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火紅的知青歲月
理想之歌
北京大學中文系七二級創
作班工農兵學員集體創作
理想之歌
北京大學中文系七二級創作班工農兵學員集體創作
人民日報編者按:《理想之歌》是北京大學中文系部分工農兵學員一九七四年集體創作的政治抒情詩。它反映了廣大知識青年在上山下鄉和教育革命中鍛煉成長的精神風貌。在當前教育戰線大辯論中,清華、北大等院校的同志一再朗誦、閱讀這首朝氣蓬勃、激情洋溢的詩。這說明,它符合鞏固和發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和教育革命勝利成果這一斗爭的需要。本報刊登這首詩,以供更多的同志閱讀,并用以回擊教育界右傾翻案風,批駁那種攻擊工農兵學員“質量低”之類的奇談怪論。
紅日、
白雪、
藍天……
乘東風
飛來報春的群雁。
從太陽升起的北京
啟程,
飛翔到寶塔山頭,
落腳在延河兩岸。
歡迎你們呵!
突擊隊的新戰友,
歡迎你們呵!
我們公社的新社員。
喝一碗
熱騰騰的米酒吧!
——延安人民的情意
釀在里邊;
吃一把
紅彤彤的大棗吧!
——陜北的棗兒呵
蜜一般甘甜!
白羊肚手巾,
紅袖章,
——高原上
又開放一片山丹丹……
新來的戰友呵,
你問我:
“什么是
革命青年的理想?
怎樣理解
又怎樣實踐?”
——這確是一張
十分嚴肅的考卷!
……嗩吶聲、腰鼓點,
信天游一曲上云端。
牽動我心中的
滾滾延河水呵——
讓我告訴你——
革命的理想呵,
怎樣引導我,
踏上眼前的康莊大道,
又怎樣激勵我,
跨入閃光的明天……
一
當我第一次
睜開眼睛,
祖國
正是朝霞滿天的黎明
雙腳剛剛落地,
就踏上了
紅色的甲板,
撲面而來的
是前進航程中,
洶涌的浪峰。
阿姨講起
包身工的希望,
伯伯掏出
兒童團的紅纓。
“快點長大吧!
等待你的
是又一場偉大的革命?!?/STRONG>
也有人送來
一只白鴿,
說它象征著
永久的和平。
“你真幸運呵
再不會看到
階級斗爭的刀光劍影……”
——多少幅畫卷
在眼前展開,
哪一幅
是最好的遠景?
理想的航帆
就這樣升起來了,
八面來風
就這樣將它吹動……
大躍進的爐火
燒毀了右派分子的迷夢,
爐膛里有我撿來的
碎鐵小釘;
叔叔們寫批判稿
投入廬山上的戰斗,
我幫助把墨研得
又黑又濃……
雖沒有趕上
戰火紛飛的年代,
身邊仍然是
暴雨急風!
凝視著
紅軍草鞋上的血斑,
撫摸著
八角帽上的彈洞,
我懂得了
創業的道路,
是革命先輩
用生命和鮮血鋪成。
從《雷鋒日記》的
字里行間,
從收音機里
廣播的“九評”,
我知道了
為了鞏固政權,
正進行著
更壯麗的萬里長征!
先烈的目光,
象在大聲發問:
“我們的理想
怎樣實現?
未竟的事業
誰來繼承?”
又過了七八年,
又過了七八年!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一聲震撼世界的雷鳴!
第九次大搏斗,
第十次大搏斗!
我,同父兄一般高,
編制在
革命大軍的行列中——
曾記否?
《炮打司令部》
挾雷攜電的宣言;
曾記否?
毛主席的紅衛兵
摧枯拉朽的筆鋒。
把橫掃四舊的倡議,
一夜之間
貼滿全城;
讓大串連的腳步,
山南海北
遍撒北京的火種。
難忘的“八·一八”呵,
鮮紅的袖章
染上了
紅太陽的光輝,
“我們支持你們!”
——偉大的聲音
激浪千層!
支持我們呵,
對反動派造反有理;
支持我們呵,
為“解放全人類”
奮斗終生。
毛主席揮手
我前進呵!
風雨中
多少海燕擊長空。
逆流回旋,
難阻大江滾滾東流去;
猿聲悲啼,
革命航船已過山萬重……
迅猛的風暴,
橫掃著
“克己復禮”的陰云。
憤怒的聲討,
宣判了
修正主義教育路線的
死刑!
什么“求名不得
抑郁而死”,
什么“飛吧,未來的科學家
年青的鷹……”
有個佃戶的后代
不認自己的親生父母,
有個礦工的兒子
不愿再挖煤下井。
這就是
和平演變呵
——潛移默化,
這就是
階級爭奪呵
——你死我生。
一月風暴里
我到過上海港,
造船工人
給我講:
他怎樣含著熱淚
送我國第一艘萬噸輪
啟錨登程。
長征串連路上
我到過紅旗渠,
貧下中農
給我看:
為了重新安排林縣河山,
一米長的鋼釬
怎樣磨剩了三寸……
呵,描繪理想的大筆,
從來傾注著
階級的深情;
只有與工農相結合,
才是通向
革命理想的
唯一途徑!……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
毛主席
發出了進軍號令!
百川歸海呵
萬馬奔騰,
決心書下,
簽名排成
一列長龍,
接待站前,
同學少年
待命出征!
呵,不可戰勝的幼芽,
在火紅的年代
誕生!
離別北京的
前一天夜晚,
我和戰友們
來到中南海外,
眺望著
徹夜的燈光,
傾聽著
拍岸的波聲。
揮筆寫下一行誓言:
“上山下鄉
徹底革命!”
一個字
用八張紙,
從傍晚
寫到黎明。
為了讓敬愛的
毛主席,
推開辦公室的窗欞,
能在晨曦的輝映下,
看到我們的決心,
露出欣慰的笑容……
二
排排窯洞,
層層梯田,
千里高原,
萬里長川。
懷揣著
毛主席給紅衛兵的信,
我們從北京
來到延安。
這里就是我
理想種子扎根的土壤,
這里就是我們
戰天斗地的營盤。
上工的晨鐘,
奏起了
理想之歌的
第一個音符。
燒荒的野火,
映紅了
理想詩篇的
第一行語言。
镢把
磨穿了掌心的血泡,
荊棘
劃破了褪色的學生藍。
鋤地,
大娘教我分苗草;
揚場,
大爺教我把風向辨。
前進道路上,
哪一步
沒有斗爭相伴?
哪一程
沒有階級親人在身邊?
一個風雪的夜晚,
卷刃的镢頭
忽然不見,
循著腳印我來到后村,
哦,爐火映紅了一孔窯面。
镢頭已被加鋼,
“老八路”白發紅顏
坐在風箱前。
南泥灣大生產的
老模范呵,
上甘嶺保衛戰的
英雄漢!
把復員費全部交給隊里,
堅決抵制了
退社單干。
他手中的大錘,
鍛造出多少
制服窮山惡水的鋼釬?
呵——錘聲叮當,
為理想之歌加進了
繼續革命的節奏,
火光熊熊,
把理想之歌的
每一個音符熔煉。
那是水電站
剛剛建成的時候,
我找到一位烈士的母親
——“老婦聯”:
“給窯里安上電燈吧,
您縫縫連連有多方便?!?/STRONG>
老媽媽笑著搖了搖頭:
“還是先建個廣播站吧,
把電線拉到
整個山川。
讓大伙都能聽見,
北京的聲音,
讓毛主席的思想,
照亮千家萬戶人的
心坎。”
沒有浮華的詞藻,
沒有綺麗的語言,
階級親人們呵,
幫我校正著
理想的航線。
翻開隊委會記錄本,
我把
“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
寫在上邊,
砸爛孔廟里斗大的“仁”字,
我們辦起了
批林批孔的展覽。
星夜里,
挑燈巡視水庫堤岸,
識陰晴、
辨敵友,
練就一雙階級的銳眼。
岔路口,
攔住棄農經商的大車,
頂逆流,
分路線,
鑄造一副鋼鐵的肝膽!
穿上第一雙陜北鞋,
我同親人一起,
扶犁耙;
爬大山。
深翻土地,
舉起
三五九旅的镢頭;
清理賬目,
撥動
土改復查的算盤。
蘸著豐收的汗水,
我把鐮刀
磨得銀光閃閃,
迎來了學大寨的
又一個金色的秋天。
冒著漫天飛雪,
我們點起劈嶺填溝的排炮,
開始了
跨長江的攻堅戰!
幸福凝結著
創業的艱難,
勝利預示著
更嚴峻的考驗。
是在這寶塔山下,
延河岸邊,
我開始理解:
從來就沒有什么
個人理想的詩篇;
我們革命青年的理想,
要由整個無產階級譜寫,
要把千百萬人召喚!
我們壯麗的
現實和理想,
是用革命戰斗的紅線
緊緊相連。
與天奮斗,
與地奮斗,
與人奮斗,
其樂無窮!
我們沿著與工農相結合的方向,
沖鋒陷陣,
一往無前!
誰說我們的生活
“平平淡淡”,
我們的事業,
風光無限!
誰說“農村落后,
難以改變?”
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登攀!
農村
需要我,
我,
更需要農村。
貧下中農的希望,
就是我的志愿。
為了實現無產階級的理想,
我愿在這光榮的陜北高原,
迎接十個、幾十個
戰斗的春天!
親愛的戰友呵!
新來的伙伴!
這時,
只是在這時,
我才開始填寫
“什么是革命青年的理想”
這張嚴肅的考卷!
三
但是,理想的航道
并不是那么寧靜、坦蕩,
豐饒的山區
也不都長著核桃、海棠。
騙子會裝出
“同情”的腔調,
地富會端來
“關心”的米湯。
不敢揚帆的航船,
會在泥沙中擱淺;
躲進屋檐下的燕雀,
當心煤煙熏黑了翅膀。
有人躲在陰暗角落
射出“變相勞改”的毒箭,
有人站在邪路上
販賣“勞心者治人”的砒霜。
什么“人生”“青春”哪,
“前途”“理想”,
丑惡的個人主義,
常借這誘人的字眼,
打扮梳妝。
西伯利亞的冷風,
也吹來了
新沙皇的叫嚷,
在“理想”問題上,
修正主義者
也在大做文章:
什么“中國青年沒有理想”,
——好一副悲天憫人的偽裝,
將禍心包藏。
正是你們背離了
十月革命的道路,
正是你們出賣了
布爾什維克黨!
你們的“理想”
究竟是什么貨色?
不過是伏特加中的
醉生夢死,
爵士樂中的
糜爛瘋狂。
你們那臭名昭著的“土豆燒牛肉”
“造就”了垮掉的一代。
在無產階級戰士面前,
你們有幾絲螢光?
你們剝削階級的梯子,
豈能夠到
我們的心窗?
你們帝國主義的尺子,
怎能把
我們的襟懷度量?!
我們戰斗的崗位,
雖在這小小村莊,
祖國的江河山川
皆在我望!
孔孟之道的幾絲蛛網,
遮不住《共產黨宣言》的
光芒;
我們寬闊的胸膛
向著五洲風云開敞。
我們同工農結合的
隆隆腳步聲,
震碎了
你們這些蓬間小雀的
一枕黃粱!
馬蹄破冰川,
套桿打豺狼,
“寶貴青春屬人民,
誓將青春獻人民。”
——那是我們的張勇呵,
舍生忘死
救群羊!
氣蓋雙河浪,
壯歌震北疆,
“活著就要拚命干,
一生獻給毛主席!”
——那是我們的金訓華呵,
化作雄鷹
云里翔!
“跟上來呵!”
——英雄在召喚;
“我們來了!”
——回聲響徹
嶺南、塞北、
海島、邊疆。
千萬個金訓華、張勇
在戰斗,
千萬個金訓華、張勇
在成長!
呵——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幾個騙子
抹煞不了這鐵的事實!
它寫在大地,
寫上長天,
寫進這偉大時代的
《編年史》,
也寫進億萬青年人
火熱的心房。
這是歷史上
一次偉大的反潮流呵,
這是一場
震撼世界的反修仗!
讓火炬燒得更旺,
把戰鼓擂得更響!
我們宣戰了,
向舊世界宣戰!
向帝修反宣戰!
我們要沖決
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羅網,
我們要摧毀
舊傳統觀念的牢墻。
看呵,
八億人旌旗奮舉,
聽啊,
九萬里風雷激蕩。
國家要獨立,
人民要革命,
民族要解放!
我們用寬厚的肩膀,
挑起了革命的重擔;
我們用帶繭的雙手,
接過了先輩的刀槍。
黨呵!
請檢閱我們的隊伍吧!
幾百萬
幾千萬!
呵,整整一代
有志氣有抱負的中國青年,
前途無量。
千重險峰,
萬頃巨浪,
后繼有人,
大有希望!
我們有
馬列主義的
開天巨斧,
我們有
毛澤東思想的
指路陽光!
前進,向前進!
“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呵!
寄托在我們身上!
前進,向前進呵!
迎著風暴,
迎著火光,
迎著雷霆,
迎著激浪,
迎著共產主義
鮮紅的
太陽!
〔人民日報 1976.01.25 第5、6版 戰地專欄〕
附注: 原載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七四年出版的詩集《理想之歌》,此次發表,作者又作了修改。
附文:在毛主席的光輝詩篇鼓舞下放聲歌唱
(高紅十 人民日報 1976.01.08)
元旦佳節,喜讀毛主席兩首詞,感到心胸開闊,豪情滿懷,這兩首詞的發表,擂起了千軍競發的戰鼓,甩響了頻催征馬的長鞭。毛主席的詞,不僅是杰出的無產階級文藝思想的體現,而且是光輝的馬列主義世界觀的結晶,激發著我去學習,深思。
我是一九六九年到延安地區插隊落戶的北京知識青年。一九七二年五月,貧下中農推薦我到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剛入學那陣,我寫的東西戰友們不愛看,貧下中農的反映是“解不下,凈字兒話”。
為什么?我翻開《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毛主席的諄諄教導又在耳邊回響:“一定要把立足點移過來,一定要在深入工農兵群眾、深入實際斗爭的過程中,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學習社會的過程中,逐漸地移過來,移到工農兵這方面來,移到無產階級這方面來。”這以后,我們開門辦學,和工農兵生活在一起。終于,一個答案在我心頭越來越清晰了:原來,我以為同工農結合得已經差不多了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要想把手中的筆變成投槍和匕首,做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可靠接班人,根本問題不是寫作技巧的提高,而是文藝思想和世界觀的改造,這種改造必須是脫胎換骨的。這一任務不是在書齋課堂里所能完成的。必須到工農兵中去,繼續走同工農結合的道路。
一九七三年底到一九七四年初,我們文學專業創作班接受了采寫先進知識青年和英雄人物的任務,投入了農村三大革命運動的洪流。
我們攀上了朱克家同志落戶的邊寨竹樓,住進了革命前輩生活和戰斗過的延安窯洞。在北方山區麥浪滾滾的人造平原上,在紅蘋果熟透的“扎根園”里,我們同祖國各地的知識青年一起,暢談插隊落戶的感想,交流同工農兵結合的體會。我們的心同廣大貧下中農的心貼得更緊了,我們之間的共同語言象開閘的水流一樣奔瀉。這一切,激發了我們創作的熱情,我和同伴們一起,寫出了歌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一社會主義新生事物的長詩《理想之歌》。通過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學習老一輩甘祖昌、方和明,新一代魏堯升、盧江天的事跡,我的思想認識有了新的提高。臨近畢業之際,我拿起筆,寫下了“畢業后,回延安,當農民,做共產主義新人,把興旺時期的歷史寫好”的決心。
現在,我已回到延安,在南泥灣的土地上生活戰斗。自己的腳步追隨著農業學大寨、普及大寨縣的潮流,不斷地發現差距,又不斷地加快前進的步伐。陜北的冬天是寒冷的,但我的心情是火熱的;手被镢把磨起了繭子,但拿起筆來心里更踏實了。我就不相信,拿镢把的手與拿筆桿的手就永遠是對立的。我就要爭這口氣,闖這條路,磨出一雙既能拿镢把、又能握筆桿的新手。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縮小三大差別,造就屬于未來世界的新人。
道路生荊棘,面前有困難。但是,毛主席的詩句激勵著我:“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STRONG>
高紅十簡介:女,生于1951年11月7日,湖北宜昌人。作家,筆名:高原、秦風。中共黨員。1969年1月赴陜西省延長縣里家堡公社插隊,1972年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讀書,1975年大學畢業赴延安市南泥灣公社插隊,1979年到陜西人民出版社文藝編輯室任編輯,編輯詩集及大型文學期刊《綠原》。1982年上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現改名魯迅文學院)第七期編輯班學習。1985年調至北京《中國法制報》(后改名《法制日報》)任編輯、記者。后擔任周末部主任,高級編輯。1986年至1988年上北京大學中文系首屆作家班,獲文學學士學位,獲莊重文獎學金。199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任作家權益保障委員會委員,中直工委委員。1991年參加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1996年參加第五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2001年參加第六屆全國作家代表大會。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
著有長詩《理想之歌》(人民文學出版社1974年,合作),中篇小說集《哥哥你不成材》(作家出版社1993年),散文《我的歌》(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1年,后再版)、《月亮走,我也走》(安徽文藝出版社1995年)、《風景》(珠海出版社1995年)、《無話可說》(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17歲我去插隊》(浙江少兒出版社1999年)、《鄉情,你是我永遠的珍藏》(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無緣浪漫》(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報告文學《只緣妖霧又重來——來自云南省禁毒一線的報告》(農村讀物出版社1993年)、《冷血》(群眾出版社1998年)、《上海刑警記事》(群眾出版社2001年)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