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拿什么“敦促”美日
張志坤
中國又一次鄭重地“敦促”日本了,據報道,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發表聲明說:“我們鄭重敦促日方,不要做損害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利益、危害地區和平穩定的事”。這一“敦促”大概是中國方面針對日本國會通過新安保法案,解禁“集體自衛權”重要反映之一,等于是在向全世界昭示態度。鑒于此事關乎中國的主權與安全利益,關乎地區和平穩定,接下來人們就不僅要問,中國的敦促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嗎?或者退一步說,能收獲一定的效果嗎?
其實,現如今的中國經常對美國、日本等作出各種各樣的“敦促”, 這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比如,每當美國總統接見達賴,或者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時候,中國總要對美國“敦促”一番,諸如“從中美關系的大局出發”,“增進中美兩國的戰略互信”云云。對日本也是這樣,自釣魚島事件爆發以來,中國對日本各種各樣的“敦促” 耳熟能詳,讓人目不暇給,差不多每隔幾天就要對日本“敦促”一番。
但是,上述所有這些“敦促”并沒有收到什么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實際的情形是,每次中國“敦促”之后,美日方面并未因此在原來的立場上有所后退,相反,經過中國的鄭重“敦促”之后,往往都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
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難道說中國的“敦促”也是假的,如同遍布中國上下的“面子工程,不過做做樣子而已?
筆者以為,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敦促”的確是重要的外交手段之一,這在世界范圍的外交實踐中已得到廣泛的實踐驗證,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無論小國大國,在正常的外交活動中無不有“敦促”一節,而且往往還是起作用的。
這樣看來,“敦促”的關鍵在于手段與方法,通俗地說,就是具體地拿什么來“敦促”。
所謂“敦促”,當然首先要用語言來表達,并要通過外交渠道將“敦促”送達對方,但這是表面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敦促”要形成一定的壓力,沒有實質上的壓力,僅僅拿唾沫子來“敦促”,顯然不會管用,如果敦促無果,接下來就應有更硬的后招,用一句時下流行的話表達就是,“怎么著,我說話不好使啊”?因為只要有這句話跟在后面,被“敦促”的對象就必得掂量一番了;如果只是表達了“敦促”,聽不聽則悉聽尊便,那么這樣的“敦促”就算不得上是“敦促”,而是十足的放屁。
那么,中國是怎樣對美日進行經常性既“敦”又“促”的呢?
公開渠道所能看的,總是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的侃侃而談,特別是其中溫婉、甜蜜的形象,總是相當地吸引人的眼球,也許,這就是中國的“敦促”吧。這樣溫婉地“敦”,甜蜜的“促”,不免令人想入非非,但可以肯定的是,由此而來的聯想絕非“怎么著,我說話不好使啊”這句話后面的東西,好像這些東西似乎從來都子虛烏有。
這樣的“敦促”結果可想而知。僅以最新版的這次“敦促”而言,日本會因為中國這樣的表達而有所惕懼收斂嗎?
眾所周知,美國已經表達了對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這一做法的鼓勵與支持,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招待會上溫婉甜蜜的“敦促”,充其量就是“好看”而已。
所以,今后中國到底應該具體拿什么東西來“敦促”美日,這實在是當代中國必須加以認真反思的重大戰略性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