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隨著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的出版,理論界圍繞分配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皮凱蒂的書講的是分配問題,而我國面臨的最尖銳的社會問題也是分配問題,所以,出現(xiàn)討論分配問題的熱潮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有一篇介紹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的文章,在贊揚這本書的同時提出,要“重新確立分配問題在經濟學中的中心地位”。這種分配中心論,實際上是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批評過的“仿效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庸俗社會主義”。西方經濟學就是以分配問題為中心的,他們不敢提資本主義私有制,只是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前提下,議論分配問題,給人一種印象,仿佛只要調整分配政策,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資本主義是可以永遠存在和發(fā)展的。如果我們仿效西方經濟學,也把分配問題當作經濟學的中心,回避生產資料所有制,那就真成了“庸俗社會主義”了:看不到事情的本質,至多只是在描述現(xiàn)象。
我們在討論分配問題時,應該牢牢把握一條:分配是由生產決定的,消費品的分配關系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的。不能離開生產資料所有制去談論分配問題,更不能把分配問題看作是經濟學的中心。我們不能當“庸俗社會主義”者。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上,拉薩爾主義者曾經強調,共產主義革命的目標應該是實行公平分配,使工人獲得“不折不扣的勞動所得”。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批評了這個觀點,指出分配是歷史的,分配方式是由生產方式決定的,不同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不同的分配方式,沒有什么抽象的、永恒的、不同社會制度共同的“公平分配”。資本主義有資本主義的分配方式,社會主義有社會主義的分配方式。他還詳細分析、批判了“不折不扣勞動所得”這個含糊概念,闡述了未來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分配方式,即按勞分配原則。
我們不來全面介紹《哥達綱領批判》的內容。我們只想談一個同當前討論分配問題的方法論有關的原理。馬克思強調,“在所謂分配問題上大做文章并把重點放在它上面”,那“是根本錯誤的”。他說:“消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而生產條件的分配,則表現(xiàn)生產方式本身的性質。例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礎是:生產的物質條件以資本和地產的形式掌握在非勞動者手中,而人民大眾所有的只是生產的人身條件,即勞動力。既然生產的要素是這樣分配的,那么自然就產生現(xiàn)在這樣的消費資料分配。如果生產的物質條件是勞動者自己的集體財產,那么同樣要產生一種和現(xiàn)在不同的消費資料分配。庸俗的社會主義仿效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會主義)把分配看成并解釋成一種不依賴生產方式的東西,從而把社會主義描寫為主要是圍繞著分配兜圈子。既然真實的關系早已弄清楚了,為什么又要開倒車呢?”
重新讀一下《哥達綱領批判》,感到仿佛馬克思是針對當前討論分配問題的錯誤傾向寫的,切中時弊,一針見血。研究分配問題,我們必須以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中的有關分配問題的思想作為指導,把分配放在恰當?shù)奈恢蒙稀7峙涫怯缮a決定的,分配關系是由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的,分配始終是從屬的、第二位的,不能把分配放在中心位置上,不能拋開生產方式、生產資料所有制,就分配談論分配。如果離開所有制,圍繞分配問題兜圈子,把分配問題當作中心,當作決定性的問題,經濟學研究就走上了“庸俗社會主義”的邪路。
二、
馬克思說真實關系早已經弄清楚了。那么“真實關系”是什么樣子的?
拉薩爾是讀過《共產黨宣言》的。《共產黨宣言》里就說清楚了“真實關系”,所以,馬克思說拉薩爾是在開倒車。
《共產黨宣言》強調生產資料所有制的決定性意義。在《共產黨宣言》里,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所有制問題是共產主義運動的“基本問題”。“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tǒng)的所有制實行徹底的決裂”。他們在考察、研究無產階級和其他勞動人民獲得解放的途徑時,始終把所有制問題放到首位。他們強調;“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后來恩格斯總結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指出一種規(guī)律性,即社會革命雖然是政治行動,但歸根到底是為了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他說:“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為了保護一種所有制以反對另一種所有制的革命。它們如果不侵犯另一種所有制,便不能保護這一種所有制。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是犧牲封建的所有制以拯救資產階級的所有制”。“的確,一切所謂政治革命,從頭一個起到末一個止,都是為了保護一種財產而實行的,都是通過沒收(或者也叫作盜竊)另一種財產而進行的。”
可以說,馬克思恩格斯是把生產資料所有制看作是經濟學中決定其他問題的中心問題。這是很好理解的:在經濟生活中,誰占有生產資料,他就處于優(yōu)勢,就可以統(tǒng)治和剝削喪失生產資料的人,他在分配中的地位就同喪失生產資料的人完全不一樣。所有制決定分配關系,而不是分配決定一切。
毛澤東堅持并發(fā)展了馬克思關于生產決定分配、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這一基本原理。他在讀蘇聯(lián)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對研究分配問題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方法論原則:必須從生產資料所有制出發(fā)來研究分配問題,即聯(lián)系生產條件的分配來研究消費品的分配。他批評教科書中撇開生產資料的分配來談論消費品的分配、并把消費品分配當作決定性動力的有關論述,指出:“這是一種分配決定論的錯誤觀點。就以分配問題來說,按照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中所說的,分配首先是生產條件的分配,生產資料在誰手里,這是決定性的問題。生產資料的分配決定消費品的分配。教科書在這里不講生產資料的分配,只講消費品的分配,并且把消費品的分配當作決定性的動力,這是對馬克思上述正確觀點的一種修正,是理論上的一種極大的錯誤。”這就是說,分配決定論、分配中心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是違反馬克思主義的。他還指出,講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如果不講公有制,只講漲工資,那是錯誤的。他說:“教科書說,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根本優(yōu)越的地方就在工資不斷提高,很不對。工資屬于消費品的分配,有什么樣的生產資料的分配,就會有什么樣的產品的分配,有什么樣的消費品的分配。前者是決定后者的。”毛澤東這些論斷對研究當前分配問題是有指導意義的。
三、
當前,我國討論分配問題,最熱鬧的是兩個問題:兩極分化和共同富裕。恰恰在這兩個問題上,理論界主要傾向都是離開所有制,圍繞具體分配政策(主要是再分配領域的政策)做文章。好像只要調整分配政策,就可以消除兩極分化,實現(xiàn)共同富裕。也就是說,都是仿效西方經濟學,在分配上打圈子,陷入了“庸俗社會主義”,結果越說越糊涂。
什么是兩極分化?這不是簡單的收入差距的擴大,而是指一種分配關系。人們在使用“兩極分化”這一概念時,指的是這樣一種社會現(xiàn)象: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另一極是貧困的積累。馬克思最早科學地分析了這種社會現(xiàn)象的根源。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第23章中深刻地闡述了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他指出:“社會的財富即執(zhí)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增長的規(guī)模和能力越大,產業(yè)后備軍也就越大。可供支配的勞動力同資本的膨脹力一樣,是由同一些原因發(fā)展起來的。因此,產業(yè)后備軍的相對量和財富的力量一同增長。但是,同現(xiàn)役勞動軍相比,這種后備軍越大,常備的過剩人口也就越來越多,他們的貧困同他們所受的勞動折磨成正比。最后,工人階級中貧苦階層和產業(yè)后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這就是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一般的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制約著同資本積累相適應的貧困積累,因此,在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來生產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
從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guī)律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兩極分化是資本與勞動對立所產生的社會現(xiàn)象,因而它在本質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反映。如果把兩極分化僅僅看作是財富分配的不公平,僅僅看作是分配問題,那么,這種認識只是停留在現(xiàn)象的表面,而沒有抓住問題的本質。財富與貧困的兩極對立不過是資本與勞動對立的表現(xiàn)形式。因此,只有從分析資本與勞動的對立入手,即只有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關系,才能把握兩極分化的實質。
兩極分化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私有制。只要存在資本主義私有制,兩極分化就是不可避免的。要消除兩極分化,必須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調整分配政策,并不能消除兩極分化現(xiàn)象。我國正是隨著資本主義性質的私營經濟的發(fā)展,才出現(xiàn)兩極分化現(xiàn)象,而且越來越嚴重。離開資本主義私有制,是解釋不了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產生和發(fā)展的。有的經濟學家一面主張大力發(fā)展私營經濟,一面卻強調要消除兩極分化,這不是緣木求魚嘛!由于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私營經濟對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還有積極作用,因此,實事求是說,目前我們還不可能完全消除兩極分化。我們只能通過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積極發(fā)展公有制經濟,把兩極分化現(xiàn)象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使得兩極分化現(xiàn)象不致擴大到全社會,并在再分配領域采取一些措施緩和兩極分化帶來的社會矛盾。
說到共同富裕,必須看到,這是公有制基礎上產生的分配關系。有人把共同富裕解釋為大家提高生活水平,于是他們把瑞典當作共同富裕的典型,這成為他們鼓吹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的一個理由。他們認為,只要實行福利主義,普遍地搞社會福利,就是社會主義,就是共同富裕了。其實,像瑞典這樣的福利主義,不過是壟斷資產階級從剝削本國和第三世界勞動人民獲得的超額壟斷利潤中拿出一部分來采取的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它只是意味著“雇傭工人為自己鑄造的金鎖鏈已經夠長夠重,容許把它略微放松一點”而已,既談不上什么社會主義,因為工人并沒有擺脫被雇傭、被剝削的地位;也談不上什么共同富裕,因為兩極分化依舊存在。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工人的生活水平也會有所改善的,因為工人在市場上是按勞動力價值出賣勞動力,而勞動力價值,既有生理因素,也有社會歷史因素。所以,即使勞動力價值的數(shù)量不變,它所包含的物質內容也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增加,從而實際生活水平也會提高的。但是與此同時,剩余價值率在提高,資本家獲得的利潤增加得更多,兩極分化在加劇。工人改善生活不等于共同富裕。兩極分化與共同富裕是不相容的,存在兩極分化就談不上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指這樣一種分配關系:社會成員都按照同一標準參與分配,例如都按照勞動的數(shù)量和質量獲得收入,因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所有人都提高生活水平。而不是有人憑勞動參與分配,有人憑資本參與分配,那樣只能導致兩極分化。所以,共同富裕,只有在公有制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因為在勞動人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條件下,人人在生產資料面前是平等的,誰都不能憑借生產資料來參與分配,在社會主義階段都只能憑借勞動獲得收入,不勞動者不得食,這就消滅了剝削。這種分配方式才叫做共同富裕。離開生產資料公有制就不可能實現(xiàn)共同富裕。有的人一面大談共同富裕,一面卻反對公有制,鼓吹私有化,這不是南轅北轍了嗎!
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關于分配問題的基本原理,聯(lián)系生產資料所有制來研究分配問題。要警惕脫離所有制就分配談論分配的“庸俗社會主義”的錯誤傾向。
四、
根據(jù)馬克思主義關于分配問題的基本原理,我們就可以來評論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了。皮凱蒂運用大量統(tǒng)計資料證明,資本主義國家資本收益率增長速度快于GDP增長速度,因而貧富差距在擴大,兩極分化在加劇,他有力地批判了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這種赤裸裸為資本主義辯護的理論(即貧富差距的擴大是發(fā)展初期的事情,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貧富差距會自然而然地縮小),從而有助于認識當前資本主義的現(xiàn)實。這是他的功績,必須肯定。但是他的最大缺陷(也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普遍存在的缺陷)就是完全不提資本主義私有制,看不到問題的根源所在,仿佛只要調整一下分配政策,例如,征收遺產稅、累進所得稅等就可以避免貧富差距擴大、消除兩極分化現(xiàn)象。他僅僅停留在現(xiàn)象的描述上,沒有揭露事情的本質。這是由他作為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階級本性決定的。從揭示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闡述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趨勢的角度來說,皮凱蒂同馬克思是不能相比肩的,兩人有著天壤之別。差距不是具體的一點兩點,而是帶根本性的、原則性的。一個是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總是想在資本主義框架內尋找出路;一個是無產階級革命家,主張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用社會主義制度取而代之。撇開資本主義私有制,把分配問題當作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就是皮凱蒂經濟學的資產階級階級本性的一個表現(xiàn)。《21世紀資本論》同《資本論》相比,就理論深度而言,不可同日而語。《21世紀資本論》決不是《資本論》的延續(xù),兩者不在一個等量級上。希望不要把《21世紀資本論》捧過頭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