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美不久前達成的溫室氣體減排協議,美國承諾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最多削減28%,而中國承諾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這意味著,未來數月內,中國將面臨把言語變成行動的國際壓力,接受可能損害其經濟增長的減排措施。對此,中國不應同意。
在治理空氣污染方面,中國有太多理由要采取堅決行動,比如大城市霧霾天氣不斷增加,污染引發的疾病持續上升等。但與眾多西方人士給二氧化碳打上“污染”的標簽不同,二氧化碳排放對我們的健康并無直接影響,其引發的氣候變暖對人類的負面影響也不明顯。奧巴馬政府提出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經濟增長至關重要,這一說法同樣值得商榷。
既已做出限排承諾,中國就得慎重推進,并確保美國的減排步伐與其保持一致。鑒于奧巴馬總統曾屢次做出空洞承諾、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中國一定要保持謹慎。其中一例就是他曾提出,機動車燃油經濟標準到2025年達到每加侖汽油行駛54.5英里,這意味著要在十年內就實現燃油效率的成倍提升,這從第一天開始就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現在奧巴馬承諾美國大幅減排更是不足為信,尤其是在共和黨又控制了參議院的背景下,美方落實該協議的概率幾乎為零。
另外,中國既不應被視作溫室氣體減排的主要障礙,也不應接受有關其作為世界頭號排放國未履行責任的指責。《經濟學人》雜志最近做的一項調查表明,事實恰恰相反。
《經濟學人》根據對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貢獻值,對20項國家性或國際性政策進行了排名。在每年削減的143億噸二氧化碳中,只有4項政策每年的減排量分別超過了10億噸:旨在逐步淘汰導致臭氧耗竭的化學品的《蒙特利爾公約》(56億噸)、水電利用(28億噸)、核電利用(22億噸)以及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13億噸)。最后一項政策其實并非氣候政策,但如果目標是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人們便無法忽視這項政策。
在仔細審視真正能夠減少碳排放的政策時,中國所做的貢獻遠比人們想象的大。中國擁有全球五分之一的水力發電能力,僅此一項每年便可減少7億噸溫室氣體排放,這幾乎是歐盟可替代能源項目和美國機動車燃油經濟標準貢獻值總和的近10倍。
在核能領域,中國的決心也是無人能及。當德國、日本等氣候政策擁護國甚至美國和法國等核電大國開始疏離核電時,中國正全力奔向核未來。目前全球在建的72座反應堆中,將近一半在中國。
綜上所述,中國已盡到應盡的責任,且其貢獻大于許多工業化國家。隨著中國開始為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做準備,它應批駁西方所謂“中國是氣候破壞者”的說法。中國不用為其減排去辯護和“忙于招架”,而應突出其對全球減排的貢獻,并要求西方做出類似規模的減排努力。▲(作者是美國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執行所長、美國能源安全理事會高級顧問,本文由王曉雄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