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了核酸大王進軍預制菜,今天分析下新近的一種觀點,認為校園食品安全的關鍵在于小舅子,而并非預制菜還是現炒菜。
這個觀點對不對?對!但是它并非新鮮事。這時候提這個,如果是為了追本溯源,那么對上加對;而如果是為了給預制菜開脫,那就是在攪渾水。
沒錯,校園餐的安全系于小舅子,這是基于最初學校擁有自辦食堂的情況下,誰能承包到這個肥活兒呢,自然是和校長沾親帶故的人。后來吃翻了很多批兒童之后,規矩改革了。一是規定學校食堂不允許營利,而是推動社會化供餐,以教委為單位走正規招標,校長的小舅子就不得不退出舞臺了。
但很快,一朝君子一朝臣,教委主任也有小舅子啊,權力在哪里,小舅子就在哪里。至于招標手續,那都不是事兒。于是,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出現了,在北京昌平區注冊了一間房,就能在河南省某縣給十幾所學校供餐(此為真事兒),學生吃到吐,校長也淚目,說這是教育局招標的,自己換不掉……一切照舅,只是校長舅子換成了局長舅子。
當然在這個階段,小舅子們從個體戶升級到了供應商,但多數也僅限于一縣一區等范圍內,為嘛呢,因為別的區縣也有各自的小舅子啊,各找各媽,井水不犯河水。所以這塊市場能發點財但做不大,大資本依然不屑于介入。轉機就發生在預制菜,作為工業化的產品,它是可以跨越地域的。
我們拿預制菜鼻祖方便面來參考一下。在上世紀末,方便面市場群雄逐鹿,各地都有自己的暢銷品牌:北京的龍潭、廣東的華豐、河南的白象……30年后,其中大部分地方品牌都已經銷聲匿跡了,方便面市場只剩下統一、康師傅、今麥郎等幾大巨頭。所以在預制菜領域,是有機會培育世界500強企業的,這時候,大資本的眼睛才亮了。
方便面沒什么原罪。因為它是一個自由競爭的領域,從來沒有一號文件撐過腰,也從未染指過校園集體供餐,完全是在口味、價格、宣傳的博弈中大浪淘沙的。它的發展歷程也是曲折艱難,光一個防腐劑問題被質疑多少年。最終,方便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它是居家旅行不方便時的方便之選,而并非每天吃的主餐。基于不可避免的營養流失和化學添加劑問題,這可能是所有預制菜最終的定位。
所有的預制菜,包括傳統的醬菜、腐乳,包括新研發的自熱火鍋、螺螄粉等等,所有的營養專家都是同樣觀點:可以吃但不建議天天吃。在我們當前的食品科技水平下,這大約就是預制菜的天花板了吧。然而,此波預制菜進校園,即將取代的并不是像方便面、螺螄粉這樣的調劑角色,而是幾億孩子們每天的正餐,主角,這是該領域從來沒有開過的口子。如果是走當年方便面走過的自由競爭發展的路,我們沒有任何意見。然而如果直接進校園,我們不能拿民族的未來當小白鼠。
再回到小舅子問題,哪里有跡象表明預制菜的到來就能趕跑小舅子?既往經驗來看,小舅子可能會換人,但不會消失。而且隨著行業的不斷整合,小舅子的背景也會越來越硬,這更不是好事。
以往幾個家長沖進后廚,就能揪出一個小舅子,連帶著還能扳倒一個校長,畢竟都是小蝦米。后來招標供餐后,別說家長,連校長都對舅子們無能為力,維權難度增加了,不上熱搜很難解決。待將來預制菜一統江湖,好幾個省都用一家品牌,那時候的舅子該是誰,恐怕都上不了熱搜……這口飯吃定了,孩子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