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報可行性考
史為鑒
大綱
一 前言
二 地震能預報嗎?
三 中國值得花這么多錢搞預報嗎?
四 我們應該怎么搞預報.(非技術路線研究)
一 前言
地震,世界上最可怕的自然災害,大地震來時,山崩地摧,傾刻間,人間一切美好之物:財富,健康,生命灰飛煙滅.死傷之慘烈,往往勝過任何一場戰爭.
當最初的震撼過去,生命的搶救告一段落,在斷壁殘垣之上,面對著前來研究地震前兆的科學工作者,幸存者對震前的前兆已經沒有什么印象,他們只關心地震預報,不斷地說,你們要早點告訴我們啊,那怕只早一分鐘, 哪怕只早一分鐘, 早一分鐘大家就都跑出來了.這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鄭竺英研究員的”科研園地留痕”一書中所記敘的她在 1966年三月24日 受命在邢臺收集地震前兆時所親歷之事.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的需求是推動科學發展的最大動力,流體動力學的創立就是因為要防止意大利的山洪.而中國的地震預報的開始也就是因為邢臺地震的死傷慘烈,損失巨大,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幸存者的第一要求催生了中國的地震預報.
根據當時的新聞報道,可以知道, 1966年3月8日 凌晨邢臺地震一發生,周恩來幾乎是第一時間就到了現場,他除了布置救災,鼓勵災民們要自立更生,重建家園外,并立時提出要從災害吸取教訓,周恩來說中國自古對地震都有記錄,但沒有留下經驗.這一次,損失重大,一定要從中吸取經驗,希望科學研究工作者,發揚獨創精神,研究地震發生的規律,突破科學難關,向地球開戰.
4月1日 在余震中,周恩來在耿莊橋又對科學院地震考察隊和科大地震專業的學生表示,要加強預測研究,希望在他們這一代能解決這個問題.緊接著 1966年4月27日 ,周恩來在中南海專門請李四光和翁文波來談地震預報,周恩來說,我請你們來是要你們做地震預報,這是我給你們的任務.
李四光和翁文波接受了周總理安排的這一任務,在時年五月中召開了的邢臺地震科學討論會上, 李四光獨排眾議,提出地震是可以預報的.
李四光認為”地震與任何事物一樣,他的發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個過程”,”地震的發生是有前兆的”.”研究地震活動規律”,”采用多種方法觀測地殼的變化,認識現在還在活動的構造帶”,”觀測地應力的變化”,”仔細研究構造應力場,””尋找地震前兆”,就可以進行地震預報.
5月28日 周接見邢臺地震科學討論會代表,根據李四光的提議提出集中力量,群策群力,多兵種聯合作戰,對地震預報進行探索.
可以說中國的地震預報的決策者就是周恩來,是看到邢臺地震對人口稠密區毀滅性打擊后,出于保衛北京,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衛人民生命安全,保衛社會主義建設成果,這樣一個政治需求,提出來的.
1971年中國地震局正式成立,副部級,是至今世界上唯一政府主管的研究地震有關事宜并負責預測預報地震的機構。此后直到1976年7月,在大部分基礎研究和高等教育備受摧殘的,萬馬齊喑的文革中后期里,地震預報卻因為特殊的原因,一花獨放,蓬蓬勃勃,以驚人的速度進入世界前沿,不僅早在1971年就成功預報了和順5.2級地震,并在1975年初春放了一顆特大衛星-海城,營口7.2級地震臨震預報,這一預報不僅挽救了數以十萬計的生命,也宣布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進一步深化,說明了地震確實是可以預報的.
1974年6月9號,國務院下達69號文,國務院69號文向全國轉發了國家地震局關于華北震情的趨勢分析意見.意見說在未來兩年在華北會發生7級以上的強烈地震.要成立兩個協作組來監視這個大震.1976年初,中共唐山市委主持召開了唐山市防震工作會議,會上通報了群測群防,專群結合對地震觀測的綜合結果,公布了唐山地震中短期預測:”唐山市方圓50公里內,在1976年7,8月份或者下半年其他月份將有5-7級強震發生”.76年7月13-19日國家地震局在唐山召開了河北五省市群測群防工作經驗交流會。會議后期,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汪成民 7月17日 和18日利用晚上介紹震情:汪說 7月22日 - 8月5日 可能有5級左右地震,下半年到明年有7-8級強震可能.但除了青龍縣,遷安,盧龍由于縣委重視,作了臨震預防外,不幸的是1976年唐山地震在中短期預報正確,多年群測群防,專群結合的情況下被漏報,24萬多人死亡,傷殘16多萬人.(唐山警世錄)
1976年8月,四川省地震局,于 8月2日 、7日接連發出“地震簡報”,指出在8月份,特別是 8月13日 、17日、22日前后,在龍門山斷裂帶中南段、茂汶、北川或康定、瀘定一帶可能發生6級或6級以上、甚至7級左右地震。并兩次緊急向上報告.椐此,省委采取果斷措施,作出“自12日起進入臨震戒備狀態”的決定,并要求有關部門電告有關地區和地震中心站。 1976年8月16日 和 8月22日 、23日,在松潘發生了7.2級、6.7級和7.2級地震。松潘地震成功預報,從而得到了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獎,四川省科技大會獎,1979年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獎,國家地震局1984年度科技成果一等獎.
此后差不多30年間,在人口稠密區沒有大震發生,是中國地震的相對”和平時期”,但已經奠定基礎的中國地震預報仍然在往前走.為說明中國這段時間在地震預報中的成績現將在媒體上看到的有關正確預測的報道引證如下:
據科學時報上李曉明”地震預測研究的技術路徑之爭”一文:1975-2001年間,中國科學家對24次5-7級地震作出了成功或一定程度的預測.
椐杜車時的”我摘錄整理的十四次中國地震預報成功案例資料”他收集整理了從1975-2007年間14次五級以上的預報.
而從云南防震減災網地震預報頁上可以看到,官方統計的單云南一省,短臨預報成功案例就超過8個.下面是復制的有關內容:” 先后對1976年龍陵、1991年施甸、1992年永勝、1995年孟連、1997年景洪、1998年寧蒗、2001年姚安、2001年施甸、永勝等地震作出了較好的短臨預測預報。”
在此時段內,在實際地震預報的同時,中國地震界還對原來的預測,預報工作作了理論上的梳理,并在80-90年代國際人工智能潮的影響下,利用原來的經驗也自主開發了一些有關預報的專家系統,但實際效果卻有限.
1996年以蓋勒(RJ geller)教授為首,在”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上連續發文,提出地震不能預報.
1997年”科技日報”根據“科學”VOL.275 的文章刊出了題為“幾位科學家聯合撰文斷言地震根本不可預測”的報道,將這場爭論引入國內,得到國內當權學者的共鳴.
1999年1月28日 ”自然”雜志新聞報道,時任總理朱鎔基在一周前批準了地震預報新規定,要求所有地震預報都要有高標準科學依據,任何播散不準確的地震警告者都會受到處理.(Nature 397,284)
2004月8月國家地震局組織了至2020年中長期遠景發展規劃的專家論壇.會上一些人提出要進一步論證監測預報發展的必要性,言下之意,是在建筑物抗震能力不斷提高之后,再為預測花錢不值得.
這場論戰從根本上改變了國家地震局的戰略思路.中國地震局的工作中心從預測轉向了防范.國家地震局11條職能現在只有一條(第6條)涉及地震預報.
人們是健忘的,太平時期,從官員到百姓沒有人想到地震,官員考慮的是GDP,百姓想的是房子,兒子,票子.沒有誰注意到地震局章程的改變.沒有人想到開國領袖毛澤東天天放在嘴上的居安思危的深刻含義,大家在盛世也忘掉了周恩來的主張預報地震的一番苦心.
但地球不會因為人們的懈怠,而停止了它的活動,5.12 汶川大震的慘烈驚醒了全中國每一個人,從直播,所有的人都看到,地震死傷的慘烈主要是由于震動時建筑物的坍塌,地震時,只要人能叢室內逃出來,死傷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也就是說只要有了大致的預報,只要哪怕早一分鐘告訴老百姓,唐山,汶川的悲劇就不會重演.大自然逼得人們不得不再思考,中國是不是還要搞地震預報.
因為蓋勒的挑戰,現在除了要回答中國需不需要化這么大的精力,用納稅人這么多的錢去養一個世界獨一無二的地震局;還要回答地震能不能預報;怎么預報,也就是說需要對地震預報的可行性作一番考察,本來我不是物探,地質科班出身,也非什么官員,不負決策的責任,但地震爆發面前人人平等,由不得我選擇,關心國家大事人人有責,也就斗膽作一下地震預報可行性考,不對之處,請各位指正.
因蓋勒教授的影響實在太大,故顛倒一下順序先討論地震能不能預報,再談談中國是不是有必要搞預報,最后談談我對如何預報的一點看法.
二地震能不能預報
說地震能預報的代表是周恩來和李四光.周恩來是政治家和軍事家(他領導了南昌起義,當過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李四光是地質學家和地質部長.有人說動不動提他們兩人是名人崇拜.但是既然說地震不能預報的能動不動就把國際知名地質學家蓋勒(RJ geller)教授以及”自然”和 “科學”雜志搬出來說事,為什么說地震能預報的就不能舉個權威呢?
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周恩來認為地震能夠預報,是把地震當作人類對自然的戰爭來看的.既然自然以地震對人類偷襲,而不管人類是否對不起它,而大地震對人類的生命財產的威脅又是那么大,那么去做地震預報,就是人類唯一的選擇,是被迫的.中國歷史記載了幾千年來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樣地震,為后代留下難得的記錄;那么從邢臺地震開始去收集地震前兆,去嘗試預報地震,從失敗和成功中積累經驗,也是有益千秋萬代的事. 他在66年5月28接見邢臺地震科學討論會代表時,將這個觀點說得很透.他指出事情總是要通過實踐,才能有一個飛躍,有一個認識.他說這次邢臺地震,震動最多的一天是1070次,現在一天還有100多次,政府派出大批人馬,到現場實踐,抓住一個一個現實的關鍵問題,不斷觀測,大力協同,群策群力,多兵種聯合作戰,就取得了數據. 而通過地震現場進行考察,實踐,觀測,數據分析,就能對地質構造,地震預報進行探索 從而對地震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60年代中期,中國政治穩定,國力強盛,連年豐收,17年的教育培養了不少人才,有足夠人力物力辦這個事. 地震預報不光是個學術問題也是個政治決策問題,周恩來是時任總理,這個決策正是他職責所在,所以周恩來主張,提倡搞地震預報.
李四光是地質學家和地質部長, 解放初年是他力排眾議,堅持中國有油,并組織作了大量具體勘探工作,找到了大慶等油田,結束了中國多少年的貧油史. 是個既有理論又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大地質學家,在地質學界有崇高的威望. 在地震預報問題上,又是他獨排眾議主張預報.他主張地震能夠預報是因為他認為”地震與任何事物一樣,它的發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個過程”,”地震的發生是有前兆的”.”研究地震活動規律”,”采用多種方法觀測地殼的變化,認識現在還在活動的構造帶”,”觀測地應力的變化”,”仔細研究構造應力場,”,”尋找地震前兆”,就可以進行地震預報.
從邢臺地震現場周恩來的講話到現在已經42年過去,中國的地震預報事業已經拿出了一分相當不錯的成績單:
(1),70年代在李四光指導下編制完了1:400萬”中國主要構造體系與震中分布圖”.70年代發生的4級以上地震71%在該圖預測的危險區或者邊沿.這次汶川地震就在早已發現的龍門山斷裂帶;(2),從見諸媒體的預報來看,中長期預報基本準確;短臨預報成功次數超過24次(見前言).就是這次汶川地震,也有傳說,甘肅震前就作了預測,一直報到省委,為減災救災作了很多貢獻.
俗話說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現在中國的地震預報事業已經抓住了老鼠,用事實說明當時周恩來,李四光的決策是正確的,為什么一定要否認這些事實呢?甚至要對聯合國都承認的海城預報橫挑鼻子豎挑眼呢?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十全十美的,真正參加過戰爭的指揮員都知道指揮戰爭是非常困難的,只有從來沒有打過仗的趙栝才會紙上談兵談得一套一套,嚇得他父親臨終一定讓他母親記住將來絕對不能讓他帶兵,而趙國的滅亡證實了他父親,一個身經百戰老兵的英明:空談誤國,紙上談兵的人對國家社會是有危害的,決不能用.
而反對地震預報的是以國際知名地質學家蓋勒(RJ Geller)教授和國內一些主流派學者,主要論據有兩點:1是地球的不可入性.人類現在無法深入地球內部來對震源進行直接觀測;2,地球處于自組織臨界狀態,任何微小的地震都能演變為大震,這種演變是非線形的,無法窮盡細節故不可預測.
首先,對于地球的不可入性討論如下:
現在科技對于不可入處有多種研究辦法,例如大塊的金屬構件,內部是不可入的,但用超聲波可作無損探傷; 人體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可入,但醫生會根據體溫,血象,尿檢,CT,PET,B超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病在什么地方,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很準的.
另外與地震有關的另一學科是石油地震勘探,是人工打炮井,放入炸藥,人工制造地震,利用地震波解釋地下地層分布,找生油結構.在上世紀,炮井一般是百米井,深度我知道的不超過 110米 , 現在儀器更新換代了,一般炮井大略只有 十米 左右,回波時間8秒,經行內人士換算,大略可解釋地下 十公里 處的情況.在老油區,一般來說,在經這樣的方法確定的生油構造上都能打出油來.這樣看來 .在地質情況清楚的條件下,從 十米 炮井也能解釋了 十公里 深處地層的情況,沒有說,因為地球不可入,就無法了解地球內部情況,就不做石油地震勘探.過分強調不可入,有點忽悠外行之嫌.
其次,關于蓋勒說的地球內部是個非線形巨復雜系統,地球處于自組織臨界狀態,任何微小的地震都能演變為大震,這種演變是非線形的,無法窮盡細節故不可預測的說法,談點個人的看法.
但凡搞過自動決策系統的都知道,戰爭是個非線形復雜系統,人體也是非線形復雜系統,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可預測兩軍的戰局,診治人體的疾病.
古今中外戰爭勝利的案例中,沒有一個指揮員會窮盡對手每一個細節后再去指揮戰斗,反之,根據形式的變化隨機應變作出果斷決擇,才往往是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關鍵.中原解放戰爭時期,皮定均一個旅受命反方向牽制國民黨軍大部隊,3天后,完成任務.為了給主力更大支持,他當機立斷,來回牽著敵人大部隊走,有時一反常態,部隊就隱蔽在兩條公路的交界處,很多決定都是臨時做,一個旅牽著劉峙大部隊24天,大小戰23次,行程 750公里 ,不僅勝利完成掩護主力的任務,自己也在30萬大軍重圍中安然脫險.以某些人譏諷”海城”地震預報同樣的話是否也可以說他們是混亂,經驗分析,直覺判斷,和運氣的混合呢?
某種意義上說地震預報就是人類對地球在作戰,要求四平八穩,就沒法打仗. “經驗分析,直覺判斷”被有人用來譏諷海城地震預報,但經驗分析,直覺判斷這正是一線指戰員能打勝戰的基本素質,也是土八路的共產黨能取得政權的重要條件之一,兵貴神速,搞地震預報不僅是搞自然科學也是行政決策,作決策,就是要有當機立斷,敢拍板的能力,青龍縣的縣委書記不就是一拍板救了47萬人嗎?
另外,既然地球內部不可入,對地球內部的情況,不論哪個權威也只能是猜測,誰的理論也只是一個模型和假設.我不知蓋勒判斷地球是個非線形巨復雜系統,處于自組織臨界狀態,依據的是什么.依據本身就不可靠的大前提,利用公理系統去作出一大堆推理本身就不是科學的態度,是文藝復新時期以前,身受古希臘亞里士多德開創的,并為歐洲經院哲學所繼承的將邏輯和科學混為一談,并把它們作為唯一的一種科學,造成歷史和現實的人類知識分離的一種偽科學的繆種.是早就被英國兩個偉大的哲學家13世紀牛津的R.培根和17世紀劍橋的F.培根早就批判過的一種保守的,具有兒童特征,崇尚空談,盲目崇拜權威,造成科學界一系列弊病的哲學傾向. F.培根在寫了著名的“新工具”一書對當時阻礙科學發展的經院哲學的科學觀和傳統邏輯思維方式進行了批判,他提出”知識就是力量”,而知識就是對自然因果規律的了解,,了解的方法就是作實驗,他提倡的實驗方法就是歸納法,歸納法始于收集資料,然后整理資料,最后總結提高.培根是破舊立新的思想革新者,他對經院哲學和傳統思維方式的批判為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掃清了道路.正是這些思想先驅的工作,才有了近代科學如此大的進展,現在的地震預報是不是也先要在思想上先來個務虛呢?
第三20世紀英國有個哲學家K.波普兒(Karl Popper)舉過一個有名的例子:有人提出一個命題: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但是有人抓住了一只黑天鵝,于是就證明了這個命題是錯誤的.現在海城預報對于蓋勒的理論而言就是一只黑天鵝,何況后面還有20多個中國成功短臨預報地震的實例.俗話說事實勝于雄辯.蓋勒的理論在中國的成功預報面前本來是不攻已自破.所以蓋勒只能竭盡其力來丑化海城預報了.但讓我奇怪的是為什么已經取得很大成功的中國地震科學界會容忍,宣傳并聽信這樣的誹謗呢?改革開放后,學習先進的歐美科學,向高水平靠齊本沒有錯,但地震預報中國由于特殊的國情,是世界上第一個以舉國之力,全力以赴的去做的,十年工夫下來,就走在了全世界最前面,成功預測了一系列大地震,也作了海城,青龍,松潘等一系列短臨預報,為什么現在要丟了自己的好東西,跟在人家后面爬呢?這不成了邯鄲學步嗎?
也有人說中國的那些所謂預報來自報告文學,其他多為科技和科普文字可信度不高,并指名點姓地挑戰杜車別.我不知杜車別是何許人,但自古以來提倡不以人廢言,不以言廢人.但為了考察杜車別文章的可行性,我還是下了點工夫,將杜的文章提到過的地震預報來源都考察了一番,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我認為不論杜車別在明史考證中有什么失誤,這一次應該是可信的.
其中關于青龍地震有一個參與預報者叫陸吉康,現是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科院)研究員, 在新浪博客上陸吉康寫了”唐山地震期間青龍縣地震工作的回顧片段”.談到了青龍預報,和我在”唐山警世錄”和其他各處看到的有關報道是一致的.筆者在該單位有認識的人就打了個電話,現在可以確定陸吉康確實是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清華畢業,1976年調到青龍科委,78年后考入水科院,師從原院長林秉南院士做研究.林院士說陸吉康確實以前談到過青龍預報地震的事,可見新浪博客上陸吉康寫的“唐山地震期間青龍縣地震工作的回顧片段”是可信的.如有人不信可以去水科院核實.
論語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在中國地震預報的第一個十年雖然因為用舉國之力,群策群防搞得有聲有色,風風火火,預報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資料整理發表工作上還有欠缺.有些批評,雖然近乎挑剔,但是一個實話.有些預報確實沒有在當時正式發表,雖然和當時的學術大環境:大部分學術雜志都停刊有關系,但事后也由于政治的原因,有些事情至今公眾也不清楚.雖然30年過去,當時一些內部文件也已解秘,但有關資料卻汲汲可危.那些參入者雖說都是盡心盡力,有的退了休,還把資料保留在家.但大部分資料,據”唐山警世錄”說,可能已被作為廢品賣了,正如一千零一夜中的公主,拿了舊燈換新燈,那才是可惜呀! 現在大家搶救文物,這些資料比一般文物貴重一萬倍,是否更應該搶救. 這種事筆者見了不少,愛莫能助,這只有中央出面才能保全.
寫到這里,恰好蘇鐵山的“1975年成功預報遼寧海城7.3級地震”發表在烏有之鄉上.我感到其中有段話說得特別好全文復制如下: “ 1975年10月1日 ,毛遠新去新疆參加紀念活動,9月底路過北京去看望毛主席,先向毛主席匯報海城地震情況。毛主席說:“據說有預報,損失不大”。毛遠新說;“別提預報的事了。發了預報后,我心里更加緊張,如果大地震遲遲不來,影響了生產、群眾生活,成為茶余飯后的笑柄不說,省委還有何面目去見關東父老。”毛主席指著毛遠新用濃重的湖南鄉音說:“那也沒有什么了不得的,無非是后人再給你編一個‘遼人憂地’(對照杞人憂天)的故事”。
毛遠新說:“地震后,外面把這次成功預報吹得很高,但我總覺得有偶然性。上午發了預報,下午動員群眾出來,當晚地震就來了,純屬巧合。”
毛主席說:“是偶然,但也反映必然,某種程度。”
1975年2月4日 ,遼寧省委上午10點發出了地震預報,當天晚上7點36分就來了地震,這純屬偶然。但從1974年國務院根據地震專家的預測專門召開了會議,并發出國發[1974]69號文件,遼寧省委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做了大量的應對準備工作,健全了機構,組建了專群結合的監測網,普及了地震常識及防震教育,加上老天幫忙,4日凌晨將近5級的地震,提醒遼寧省委果斷拍板發了預報。這大概就屬于毛主席所說的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必然性。”
有人可能害怕這證實了某些人批評的”運氣”,其實翻一翻任何一部科技史幾乎每一個創新性的發明不都有一些偶然性在其中嗎?遠的青霉素的發明不提,最近諾貝爾醫學獎獎給幽門螺旋桿菌發現者.這位發現者不也就是由于偶然才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嗎?只不過別人誰都不當回事,權威們也極力反對,而他不顧一切阻礙,甚至自己出錢搞研究才得以成功.
海城預報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有國發[1974]69號文件轉發的國家地震局關于華北震情趨勢分析意見:在未來兩年內在華北會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要成立京津唐張協作組(北京,天津,唐山,張家口),和渤海協作組(渤海灣)來監視這個大地震.正是有這么一個由一流中國地震專家做的,得到國家行政領導中樞支持的中期分析預報作指導, 和在這個文件指導之下建立的大量群測群防觀測點,在成千上萬平方公里地面,一年間觀測到的大量數據和前兆作依據,并根據邢臺等地震中總結出的規律作的短臨意見,遼寧省委才有機會拍板,才有可能成功.
但沒有當年周恩來作為國務院總理,在毛主席支持下在66年就下決心搞預報;沒有李四光作為技術權威的鼎力相助;沒有在1971年就成立國家地震局;沒有全國老百姓的群測群防,69號文就出不來,海城地震也就不可能預報,從這個角度看,大地震預報能在中國成功,而不是任何一個西方發達國家,就是必然的了.
地震研究的困難就在于大地震可遇不可求,作預測,作預報,一次一次報,報對了就可以去研究,為什么對,是那些因素起了作用;虛報了,去總結經驗,為什么不準確,積累了經驗和數據,多了就掌握了規律,按照哲學詞典對科學的定義.科學的任務就是通過偶然的,雜亂的現象去發掘和研究表面上看不出來的客觀規律,并以這些客觀規律的知識來武裝從事實際活動的人們。如果認為根本無法預報,而不去預測,預報,就像中國過去幾千年,每次地震都記錄,但不去研究其規律,還迷信, 把地震作為一種天譴,作為政治動亂的象征,嚇得要死.結果幾千年過去,地震來了還是束手無策,死人無數,就永遠不會掌握客觀規律,永遠也無法了解地震成因.
至于誤報造成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國內外已經有很多文章探討,獻計獻策,筆者就不多言了.
因工作需要看了不少國外專業文獻,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們的擋案工作作的非常好,這不光是科學院,就是一個盲人學校的兒童擋案,到孩子幾十歲了,還能查到原始資料,使得一些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得以繼續,現在中國的一些科學研究者非常注意查新,但對擋案保管整理卻忽視,不知道這對科學工作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今后能注意加強這些方面的工作.
三 中國值得花這么多錢搞預報嗎?
從汶川地震一發生,地震預報就重新回到公眾眼中,在一片對地震局的指責聲中,一些權威人士拿出了這樣的意見:地震預報是個世界難題,按照地震的三要素”震級,時間,地點”做準確的預報非常難,既然難度這么大,十年20年也未必有什么進步,而隨著國家GDP 增長,房屋質量提高,地震死人會越來越少, 而監測預報花錢太多,僅數字地震觀測網絡項目,從“十五”至今就超過22億,性價比太低,言下之意是在建筑物抗震能力不斷提高之后,再為預測花錢不值得,應該把工作重心放到抗震防災教育和提高房屋質量上.
中國是最早開始記載和研究地震的國家.從戰國時期的”墨子”,和”竹書紀年”開始記,此后,幾乎所有正史,每一本中都有地震記載.隨便翻了一下史書,找了幾本本紀,就找到各朝各代關于地震的十幾條記錄:”史記””孝景本紀”(P447)五月丙戍,地動,其騷食時復動.上庸地動22日,壞城垣”;”漢書”成帝記第十(PP327)”三年春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雍江三日,江水竭” .
中國的正史不光在本紀里簡記地震的發生,由于將地震和政治的穩定聯系起來,還在”志”的五行中非常詳細地記載了,歷史上各次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程度.檢一些摘錄如下:”舊唐書””志”第十七 ”五行,”(P1351)”永昌中,華州敷水店西南坡,白晝飛四五里,直抵赤水,其坡上樹木禾黍,宛然無損.” 一個小山坡整個連山上的樹木,莊稼一起飛四五里,真可以上世界紀錄了.但同是在華州(?),在明代嘉靖年間發生的地震就不是趣聞,而是千古悲劇了:”明史””志”第六(P501)”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陜西、河南同時地震,聲如雷.渭南、華州、朝邑、三原、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數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華岳、終南山鳴,河清數日.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單從漢書、舊唐書、宋史,明史的記載就可以看到中國是一個地震多發國,不但四川、陜西、甘肅、貴州等地有地震,洛陽、開封、北京、南京也有地震,即在地震這種災害面前不論是人煙稀少的邊陲小鎮,還是工商發達、人口稠密的政治文化中心;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農夫走卒,一律平等.
從世界范圍看, 中國不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國家,卻是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自有地震記錄以來,全世界一共發生死亡人口達到20萬的4次巨大災難性的地震中,中國就占了3次(上面明史提到的大地震,即1556年陜西華縣8.5級地震死亡83萬人,1920年寧夏海源8.6級地震死亡23萬人,1976年唐山7.8級地震死亡24萬人)。20世紀全球地震造成的人口死亡總數,中國就占了一半.
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重來,只有人死不能復生,從中國這四十多年來地震預報研究的結果來看,預報和不預報差別太大了.海城不報要多死十萬人,青龍報了救了47萬人,唐山一個招呼不打,一下子死24萬,傷20多萬,這次汶川,沒有預報(據說沒有測到)死傷40多萬人(死亡69180人,失蹤17406人,傷374008人)經濟損失幾千億.報與不報差別太大.就不算人命,沒有預報損失的幾千億和花在地震預報研究上的幾十個億的帳,孰輕孰重,什么人也能掂得出輕重. 因此防范地震對中國來說是太重要了,別的國家可以不搞地震預報,中國看來是非搞不可.
四我們應該怎么搞預報.(非技術路線研究)
1. 應該用科學的態度去對待預測、預報
科學的態度就是要認真、要負責、要上心,要實事求是,不論是測數據還是做決策,要像打仗一樣對待地震預報,因為人命關天,動輒關系數十萬人的身家性命.唐山地震并不是沒預測出來,而是有關人士怕負責任, 互相推委,延誤戰機的結果.要像周總理一樣一條裂縫不要等天亮去查,沒有照明可以想辦法,要象在戰場上一樣,爭分奪秒.要像毛主席對毛遠新說的不要怕報不準丟面子,被人家笑話,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地震預報中的具體數據的測量是很煩瑣但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時間的工作,是需要極高責任心的工作,那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的人,學歷再高,再年輕也沒有用.每個數據都要盡可能準確.不能為了進度,為了發文章, 提著檢波器放炮,或偽造數據.至于為了錢,抹著學術良心,為開發商做托,拍著胸脯保證,什么地方多少年一定不會地震的,如果地震了,則應該軍法從事.
2. 應該用國家的力量去搞預報,但信息應該透明
地震預報這與石油勘探不同,不是一本萬利的工作,是吃力不討好,但是是造福千秋萬代,功在社稷的大事.預測可以由愛好者去做,但預報不可能由一些財團支持來做,應由國家來主持,別的國家設不設地震局我們管不著,中國的地震局不能撤.但地震局要擔擔子,要賞罰分明,不能正確預測了地震的,反而被排擠,早早退休.那些正事不做,天天考TOFEL,GRE,拿著別人的數據發文章的,倒是職稱不斷往上走.舉直錯諸枉則枉者直,國家應該對過去那些對地震預報做出大貢獻者重獎,才能使地震預報事業蒸蒸日上.
3. 應該發動群眾群測群防,專群結合
在汶川地震后各式各樣提及海城,青龍,松潘預報的時有一個詞” 群測群防”出現頻度相當高.贊成”群測群防”者將30年前能夠準確預報海城,青龍,松潘的功勞的相當一部分歸結于”群測群防”,而反對者稱”群測群防”為阿狗阿貓的亂來,為小兒科的博弈分析.但從海城預報成功后國外一些地震科學工作者到是對此情有獨鍾,’聯合早報”好幾次的文章都提到中國現在放棄周恩來提出的,在70年代行之有效的”群測群防、專群結合、土洋結合”的防震抗震方針是十分可惜的.
對這個問題我想談點看法.地震發生在廣袤的地面,覆蓋面以百平方公里為起點,動則幾個省,這次汶川地震除新疆,東北,幾乎全國所有地方都有震感,抱怨地震難以預報者的一個理由就是中國地震監測臺網不夠密,中國地震局是副部級單位,下轄26(?)個省局,專職人員動輒上萬,夠大了.但是撒在這樣廣袤的地域搞監測,而且要常年累月,一天也不能間斷,再多的人也不多,國家在加個幾百億也不夠.考慮到地震研究的特殊性,單靠專業人員是行不通的,所以應該把周恩來提出的,在70年代行之有效的”群測群防、專群結合、土洋結合”的防震抗震方針重新用起來,是當務之急.
4,不要歧視經驗性預報.應像周總理66年在邢臺地震后所做, 先重視數據的收集,建立經驗規律.即政府派出大批人馬, 群策群力,多兵種聯合作戰,到現場進行考察,實踐,觀測數據.根據數據分析就可以研究地質構造,地震成因,可以建立模型.但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迷信這個,那個理論.拿電磁理論來說,要是沒有根據實驗和經驗建立的庫侖定律,比奧-沙伐定律,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就不會有后來的麥克斯威方程.就不會有電磁波理論.總是先有實踐后有理論.瞧不起用比較簡單的儀器做具體測量,記錄的一線觀測人員(尤其是業余的,被譏諷為民科)和他們做的經驗性預報,是否也是這幾年預報準確率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
5注意防止工具驅動.要認識到儀器是為了人服務的,在地震預報研究中使用儀器是為了幫助科學工作者更好了解地震發生的規律.不能本末倒置,讓儀器牽著人走.過分強調儀器的精度,看不到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大部分的錢花在置辦儀器上,并以儀器陳舊撤消很多群測點,以至最近幾年來儀器設備更新了,而預報準確率卻逐年下降(“瞭望”周刊采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震預報評審委員會評委趙文津).計算機的普及是科學進步的象征,但不是什么方面都是計算機比人強.專家系統在理論十分成熟的地方用,當然能節省大量人力提高效率,但地震預報是門非常年輕又極不成熟的學科,化大錢,大力氣去開發各種單學科的實用化軟件,及能將觀測結果輸入計算機就能得到預測結果的專家系統,注定得不償失,多少有些趕時髦之嫌.
6.在地震預測預報中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要容許不同派別不同觀點.對各種不同預測方法的介紹,科學網上不少文章寫得很好,尤其是王中宇,李曉明,高慶華等的文章,使公眾長了不少見識.
地震預報路漫漫兮其修遠,大家將上下求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