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觀和階級斗爭理論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始終的基本命題,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看來,無產階級政黨無論是在革命還是建設過程中,都要始終堅持階級斗爭的觀點。改革開放以來,盡管我國社會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但階級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階級差別和矛盾也是客觀事實。加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敵對勢力對我國的“西化”、“分化”等因素,都決定了社會主義中國在集中精力發展生產的同時,必須堅持一定范圍內階級斗爭長期存在這一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
…………………………………………………………
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理論基礎,階級分析和階級斗爭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改革開放以來,盡管中國社會原有的階級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存在是客觀事實??墒怯行┤藚s無視這一事實,他們只承認我國社會存在利益博弈、階層沖突、社會矛盾,就是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存在,或者用批判“以階級斗爭為綱”來否認階級斗爭的合理性,甚至干脆否定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這種思想上的偏見和狹隘不僅不利于我們在新的歷史時期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同時任由這種思想的蔓延也必將不利于社會主義的健康發展。正因為如此,筆者在梳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階級與階級斗爭的認識以及中國共產黨人對此問題認識的基礎上,分析當下中國社會階級和階級斗爭存在的客觀事實,并談談對此問題的認識。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階級與階級斗爭的認識
階級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并且貫穿于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思想的始終,但階級理論并非馬克思首創。早在古希臘的奴隸社會,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就論述過階級的存在。同樣,古典經濟學家如李嘉圖和西斯蒙第也對階級和階級斗爭進行了闡述。如李嘉圖就對資本主義社會工資和利潤的對立進行了分析,揭示了階級斗爭的經濟根源。正因為如此,馬克思指出:“無論是發現現代社會中有階級存在或發現各階級間的斗爭,都不是我的功勞。”
資產階級學者和庸俗社會主義者曾經把收入來源的差別作為劃分階級的基本特征,而馬克思恩格斯則堅持以人們在社會生產中所處的地位,也就是他們對生產資料的關系作為階級差別的基本標志。而列寧更是明確指出:“從收入來源尋找社會不同階級的基本特征,這就是把分配關系放在首位,而分配關系實際上是生產關系的結果。”當然,階級不僅僅是一個經濟范疇,它還反映了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進行公開或隱蔽的剝削和奴役的關系。所以階級和階級斗爭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階級斗爭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經濟利益的根本對立,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恩格斯也指出,階級斗爭是“基于物質利益的”。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階級斗爭存在于自原始社會解體之后,人類社會的全部社會歷史之中,階級斗爭是人類消除不公正、不平等,走向解放的必要步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正如《共產黨宣言》中所指出的:“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也指出:“新的事實迫使人們對以往的全部歷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結果發現:以往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多次強調無產階級堅持階級斗爭理論的重要性?!豆伯a黨宣言》明確強調:“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存的階級斗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
列寧也多次強調無產階級堅持階級斗爭的重要性。早在1894年,他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中就指出:“只要工人無產階級斗爭的真正口號還未發現,他們的理論始終是脫離生活的,他們的綱領始終是脫離人民的政治運動的。”1897年,他在《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任務》中再次指出:“俄國社會民主黨人深信,現在只有科學社會主義和階級斗爭的學說,才是革命理論,才能作為革命運動的旗幟。”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后,列寧在強調堅持階級斗爭理論的同時,也強調要對階級斗爭的形式有所改變。1919年,他在《偉大的創舉》一文中就指出:“無產階級奪得政權之后,并不停止階級斗爭,而是繼續階級斗爭,直到消滅階級--當然,是在另一種環境中,在另一種形式下,采取另一些手段。”列寧所指的“另一種形式下,采取另一些手段”主要是指:“廢除任何生產資料私有制,要消滅城鄉之間、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之間的差別”。同年,他在《無產階級專政時代的經濟和政治》一文中進一步強調在向共產主義過渡時期堅持階級斗爭的重要性,認為“這個過渡時期不能不兼有這兩種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或特性。這個過渡時期不能不是衰亡著的資本主義與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的時期”。因為,這一時期,剝削階級“還有國際的基礎,即國際資本,他們是國際資本的一個分支。他們還部分地保留著某些生產資料,還有金錢,還有廣泛的社會聯系。”針對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錯誤思想,列寧指出:“小資產階級民主派的特性就是厭惡階級斗爭,幻想可以不要階級斗爭,力圖加以緩和、調和,磨掉銳利的鋒芒。”
總之,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看來,無產階級政黨無論是在革命還是建設過程中,都要始終堅持階級斗爭的觀點。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只要階級存在,階級斗爭就不可避免。”其具體思想表現為:(1)階級斗爭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里,這一對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現為階級之間的斗爭。因為,當舊的生產關系成為生產力發展障礙,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打破舊的生產關系時,代表舊的生產關系的反動統治階級,是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臺的,如果進步的階級不起來斗爭,社會就不能向前發展。(2)在一個新制度建立以后,這時的階級斗爭,不僅表現為新社會制度中基本階級之間的斗爭,而且表現為新社會的基本階級反對和鎮壓已被打倒的舊社會的統治階級的斗爭。(3)就階級斗爭的形式來看,暴力革命是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階級矛盾也不都表現為對抗性的矛盾。同樣,階級斗爭也不是一直都處于主要矛盾地位,對此,列寧指出:“無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產品數量。”但是,社會主義國家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也決不能放棄階級斗爭。“共產黨也好,蘇維埃政權也好,工會也好,都應當公開承認:只要工業和農業的電氣化還沒有完成(哪怕是基本完成),只要小經濟和市場統治的一切根子還沒有因此而被鏟除,階級斗爭就會存在,而且不可避免。”
二、中國共產黨人對階級與階級斗爭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是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原則所建立起來的無產階級政黨,黨的一大通過的黨綱強調,中國共產黨“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日起就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堅持為人民謀利益的奮斗目標。而無產階級政黨要引導革命斗爭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就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去分析復雜的社會現象,就必須堅持階級斗爭。正如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所指出的:“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為此,毛澤東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革命的態度進行了分析,并闡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和前途等重要問題。
同時,這一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不僅明確了中國革命斗爭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而且指出了只有經過長期的曲折的艱巨的武裝斗爭,才能奪取全國勝利。“因為我們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革命力量就非在長期間內不能聚積和鍛煉成為一個足以最后地戰勝敵人的力量。”在此基礎上,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走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就告誡全黨注意階級斗爭將長期存在,他指出:“在拿槍的敵人被消滅以后,不拿槍的敵人依然存在,他們必然地要和我們作拼死的斗爭,我們決不可以輕視這些敵人。”對于私人資本主義,毛澤東認為要采取限制政策,并指出:“限制和反限制,將是新民主主義國家內部階級斗爭的主要形式。”
新中國成立之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成功地運用“和平贖買”的方式消滅了資產階級,消滅了剝削制度。之后,黨的八大明確指出了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但遺憾的是,由于各種主客觀的原因,我們沒有堅持八大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判斷,以至于犯了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錯誤,把不屬于階級矛盾的問題,仍然看作階級矛盾,把黨內思想上的分歧也看成階級斗爭。這種“左”的思想發展最終導致以“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為指導的“文化大革命”的爆發,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挫折。
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的同時,也多次談到階級和階級斗爭問題。1978年,他在會見聯邦德國新聞代表團時說:“過去行之有效的東西,我們必須堅持,特別是根本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公有制,那是不能動搖的。我們不允許產生一個新的資產階級。”1979年,他再次指出:“理所當然的是,我們要增加我們的國民的收入,使人民的生活一步步好起來。但是,絕不允許產生新的資產階級,產生新的剝削制度。”之后,鄧小平多次強調這一思想。在他看來,中國雖然發展市場經濟,但是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我們不能允許新資產階級的出現,盡管個別資產階級分子可能出現。那么如何防止新資產階級的產生呢?在他看來,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原則,同時也為了反對國內外企圖顛覆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敵對分子,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而不能放棄階級斗爭。對此,1979年6月,他在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四川代表團的講話中就明確指出:“既反對階級斗爭熄滅論,又反對階級斗爭擴大化。”他還指出:“講階級斗爭,歸根到底是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批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就要看社會主義有什么優越性。”1980年,他在《目前的形勢和任務》中進一步指出:“有人說,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了,怎么還會有階級斗爭?現在我們看到,這兩方面都是客觀事實。”在此基礎上,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明確指出:“在剝削階級作為階級消滅以后,階級斗爭已經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將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黨的十三大報告也強調:“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內還會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也強調堅持階級斗爭觀點的重要性。1991年,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階級斗爭已經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它在一定范圍內還將長期存在,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能激化。”從斗爭的表現形式上看,他指出:“這種斗爭集中表現為資產階級自由化同四項基本原則的對立,斗爭的核心依然是政權問題。”之后,江澤民在不同場合也談到了堅持階級斗爭的思想。2001年4月2日,江澤民在全國社會治安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就非常明確指出:“在國際國內各種因素的作用下,一定范圍的特殊形式的階級斗爭不僅現在仍存在,而且還將長期存在,有時還會很尖銳。”同時,他還指出:“我們不會再重犯過去那種‘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但對現實中存在的一定范圍的特殊形式的階級斗爭,也就是新形勢下的對敵斗爭,全黨同志絕不能掉以輕心。”之后,中國共產黨人也多次強調堅持階級分析和階級斗爭的思想,如2013年3月1日,習近平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開學典禮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主要包括:“關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關于社會形態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基本觀點;關于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基本觀點;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基本觀點;關于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觀點;關于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觀點,等等。”他在這里指出了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觀的重要性。2014年2月,習近平再次指出:“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馬克思主義政治立場,首先就是階級立場,進行階級分析。”關于階級斗爭問題,黨的十八大通過的黨章就明確指出:“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但已經不是主要矛盾。”
三、階級與階級斗爭的存在:當下中國不能回避的事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階級”概念被很多人所避諱,甚至認為,階級和階層是兩個對立的概念,用階層論取代階級論;也有一些人由于受過去階級斗爭擴大化的影響,否認當前中國存在階級斗爭的事實,甚至有些人借反對“以階級斗爭為綱”為理由而拋出“超階級”的觀點。
應當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同時,在階級內部又出現了不同的階層。從“根本上說,階層屬于階級內部的不同層次的劃分”,如,就工人階級來說,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領導地位并沒有發生改變,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也沒有改變,但工人階級本身出現了顯著的結構性變化。首先從分布來看,工人階級不僅存在于國有和集體所有制企業,而且廣泛分布在“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其次,從數量來看,由于大量農民工的出現,工人階級隊伍較以前有了較大的發展;再次,工人階級的勞動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腦力、技術、管理勞動者的比例不斷增加;再從農民階級來看,農民階級分化為農業勞動者階層、農民工階層、雇工階層、個體勞動者和個體工商戶階層等。此外,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生變化,在傳統階級之外又出現了新社會階層,如私營企業主階層、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但是上述變化并不代表階級的消失,它表明當前我國“進入了階級分化和重塑階級結構十分凸顯的時期”。“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少長期存在著兩個基本的階級和若干社會階層。”
當然,對于當下中國階級的具體劃分,目前學術界是有不同觀點的,如有人將當前中國社會階級劃分為工人階級、資產者,以及中間階層(指的是有自己的生產資料,自己勞動,既不剝削人,又不受人剝削的社會群體)。有人認為,目前我國已經出現了私營企業主階級和雇傭勞動階級。對于中國的私營業主,他認為,這些人現在不僅擁有相當的經濟力量,而且可以影響黨和政府決策來實現自己的利益,而這也正是其趨于成熟穩定的集中體現和顯著標志??傊?,從當前我國現實情況來看,中國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這種變化“不是階級的死亡,反而是階級的成長和定型的時期”。從這方面來說,當下中國社會階級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那種否認階級存在的觀點只不過是一些人的一廂情愿而已。
有階級就會有階級差別和階級矛盾,當然,階級差別和階級矛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表現,在社會相對穩定的時期,階級利益矛盾相對弱化而階層利益關系較為凸顯,階級關系對階層的影響由于階級意識的減弱會相對小一些,而當社會面臨危機,階級利益矛盾則表現突出,而階層利益相對弱化,各個階層更容易在階級意識的影響下發生聚合。就當下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社會轉型和利益關系的多樣化,階級和階層差別也是比較明顯的,如工農之間的差別依然明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在短時間內也難以消除,同時不同社會階層的社會邊界也日益清晰,“不同的社會群體由于其所處的環境、生活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其思想觀念也表現出較大的差異,萌發了’我們‘與’他們‘的概念和意識”。此外,在一些私營企業中,雇主與雇工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現象也表現的較為突出。“當今社會沖突中以私營企業的勞資矛盾為最甚,在不同所有制企業的勞資沖突事件中也以私營企業為最甚。”由此引發一系列的社會矛盾,如涉農矛盾、不同社會階層間的矛盾、勞資矛盾等等。
當然,總的看來,當前我國不同階級、階層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為人民內部的矛盾,是一種非對抗性的矛盾,但不能排除這種非對抗性的矛盾轉化為對抗性矛盾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當前國際國內復雜形勢下,國際敵對勢力又往往利用國內矛盾插手我國內部事務,使得本屬于人民內部的矛盾變得復雜化,進一步增大非對抗性矛盾轉化為對抗性矛盾的可能性。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當下必須堅持階級斗爭理論,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制度。
除此以外,當前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還存在著一系列影響國家安全和執政安全的不穩定因素。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一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實施的“西化”、“分化”的現實。國際敵對勢力一方面通過加強意識形態滲透,促進社會主義國家內部“自由化”、“民主化”思潮的發展;另一方面,推行霸權主義,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圍堵。如近年來美國所推行的重返亞太戰略,實際上依然是冷戰思維的繼續,是遏制中國發展的典型表現。二是我國國內民族分裂勢力的恐怖主義活動。如“藏獨”在2008年制造了“3•14”暴力事件,“疆獨”在2009年制造了“7•5”暴力事件,再如2014年發生的昆明“3•01”事件、“4•30”烏魯木齊火車站恐怖襲擊案。三是煽動和企圖顛覆國家政權和破壞社會安定。如2008年,有人炮制了一個“零八憲章”,公開反對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并將“零八憲章”發給境外網站,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影響和后果。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因素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并不是單獨發生作用,而是呈現雙重,甚至多重交叉、交織的復雜態勢。這其中,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圖謀往往同后面的因素交織在一起。“階級斗爭在國際領域表現為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的斗爭,這一主要線索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直到今天,形式和節奏一變再變,但一直沒有中斷。”在此背景下,西方大國極力拉攏我國國內政治、宗教等領域的“持不同政見者”,不遺余力地資助和操縱境內外仇視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民主專政的分裂勢力、邪教組織和敵對勢力等,不斷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顛覆破壞活動。例如,發生在2008年的“3•14”拉薩暴力事件,就是美國暗中策動西藏“顏色革命”的產物。奧巴馬上臺以后,也多次會見達賴喇嘛。所有這些不僅加大了矛盾,而且也增加了駕馭矛盾的難度,在此情況下,“國際領域內的階級斗爭是不可能熄滅的,國內的階級斗爭也是不可能熄滅的”。
四、總結與思考
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是在對人類社會,尤其是階級社會的基本發展規律進行科學總結基礎上形成的完整的理論體系,它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始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思想。當前,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不僅需要我們客觀、全面地理解馬克思主義階級與階級斗爭理論,而且要清醒地認識當下中國國內外所面臨的錯綜復雜的形勢。當然,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和階級斗爭理論,還有一個正確對待和運用的問題,它要求我們在采取有效措施管控階級、階層矛盾的同時,探尋運用法律武器解決階級斗爭的有效途徑。
第一,馬克思主義階級觀和階級斗爭理論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始終,也是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堅持的思想。當然,我們也犯過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錯誤。唯物辯證的思維方法要求我們在反對一種主要錯誤傾向的同時,要注意防止它可能掩蓋著另一種錯誤傾向,但遺憾的是,有些人并沒有做到這一點。應該看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法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甚至招致不同程度的攻擊,以至于出現談“階級”色變的不正常現象。有些人甚至把“超階級”的觀點引申到對歷史上的一切階級社會、引申到對當今世界和中國實際存在的階級斗爭的分析上,從而出現拋棄甚至反對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學說的現象。實際上,從當前中國的現實來看,盡管我國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階級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階級、階層差別和矛盾也是客觀的事實,加之,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以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西化”、“分化”等因素,所有這些都決定了中國在集中精力發展生產、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在政治上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階級觀和階級斗爭理論。
第二,那種認為階級分析只適用于存在兩大對抗階級社會的觀點是錯誤的。就當下中國來說,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并不是說當前中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存在的社會沖突已經嚴重到“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的程度,更不是要推動階級的“相互直接對立”,而是要求我們科學地運用階級分析視角,對中國社會形勢做出更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分析,從而做到:“診斷社會現實,預測歷史趨勢,以防止社會沖突向那個方向發展。”同樣,堅持馬克思主義階級觀和階級斗爭理論也并不等于唯恐天下不亂,希望重返“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政治路線上,而是要承認階級斗爭在“一定范圍”的存在。對此,我們需要對“一定范圍”的階級斗爭有正確把握:一是階級斗爭不是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大量的社會矛盾不屬于階級斗爭的范圍。二是從階級斗爭的領域來看,“一定范圍”不能理解為只在某一個限定地區或限定領域存在階級斗爭,而是表現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各個領域。在這些領域同敵視社會主義分子進行各種破壞活動的斗爭都屬于階級斗爭的范圍。
第三,承認階級差別、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的觀點,還要求執政黨采取有效措施管控矛盾,采取科學的斗爭形式。如上所述,當前不同階級、階層的差異較為明顯,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呈現持續拉大的態勢。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人運用矛盾同一性原理,統籌協調不同階級、階層之間的關系,抑制官僚資產者的生成空間,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同時,要運用矛盾斗爭性的原理,壓制敵對勢力破壞社會主義的企圖和行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執政安全。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當然,在法治建設不斷推進的今天,也應把階級斗爭從過去的群眾性政治運動轉入到法治化的軌道上。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運用法律武器使階級斗爭在形式上以法的形式出現,有人認為法和階級斗爭沒有關系,依法辦事,不必考慮階級斗爭的問題和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這完全是一種誤解。由群眾性的政治運動轉向運用法律武器解決階級斗爭問題,這是階級斗爭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比以前的方式更加復雜,也是我們需要加以不斷完善和加以推進的課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