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研究實驗田,日前已在湖南隆回縣取得突破,108畝示范片平均畝產達到926.6公斤的最新成績,再創世界第一,喜訊通過媒體傳遍祖國各地和全世界。欣喜之際,站在科學思維的角度,我們有理由擔心超級水稻可能的物極必反的負面效應,這對中國農業的整體發展模式,有百利而無一害。
一方面,糧食高產穩產值得欣慰,尤其是30多年來雜交水稻的生產推廣,為確保中國13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作出了歷史性的重要貢獻。盡管如此,但確保國家糧食總產量的高產穩產,其前提并非由品種畝產量來決定,而是取決于種子優劣、耕耘技術、土地質量、氣候條件、肥料農藥、灌溉能力、種植面積、田間管理等等方面,是一個系統工程,尤其是種植面積最關鍵。反思中國耕地現狀,一個顯然的問題是一定土地乃至良田的撂慌,再一個問題是一些雙季稻糧田并沒有種植雙季稻。可見,僅僅突出超級產量,而俯視了全部糧田的平衡使用,這無疑是一種極端。
另一方面,根據物質平衡原理,高產出必然高投入。落實到超級雜交水稻噸良田科研與實驗,其高產出,必然依賴于更加優良的超級雜交種子,依賴于更加大量的肥料等,因此,這影響到農田的可持續發展,是否物極必反,值得高度深思。
再一方面,超級雜交水稻的營養質量、口感質量、種子遺傳質量等等,都是不可忽視的現實問題。可以對比的是,日本的優質稻米,其綜合質量不可否認,其經濟效益不可否認。可見,在確保國家溫飽前提之后,糧食種植的發展方向與出路,在于優質穩產,而不再是單方面的高產。進一步地,糧食生產,更涉及農民的收益問題,農業的發展與后勁問題。正如高鐵,實驗的最高速度,并不意味著就等于必然要以此進行模化的運營速度。
第四,國家社會在解決了基本溫飽問題后,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主食之外,其他食品已越來越高地擔當著飲食的份量,尤其是雜糧正被人們進一步喜歡,蔬菜水果等也在人們的飲食中進一步提高份量。可見,作為充饑的糧食,已經在人們的飲食中被其他食品替代了一些。因此,作為被大眾廣泛食用的稻谷,在其生產發展中,尋求高品質,比尋求超高的畝產量,顯然更加現實與重要。
眾所周知,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為中國的溫飽工程立下了豐功偉績。但是,畝產千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的科研與生產課題,需要與國家糧食生產和農業整體規模和能力相結合,需要與環境并可持續發展戰略想結合,需要與人類食品健康課題相結合,其潛在的可能的物極必反的負面效應,務必超前思考,切不可為了噸糧田而噸良田,以至不冷靜而犯左傾機會主義錯誤。
關于農業及糧食生產,筆者始終主張整體平衡的系統論觀念,支持中國自己的糧食科研,反對來自美國的轉基因農作物。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日 于中國衡陽
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畝產1000公斤目標可以實現
2011年09月22日 18:05:34 來源: 新華網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9/22/c_122075201.htm
袁隆平“百畝片”試驗田畝產首次突破900公斤袁隆平在試驗田邊查看水稻長勢(2007年5月攝)。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高產攻關獲得成功,其隆回縣百畝試驗田畝產達到926.6公斤。新華社記者 趙眾志攝
新華網貴陽9月22日電(記者周芙蓉)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2日在貴陽表示說,水稻仍具有巨大的增產潛力,超級雜交水稻畝產1000公斤目標可以實現。
袁隆平院士22日在貴陽舉行的“超級雜交水稻育種研究進展”報告會上展望超級雜交水稻前景時說,科學技術發展永無止境,水稻仍具有巨大的增產潛力,按2.5%的光能利用率計算,在湖南一季稻的畝產可達1500公斤,我們將采取選育具有優良的株型、強大的亞種間雜種優勢和高光效的C4(碳4)基因三結合的技術路線,在2020年第四期超級雜交稻畝產1000公斤的奮斗目標可以實現。
袁隆平說,在2000年,我國已育成幾個超級雜交稻先鋒組合,其產量達到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第一期指標,近幾年的推廣面積約1000萬到2000萬畝,平均畝產550公斤左右;第二期超級雜交稻畝產800公斤的指標在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2006年開始推廣,去年種植面積500多萬畝,平均畝產600公斤左右,比第一期超級稻高50公斤/畝以上;已立項啟動的第三期超級雜交稻育種計劃,單季超級雜交稻大面積示范的產量指標是900公斤/畝,日前已在湖南隆回縣取得突破,108畝示范片平均畝產達到926.6公斤。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