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俄國十月革命是“反《資本論》的革命”嗎? ——兼論資本的全球擴張與兩大積累的分離

元晉秋 · 2017-11-08 · 來源:馬列之聲
十月革命100周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者并未因為成為受到“死亡的威脅”的無產者而變成革命的主體,而同時支撐起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持續的“資本積累”的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勞動者的“貧困積累”達到極點,由此導致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勞動者通過革命率先建立起社會主義政權。因此,俄國十月革命并非如葛蘭西所說是“反《資本論》的革命”,而是《資本論》思想在現實歷史進程中的邏輯展開。

  [內容提要] 《資本論》在揭示資本運行規律的基礎上闡明了社會主義誕生的條件: 資本積累生成社會主義誕生的物質條件,與資本積累相適應的勞動者的貧困積累生成社會主義誕生的主體條件; 資本積累與貧困積累達到頂點,資本主義的外殼就要炸毀,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但是,對剩余價值的追逐必然會使資本突破地域限制,進行全球擴張,由此產生了資本積累與貧困積累在空間上的分離——資本積累主要集中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貧困積累則主要集中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和地區。于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者并未因為成為受到“死亡的威脅”的無產者而變成革命的主體,而同時支撐起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持續的“資本積累”的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勞動者的“貧困積累”達到極點,由此導致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勞動者通過革命率先建立起社會主義政權。因此,俄國十月革命并非如葛蘭西所說是“反《資本論》的革命”,而是《資本論》思想在現實歷史進程中的邏輯展開。

  社會主義在 500 年的歷史進程中經歷了兩次重要飛躍: 一是從空想到科學,二是從理想到現實。前者主要源于馬克思的“兩大發現”,后者有賴于列寧領導的俄國十月革命。一般認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將社會主義由理想變為現實”,并且“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1] 然而在十月革命勝利之后,安東尼奧·葛蘭西( Antonio Gramsci) 發表了著名的評論文章《反〈資本論〉的革命》,認為十月革命是“反對卡爾 · 馬克思的《資本論》的革命”[2],“布爾什維克否定了卡爾·馬克思”[3]。本文試圖依據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資本積累理論來闡明十月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并以此回應葛蘭西的上述論斷。

  一 《反〈資本論〉的革命》: 葛蘭西對十月革命的評論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對于十月革命,葛蘭西持高度肯定和贊揚的態度,但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葛蘭西還對十月革命的理論意義,特別是這一事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意義進行了思考。

  葛蘭西在《反〈資本論〉的革命》一文中指出:“布爾什維克革命所包含的意識形態的意義多于事件的意義”,“這是反對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的革命”。依據歷史唯物主義所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資本主義社會是封建社會生產方式內在矛盾的發展結果,而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的發展又使它自身必將為一種新的社會所取代——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科學分析深刻地論證了歷史唯物主義的這一原理,其內容包括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成過程、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發展以及在此過程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的加劇、最終所導致的“剝奪”“剝奪者”[4]的社會主義革命等。基于此,葛蘭西在文中寫道,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批判地論證了無產階級革命應當如何沿著一定的歷史進程發展下去,包括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怎樣會必定產生一個資產階級,又怎樣會必定開始一個資本主義時代” [5],以及在這個時代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通過日益加劇的階級斗爭創造歷史” [6]。但是,資本主義尚未充分發展的俄國通過十月革命戰勝了這種“意識形態”,俄國所發生的無產階級革命“沖破了這種分析公式”。因此,葛蘭西認為: “布爾什維克否定了卡爾·馬克思,并用毫不含糊的行動和所取得的勝利證明: 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并不像人們可能認為和一直被想象的那樣是一成不變的。” [7]

  實際上,葛蘭西所謂的“反《資本論》的革命”并非要徹底否定馬克思,而是為了賦予馬克思主義學說一種全新的理解,以便為十月革命提供合理的闡釋。他在《反〈資本論〉的革命》中這樣寫道: “如果說布爾什維克否定了《資本論》中的某些結論,但他們并沒有拋棄它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在思想”,這種思想認為,“歷史上占統治地位的因素不是天然的經濟事實,而是人,社會中的人,彼此聯系著的人,他們互相達成協議,并通過這些接觸( 文明) 發展一種集體的社會意志”,“他們對經濟事實作出判斷并使之適應自己的意志,直到這種意志成為經濟的動力并形成客觀現實”。[8]換言之,“人”及其“意志”( 而非經濟事實) 被葛蘭西看作“歷史上占統治地位的因素”——這也是他賦予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新闡釋。在此基礎上,葛蘭西將十月革命的原因主要歸結為“俄國人民”以及他們的“意志”的形成,他說: “在俄國,這場戰爭激勵了人民的意志。作為三年多累積起來的苦難的結局,他們的意志幾乎在一夜之間完全一致了”; “鍛煉俄國人民意志的是社會主義的宣傳”,它“使得俄國人民接觸到別國無產階級的經驗”。所以,俄國人民不必等待“英國的歷史在俄國重演,等待資產階級成長起來,等待階級斗爭開始”,因為“至少是少數的俄國人民,在思想上已經有過這些經驗”。[9]

  應當說,葛蘭西對于十月革命的評論在當時是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十月革命爆發前后,第二國際的理論家們大都強調《資本論》的科學性,但由于方法上的缺陷和思想上的教條,馬克思主義理論被他們闡釋為一種“經濟決定論”。葛蘭西對十月革命的評論無疑是對這一闡釋的顛覆。他強調人的主體性,將“人”及其“意志”提升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位置,對恢復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形象作出了貢獻。但是,葛蘭西稱十月革命為“反《資本論》的革命”卻 是極其草率的——因為他否定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作的經濟分析,從而也就抽掉了闡明十月革命的歷史唯物主義基礎,進而割裂了十月革命與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內在關聯。因此,我們需要立足于唯物史觀特別是依據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對十月革命作出恰當的闡釋,以回應葛蘭西的上述論斷。

  二 《資本論》: 馬克思對社會主義誕生條件的分析

  基于“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宣布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發展趨勢。但是,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歷史過程,社會主義誕生需要具備相應的條件,這些條件就生成于資本主義經濟運行過程中。

  如恩格斯所說: “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 [10]通過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深入分析,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闡明了如下事實: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生產剩余價值為最終目的,“生產剩余價值或賺錢,是這個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 [11]。與此同時,在以生產剩余價值為目的的生產過程中,“競爭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規律作為外在的強制規律支配著每一個資本家” [12],為了能夠在競爭中取勝,他們不僅要生產剩余價值,而且要最大限度地生產剩余價值; 而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生產剩余價值,他們還要最大限度地將剩余價值轉化為資本,即“資本積累”。[13] 正是通過對“資本積累”及其后果的分析,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科學地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揭示了社會主義誕生的兩個條件:

  一是資本積累所生成的社會主義誕生的物質條件。剩余價值是資本積累的源泉,因而資本積累的規模和程度首先取決于生產出的剩余價值的量。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區分并分別考察了兩種剩余價值的生產——“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第一卷第三篇) 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 第一卷第四篇,包括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章) ,特別是考察了“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與通過延長工作日的方式進行的“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不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只能通過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水平來實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此進行了詳細考察,深刻闡明了資產階級是如何“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創造出“比過去一切世代的全部”還要多的生產力的::

  其一,資本主義社會巨大的生產力首先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對“社會勞動的自然力”的開發利用。在分析“協作”( 第十一章) 這種勞動形式時,馬克思說: “由協作和分工產生的生產力,不費資本分文”,“它是社會勞動的自然力” [14]; 在分析“工場手工業”( 第十二章) 這種生產組織形式時,馬克思指出: “工場手工業分工通過手工業活動的分解,勞動工具的專門化,局部工人的形成以及局部工人在一個總機構中的分組和結合,造成了社會生產過程的質的劃分和量的比例,從而創立了社會勞動的一定組織,這樣就同時發展了新的、社會的勞動生產力” [15]。

  其二,資本主義社會巨大的生產力還特別地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對“自然界的自然力”的開發利用。在“機器和大工業”( 第十三章) 部分,馬克思指出,“用于生產過程中的自然力,如蒸汽、水等等,也不費分文”——這些應用于生產過程的自然力正是“自然界中的自然力”,而機器則是使用這種“自然力”的裝置,一旦這些“自然力”被應用于生產過程,它們理所當然地就成為人類改造自然界的客觀物質力量( 生產力) 。簡而言之,在以最大限度地獲取剩余價值為目的的生產過程中,資產階級通過對“社會勞動的自然力”和“自然界的自然力”的開發利用,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力水平。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不僅是社會物質生活資料的豐富,同時也是用于積累的剩余價值的量的增多,由此導致資本的規模越來越大,進而為更大范圍、更加專業的分工與協作提供了基礎,也為更廣泛地使用機器提供了條件。正如馬克思所言: “一切生產剩余價值的方法同時就是積累的方法,而積累的每一次擴大又反過來成為發展這些方法的手段。” [16]換言之,在最大限度地追逐剩余價值的過程中,資本積累與生產力發展形成一種正反饋,伴隨著資本的不斷積累,生產的社會化程度以及社會生產力水平會不斷地提高。由此,馬克思寫道: “發展社會勞動的生產力,是資本的歷史任務和存在理由。資本正是以此不自覺地創造著一種更高級的生產形式的物質條件。” [17]

  二是“與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所生成的社會主義誕生的主體條件。與上述物質條件相伴而生的是社會主義誕生的主體條件,生成這一主體條件的正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揭示的與“資本積累”相適應的廣大勞動者的“貧困積累”[18]。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寫道: “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一切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方法都是靠犧牲工人個人來實現的; 一切發展生產的手段都轉變為統治和剝削生產者的手段”; 它“把工人的妻子兒女都拋到資本的札格納特車輪下”; 它“使相對過剩人口或產業后備軍同積累的規模和能力始終保持平衡的規律把工人釘在資本上,比赫菲斯塔司的楔子把普羅米修斯釘在巖石上釘得還要牢”。[19] 這是因為資本積累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相互促進,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主要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對“社會勞動的自然力”、“自然界的自然力”的開發利用。“工場手工業”這種生產組織形式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對“社會勞動的自然力”的開發利用的典型,而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對“自然界的自然力”的開發利用特別地體現在機器大工業中。具體而言,在“工場手工業”這種生產組織形式中,勞動者之間的協作建立在專業化的分工基礎之上,整個工場成為“一個以人為器官的生產機構” [20],馬克思將這種構成工場手工業的活機構稱為“總體工人”,它由作為“片面的局部工人”的個體勞動者組成: 他們的活動“在同一個商品的生產過程中成為只是互相補充的局部操作”,“每一種特殊的操作成為一個特殊工人的專門職能”,由于“每一個工人都只適合于從事一種局部職能”,于是,“他的勞動力就轉化為終身從事這種局部職能的器官”[21]; 由于復雜的操作被分解為簡單的操作,以至于婦女和兒童開始與成年勞動力產生競爭,成年勞動力不斷貶值,進而又迫使婦女和兒童不得不淪為雇傭工人。而在機器大工業中,“自然界的自然力”在生產過程中逐步取代“人自身的自然力”,機器排擠勞動者——在提高生產力水平、促進資本積累的同時造成了大批的“過剩”人口,產生了龐大的“產業后備軍”,加劇了勞動者之間的競爭,由此造成勞動者生存狀況的不斷惡化。因此,同資本積累與生產力發展形成一種正反饋一樣,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資本積累與勞動者生存狀況的惡化也形成一種正反饋,這就是同“資本積累”相適應的廣大勞動者的“貧困積累”。伴隨著持續進行的“資本積累”,“貧困、壓迫、奴役、退化和剝削的程度不斷加深”,在此過程中,“日益壯大的、由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本身的機制所訓練、聯合和組織起來的工人階級的反抗也不斷增長”[22],由此生成了變革資本主義社會的主體條件。正如恩格斯所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日益把大多數居民變為無產者,從而就造成一種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去完成這個變革的力量。”[23]這一主體條件同時也是社會主義誕生的主體條件。

  于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又成為社會主義誕生條件的生成過程: 一方面是“資本積累”所帶來的發達的、高度社會化的生產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的社會財富,另一方面是與“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其帶來的是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與越來越激烈的反抗; 前者生成社會主義誕生的物質條件,后者生成社會主義誕生( 革命) 的主體條件; 當“資本積累”與“貧困積累”達到頂點時,資本主義的“外殼”就要被炸毀,資本主義的“喪鐘”就要敲響,“剝奪者就要被剝奪”——這是馬克思基于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所得出的必然結論,也是對唯物史觀的科學證明。

  三 資本的全球擴張: 資本積累與貧困積累在空間上的分離

  然而在現實的歷史進程中,“剝奪”“剝奪者”的社會主義革命并沒有在生產力相對發達的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產生; 相反,生產力水平低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俄國卻通過革命率先建立起社會主義政權。這又該如何解釋? 是否意味著《資本論》的失效呢?

  《資本論》是馬克思依據資本主義經濟運行規律對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理論分析。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24]的判斷完全基于其所揭示的“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25],而非現實資本主義歷史進程的具體描述。實際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揭示的相關原理依然是我們分析現實資本主義歷史進程的理論武器。

  正如大衛·哈維所說: “資本積累向來就是一個深刻的地理事件。如果沒有內在于地理擴張、空間重組和不平衡地理發展的多種可能性,資本主義很早以前就不能發揮其政治經濟系統的功能了。”[26]換言之,如果不考慮空間方面的因素,或者說資本主義生產剩余價值的活動始終局限于歐洲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范圍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揭示的社會主義誕生的上述兩大條件將會在資本主義社會同時具備。但是,對剩余價值的追逐必然會使資本突破地域限制,進行全球擴張,由此產生了資本積累( 社會主義誕生的物質條件)與貧困積累( 社會主義誕生的主體條件) 在空間上的分離。資本積累主要集中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貧困積累則主要集中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和地區。形成這一狀況的機制可以簡要地描述如下:

  首先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向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商品輸出。為了緩解產品在國內市場上的過剩壓力和謀求高額的資本利潤,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會向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進行商品輸出。在此過程中,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成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重要的產品銷售市場以及原料產地。在雙方的貿易中,受生產力發展水平限制,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的產品通常只是一些農產品或一些初級工業制成品,由于門檻較低,市場競爭激烈,往往價格低廉,由此形成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貿易時的產品價格的“剪刀差”。通過這一機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了其資本的持續積累,而與這種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很大部分被轉移到了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勞動者身上。

  其次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向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的資本輸出( 這里主要是指借貸資本和生產資本的輸出) 。商品輸出或稱商品資本的輸出是資本輸出的最初形式。同商品在國內市場上的過剩一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其資本在國內市場也會出現過剩,為了緩解過剩壓力和謀求高額利潤,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會向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進行資本輸出: 一是將資本借貸給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以獲得高額的資本利息; 二是在這些地方直接投資或創辦企業,通過使用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廉價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來獲取高額的資本利潤。在此過程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一步實現了其資本的持續積累——其源泉正是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勞動者所創造的剩余價值。對于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廣大勞動者來說,則不僅要承受本國資本的盤剝,還要遭受國外資本的進一步壓榨。因此,資本輸出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了資本的持續積累,但卻帶來了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廣大勞動者貧困積累的進一步加劇。

  最后,在現實的歷史進程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的全球擴張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經濟事件,而是往往伴隨著血腥和暴力,甚至于訴諸戰爭,或是進行赤裸裸的殖民掠奪,其目的是將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變為其殖民地,作為廉價的原料供應地和穩定的產品銷售市場,以為資本的持續積累創造條件。在此過程中,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廣大勞動者不僅在經濟上遭受多重壓迫,而且在政治上喪失權利和自由,其生存也將陷入越來越糟糕的境地,以至于經常要面臨“死亡的威脅”。

  總之,通過商品輸出、資本輸出以及對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進行殖民,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現了其資本的持續積累,而與這種資本的持續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則被轉移到了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和地區。這并非是對馬克思《資本論》的“證偽”,而正是運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闡述的相關原理分析現實歷史進程所得出的必然結論。

  四 兩大積累分離的歷史效應

  在現實的歷史進程中,作為生成社會主義誕生物質條件和主體條件的資本積累和貧困積累的分離,將產生如下歷史效應:

  第一,對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持續的資本積累帶來了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物質生活資料的日益豐富,為社會主義的誕生提供了越來越充分的物質條件。但是,與這種持續的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卻轉移到了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和地區。在此過程中,為了緩和國內的階級矛盾,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起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普通大眾能夠維持最低生活水平。因此,雖然持續的資本積累生成了社會主義誕生的物質條件,但由于與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的轉移以及國內全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者并未成為受到“死亡的威脅”的無產者進而成為革命的主體。由于主體條件的缺失,社會主義革命并未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產生。

  第二,具有技術和資本優勢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論是對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商品輸出,還是借貸資本和生產資本的輸出,都會對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產生重要影響。由于技術水平和資本的限制,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的民族工業要么被摧毀、要么被控制,能夠存活下來的民族資本通常只能淪為國外資本的附庸( 由此決定了這些國家和地區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而對經濟文化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廣大勞動者來說,他們身受多重壓迫,以至于經常要面臨“死亡的威脅”。換言之,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和地區持續進行,使得革命的主體條件在這里日趨成熟,從而為社會主義革命的爆發創造了條件。當這種貧困積累達到極點,革命勢必發生,由此導致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和地區的勞動者率先通過革命建立起社會主義政權。在此意義上,十月革命并非如葛蘭西所說是“反《資本論》的革命”,而是《資本論》思想在現實歷史進程中的邏輯展開。

  ……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注釋:

  [1] 于沛《十月革命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歷史命運》,載于《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

  [2] 《葛蘭西文選》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頁。

  [3] 《葛蘭西文選》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頁。

  [4]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74 頁。

  [5] 《葛蘭西文選》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8—9 頁。

  [6] 《葛蘭西文選》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0 頁。

  [7] 《葛蘭西文選》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9 頁。

  [8] 《葛蘭西文選》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9 頁。

  [9] 《葛蘭西文選》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0 頁。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2 版第 597 頁。

  [11]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14 頁。

  [12]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83 頁。

  [13]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68 頁。

  [14]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443 頁。

  [15]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421—422 頁。

  [16]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43 頁。

  [17] 《資本論》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88 頁。

  [18]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43 頁。

  [19]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743 頁。

  [20]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92 頁。

  [21]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93 頁。

  [22]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74 頁。

  [2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2 版第 409 頁。

  [24]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72 頁。

  [25] 《資本論》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0 頁。

  [26] [美]大衛·哈維《希望的空間》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年版第23 頁。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晨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4. 李光滿:從刀郎看中國文人的風骨
  5. 清華大學哈弗版經濟管理學院還有必要辦下去嗎
  6. “氫政治”: 三個顛覆性預測, 為何都指向中國?
  7. 星燧:普京的“閃電”中東行
  8. 2024請回答,中國市場經濟“邊”在哪里?
  9. 司馬南:黃金萬兩——一項美國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8.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9.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當心,他們要對孩子下手了!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記憶:流浪漢張來娃兒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