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最大的飛機市場,過去有人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個邏輯要倒過來,要花更多資金來研發、制造自己的大飛機。”
5月24日,習近平在上海考察中國商用大飛機大項目時做出如是表示。
在現代制造業的產業鏈中,大飛機無疑是最為復雜、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光零部件就有300萬到600萬之多。而且由于民用航空器的安全性、耐久性要求都遠遠高于汽車、火車等民用產品, 運營壽命高達幾萬個小時,長達幾十年,因此對材料、電子、裝備、冶金等上游產業的要求非常高。通過搞大飛機,勢必會促進這些相關產業的升級。
然而,1980年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大型客機“運10”起飛,卻因種種變故而最終被擱置。“把對外商品貿易與引進技術結合起來,實行技貿結合,用我們的一部分市場換取國外的先進技術 ,這是加速我國技術進步的一項重大方針。”1984年3月22日,國務院在同意批轉國家經委《關于做好技貿結合和舊設備選購工作的報告》的批語中確立了“技術換市場”的戰略。
30來年的“技術換市場戰略”,確實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2013年4月1日,云南航空引進了中國第1000架波音客機,同時也使中國成為美國本土之外首個接收1000架波音飛機 的海外市場。相同時期,中國引進的空客飛機現役數量超過914架。僅以每架飛機0.7億美元計算,光買空客、波音就支付了1400億美元。
中國的市場是讓出去了,但換來的技術卻并不如預期。換來的技術,不是不入流的技術,就是二流技術,沒有最先進的核心技術。世界經濟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的競爭。誰也不會把自己的 核心技術、關鍵技術轉移出去,何況“那些有助于增強共產黨國家的經濟和軍事潛力而有損于美國國家安全的出口都予以拒絕”(《美國1949年出口管制法》),所以,美國、歐盟仍然對中 國進行技術封鎖,即使美國對中國存在巨額貿易逆差,即使中國愿意出高價購買,多年來中國領導人一直呼吁歐美放寬對中國的技術出口限制,但歐美國家仍然堅持對華技術封鎖。不僅是軍 事技術,也包括民用技術。
正是如此,2007年國務院決定重啟大飛機項目,雖然仍然面臨著有關大飛機項目上還是不上、是自己上還是合作上爭論。習近平的上述講話,等于是為有關爭論劃上了句號,也標志著“技術 換市場戰略”的最后終結。
要花更多的錢研制的不只是大飛機,還有汽車、農業及其他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重點產品,“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發展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
如果說“技術換市場”戰略的提出和實施主要在于中國經濟落后而不得不選擇的話,中國經濟高速穩定的增長已使中國具有了自我創新的條件。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568845億元,全員 勞動生產率達66199元/人(以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公共財政收入129143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
“技術換市場”解決不了自主創新的問題,而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是國際競爭力的根本所在。習近平在全國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 新”,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且要“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
終結“技術換市場”戰略還在于正在興起的新科技革命。美歐學者預言,一種建立在信息技術和清潔能源相結合基礎上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將使全球技術要素和市場要素配置方式發 生革命性變化。美國在高水平就業、振興制造業、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發展清潔能源、保持強大繁榮和全球影響力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戰略行動;俄羅斯實施了促進經濟由資源型向創新型轉變 的戰略;印度則提出2020年成為知識型社會與全球科技領導者。終結“技術換市場”戰略就在于放棄幻想,牢固樹立“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抓住“推進科 技創新的重要歷史機遇”,“選準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必爭領域和優先方向,通過高效合理配置,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構建高效強大的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努力實現關 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