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是位名人,從家喻戶嘵的程度,不把其納入“名人”行例幾乎是不可能的了。趙本山是不是位藝術家,或者“小品”是不是藝術作品,這類定義需要官方或專家、學者認可,平民百姓是缺乏這類評判權力的。平民也許會把從事藝術的家伙都看成藝術家,把娛教娛樂的玩意兒都看成藝術品,只是藝術家的層次不同,藝術品的良莠不同而已。百姓的評判未必妥當,于是官方、專家、學者就有了用武之地。
趙本山在成為名人前,是個:土包子。這里沒有鄙視的意思,許多名人在成“名”前都曾是泥腿子,名人還是名人,歷史就是歷史,不會產生矛盾。也許正是因為趙先生有“泥腿子”的這段經歷,才造就了趙先生成為名人。世界史、中國史中許多人都因有“泥腿子”的經歷而成名人的。
土包子、泥腿子已被現(xiàn)代一些時尚的詞匯所取代,草根、山寨這些詞聽上去就有某種“創(chuàng)新”的味道,是否真創(chuàng)新,管它呢,只要聽起來新鮮,免不了給人以“創(chuàng)新”的感覺,這就夠了。流行創(chuàng)新,只需改頭換面就能擠進“創(chuàng)新”隊伍,何樂而不為。先不論草根、山寨這些詞匯是否創(chuàng)新,就這些詞本身已比土包子、泥腿子高雅許多,這就說明了“進步”許多。
土包子、泥腿子階段鮮有人評判,請恕官方、專家、學者精力有限;成為“名人”之后,各種評判接踵而至,這里是否有欲借“名人效應”的光,只得見仁見智了。趙先生當然也難擺脫此類規(guī)律。當由土包子而成名人之后,于是某些專家、學者擔負起了神圣職責,指出趙先生的(表演)作品:俗。這類“俗”之定義顯然沒錯,由“土包子”而來嘛,免不了俗。問題可能出在如何給“俗”或“雅”下定義。人類文明已發(fā)展了數(shù)萬年,俗或雅一直處在百家爭鳴之中。某些人眼中的俗,在某些人看來是雅,某些人眼中的雅,在某些人看來是俗。這類俗或雅該由官方、專家、學者下定義,還是由公眾作評判,這本身也許就是難題。
趙本山早期的作品嘻怒笑罵皆藝術,針貶時弊耐人尋味,帶著股泥土氣息,使“高雅”的學院派藝術相形見絀。如果論雅、俗,也許這時期(趙本山)的作品最俗。這個時期專家、學者們也許都很忙,鮮有人站出來質疑趙先生的作品為:俗。是否因趙先生名氣還不夠(大)響,對其評頭論足劃不來,已時過境遷,現(xiàn)在可能難考證了。隨著與時俱進的步伐,趙本山向“高雅”藝術努力,逐漸形成當前的“藝術”風格。如果有興趣把趙先生的作品串連起來,也許能發(fā)現(xiàn)某些變化。早期的“泥腿子”觀察官僚作風,總結了二個很精辟的字:扯淡;中期(趙先生)已能和“學院派”平起平坐,自然而然顯出主流藝術家的風范來,免不了要說些(三鞭子)干部下鄉(xiāng)體察民情的章節(jié)來;至(最近)后期,趙先生的“名”如日中天般耀眼,高高在上后再看民間,于是發(fā)現(xiàn)“民”有諸多陋習,于是挖掘這方面的題材。趙先生的這個“三部曲”基本完成了從“泥腿子”到“主流”的演變過程。如果論雅、俗,無疑趙先生近期的作品最雅,也最符合主流的意愿。不知為何,這個時候有人說趙先生的作品:俗。是因趙本山名氣大了?還是因為雅、俗確實每個人看法不同?真有那么點令人有“丈二和尚”的感覺。
近期趙先生和“小沈陽”合演的作品,其中的對白很精辟,很能體現(xiàn)趙先生近期的風格。一個擔憂:人死后,錢沒化完;另一個擔心:人活著,沒錢化。這樣的臺詞多有哲理,不在市場經濟波濤中摸爬滾打后,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的。這類詞匯太符合市場經濟需要了,高雅至令人五體投地。這種死、活都往關注錢財二字引導的藝術,迎合著某些精英(?)的趣味,對創(chuàng)建經濟社會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大有益處。通常情況下,精英(?)贊賞的事、物當屬:雅。基于此,可以理直氣壯宣稱:趙本山先生(尤其是后期)為創(chuàng)建經濟社會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立下了汗馬功勞。
藝術的功能之一,也許需要引導人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趙先生迎合著市場經濟需要,在娛教娛樂中引導人們建立市場經濟需要的世界觀,迎合著市場經濟需要,可見其藝術造詣之深厚。在經濟社會中生活,人生也許不該思索:人死后,還有多少有意義的事沒做;可能不需思索:人活著,還有多少有意義的事沒做完。這樣的引導,不符合市場經濟需要,還有那么點杞人憂天的多余。這類往人生意義引導的藝術,也許已被例入“大話、空話”范疇。媒體需要收視率,需要人氣,需要財源廣進,屬于“大話、空話”的藝術,少產生可能更妥,甚至采取些“屏蔽、掩藏、封殺”等措施也許是必要的。社會在前進,觀念需更新,腳步也得跟緊,哪有時間管什么“笑貧不笑娼”橫行,想要發(fā)財,必須與時俱進抓緊時機。
藝術(文學)家發(fā)表作品,演員在舞臺上表演,都在以言行影響著社會;藝術家、演員都在社會中生(存)活,當然也會受社會影響,其言、行必然有某種社會烙印,無論是“名人”還是圣賢都很難例外;藝術家、名人都是人,對其沒必要太苛刻;一個“中央”級別的電視臺,經過層層篩選、嚴格把關,需要迎合某些人群的趣味,需要引導公眾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藝術”作品,食人間煙火的藝術家必然會走上這條路,只是時間早、晚不同而已;讀者、觀眾受(文學)藝術家、演員(熏陶)影響,同時也會受社會影響,其中只是藝術(文學)家、演員的社會責任更大些而已;使用審核權力的媒體機構,當然有“文責自負”作后盾,這樣就能:選而無責,審而無責。選,意味著取向;審,意味著控制;這類常理可能也被納入了“大話、空話”范疇,于是皆大歡喜。
藝術家(各個時期)社會地位不同,觀察事、物角度不同,其產生的藝術必然會有所不同;公眾能力、水平參次不齊,看待藝術(作品)家當然也會出現(xiàn)各類不同,欲統(tǒng)一,那幾乎是天方夜譚。高雅之人可以從《紅樓夢》中看到:精致、儒雅、奢華;粗俗之人只能從《紅樓夢》中看到: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同樣的(作品)藝術,高雅之人發(fā)現(xiàn):雅;低俗之人關注:俗。于是筆者寫很不合規(guī)范的標題:藝術歧觀。
山石
題外:某些人危言聳聽:社會上道德體系正在面臨崩潰。由此呼吁:重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體系。也許這種擔憂屬空穴來風,這種呼吁屬無病呻呤。只需看一下,各個“權威”媒體都在竭力(以各種藝術形式)創(chuàng)建“新潮”的、“時尚”的符合統(tǒng)濟社會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體系,這種主題很明確的取向理當令人的鼓舞。奉勸某些發(fā)出(吶喊)呼吁的人:還是省點力吧,沒人會把你們當啞巴。你們喊破嗓子,也沒人給你們發(fā)獎金。老祖宗曰:各人自掃門前雪。此話不是沒一點道理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