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現在成為顯學。談論經濟學,關注經濟學成為一種時尚。但是,經濟學畢竟是一門社會科學,現實世界才是經濟學理論的真實邏輯。應該說,現實世界至今還沒有“發明”出完美的經濟學,所以,經濟學總是在爭論中前行。然而,經濟學原教旨主義總是在一些學者心目中大行其道,相信市場能解決經濟中的所有問題,甚至認為最壞的市場也比外部干預好。
2008年的金融危機暴露出經濟學理論的危機,更促進了經濟學的重新思考。從一定意義上說,近幾十年來,正是經濟學的“顯學光環”,一步一步將經濟學引上邪路,并進而引發了這場危機。經濟學家的非理性和自大更加重了經濟學上的失誤,其結果是不僅僅暴露出經濟學的不足,更嚴重的是讓西方各國的經濟出現可怕的局面。
因為現實世界的復雜性,不能預測經濟危機,這一點應該說情有可原。但是,最具破壞性的是,經濟學家沾沾自喜經濟學理論的完美性,一直堅信市場會自動實現均衡。隨著質疑經濟學理想化模型的學者越來越多,現在是經濟學需要反思和改革的時候了。
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經濟學教育在與國際接軌的大潮中,事實上是“一邊倒”,實質上是加速西化。一些學者往往習慣于用西方的概念來裁剪中國的社會現實,將中國豐富的實踐和創新變成解釋西方理論正確性的注解,“在西方理論的籠子里跳舞”。
任何稍有理論常識的人都清楚,中國過去三十多年改革發展的成績并不是在西方主流經濟學指導下取得的。因此,中國經濟發展不是中國經濟學缺乏從西方引進的各種思想,所缺乏的是從深入了解中國自己過去這三十年的成功經驗以及未來機遇和挑戰本質中去總結出來的新理論。面對當今世界的新發展、新課題,中國應該掌握好經濟學的武器。
首先,中國經濟學要注重文化的融入。當今,統治世界的現代經濟學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西方文化的銳利進取精神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文化是中國經濟學的根和土壤,中國經濟學研究更應把東方文化的精髓,作為哲理性的范疇引入研究框架和范式,這樣才有可能有助于推動中國經濟學跨上一個新的、更有活力、更能引領發展的高度,并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其次,中國經濟學研究要關注現實問題,有中國意識。中國經濟學在重視對文本解讀的同時,不能拘泥于文本而陷入教條主義,更多的研究是提煉現實問題。中國經濟學研究應該以當前重大的、緊要的問題為導向,對一些重大的本質問題要有現實回答,而不是回避進而忽視其研究,比如失業問題、貧困問題、不平等問題。
再次,中國經濟學教育的課程設置要注重對中國歷史的教學。克服經濟學教育碎片化的傾向,改革現有的經濟學教學成為當務之急。中國經濟學大師只能誕生在對中國國學和歷史文化有深入了解,植根于中國土壤同時又融入國際化背景的學者中。唯其如此,中國經濟學才會成世界主流經濟學并得到國際認可。▲(作者是清華大學資本論與當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云南師范大學教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