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妨先看幾條相關時訊,然后再繼續(xù)討論。
【1】評:抗戰(zhàn)題材電視劇掀起熱潮 警惕輿論埋葬歷史
據人民網2011年09月02日報道,近兩年,隨著新中國成立60周年與建黨90周年紀念日的到來,我們迎來了普及歷史知識、深化民族記憶的良好契機。電視作為集公共性、傳播性、針對性、親民性等特點于一身的媒介,在眾多宣傳主流價值的媒介形態(tài)中脫穎而出,其中掀起的一股抗戰(zhàn)題材電視劇的播出熱潮,尤為引人關注。
將中華民族這一段血雨腥風的歷史以影像化的形式呈現出來,認真創(chuàng)作出尊重歷史事件、尊重歷史人物的電視劇精品,是電視對塑造國家形象和弘揚民族精神的貢獻,也是其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獲取知識的來源已經更多地從紙質文字轉向了網絡和電視,尤其是現在中國電視劇的受眾主體,已經集中于青少年和一般知識水準的普通百姓。如果電視劇創(chuàng)作者不能以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那么作品所呈現的影像及其表達的主題就會誤導觀眾,對他們產生不容小覷的消極影響。遺憾的是,在近些年的熒屏上,一些電視劇一味追求娛樂效果及商業(yè)利益,以游戲精神褻玩歷史,這種對歷史不負責任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令人堪憂。
游戲歷史,喪失文化自尊
八年抗戰(zhàn)對于中國人民來說是一部沉甸甸的血淚史。戰(zhàn)爭的殘酷和慘烈程度遠遠超出和平年代的人們的想象,抗日英雄是時代的楷模和民族的脊梁,然而他們又是和我們一樣有著血肉之軀的凡人,沒有三頭六臂,無法刀槍不入。可在有的電視劇中,真實的英雄卻被功夫了得的“超人”所取代,與日寇的殘酷搏斗成了不乏魔幻色彩的武俠傳奇。
電視劇《抗日奇?zhèn)b》中的幾位抗日奇?zhèn)b,有的以繡花針為暗器,能不留痕跡在瞬間致人死地;有的擁有銅頭鐵臂,能一掌斷石,幾拳便可令日本人粉身碎骨;還有的會縮骨功、易容術、化骨綿掌,能避開子彈……在這接二連三、讓人眼花繚亂的功夫炫技中,觀眾仿佛在觀看一部金庸式的武俠傳奇劇,全然忘了該劇特殊的時代背景及沉重的歷史主題,也更感受不到民族抗戰(zhàn)的悲壯和犧牲的慘烈。
在“奇?zhèn)b”們的拳腳交加中,熒屏上出現了一批講述平民抗戰(zhàn)“劍走偏鋒”的作品,似乎要掀起一股“痞子風”。如電視劇《烈火》,為了娛樂觀眾,營造強烈的戲劇感,劇中主人公不僅有迷藥“坦白劑”這種奇物,而且還是江湖道上和警察局黑白兩道通吃的奇人。一邊是言行低俗、一身匪氣的痞子豪杰,一邊是無所不能、令日軍聞風喪膽的神秘大俠。這樣傳奇故事中的另類英雄不僅模糊了觀眾對抗戰(zhàn)英雄的正確認知,也模糊了他們的價值觀和是非觀。
以上個世紀30年代大上海為背景,講述幫會勢力抗日的電視劇《斷箭》,40多集的篇幅,大多在描寫主人公爭奪地盤的恩怨情仇,直到最后幾集才從黑幫之間的廝殺落腳到民族抗日上。表現這樣一個特殊的抗日群體,本來可以有很強的故事張力,然而劇作卻耽于把幫會傳奇化、把英雄超人化、把日軍愚笨化,其中不乏脫離史實之處,像潛入日軍醫(yī)院偷取藥品,光天化日之下在街上偷得日軍鑰匙等危險行為,主人公只身一人便輕松完成,如同兒戲。
作為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以如此娛樂化的方式去呈現殘酷的戰(zhàn)爭,會使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將一場民族劫難看成一出險象環(huán)生的游戲,看不到八年抗戰(zhàn)的艱辛,看不到一個民族被侵略、被蹂躪、被迫反抗的悲壯,更無法理解和銘記無數先烈慘烈的犧牲。如此戲說歷史、輕視英雄的做法,其直接后果就是消解了民族精神的傳承。為了娛樂,為了收視率,竟能容忍將本民族的血淚史拿來戲說和娛樂,這歸根到底是歷史觀出了問題,是喪失文化自尊的表現。
戲說史實,混淆民族記憶
作為受眾面廣泛的影視作品,創(chuàng)作上不能違背歷史真實,不能憑主觀臆想隨意編造,這是歷史劇創(chuàng)作者必須堅守的基本原則。歷史題材影視作品,是觀眾了解歷史真相、獲取民族記憶的一個便捷平臺。觀眾愿意看到生動再現的影像,獲得真實可信的認知,從而切身感受來自歷史的氣息。這也是抗戰(zhàn)題材電視劇之所以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家長里短的家庭情感劇,可以根據創(chuàng)作者的生活經驗、觀眾的喜好進行比較隨意的創(chuàng)作,劇情設置可以捕風捉影,情節(jié)發(fā)展亦可天馬行空,因為觀眾自可根據個人的生活經驗和價值觀加以判斷和接受。而抗戰(zhàn)題材的電視劇則擔負著再現歷史的使命,必須要以確鑿的史實為出發(fā)點,讓藝術創(chuàng)作服務于歷史真實,而不是讓歷史成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下腳料。電視劇《滇西1944》以中國遠征軍在滇西二渡怒江、與日軍激戰(zhàn)于松山的歷史為背景,講述了敵我雙方互探情報的故事。劇中由8人組成的遠征軍“黑叢林特遣隊”,能夠輕松穿越敵人防線,進入日軍陣地打探敵情。在那樣一個生死對決的緊急關頭,日軍情報機構首腦因迷戀軍統(tǒng)女特工而誤事,日軍堡壘工程師因自戀自己的成果而泄露照片,這樣的情節(jié)毫無史實根據可言,也違背基本的邏輯常識。而與劇中形成鮮明對比的真實歷史卻是:松山是日軍建造的有“東方馬其諾”之稱的城堡式堅固防御陣,子母堡達40多個,火力網狀交叉。日軍在松山陣地完工之時,為了嚴防走漏消息,甚至把從各占領區(qū)抓來建筑工事的1670余名苦力全部注射毒針秘密處死,其小心慎防的程度可見一斑。如此魔鬼式的地獄,我軍想進出自如,等于天方夜譚。有 “戰(zhàn)爭絞肉機”之稱的松山之戰(zhàn),遠征軍最終以6.2∶1的傷亡比例艱難戰(zhàn)勝日軍,造成了中國遠征軍多達7763人的慘重傷亡!
誠然,電視劇創(chuàng)作離不了藝術加工,在不違背歷史邏輯、不改變歷史軌跡的基礎上,為歷史記憶注入血肉,涂抹色彩,使其鮮活起來,是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魅力,也是它的挑戰(zhàn)所在。而一些抗戰(zhàn)題材的電視劇創(chuàng)作者為了收視率,為了吸引眼球而出奇招,不惜篡改歷史,把年代、地點、人物、情節(jié)肆意地重組,違背史實,編造故事,誤導觀眾對歷史的正確認知。
與《滇西1944》同類題材的《國際大營救》,同樣是從一架失事的飛機開始的,故事的背景、時間及地點一致,失事起因與結果也大致相同,飛機所乘人員都攜有軍事秘密,失事后都被日軍俘虜,然后我方展開營救。唯一不同的是俘虜的身份:一個是攜有國際聯盟作戰(zhàn)機密的美國飛虎隊上校,一個是攜有遠征軍渡江作戰(zhàn)部署的普通中國軍人。如此雷同的劇情,又如此隨性的設計,觀眾看后難辨真假,莫衷一是,很容易迷失在混沌的歷史記憶中。
同為遠征軍題材的電視劇《中國血》講述的則是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赴緬參戰(zhàn)失利,斷后的“東北營”奉命向印度撤退,在密林深處與敵人展開的生死較量。據史料記載,第一次中國遠征軍中并沒有東北軍的成分,第二次遠征軍中第20集團軍所屬的第53軍才是東北軍。劇中“東北營”所處的深山密林,是歷史上新22師撤入印度前迷路所經過的野人山,這支部隊被一架美國飛機偶然發(fā)現,空投了電臺、糧食、藥品,才得以走出野人山,并不是如劇中所述的受地下黨的保護和幫助。該劇對于這段歷史無中生有的乾坤大挪移,讓觀眾看完該劇,僅僅是記住了寥寥幾個虛構的“東北營”戰(zhàn)斗英雄,卻不知在穿越野人山途中,有3萬名將士長眠于此。
以上所述的游戲歷史、戲說史實的弊端,并非個例。造成如此泛娛樂化創(chuàng)作狀況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在電視劇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形下,為了縮短創(chuàng)作周期,盡快收回成本并賺取利潤,創(chuàng)作者普遍前期準備不足,對歷史資料和真相缺乏基本的搜集、核查過程,在故事本體還未成型時,便倉促進入藝術創(chuàng)作。手頭素材不足以搭建故事框架時,便信手拈來進行編造。二是創(chuàng)作者急功近利,貪圖收視效果及其經濟回報,一味追求以奇制勝,吸引眼球,從而忽略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和民族的長遠利益。三是如今影視制作的門檻過低,影視公司良莠不齊,影視市場秩序浮躁,使得一些低俗劇作和節(jié)目有漏洞可鉆。如此等等,娛樂化、銅臭味致使一些歷史題材、宏大敘事的作品誤入歧途,這是對歷史也是對觀眾的極端不負責任。即便我們擁有可供多維度、多視點創(chuàng)作的豐富歷史素材,但如果繼續(xù)深陷商業(yè)和娛樂的沼澤中,我們所收獲的歷史題材作品只能是不見當時歷史條件下人們的真實生活和精神的糟粕之作,只能淪為流行文化的附庸,這將給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和中國電視劇藝術的發(fā)展,留下莫大的創(chuàng)傷。
【2】習近平:領導干部要注重學習中國近現代歷史
據央視2011年09月01日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今天出席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開學典禮并講話。他強調,學習和總結歷史文化,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是我們黨一貫重視并倡導的做好領導工作一個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領導干部不管處在哪個層次和崗位,都應該讀點歷史,從中汲取有益于加強修養(yǎng)、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yǎng),不斷提高認識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斷提升領導工作水平。
習近平指出,領導干部學習歷史,要學習中國歷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燦爛歷史文化,繼承中華民族在漫長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中汲取思想精華,結合新的實踐不斷發(fā)揚光大。中國歷史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創(chuàng)業(yè)史和發(fā)展史,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治國理政的歷史經驗和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要善于借鑒歷史上治理國家和社會的各種有益經驗,學習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從中獲得精神鼓舞,升華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優(yōu)良品格,培養(yǎng)浩然正氣,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為黨和人民事業(yè)不斷做出自己的貢獻。
習近平強調,領導干部學習歷史,要注重學習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中國近現代歷史,深刻認識近現代中國國情和中國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和發(fā)揚前輩共產黨人建樹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持續(xù)奮斗。
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學習中國近現代史要特別注意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我們黨90年來帶領人民不斷把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推向前進,所取得的成就與進步偉大輝煌,所經歷的困難與風險也世所罕見。認識黨的光榮偉大,不僅要充分認識我們黨帶領人民取得了光榮偉大的業(yè)績,而且要充分認識我們黨帶領人民在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中披荊斬棘、不斷開辟勝利道路所展示出來的巨大勇氣、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進一步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信心。
【3】習近平:堅決反對任何歪曲丑化中共歷史的錯誤傾向
據中新社2010年7月21日電,全國黨史工作會議2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親切會見與會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習近平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
習近平在會議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經歷革命、建設、改革長期考驗,在異常復雜環(huán)境中團結帶領中國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偉大奇跡的黨。建黨89年來,中共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付出最大犧牲,作出最大貢獻。深入研究黨的歷史,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全面宣傳黨的歷史,充分發(fā)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是中共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習近平強調,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中共歷史,要牢牢把握中共歷史發(fā)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旗幟鮮明地揭示和宣傳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領導人民所取得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揭示和宣傳中共在長期奮斗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形成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
習近平強調,中共的歷史是一部豐富生動的教科書。用黨的歷史教育黨員、教育干部、教育群眾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黨史工作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的重要內容。
習近平指出,黨史研究是一門研究中共的歷史、從中共的活動揭示當代中國社會運動規(guī)律的科學。既要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持和發(fā)展黨史工作積累的成功經驗和方法,也要吸收借鑒古今中外史學研究的有益經驗和方法,還要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黨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載體。要注重發(fā)揮互聯網等現代傳媒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的獨特作用,加大黨史宣傳教育和黨史知識普及力度。
【4】網聞博評:不同的歷史觀首先是源于民族與階級的立場差異
顯然,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歷史,必定是以人為主體的社會發(fā)展歷史。人類對自由平等和公平正義的幸福生活理想追求,既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也是所謂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意識能動性的辯證反映。而缺乏人文精神的機械唯物主義“唯生產力論”,則必然會把人們誤導到“科技迷信”和“拜金主義”的泥潭。若帶著這種“有色眼鏡”看歷史,就自然會“見物不見人”或“見錢不見人”。若再以此來觀察現實,自然也便是“認物不認人”或“見錢眼開”了。作為文化精神領域的上層建筑,如果因“見錢眼開”而一味地媚俗,最后必然導致上層建筑的扭曲和衰敗。
循著“拜金主義”的市場邏輯,我們就會發(fā)現,所有對歷史的歪曲和戲弄,都是有市場商業(yè)利益所圖的。就相關歷史演繹的學者和文化傳播者而言,這固然“是喪失文化自尊的表現”。至于涉及對歷史事實的捏造和虛構,只是低技術含量的伎倆。更深層的問題還在于,就是對同樣客觀發(fā)生過的歷史事實,突出放大哪些?省略隱藏哪些?怎么進行輕重拿捏和藝術化編排?最后形成怎樣的輿論導向效果?這才是可以堂皇為專業(yè)學術“異質思維”的歷史觀問題。進而言之,所謂“屁股決定思維”,站在誰的立場上給誰代言,這才是額外“傭金”獎勵和“超額利潤”的原動力所在。
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的歷史便不得不和西方資本列強的關系糾葛在一起。西方資本列強為何會侵略中國,包括抗日戰(zhàn)爭時期美國為何會幫助中國,這都無疑首先是處于其本國利益的考量。因此,中國人的歷史觀,首先應是站在中國民族利益角度的歷史觀,而不能以“西洋鏡”來審視和評判中國的歷史。歷史觀的民族立場差異,是絕對不可以模糊和“普世價值”的。即使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也還有汪精衛(wèi)之流的漢奸文化精英。更何況在當今信息網絡互聯的市場經濟全球化時代,喪失中國的民族立場,為他國及跨國公司洋資本代言的歷史學者和文化精英,也同樣會以“異質思維”的歷史觀來戲說中國歷史。
毋庸諱言,自私有制的階級社會以來,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一部階級斗爭史。少數人先富,大多數人貧窮。少數富豪權貴強勢群體剝削和壓迫廣大勞動人民,從而導致社會大多數人更加的貧困和不斷的反抗。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只要有私有制存在,就必然有社會等級分化,就不會有公平正義,就會有階級斗爭的存在。如前所述,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歷史,必定是以人為主體的社會發(fā)展歷史。那么,我們是選擇廣大勞動人民的立場上,還是選擇少數富豪權貴強勢群體的立場?我們是以多數人為主體來觀察歷史,還是以少數富豪權貴為主體來觀察歷史?這便必然體現出歷史觀的階級立場差異。這種歷史觀的階級立場差異,也是絕對不可以模糊和“普世價值”的。
中國自1840年以來的近現代史,就是這樣一部民族抗爭史和階級斗爭史。中國人民最后選擇走上公有制的社會主義道路,也正是這種歷史邏輯的必然。歪曲歷史,就必然會誤導現實。不能誠實面對歷史,就不能誠實面對現實,就必然會多走一遍“驚人相似”的歷史循環(huán)“冤枉路”,也就會陷入社會“道德滑坡”的信仰迷失。對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歷史經驗教訓的回避與淡化,就必然會導致“異質思維”歷史觀的興風作浪。對于上層建筑領域的文化輿論主陣地,不以民族的、科學的和大眾的文化隊伍去占領,就必然會被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文化代言人所搶奪。前蘇聯從“改革新思維”開始對歷史的戲謔,最終導致解體滅亡的悲劇,就應是今日社會主義中國的前車之鑒。
為了扭轉當前的危機,對得起千百萬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犧牲和奉獻,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肩負起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現在,也已經到了打一場歷史撥亂反正的文化反擊戰(zhàn)的時候了!
【5】鑒古往而知興替,讓歷史告訴未來
亦如網聞博報小社員在此前的《誠信鬧劇:美歐吵架打了精英的臉》、《叢林戰(zhàn)爭:“美元帝國”崩潰的前夜》及《誠信危機:奈何社會道德滑坡30年》等《日出西邊/風動中國》系列文章所述,回望來路,從“向錢看”爭先富,到接軌市場化私有化“國際慣例”,到形成出口導向型的外向型經濟發(fā)展模式,再到貧富兩極分化和“黃賭毒黑腐假”沉滓泛起的“道德滑坡”,直到現在的美債危機和“輸入性通脹”危機,我們辛辛苦苦做出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大蛋糕”,卻原來并不定吃也不定用。頂多,只算是給救美國救歐洲救世界作出了“負責任大國”的貢獻。
為何會這樣呢?難道我們不正是從“向錢看”開始,便把“GDP大蛋糕”和美元貨幣真當成了自己的財富嗎?可到頭來,自己真金白銀的物質財富,卻被“虛擬”給了西方富國,而自己僅僅只是落了一堆“看起來很美”的數字和不斷貶值縮水的紙鈔!現在,中國社會的貧富兩極分化和“輸入性通脹”危機,還看不到盡頭。與其說這是以“東莞模式”為代表的外向型經濟發(fā)展模式已走到了盡頭,倒不如說是“向錢看”的思維模式已經陷入絕境。拜物拜金,反而失財。自私自利,反倒自損自殘。
拜金拜富,就得學習世界上最富裕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接著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西學東漸”,西方資本買辦精英通過世界輿論大合唱,順著中國人“向錢看”爭先富的“求學”愿望,又循循善誘地給我們送來了“科技崇拜”、“市場崇拜”、“GDP崇拜”、“法治崇拜”及“普世價值崇拜”等一整套“西洋套餐”。這里面最核心的教義,還是市場化私有化“國際慣例”,簡稱“市場經濟”。
于是,在這個市場經濟的全球財富盛宴狂歡中,世界經濟繁榮景氣時,貧窮的中國人以血汗勞動供養(yǎng)美國和西方富國消費。而當經濟景氣低迷危機海嘯來臨時,遭受“血汗錢”縮水蒸發(fā)和“輸入性通脹”打擊最慘重的,還是貧窮的中國人。窮國供養(yǎng)富國,窮人供養(yǎng)富人,這究竟是哪門子的“國際慣例”和“普世價值”?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對敵人的視而不見與寬容,就是對國家和人民的犯罪。我們今天實現危機突圍的出路,同樣需要回歸到歷史的起點上再出發(f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