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時隔兩年后突然降息,存貸款利率分別下調零點二五和零點四個百分點。對于央行這次降息,市場反應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說意料之中,指的是今年經濟形勢一直不樂觀,從前三季度的經濟增速來看,今年很難實現年初制訂的百分之七點五增長目標。早前公布的滙豐十一月PMI數字又再下探至五十,創近七個月來的新低,表明未來宏觀經濟難有起色,所以市場對中國經濟進入降息周期早有預期。說意料之外,指的是央行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降息,有些突然。之前,鑒于宏觀上當局一直堅持采取“微刺激”方式來調控經濟,市場雖預期會有降息等措施,但普遍認為時間會在年底或明年初。
從后者來看,“意料之外”的降息固然說明央行的調控藝術已相當嫻熟,但也可說是很無奈,從一個方面顯示中國經濟可能比人們預想的還差。
今年中國經濟用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新常態”,新常態一個最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經濟從過去動輒兩位數的高增長回歸到中高速增長水平,百分之七點五的經濟增速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原以為該增長目標經過努力在今年可以實現,所以面對市場采取強力刺激手段的呼吁,宏觀當局一直不為所動,只是希望通過降低企業營商成本的方式,既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又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可惜,市場對當局的政策意圖并不買賬,當局多次提出的降低融資成本政策未能奏效。國外投行判斷,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很可能跌到百分之七以下,表明經濟處于嚴重衰退中,“微刺激”基本失效,市場需要寬松的貨幣政策,用降息直接為企業降低融資成本。采用降息措施,深層原因恐怕還是擔憂經濟衰退的政治后果。
若中國經濟處于衰退周期,由經濟衰退而來的一系列后果,如大規模失業、政府債券違約、銀行呆壞帳、社保和公共服務的難以為繼等,匯集在一起,最后會在政治上體現出來。鑒于內地目前正處于剛性矛盾突發期,屆時是否會演化成持續、廣泛的群體事件和社會運動,導致社會動蕩,破壞深層次改革需要的社會穩定,進而危及執政黨的合法性,就是一個很大問題。這是內地當局所不能不考量的。
所以,當局在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時,盡管其發出的政策訊號是容忍經濟適度下降,但當經濟形勢惡化到觸及心理底線時,就不能僅從經濟角度考慮問題了。就此而言,此次降息有兩重目的,一是使十二月的經濟增速不再進一步下滑,從而使全年經濟增長能夠勉強實現年初預定目標,或者即使實現不了,也不能差太遠;二是通過寬松貨幣政策,扭轉經濟下行態勢,使之在未來保持中高速增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