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卷雪莉·特克爾新書《群體性孤獨》,眼前浮起微信啟動時那個面對月球的小人,一絲清冷的孤獨掠過心頭,當人類科學技術不斷攀上一個個頂峰的時候,“群體性孤獨”的卻在蔓延。雪莉·特克爾悲觀地告訴你,技術不能解決孤獨問題。
《GQ》雜志對陌陌創始人唐巖做過一期專訪,唐巖一吐心聲:通過艱苦創業似乎已經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與之相伴而來的,卻是更加孤獨……訪談的字里行間,一個算得上成功人士的孤獨形象躍然紙上。這僅僅是一個辛酸的縮影。現代社會,孤獨如同不速之客拜訪著每一個人。城市越來越大,社會分工愈加復雜,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觸的人越來越多……孤獨也更加的泛濫和普遍地包圍著我們。敏銳的風險投資家、創業者窺到其中商機,聯手推出各種各樣產品,其中五花八門的移動應用——APP,扮演著主要角色,微博,微信,陌陌……但是,移動應用真能幫我們吃掉孤獨?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特克爾用《群體性孤獨》這樣一本書深入分析了普遍存在的孤獨問題,并告訴讀者,技術的泛濫無助遣散日益彌漫的人類孤獨。
書中,作者從麻省理工學院最新技術發明托麻歌子談起,指出,機器人技術正在越來越走近人類生活。從作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未來我們不但可能需要機器人幫做家務,甚而會需要一個機器人伴侶。在年輕人心目中,機器人真的具有了理想伴侶的屬性:隨時隨地出現,通曉人情世故……從愛寶到真寶,美國的科學家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機器人的研發。作者在書中歷數機器人在一代代技術更迭中的完善變化,肯定了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作者用文字詳細描繪了兒童群體對與機器人的交往各種反應。可以看出,作者顯然并不贊同人們過于沉溺與機器人的交往。但作者又不得不承認,真實社會交往中確實存在種種可怕的問題;當近旁的親人因社會壓力和其他原因不能很好滿足人們的情感需要,誰會拒絕一個陌生人伸來的援助之手呢?哪怕這雙手背后不是一個真實的生命體。誰也不能否認科學家研發機器人技術也是出于希望社會更加美好的善良愿望和用心。
機器人技術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種。雪莉·特克爾的書還涉及無處不在的社交網絡、第二人生等模擬人生游戲等等,如今這些計算機智能侵襲著每一個時間的縫隙,讓我們時時刻刻保持著在線的狀態。作者提醒,從目前的情況看,人們對社交網絡等技術的依賴將會不斷加深。社會節奏不斷加快和城市化進程對基于血緣地緣人際關系的分割和重新組合,都使人們將解決孤獨等情感需求投向了社交網絡和基于社交的電腦游戲等虛擬化技術產品,而這些技術產品也被認為是未來經濟的增長點。在這個背景下,人類恐怕很難避免對互聯網技術的更加依賴,被互聯網生活裹挾將是大勢所趨。
《群體性孤獨》彌漫著作者的憂慮,雪莉·特克爾反思的不只是互聯網,也包括機器人等在內的基于計算技術的技術產品。最近幾年,批判技術負面效應的書屢屢問世,其中多數針對互聯網領域。從這個角度看,雪莉?特克爾的視野更加廣泛,觸角直接深入到技術這個現代社會的重要元素,指向點是技術元素對社會的影響。因此,《群體性孤獨》的反思意義尤為深刻。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們越來越信賴科學的魔力,但是,技術在為人際交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我們不得不經常帶著偽裝生活,從而錯失許多真實的機會,而且,技術和人文往往有著互相排斥的一面。這恰恰是雪莉·特克爾認知的精髓所在。
筆者認為,互聯網創業正越來越向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相互結合的方向轉變,時下“O2O熱”證明了這個趨勢。但是,任何技術最終都離不開帶著溫度的人際互動。若沉迷于依賴技術解決孤獨,最終不只不能滿足情感需求,個體的人格魅力、情感能力都會退化。正如譯者在后記中描述的,曾經酒吧常常是男學生和女學生搭訕的場所,如今里面的人們都在沉默地點擊著智能手機和電腦。盡管人們在網絡上聊得熱火朝天,但缺少了回歸現實的互動和與人溝通時真實的心跳。作者的觀點是,技術不能輔助和提升人與社會溝通能力,反會使一些本能衰退,這無疑是悲哀的。
近年,社會變遷下人際關系孤獨化成為熱點話題,美國學者大衛理斯曼所著《孤獨的人群》、羅伯特帕特蘭的《獨自打保齡》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群體性孤獨》以技術對社會人際關系的影響為切入點,可謂切中要害。中國教育對情感及體育方面關注的缺失,使技術依賴下群體性孤獨現象十分突出,即使如陌陌的創始人也無法否認軟件對情感需求滿足的不全面和不可靠。未來應該怎么走,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命題。慶幸的是,至少在《群體性孤獨》這本書中,雪莉·特克爾是給出了一個光明的期待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