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從去年開展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全省黨員干部深入困難戶,把脈診斷、挖出窮根,幫群眾致富,成為我們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生動課堂。我也參與其中,到自己聯系的西和縣農村三戶農民家中促膝談心、共謀脫貧良策,幫助解決了村民行路、吃水的問題和老人就醫、子女上學等方面的困難。在“雙聯”行動中,我感到,群眾的事說起來都是具體小事,但它涉及的人多了,就變成大事。能否把群眾的小事辦好,關系到黨的偉大事業的成敗。
要把“小事”當成大事抓。群眾盼望能夠辦大事的人出現,但并非每個人都能辦大事。群眾需要我們幫助解決的問題,更多的是一些“柴米油鹽”式的“小事”。這些涉及群眾利益的點滴小事,恰恰就是影響人心向背、關乎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大事。我們的宏觀視野、戰略思維、大局觀念、方針政策,最終落到群眾頭上的就是吃穿住行、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些事情雖小,但貼著百姓生活,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感受,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不管,誰管?老百姓心中有桿秤,說一百句大話,不如辦成一件小事;說一萬句空話,不如辦成一件實事。這些小事、實事可能不如大項目的工程那樣突出、耀眼,卻“潤物細無聲”,能加深黨和群眾的感情,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要把“難事”當成急事辦。“民之所樂,我則遂之;民之所苦,我則除之。”政府機構存在的價值,就是為群眾提供快捷便利、周到的服務。“群眾有訴求,快辦沒理由”,誰都不能拖延和怠慢。但現實中確實存在著讓群眾跑來跑去、領導批來批去、部門轉來轉去、開會議來議去、問題推來推去的官僚主義作風,這極大地影響了政府的形象。把群眾的“難事”當成急事辦,就是最大限度地服務群眾,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少進一扇門、少找一個人,彰顯的是政府的“給力”作為,掃除的是機關的推諉扯皮。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出現了征地拆遷安置、克扣拖欠工資、農民負擔過重等新問題,這些都是群眾的“難事”,如果我們政府不及時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就會出現問題,就會認為領導干部只說空話不做實事,涉及的人多了還會演變成群體事件,群眾的“難事”就成了政府的“心頭大事”。因此,領導干部要有一顆真正的愛民為民之心,切實做到民之所呼我之所應,扶在關鍵處,幫在需要時,不貪“一時功”、不做“夾生飯”,以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行動,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善始善終、善做善成,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要把“好事”當成習慣做。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為人民服務就是通過持之以恒地做大量細小的好事體現出來的。把好事當成習慣做,是黨員干部的應有政德,是檢驗干部作風是否得到切實轉變的標準。一是要有真心。如果不是出于真心,而是迫于壓力,不是全心全意,而是三心二意,就會出現參加會議聽、坐在車里轉、隔著玻璃看的應付差事現象,甚至導致與民爭利、勞民傷財的后果。二是要有恒心。走出機關、深入基層,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蹲地頭、坐炕頭,真心實意地與老百姓“掏心窩”,了解他們的冷暖安危,真抓實干。三是要有平常心。看重精神追求、看淡物質享受,看重黨的事業、看淡個人進步,看重職業操守、看淡功名利祿,把百姓放在心上、責任擔在肩上,在自己的崗位上釋放內在能量,燃燒工作熱情,綻放生命云霞,不斷為人民做好事。
(作者:甘肅省國土資源廳黨組書記、副廳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