人影也找不到,更別提喝什么送行酒了。”
這段說得有道理,這是拋棄了民主管理體制(民主集中制原則)片面強調精英管理的產物,在這種制度中,一把手集人、財、物權于一身,對公有的資產任意處置,廣大民眾、職工卻無權監督,這種絕對權力必將造成絕對腐敗及對上級負責的不良習氣,與我黨一貫提倡的對人民負責、對黨負責與對工作負責三個原則相統一是完全違背的。這時工人的主人翁地位只是個名兒,甚至連名兒都沒有了。工人的勞動積極性不是主動的而是被迫的、是饑餓紀律的結果。
熊:“而西方公司的領導的來去,從來都是悄無聲息的。英國PETROFAC公司的Steve 先生相當于我們的廳局級干部,他時不時出現在這個營地里,沒人知道他什么時候來的,也沒人知道他什么時候走。英國PETROFAC公司的項目經理Peter 先生是個快70歲的老頭子,一個人經常默默地在營地散步,自己去吃飯,沒有人陪伴在他身邊忙前忙后。而中國公司的領導在營地里,總是大呼小叫,前呼后擁。”
“英國PETROFAC公司的Steve 先生相當于我們的廳局級干部”這個說法就是個笑話,西方的公司也有行政級別?批判地吸收是對的,我們不應該搞封閉主義,對外國文化中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東西,我們可以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熊:“三、打招呼。在這個營地里,不知道為什么,中國人遇到西方人,雙方一般都微笑打招呼,不管認識不認識。而中國人遇到中國人,情況就不一樣。遇到領導了,極力微笑逢迎。其他情況,除非比較熟悉,否則,形同陌路,誰也不理誰。在營地的伊拉克人摸準了中國人的稟性,遇到了中國的領導,也開始笑臉相迎,遇到了一般的中國人,也開始愛理不理了。”
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多樣性,各國的文化內涵不同,他們共同構成世界文化的百花園,強求一律既不可能也沒必要。中國人含蓄,許多外國人比較奔放,難分優劣。其實中國的許多了少數民族人民也是很奔放的。對中國人群的官民不平等,我在上段已經進行了分析與批判,工人認領導(數量少、露臉機會多、聚焦強)客觀上應該更容易一些。
熊:“四、人員休假。西方人工作一個月回國休假一個月,休假期間待遇不變。中方管理人員是工作6或1年休假一個月,休假期間,基本沒什么待遇。中國工人沒有休假制度的安排,能否休假,完全由領導決定。也許,你認為中國工人太老實,不敢爭取休假的權利。但實際上不是這回事。中國工人沒有幾個愿意休假的,因為害怕一旦回國休假,就來不了,能干多長,就干多長。中國公司的外籍員工有周末,中國籍員工沒有周末,天天上班。中國公司和西方公司成立了一個聯合體,按照聯合體的休假制度,聯合體的中國籍員工必須工作一個月休假一個月,但中國公司堅決不同意,只同意,在聯合體的中國公司的外籍員工工作一個月休假一個月,中國籍員工不能享受這個權利。這個休假安排是非常奇葩的事情,最能體現中國人欺負自己人的精神情懷。”
不知道這是不是事實。如果屬實的話,前后論述存在矛盾,前半部分說“中國工人沒有幾個愿意休假的,因為害怕一旦回國休假,就來不了,能干多長,就干多長。”后面卻說是”中國公司”認為“中國籍員工不能享受(相關的休假權)這個權利。”如果結合前部分的論述,豈不是成為公司的決定完全尊重和符合了多數中國工人的意愿?實際上作者熊永立是在拒絕思考中國工人寧愿不休息也要多掙錢的原因,我們大家卻不應該拒絕思考這個問題,所謂的中國勞動力成本洼地優勢論實質是中國勞動者權益洼地,這一方面由垂直的國際分工決定,另一方面也與資本專制及國企中個人專權有關。
熊:“五、中國公司領導的工作和報酬。時間長了,這個營地的外國人都看出了中國公司的很多門道。他們發現,中國公司的領導的工作,就是動動嘴而已,從不動手,而且享有豐厚的特權和報酬,身邊總是簇擁著一批人伺候。很多伊拉克籍員工說,在你們中國當領導,不干任何具體事項,總有人巴結逢迎,沒有人敢向領導提意見,真是太舒服了。”
強調干部參加勞動,勞動者參加管理是新中國成立后所倡導與實行的一項重要制度,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體現,后來被改掉了。中國人若要批判、學習,不用他求,那些制度與方法曾經在中華大地推行過、并且很有生機。改錯可以再改過來的。另外任何集體協作的條件下,分工是必須的,不可能人人都干一樣的活兒,如果真了解外國的話,可以具體說說那些老板董事、總經理與監事的工作與藍領工人絕對是不同的。所以這部分的論證無效、無力。
熊:“人性是想通的,對美丑辨別的標準是一致的。通過以上幾件小事對比,西方國家給伊拉克人什么印象呢?是平等,是正義,是對人性的充分尊重,是對普通人的極致關懷。而中國給伊拉克什么印象呢?是對底層的漠不關心,是對個體精神上的壓抑,是嚴酷的官本位官僚獨裁體制,是老百姓天生的隱忍。很多伊拉克人看在眼里,想在心里,通過對比,他們會真正明白,誰是正常的國家,誰是正常的人。了解之后,我們對巴士拉海關警察對中國人投來歧視的目光和不屑的神情能說什么呢!”
“人性是想通的,對美丑辨別的標準是一致的。”抽象的人性論早已被批駁的體無完膚了。就西方公司而言,工人的工資與老板的收入是怎樣開比例的?老板的付出是工人付出的相應倍數?平等、公平?這是美還是丑?不同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結論,關鍵看他站在誰的立場上說話。中國現在的管理有需要改正的地方,西方的管理有值得借鑒的地方不假。但是伊拉克人會怎樣評價呢?會不會得到出像作者熊永立替他們作出的結論呢?作者熊永立是一個西化了的局外人,他看重與宣傳的全是西方的好與中國的差,而作為伊拉克人它首先看重的是自己國家的變化及外界帶給他們的不同影響。他們是思考自己的生活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安全更有保障了還是更惡劣了?是誰、那個國家給本國帶來了這樣的變化、自己是該愛它還是該恨它?中國人來此是不是幫助自己重建家園的?換位思考一下,一群“文明”人正在屠殺自己的家人、同胞,另一群“行為粗魯者”正在幫助自己重建家園,你會愛誰、恨誰?在這個點上身處其中伊拉克人會作出自己獨立的判斷,他們不需要別人替自己判斷。其次伊拉克人也知道美國作為世界霸主,它的一些優勢是不可復制的,現在它在伊拉克獲得的一切,不過是在行使勝利者、占領者的權利,在這些方面作為被占領者的伊拉克能效仿、會效仿嗎?穿上文明的外衣就能改變強盜的本質了嗎?無奈的伊拉克人用路邊炸彈告訴著大家他們的選擇。中國人在伊拉克的遭遇難道不是被美國支配的當局的態度有關嗎?這是伊拉克人民意志的體現嗎?
熊:““人民日報”批駁奧巴馬“搭便車”言論,說:中國在伊拉克行義舉因戰而起,美國不要不服氣;美國扮演的是入侵伊拉克、拋棄伊拉克的破壞者角色,中國扮演的是合作伊拉克、建設伊拉克的和平角色。人民日報的這個文章保持了其一貫的反對美國心態和立場,沒有新意。但說美國是伊拉克的破壞者,中國是伊拉克的建設者,卻很能蒙蔽人。”
人民日報這次反擊比較給力。作者熊永立無視美國挑釁在先的事實,認定中國反對美國,其實中國是把美國政府與美國人民嚴格區分開來的,美國人民對中國友好,中國人民與對美國人民友好,是相互的;敵視、挑釁的中國是美國政府及其代表的美國壟斷階層,它們為維護一國獨霸地位,打壓中國的正常發展、侵害中國作為獨立的國際法主體的基本權利,理所當然會受到具有民族氣節的中國政府與人民的反對。“美國是伊拉克的破壞者,中國是伊拉克的建設者”正是事實所以才有很強的說服力。
熊:“中國也是越南的建設者,也是非洲的建設者,也是阿爾巴尼亞的建設者。但最后,這些中國無私援助的國家,有幾個沒有倒向美帝國主義的懷抱?說美國是破壞者,但除了世界上幾個獨裁專政國家,哪個國家不是美國的朋友?美國入侵伊拉克,盡管沒有冠冕的理由,但推翻薩達姆獨裁政權絕對是一個符合人類發展潮流的正確選擇。不管伊拉克現在還有怎樣的陣痛和不滿,但回到薩達姆時代,伊拉克的大多數人是堅決不同意的。人民日報坐井觀天,一葉障目,看不清時代的發展潮流,滿嘴謬論。”
首先作者熊永立正確地肯定了中國這些無私的幫助與建設的事實。但他一方面沒有看到當時的條件下,在中國的主持與幫助下,世界上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緊密地團結起來,反殖反霸、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取得重大勝利的事實,另一方面又試圖后來的結果證明我國的做派是錯的。這是沒有充分回報的道德行為不是道德行為的論調的翻版,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根據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該出手時且出手,不論是對敵、對友還是對自己的同胞,不同的是我們既有獵槍也有好酒。世界力量的發展是不均衡的,一超多強的局面將維持一段時間,但是美國妄圖維護一國獨霸的地位越來越不可能,世界的多極化成為不阻擋的歷史潮流,尤其是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繼而金融危機之后,它急需要擇國而食,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無不被納入了它的思考范圍,歐元危機背后的黑手就是美國,歐洲人心明鏡似的。中國不斷妥協讓利根本不能滿足美國的胃口,于是它通過重返亞洲的形式直奔中國而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中俄的走近,是面對共同的壓迫背靠背、抱團取暖的結果,金磚國家的團結是對付美國掠奪的有力舉措,中歐走近一定程度是美國促成的。世界上多少被壓迫的國家、民族、人民長期以來敢怒不敢言罷了,他們渴望中俄舉起反壓迫的大旗,他們必定緊隨其后。如我在對題記的分析中所言,伊拉克人民會作出自己獨立的判斷與選擇,這不是作者熊永立所能代替的。
熊:“中國人在世界各地被歧視,不是因為我們中國人不夠優秀,而是因為我們的價值觀出了問題。價值觀出現了問題,再多的經濟投入,也換不來人家真正的友誼。如果看不到這個根本性的問題,海外的中國人遭遇被歧視的經歷不會減少。中國要崛起,中國人要想不被歧視,必須摒棄人民日報的這種反美反自由反平等思維,必須要讓世界各國人民包括伊拉克人看到我們真正有影響力、有滲透力的價值觀。只有這樣,我們才真正可以挺起腰桿,自豪地說:中國是伊拉克的合作者,中國是伊拉克的建設者,中國是美好世界的締造者。”
中國人的價值觀的確出了一些問題,并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存在在內政、外交等多個方面。到了糾正的時候了。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是不是要如作者熊永立所言“摒棄人民日報的這種反美反自由反平等思維”呢?我們不反美國人民而反美國政府及其背后的壟斷集團的敵視與破壞中國正當權益的一切行為,反對美國為首的西方依靠國際壟斷地位超經濟強制壓榨第三世界人民的自由,爭取國際平等的話語權與規則制定權,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推動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建立,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擔負起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國際義務,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而且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中國是美好世界的建設者。
附:熊永立:中國給伊拉克人什么樣的印象
2014-08-21
來源:中華論壇 作者:熊永立
不管伊拉克現在還有怎樣的陣痛和不滿,但回到薩達姆時代,伊拉克的大多數人是堅決不同意的。人民日報坐井觀天,一葉障目,看不清時代的發展潮流,滿嘴謬論。
原題:伊拉克為什么也歧視中國人
從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進入伊拉克境內的中國人大都有這樣的經歷:辦理落地簽的中國人先交護照,但在一些時候,中國人都是最后一批辦理完畢。那些慢悠悠的西方人后交護照,但落地簽卻早早辦妥。很多中國人很是納悶:中國人冒著生命危險,全身心投入到伊拉克的戰后重建工作,為何還被伊拉克人歧視和慢待?而那些干涉伊拉克內政、到處被宣揚為侵略者和破壞者的西方人為什么被伊拉克人尊重和敬仰?
中國人在海外被歧視是個普遍現象,但被伊拉克人歧視,還是第一次碰上。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我想聊聊有關伊拉克工作和生活中的幾件小事,從中我們也許能管窺出伊拉克歧視中國人的原因。表面上和中國人被歧視沒有直接的聯系,但在深度上,卻最能說明問題。
在伊拉克南部魯邁拉地區,某中企建立一個營地,作為辦公生活的場所。有來自20多個國家的人入住這個營地,包括西方人、東方人以及很多的伊拉克人。可以說,某中企建立的這個工作營地就是一個小小“聯合國”。生活在這個小小“聯合國”的各國人在一起工作、生活,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卻截然不同,處處呈現出著強烈的對比,比如,在以下幾工作生活細節方面:
一、住宿安排。中國人是嚴格按照等級制度來安排中國人的住宿的。小領導是單間,大點的領導(也就是處級)是套間,普通的工作人員是2個或3個人一間(普通房間),工人是6個或8個人一間(集裝箱)。房間不同,房間里面的配置區別也很大,領導房間的床是大床,配備高檔的床單被罩,有冰箱、煙酒及零食等,后勤保障人員每天端來新鮮的水果放在領導的房間供其享用。一般的房間就是一張小床。工人更慘了,7、8個人擠在一個用鐵皮制作的集裝箱里面,沒有洗澡設施和衛生間,他們每天都得去公共廁所解決個人衛生問題。不過,這些中國工人并沒有怨言。他們能來到伊拉克工作,就是萬幸,畢竟能多掙不少錢,根本不會計較生活中這種很低的待遇。他們不僅不會憎恨領導,反而對領導感激不盡。顯然,在這個地處伊拉克境內的小小中企營地里,中國人官分五等,衣分十色。
而入住這個中企營地的西方公司是如何安排其員工住宿呢?平等是最大特點,英國的PETROFAC公司安排其員工住宿和我們中國公司大不一樣。每人必須是單間,單間必須配備齊全,甭管是不是領導。當初就這個問題談判的時候,某中企希望PETROFAC公司2個人住一間,但PETROFAC公司毫不讓步,某中企不得不妥協。后來,由于PETROFAC公司的員工越來越多,房間實在不夠住,PETROFAC公司就貼出了一張告示,說只要兩個人愿意住一個房間,每個人每月補助1300美元。這樣的事情,令我們中國人無法想象。
二、迎來送往。某中企在伊拉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迎來送往非常高調(當然,習近平上臺后收斂不少)。如果某中企領導來營地視察,營地要動員一番,要求中方員工到門口列隊歡迎。如果是大點的領導來了,整個營地彩旗飄揚,擂鼓喧天,還請伊拉克分包商的伊拉克人和其他外籍員工和中方員工一起列隊歡迎,以彰顯國際化。晚上當然是接風洗塵的盛宴了。如果領導要走,要喝個送行酒,很多得到消息的中國員工都主動到領導的房間,希望能送領導一程,以留下好印象。而那些默默無聞的中國籍員工如果要出門遠行,連個送行的人影也找不到,更別提喝什么送行酒了。
而西方公司的領導的來去,從來都是悄無聲息的。英國PETROFAC公司的Steve 先生相當于我們的廳局級干部,他時不時出現在這個營地里,沒人知道他什么時候來的,也沒人知道他什么時候走。英國PETROFAC公司的項目經理Peter 先生是個快70歲的老頭子,一個人經常默默地在營地散步,自己去吃飯,沒有人陪伴在他身邊忙前忙后。而中國公司的領導在營地里,總是大呼小叫,前呼后擁。
三、打招呼。在這個營地里,不知道為什么,中國人遇到西方人,雙方一般都微笑打招呼,不管認識不認識。而中國人遇到中國人,情況就不一樣。遇到領導了,極力微笑逢迎。其他情況,除非比較熟悉,否則,形同陌路,誰也不理誰。在營地的伊拉克人摸準了中國人的稟性,遇到了中國的領導,也開始笑臉相迎,遇到了一般的中國人,也開始愛理不理了。
四、人員休假。西方人工作一個月回國休假一個月,休假期間待遇不變。中方管理人員是工作6或1年休假一個月,休假期間,基本沒什么待遇。中國工人沒有休假制度的安排,能否休假,完全由領導決定。也許,你認為中國工人太老實,不敢爭取休假的權利。但實際上不是這回事。中國工人沒有幾個愿意休假的,因為害怕一旦回國休假,就來不了,能干多長,就干多長。中國公司的外籍員工有周末,中國籍員工沒有周末,天天上班。中國公司和西方公司成立了一個聯合體,按照聯合體的休假制度,聯合體的中國籍員工必須工作一個月休假一個月,但中國公司堅決不同意,只同意,在聯合體的中國公司的外籍員工工作一個月休假一個月,中國籍員工不能享受這個權利。這個休假安排是非常奇葩的事情,最能體現中國人欺負自己人的精神情懷。
五、中國公司領導的工作和報酬。時間長了,這個營地的外國人都看出了中國公司的很多門道。他們發現,中國公司的領導的工作,就是動動嘴而已,從不動手,而且享有豐厚的特權和報酬,身邊總是簇擁著一批人伺候。很多伊拉克籍員工說,在你們中國當領導,不干任何具體事項,總有人巴結逢迎,沒有人敢向領導提意見,真是太舒服了。
人性是想通的,對美丑辨別的標準是一致的。通過以上幾件小事對比,西方國家給伊拉克人什么印象呢?是平等,是正義,是對人性的充分尊重,是對普通人的極致關懷。而中國給伊拉克什么印象呢?是對底層的漠不關心,是對個體精神上的壓抑,是嚴酷的官本位官僚獨裁體制,是老百姓天生的隱忍。很多伊拉克人看在眼里,想在心里,通過對比,他們會真正明白,誰是正常的國家,誰是正常的人。了解之后,我們對巴士拉海關警察對中國人投來歧視的目光和不屑的神情能說什么呢!
“人民日報”批駁奧巴馬“搭便車”言論,說:中國在伊拉克行義舉因戰而起,美國不要不服氣;美國扮演的是入侵伊拉克、拋棄伊拉克的破壞者角色,中國扮演的是合作伊拉克、建設伊拉克的和平角色。人民日報的這個文章保持了其一貫的反對美國心態和立場,沒有新意。但說美國是伊拉克的破壞者,中國是伊拉克的建設者,卻很能蒙蔽人。
中國也是越南的建設者,也是非洲的建設者,也是阿爾巴尼亞的建設者。但最后,這些中國無私援助的國家,有幾個沒有倒向美帝國主義的懷抱?說美國是破壞者,但除了世界上幾個獨裁專政國家,哪個國家不是美國的朋友?美國入侵伊拉克,盡管沒有冠冕的理由,但推翻薩達姆獨裁政權絕對是一個符合人類發展潮流的正確選擇。不管伊拉克現在還有怎樣的陣痛和不滿,但回到薩達姆時代,伊拉克的大多數人是堅決不同意的。 坐井觀天,一葉障目,看不清時代的發展潮流,滿嘴謬論。
中國人在世界各地被歧視,不是因為我們中國人不夠優秀,而是因為我們的價值觀出了問題。價值觀出現了問題,再多的經濟投入,也換不來人家真正的友誼。如果看不到這個根本性的問題,海外的中國人遭遇被歧視的經歷不會減少。中國要崛起,中國人要想不被歧視,必須摒棄人民日報的這種反美反自由反平等思維,必須要讓世界各國人民包括伊拉克人看到我們真正有影響力、有滲透力的價值觀。只有這樣,我們才真正可以挺起腰桿,自豪地說:中國是伊拉克的合作者,中國是伊拉克的建設者,中國是美好世界的締造者。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