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強國論壇上對《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討論比較多。首先聲明,我是不看這個劇的,因為我是過來人,對那段歷史至今記憶猶新,無須別人來編一堆故事來忽悠我。因此,我的議論僅僅是基于網友對此劇的評論。
昨天,有一位叫“南京濤聲依舊”網友發表了一篇題為“他們為何詆毀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的文章,義正詞嚴地說,此劇創作主要內容是忠于歷史,雖然細節上有不真實或錯誤,這也是一部“反響巨大”的好作品。(注:這個帖子很奇怪,我一上貼回復,就被告知‘上級貼不存在’或是‘回復已經存在,請勿重復回復’。)這些細節,據其他網友指出,包括臺詞的錯誤,比如說“出乎意料之外”(“出乎意料”就行了,無須“之外”),“我家離他家近,因此捷足先登”(應該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等等;還包括畫面,將水稻說成麥子(這個比較玄乎);還包括雞蛋的價格,等等。簡言之,按照“南京濤聲依舊”網友的邏輯:一部作品,只要政治(主要史實)正確,就是一部好作品。
我們來看看毛澤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上是怎么說的。有人說,毛澤東說的就正確嗎?在這個年頭毛澤東說的也不一定正確。不過,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就曾就手抄這個講話,應當算是認可這個講話的,也就是說,諾貝熱文學獎得主認可的講話,因該算是正確的。毛澤東在這個講話上說:“文藝批評有兩個標準,一個是政治標準,一個是藝術標準。”“按著藝術標準來說,一切藝術性較高的,是好的,或較好的;藝術性較低的,則是壞的,或較壞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是一個極端嚴肅的政治劇,而不是戲說娛樂劇。這樣一個嚴肅的政治劇,必須嚴格按照毛澤東說得“政治標準”和“藝術標準”來評判。毛澤東說得很明確:“藝術性較低的,則是壞的,或較壞的。”
網友們“吹毛求疵”吹出來那么多的毛病,就連“南京濤聲依舊”網友自己都承認,“畫面與臺詞不符合【臺詞說的是小麥,畫面是稻子】那是導演拍攝背景疏忽出了錯”,“至于煎餅的成本雞蛋的價格,是與歷史有點出入,毛澤東時代的雞蛋價格大約5-8分錢一個,三分錢是買不到”。這就說明,這個電視劇是“藝術性較低的”,用“藝術性較低,則是壞的,或較壞的”的電視劇,來表現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雖然不能說編導們“別有用心”、“對鄧小平詆毀污蔑”(“南京濤聲依舊”網友語),至少說明編導們對待這部戲極不嚴肅,有損鄧小平的光輝形象。就算不提毛澤東的說法,一部影視作品包含太多虛假的細節,就容易讓人懷疑你的“主流”的真實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