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河趙本山都是英雄
09年春晚的主打小品《不差錢》中,小沈陽向畢福劍展示自己的“精辟”時,趙本山借話趕話,針鋒相對來了一句:“他呀,就是個屁精。”按照劇情的上下文,這里的“屁精”,就是“馬屁精”的意思。其實整個小品中,不但小沈陽拍老畢的馬屁,丫蛋和趙大叔也都為了走上“溜光大道”而對老畢大拍特拍,以至于弄出了人人都有一個“姓畢的姥爺”的笑話。這是此屆春晚唯一沒有被剪掉批判鋒芒的好節目,而且批判的鋒芒就是指著央視自身——為了到人民的央視去露一下人民的臉,多少人民必須自甘委屈、爭相墮落啊。
但是趙本山的那句臺詞被李銀河指責為“歧視同性戀”,因為過去對男性同性戀的蔑稱中,就有一個“屁精”。這是比“相公”、“相姑”更帶貶義的稱謂,大約相當于現在的“鴨子”。不過該項詞義很早就幾乎消失了,只有李銀河這樣的專業學者和孔慶東這樣的寫過《青樓文化》專著的閑人,才會記得這些一百多年前的“舊概念漢語”。在當今的東北華北廣大地區,“屁精”就是“精于拍馬屁”的意思,或者說是“拍馬屁成了精”。孔慶東有一篇批評張藝謀的文章《從燈籠鬼到琵琶精》,也是調侃那些光著白花花的大腿彈琵琶的姑娘,都被老謀子整成了精,而并非諷刺她們在琵琶方面有什么“性倒錯”的傾向也。
隨后《不差錢》的作者就出來解釋了“屁精”在小品中的意思,表示并不知道該詞還有其他義項,用調侃的語氣對李銀河的指責有所反諷。李銀河很快便在博客上大大方方地表示誤解了趙本山,說她不知道“趙本山不知道這個詞義”,于是一場“解詞糾紛”,煙消云散也。
在孔和尚看來,這其實是兩個好人之間的一場誤會。趙本山一方固然沒錯,李銀河的指責也不能說是杞人憂天,因為除了“屁精”在歷史上確實是指同性戀之外,就拿《不差錢》本身來說,恰好小沈陽的扮相就是“男不男女不女”,所以,那個詞兒用在這里,客觀上存在著諷刺人物的“性取向”的可能。李銀河老師一貫為同性戀的平等身份不懈吶喊,出于專業敏感,對文藝作品的用詞要求嚴格一點,是無可厚非的。在中國當前的語境下,如果沒有李銀河這樣的學者打開一片天地,那些同性戀朋友即使遇到真的歧視侮辱,也只能默默忍受,因為他們沒有發聲的陣地也。我們經常鼓勵弱勢群體自我維權,但弱勢群體之所以“弱勢”,就在于他們“維權能力”有限,他們的聲音發不出來,或者無處可發,需要我們這些稍微有點話語權的人多為他們吶喊幾聲。我在某次人大會上,親眼看見農民代表傾訴他們的痛苦時,被人家告知“請使用法律術語”。于是我多管閑事,用“法律術語”代他們傾訴了一遍。
從這個角度來看,趙本山則是“體制內”最有社會良知的藝人之一。他的每部作品,都竭力表達底層人民的苦難和呼聲,即使再三被槍斃、被修改,最后展現在臺上的,依然是笑聲背后那悠長的苦澀。演藝圈都說趙本山藝德高,肯為別人讓時間,肯為徒弟當墊腳石,但趙本山最大的藝德,在于始終堅持把人民當成“心中的太陽”——他多年前唱過的這首歌恐怕很多人都忘了。其他一些小品演員,有的演技并不在趙本山之下,但是每年盡演出那些歌功頌德的假大空節目,只要讓上春晚,啥無恥的臺詞都說,結果把自己的大好年華荒廢了。
寫到此,想起剛讀過的《學術界》09年1期劉蒙之《從批判的理論到理論的批判》,該文回顧了世界上四十年來對“失聲的群體”的理論研究。The muted Group theory最早是文化人類學的理論,后來發展成一個社會傳播議題。從性別歧視的角度來看,在男性中心的社會里,女性是“失聲”的群體,她們的聲音或者不被重視,或者必須采用男性話語才能得到認可。就拿我的東博書院來說,來此長篇大論的多數是男性,相互爭論得昏天黑地樂此不疲的也是男性。而女性網友一般只是抒發感情和提些具體問題,如果加入爭論的話,往往不自覺地就轉為男性話語。還有一些女學者的博客,關閉了評論留言功能,李銀河老師就是一例,為的是不受那些無聊的辱罵和人身攻擊。而孔和尚的博客卻任人笑罵,基本上一字不刪,這除了性格不同外,也跟男性“皮糙肉厚”,相對不太在乎“語言暴力”的攻擊有關。
“失聲的群體”是1968年文化人類學家阿登納(Ardener)和雪莉(Shirley)在劍橋大學提出的,隨著理論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地發現,我們的語言是由男性規定并為男性服務的。其實孔和尚覺得,女人的語言天賦比男人強,我們男人經常說不過自己的母親、妻子、女兒和女同事,如果你跟女人吵過架,你一定會對女人的語言才華有深刻體會。孔和尚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在公共場合跟中年婦女吵架,那些婦女簡直就是“話精”,一通機關槍般的掃射,管你什么文學博士哲學烈士,兩分鐘內就讓你任何鐵漢也像央視大樓一般在沖天大火里轟然倒塌。開句唐突美人的玩笑,請設想梅超風具備了于丹的口才,那將是何其恐怖之事也!
然而女性盡管會“說話”,但社會卻規定了女性的話語是“沒有價值”的。多數國家為了表示男女平等,都選出幾個女性擔任高級領袖,但那些女人一旦當了領袖,就仿佛婚后的黃蓉或者薛寶釵一樣,整天說的都是男人的話,用賈寶玉的話說:“都是些仕途經濟的混賬話。”而我們看那些女領導時,也不再注意她們的性別。她們實際上成了男人統治這個世界的最乖巧的“同謀”。
網絡時代據說是民主時代,但控制網絡的仍然是男性。從政治到文化,從聊天到情色,都是按照男人的需要來設計和拓展的。社會“規定”了男人的工作很重要,而女人的家務勞動是“次要”的。我們到某些附庸風雅的茶室去喝杯茶,要花幾十元到幾百元,而在家里妻子溫情地給我們端上一杯熱茶,我們卻覺得是天經地義的。關乎社會進步的重要演說,大都是由男性完成的,我編入語文教材的演說詞,作者都是男性。如果有女性擅長演說,人們的潛意識中會覺得“此母”乃是另類,于丹遭受大量男性學者的攻擊,便是一例也。
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文藝中,女性是男性的玩偶,這已經盡人皆知。即使在最注重男女平等的社會主義革命文藝中,我們也可以發現,革命,仍然是由男性主導的。比如《紅色娘子軍》,不論電影、舞劇、京劇,從藝術上說都是一流的精品,從思想上說也是革命的經典。但是,里面最重要的人物不是代表女性的吳清華(吳瓊花),而是代表男性的洪長青。這個黨代表為什么一定要是男性呢?他不僅是男性,而且是英俊的、性感的、高尚的、睿智的、文武雙全的,是絕對偶像級的。這樣的一位男性黨代表以氣壯山河的一死,演繹了《圣經》中耶穌的文化功能,使得吳清華等女性革命者完成了“革命洗禮”。——看,在革命敘事中,女性仍然是男性的肋骨。江青正是敏銳地看到了早期樣板戲的性別歧視,所以在她親自領導的后期樣板戲中,進行了有力的性別顛覆——《龍江頌》,《杜鵑山》,《沂蒙頌》,先知先覺的革命領導者或者道德高尚者是女性,由女性對男性進行思想啟蒙和培訓。整體上看,文革作品確實存在著拔高人物形象和泛階級斗爭等左傾幼稚病,但在性別問題上,那個時期的女性,不是作為供男性觀賞的意淫對象來塑造的,而是作為至少與男性一樣的“不失聲的人”來塑造的,那樣的女性,可以敬,可以愛,但是不可以褻瀆,更不可以買賣。正是在這樣一大批文藝作品高揚的女性價值觀基礎上,才產生了新時期之初舒婷的《致橡樹》。這首要求兩性在極高的精神境界上完全平等但又各領風騷的愛情詩,在思想上更屬于“文革”,而與“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改革開放美學,是風馬牛不相及的。
美國教授卡拉瑪拉(Kramarae)認為文字的登場,加劇了女性的劣勢。世俗以為男性是依靠身體暴力統治女性,這種看法是表面的。文字其實是男性統治女性的最佳工具,傳統社會首先剝奪的就是女性的受教育權和書寫權。孔和尚的《青樓文化》一書指出,部分青樓女子因為擁有吟詩作賦的才能,格外獲得古代文士的垂青。征服具有高級文字功夫的女性,顯然只有最優秀的男性才能做到。如果說在政治領域,“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是很多人認同的真理的話,那么在性愛領域,“筆桿子里面出摯愛”,則是很少有人明白的。
卡拉瑪拉發現英語中形容性行為混亂的男人的單詞有22個,而形容同樣行為的女性的單詞卻有200個。我們想一下漢語中侮辱女性的詞匯,僅普通話中就大約與英語相當,要是加上各地方言,例如孔和尚在《膾炙人口說膾炙》中論述過的“馬子”,那將可以編一本專用詞典。
這個“失聲群體”理論,在西方主要用于女權主義運動。而孔和尚結合魯迅思想認為,一切弱勢群體,都可以看作是“失聲群體”。下崗的工人,失地的農民,落榜的考生,老幼病殘,都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被有意無意扼住了咽喉。一百年前的整個神州,也曾經被帝國主義欺凌成了一個魯迅筆下的“無聲的中國”。1949年,毛澤東在天安門城頭一聲響遏行云的高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胡風詩曰:“時間開始了。”中國這才有聲了。從周恩來萬隆會議提出“五項原則”,到喬冠華聯合國大會的慷慨發言,再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盡管我們在半個多世紀的艱難旅程中付出了從資源到人權的十分慘痛的代價,但中國的聲音已經不是想聽就聽想不聽就不聽了。一個小女孩唱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盡管聲音柔弱,而且“聲畫不一”,但全世界都側耳傾聽了。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內部,還有許多“失聲族”。李銀河關注的“性取向弱勢群體”,趙本山關注的“階級地位弱勢群體”,就都是我們需要給他們話筒,給他們鍵盤的兄弟姐妹。把“蘇格蘭情調”故意念成“蘇格蘭調情”,就是勞苦大眾對洋奴買辦文化的銳利而又無奈的反抗。在不許人民革命的時代,人民最佳的反抗方式就是把統治階級灌輸給他們的文化弄得“男不男女不女”。你在俺們頭上蓋個大褲衩,俺就把你褲衩里的玩意給你燒了,反正你們這些屁精也“不差錢”,差的就是良心嘛。
還有在每個單位內部,在每個家庭內部,都存在著是否聲道齊全而和諧的問題。有位女性網友來信說:“好多人不知道你是個怎樣的人,我看了你的阿蠻語錄,竟然自作多情地轉淚兒了,……那些污言穢語的文章,點擊量超過幾萬,都不及你記錄的孩子的一句話。”我回信說:“我其實是個非常軟弱善良的人,多愁善感。為了制造一個有利于多愁善感的好環境,才經常偽裝得無比堅強。孩子、老人、婦女、勞動人民,都可以讓我落淚。但是,我不讓人看見我落淚。”
人的力量有大小,不能要求大家都去“肩住黑暗的閘門”,但是扛不動大炮總能拿個蒼蠅拍。李銀河不顧流言蜚語,常年為同性戀朋友和“性工作者”仗義執言。趙本山也是頂著“低俗”、“土氣”的文化帽子,幾十年如一日為億萬人民貢獻著沉甸甸的批判性幽默。從孔和尚“膾炙英雄”的視角來看,他們都是中國當代的文化英雄。
然而我卻希望有一天,他們英雄的光環黯然失色,他們成了真正的俗人。因為那個時候,他們所代表的人群不再是“失聲的群體”,而是挺胸抬頭,和我們一起放聲高唱:“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