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趙本山其人及其小品《不差錢》贊譽者有之,詆毀者亦有之。我是東北那疙瘩的,也許擁有一些發言權。趙本山窮苦出身,是東北那疙瘩的百姓把他捧起來的。東北那疙瘩的百姓做了水,載起了趙本山這只船,趙本山應永遠不能忘記東北那疙瘩的百姓。即使做了“鬼”,也要“報答”才對啊。
可趙本山卻讓東北的父老鄉親越來越失望了。“老太太吃咸鹽----一年不如一年”, 趙本山一開始不就是裝老太太么?如今其演技、藝術水準、小品本身的內容及思想性都大不比從前。《相親》、《老蔫完婚》是很不錯的,賣完“拐”、賣完“車”,連同靈魂也一齊賣掉了。當年我就寫了篇《趙本山<賣拐>的同時賣掉了啥?》討論。
說趙本山早年的小品好,是因為他植根于人民大眾,走群眾路線,反映群眾的呼聲。老百姓看得懂,也樂意看,也就喜歡趙本山。趙本山越來越火了,越來越有名氣了,跟老百姓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了,他走上了精英路線。比如,被精英看好的《小崔說事》,里面的寫書、簽書、售書,哪一項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下崗的工人,街頭的小販有關?《策劃》亦如是,宋丹丹的“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斗機”,哪個百姓笑得出來?誰又曉得“練簽名”是怎么回事?
這回《不差錢》更等而下之。趙本山為了“孫女”去走后門,搞不正之風,也就是去行賄去腐敗了。130塊錢就把服務員收買了,可見服務員的職業道德之低下。接著和老畢拉關系,排轉折親,終于得逞,這是宣揚還是反諷?不是顯而易見嗎?著名戲劇作家魏明倫公開批評《不差錢》充滿了假話、套話,差道德。接著,有網友撰文指出,趙本山的小品,是欺騙文化的集大成者,從“忽悠”系列,到2007年創造了流行語“你太有才了”,再到今年的《不差錢》,無一不在倡導欺騙,歌頌欺騙。
一切為了錢,差的就是錢,還口口聲聲說“不差錢”,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欺騙群眾。如果硬要說《不差錢》好,好就好在它是一個反面教材。
三十年來,在“貓論”的指引下,男人,女人,口袋里有錢就是好人。不管是坑來的蒙來的拐來的騙來的偷來的砸來的搶來的貪污腐敗來的做雞做鴨做走狗做漢奸換來的,只要有錢就是好人就是成功人士。
三十年來,“摸著石頭過河”,老百姓掉進了激流的漩渦中,現在正在經濟危機中茍延殘喘。沒有工作,沒有飯吃,前無出路,后無退路,浩浩蕩蕩的流動大軍流動在路上,一如角馬的遷徙,悲壯而又慘烈!
三十年來,“打左燈向右轉”,“不爭論”,一切既成事實,叫你吃不了也得兜著走。貧苦的百姓除了呻吟幾聲,又能做什么呢?即便就是這幾聲微弱的呻吟,他們也是不允許你發出的,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公務員加薪,給予住房補貼。
你能說《不差錢》嗎?反正我不信,打死我也不信。脫離了人民大眾,早晚會被人民大眾所厭惡所唾棄所拋棄,就如趙本山的小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