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文學即人學”,“文如其人”,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老話了。語文課本特別是小學語文課本不僅擔負著教孩子識字的作用,還擔負著啟蒙——文化啟蒙、初步走向在社會中的自我定位啟蒙。
一年級的課本導學,是“我愛上學”好,還是“我愛學語文”好?我想起小孩子第一次進入幼兒園時往往出現的,滿眼是淚、不忍告別親人的畫面。啟蒙,是要告訴他、讓他對整個教育系統同時也是人生轉折點的上學有個粗略的認識,這才是孩子心理更需要的。而不是只是通過工具告訴他:愛我吧,看我這個工具多好。
孩子宏觀關照、做好整體一分子的能力,需要從兒時,從一點一滴做起。學語文,只強調訓詁之類,只重視自身的增殖作用,而忽視培養學生對于整體的契合能力,就會造成蠅營茍且、狹隘短淺的人群性格。癌細胞就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將自身增殖置于整個生命肌體發展之上,將造成對整體的損害。何況,你語文單打一了,不載道了,不朝著社會人生的大道啟蒙了,按照同構映射的哲學理念,放大了說,也會加劇各說各話、各行其是的風氣,甚至說,引向社會分裂、階層分裂、族群分裂的可預見效果(可能這種改法本身就是分裂的一部分)。
當然,給瞎子說顏色,他是不懂的,自己不懂,可能還會拿“假”來搪塞。給人格境界低的人講高尚,他更會以“假”來貶之。只是,如果說這么多年,這么多教育工作者,甚至包括一代又一代的領袖都認為是自然而然、理所應當的道理,到某些人嘴里,一個“假”字就交代了,我想,這只能說明:這個人的理解力有問題。他的思維到不了這么寬,也看不了這么遠,他理解不了這些宏觀的話題。“一步一步向上爬、營造屬于自己的天的蝸牛”,才是最能觸動他們心結的,但是,能讓這樣的品階堂而皇之的作為廣大中國兒童的學習、仿效的模板嗎?
平心而論,如果是針對三十年來的高考,這種課本改法是有其理由的。而疑問是,高考本身有沒有問題?方向對不對頭?以后應不應當調整?高考出了問題,而你作為啟蒙教材的編寫者,不是想著教育兒童(注意,教育是全面的,投機應付則是局部性的),從兒童的成長起手,而是想著怎么只是把大家的天搞成你自己的天,搞成從啟蒙階段就一味朝著高考之類爬的本位加投機軌道,這種能行嗎?即使這樣做了,學生整體的境界下來了,他們的高考會有好的結果?他們的人生會有好的結果?
這種課本的改法,符合資本增值的邏輯需求,也符合帝國主義的需要。從前私塾先生只為吃飯可能會這樣做,后來的殖民地學監們為更好統治人民也可能會這樣做。但是,人民共和國時代,這樣做,且出言不慚,目空一切的樣子,難道真的以為中國無人了嗎?告訴你,即使有洋人執意挺你,你這個路也是走不通的。廣大教育工作者不答應,中華文化也不容許。
我生也有幸,對于小學語文課本,自讀過毛澤東、周恩來親自指導編寫的五、六十年代版本,讀過七十年代的市分編課本、省編版本,對于之后的全國統一的如全日制十年制課本也有通讀了解。一個總體的感覺,英雄的時代,出英雄的課本,骨氣、大氣也是那個時代的特色。中華民族能屹立不倒,正是憑著這些課本中所蘊含和散發出來的那股精氣神。至于后來,包括高中課本中的文言文,這種精氣神是越來越淡化了。然而,可以眼見的是,中國新一代所面臨的未來安全性不是更強了,而是更令人擔憂了。英雄主義,心系天下,對于孩子們的未來,如果對孩子們的整體負責考慮,已經亟需大力加強。這是我們中華文化之龍的筋啊!豈能讓人隨便抽去?!
小學一年級,曾經有一篇被某些人認為是強化話題、要抽走或者是已經被抽走的課文,我卻時時記得,感覺受益終生,愿與讀者共勉:
你長大了干什么?
我長大了為人民服務!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