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知識界持久享有較高聲譽的前總理朱镕基,其聲望最隆是在1998年接任總理之時。當時他之所以享有如此聲望,是因為在1994、1995年主管大陸金融之時,及時采取了緊縮政策,以嚴防、緊守之陣勢,避免了隨后1997年席卷亞洲的金融風暴對中國經濟的沖擊,成就了先見之明。
當下,發生在香港的“占中”運動,也正在成就習近平的先見之明,成為他的1997。由于此前采取了對意識形態和輿論加強管理的方略,切切實實地把意識形態和輿論“管起來”了,從而使街頭政治、“顏色革命”在大陸失去了衍生空間;香港鬧騰得再厲害,大陸也自巋然不動,海外勢力欲借港九輻射內地的圖謀成空;中央和香港行政當局由于沒有“恐懼于牽一發動全身,鬧大不可收拾”的壓力,因此也就可以從容應對,無須采取激烈手段。可以說,習近平在意識形態安全、輿論安全上的未雨綢繆,其收益是多方面的。既穩住了自己的陣腳,無懼外部沖擊;又避免了迫于危機的激烈反應,從而可以將事態導向良性,避免了相互“走極端”的惡性循環。
若沒有習近平的預扎籬笆,不難想象,大陸要么被香港“占中”運動帶動得風生水起,讓意圖在中國搞“顏色革命”的人喜從天降,隨之興風作浪;要么不得不采取“斷然措施”,從而可能陷入海外輿論所謂的“人權危機”——到那時,真是硬也硬不得,軟也軟不得,左右為難,軟硬都不得好。不難推測,“占中”運動如果是發生在幾年前,大陸或許早已是群魔亂舞、風聲鶴唳,甚至國將不國的局面。事實上,香港“占中”的發生,本就是被慣壞的結果。此前好幾次香港出事,只要有人上街,事情鬧大,政府方面馬上退縮,遂給某些人造成“一鬧就靈”的心理暗示。可惜呵,那些欲圖在中國“搞事”的海外勢力錯估了形勢,沒想到在今天的中國還能出現個習近平,“占中”晚搞了幾年,于是乎效果乃有天壤之別。當然,這些人也需要進行準備和醞釀,并非是可以為所欲為。
香港“占中”運動的發生,運動中參與者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不可理喻、不計后果的表現,在在皆佐證了習近平的先見之明。香港“占中”運動對于大陸的啟示是:1,中國承受不了這種形式的“民主”;2,這種“民主”不可能致中國于良性進步,而只可能導致惡性循環;3,大陸不能放棄對意識形態和公共輿論的治理;4,只有先把自己的堤壩筑好,才能無懼于外部的風浪沖擊,進可攻、退可守,從容應對;內部若不固,則進退失據,左右為難,寬嚴皆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