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反映和代表一個時代精神的藝術作品無疑是一個經典藝術作品。這個經典藝術作品是唯一的。經典藝術作品一經誕生,就成為一個獨立于創作者的不受創作者控制的獨立文本——一如曹雪芹的《紅樓夢》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任人闡釋和評說。在眾多見仁見智、五花八門的闡釋、分析和解讀中,必有一種是最深刻、最深得該藝術作品精髓的解讀——如海德格爾之于梵高作品《鞋》的解讀。這個解讀是為經典詮釋。
一個經典藝術作品必有對它的經典詮釋,抑或說,只有對它的經典詮釋誕生了才能坐實其為經典。作品與其詮釋之間有一種共生關系。經典藝術作品與它的經典詮釋,是一個天作之合,它們相得益彰,必共同載入一個民族的當代藝術史和思想史之中。
筆者認為,2009年央視春節晚會上趙本山的小品《不差錢》(已獲小品類一等獎),深刻地反映和揭示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和狀態,是對改革開放30年來時代精神的傳神把握,無出其右者,堪稱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經典。而筆者對它的深刻、獨到而精彩的闡釋和解讀——《小品〈不差錢〉深刻揭示了當下國人所奉行的人生哲學——“有奶便是娘”[小品《不差錢》評析1]》、《丫蛋下意識地一聲“我感謝你八輩祖宗!”喊出了無權力者對權力者的最惡毒的詛咒[小品《不差錢》評析2]》,就是一個經典詮釋——歷史必將證明。
眾所周知,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思想界出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它就是所謂的“左派”和“右派”之爭。這兩派在對同一個現象的認識和評價上,相互抵牾,水火不容,可謂涇渭分明。奇怪的是,筆者將自己對小品《不差錢》的詮釋文章同時發到了幾個有代表性的網站——左的《烏有之鄉》和右的《天涯社區》和《天益網》等,幾乎引起了左和右的人們的普遍認同和共鳴。而且我發現,筆者的文章和思想正在網絡上以各種方式呈幾何級數傳播著。
這怎么解釋呢?——只有一種解釋:對一個經典文本的真正經典的詮釋是超越左右之爭的。換言之,經典文本及其經典詮釋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
2009,2,11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