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看到了廣州日報對此事的報道《營銷公司總監攻擊金龍魚油影響健康被捕》。報道在標題上刻意強調郭成林的“營銷公司的策劃總監”身份、“郭成林所在的公司竟是在給另一家食用油巨頭魯花服務的”和“起訴書中首次出現了“魯花”的身影”,極力把此事說成是兩大公司之間的商業戰爭而回避“轉基因”的問題。
當然,要想完全回避“轉基因”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該報道在末尾借兩位“專家”的口,為金龍魚轉基因油和化學浸出進行了辯解:“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蔣卓勤教授告訴本報,我國對轉基因食品在產品標簽上就要注明。“現有的科學方法證明對人體仍為無害。”
蔣卓勤指大豆油提取方法包括物理和化學兩種,化學法會使用溶劑,“如果工廠設施先進不會有安全性問題。”
中國油脂行業協會常務理事汪學德說,雖然部分食用油使用的是轉基因原料,但精煉后油脂中的轉基因含量幾乎就沒有了。他更直指所謂的非轉基因其實是概念炒作,國家只對“轉基因產品”有要求,非轉基因產品則沒有。”
讓我們先來看看蔣教授提到的“大豆油提取”的化學浸出和物理浸出。相關資料是這樣介紹的:
1)物理壓榨:“壓榨植物油是利用物理壓榨工藝將植物種子壓榨油的。用傳統物理榨油舉例,設備:油頂式榨油機,原料:花生米。先將花生米用專業碾壓機破碎成粉末,每二十四斤,裝一桶;然后入蒸鍋大火蒸熟約五六分鐘→ 再入平底炒坯機大火炒制;炒約五分鐘后,再入直徑一米二的傳統大鐵鍋進行精炒,將坯子炒至色澤金黃,花生香氣濃郁的時候出鍋;將炒好的花生坯子放進物理壓榨榨油機內,就榨出花生油了(傳統炒制,原味濃香花生油);將榨好的油,放入容量三百公斤的大缸中,自然靜置半個月,就可以裝桶上市銷售了。”
2)化學浸出:“化學浸出油工藝是:先將含油的植物種籽壓成碎薄片;用稱為“六號抽提溶劑油”(俗稱六號輕汽油)浸泡,使油脂溶解在溶劑油中形成混合油;然后對混合油進行加熱,除去溶劑油,制成半成品——毛油;毛油經化學高溫精煉脫膠、脫色、脫臭(用15波美度的堿液提煉;脫色用膨潤白土,并適當加入活性炭);最后制成食用油。”
3)二者的主要區別:“物理壓榨油工藝不使用化學劑,無化學殘留,不破壞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產油率低,就拿花生米來說只有39%,所以成本高;而化學浸出油工藝使用六號輕汽油、堿液、膨潤白土等化學劑,有微量化學殘留,可致癌,破壞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鐵、鋅等營養成分,產油率高。花生米出油率46--50%,成本低。”
可見,與物理壓榨法相比,化學浸出法的壞處是“微量化學殘留,可致癌,破壞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鐵、鋅等營養成分”,好處是“產油率高,成本低”。很顯然,壞處都是有損于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好處都是有利于生產廠家的經濟利益。所以,我們應該可以簡單地得到如下結論:使用物理壓榨法的生產廠家,首先考慮的是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使用化學浸出法的生產廠家,首先關心的是自己的經濟利益。
既然化學浸出法的“微量化學殘留”不但“可致癌”,而且“破壞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鐵、鋅等營養成分”,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蔣卓勤教授強調“現有的科學方法證明對人體仍為無害”就屬于無的放矢了。消費者購買食品是增加營養,“無害”只是人們對食品的最最基本的要求。
另外一個問題是:蔣教授為什么要專門強調“如果工廠設施先進不會有安全性問題”呢?他這話的意思是不是“如果工廠設施先進”則生產出的食用油就“不會有安全性問題”呢?
這就涉及到“六號抽提溶劑油”即“六號輕汽油”的主要成分了。網上《食品百科全書》的《六號輕汽油》詞條說:“即為6號抽提溶劑油主要成份為正己烷(C6H14)74%和環己烷(C6H12)16%。。。從這兩種溶劑的爆炸極限和閃點來分析,火災危險性應該為甲類,因此石油醚和6號抽提溶劑油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也應將其確定為甲類物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
很顯然,蔣教授之所以強調“如果工廠設施先進不會有安全性問題”,是因為“六號輕汽油”的“火災危險性應該為甲類”、“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因此,必須“工廠設施先進”,才能保證在儲存和轉運這些危險品的時候“不會有安全性問題”。蔣教授這話并沒有問題,但卻被廣州日報記者斷章取義地報道出來,結果成了蔣教授在暗示“如果工廠設施先進”則得到的食用油就“不會有安全性問題”!
那么,化學浸出法使用的“六號輕汽油”如果殘留在提取出的油里,究竟有沒有“安全性問題”呢?
前面已經看到,“六號輕汽油”的主要成分是正己烷。對于關心時事的網友而言,這“正己烷”早就“大名鼎鼎”了,是《環球網:蘋果公司員工被正己烷消毒劑污染導致中毒事件(報道匯總,點擊進入)》的主角。
百度百科《正己烷》:“正己烷,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氣味的無色液體。正己烷是一種化學溶劑,主要用于丙烯等烯烴聚合時的溶劑、食用植物油的提取劑、橡膠和涂料的溶劑以及顏料的稀釋劑,具有一定的毒性,會通過呼吸道、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長期接觸可導致人體出現頭痛、頭暈、乏力、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癥狀,嚴重的可導致暈倒、神志喪失、甚至死亡。”
今年三月的報道《圍剿正己烷:美國的清潔劑去毒化過程》說:“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從未曾報道過一例正己烷中毒案例。但近10年來,我國在工業粘膠配制、制鞋、制球、印刷、家具制造和電子產品制造等領域中,廣泛應用正己烷,中毒事故不斷發生。
在東莞,蘋果觸摸屏另一主要疑似供應商,聯建科技的姊妹公司東莞萬士達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也存在著職業病危害的隱患。在東莞市衛生局檢查組于2009年8月進行的職業病危害檢查中,檢查人員發現,該公司2009年7月曾經對234名有職業危害接觸史的工人進行職業病體檢,發現有30人需要復查,其中8人聽力下降、8人患上貧血,這些被環保組織調查認為與正己烷的慢性毒害有關。
。。。
加州衛生服務部收到的報告顯示,一位24歲男性病人曾在一家汽車修理店工作了22個月,每天都會使用含有50%-60%正己烷的發動機氣霧清潔劑,在停止工作后,他的病情好轉,但無法完全康復。于是,為了評估正己烷對汽修行業從業人員的健康影響,1999年加州衛生服務部開始對部分從業人員以及周圍神經病患者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汽車技師的周圍神經病變與其長期接觸正己烷有關。因此,加州衛生服務部正式發布了由正己烷引起的周圍神經病的診斷標準和管理方案。
。。。
2001年,由于正己烷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和對環境的影響,美國環保署(EPA)頒布了關于控制正己烷氣體排放法規。記者在EPA網站上下載了這份報告,報告規定,工作場所空氣中正己烷8小時允許暴露限值為180mg/m3。
根據EPA的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健康部(OHB)開始對州內超過31000家汽車修理廠進行調查,發現這些商家會經常使用各種氣霧清潔劑,而這些清潔劑中,大多數含有正己烷溶劑。健康部下屬的危害評估與信息中心發布了一份公開報告稱,雖然正己烷清潔劑作為有機氯清潔劑(毒性更大)的替代品被廣泛用于剎車的清潔,但長期接觸這些清潔劑,也會導致慢性中毒,并引發神經系統疾病。由于產品成分經常變更、原料信息不足等原因,從業人員往往會忽視其帶來的危害,而導致過量攝入甚至中毒事件的發生。
。。。”
看完了化學浸出法的問題,讓我們最后來看看中國油脂行業協會常務理事汪學德先生提到的“轉基因”問題。汪理事顯然也不是不知道轉基因存在潛在危害,否則他也沒有必要說“雖然部分食用油使用的是轉基因原料,但精煉后油脂中的轉基因含量幾乎就沒有了”。
這里的疑問是:油脂中的轉基因成分是如何被“精煉”掉的?這就得看看“精煉”的具體操作了。
相關資料介紹:“油脂精煉亦稱"煉油",是清除植物油中所含固體雜質、游離脂肪酸、磷脂、膠質、蠟、色素、異味等的一系列工序的統稱。包括油脂過濾、脫膠、脫酸、脫色、脫臭、冬化、脫蠟等工序。”
從毛油到精制食用油的精煉工序是:“毛 油—→過濾—→脫膠—→脫酸—→真空干燥—→脫色—→脫臭—→過濾—→精制食用油”
油脂中的轉基因成分主要是蛋白質,而上述這些標準操作針對的都是小分子雜質,怎么可能使得“油脂中的轉基因含量幾乎就沒有了”呢?這一點,還得請中國油脂行業協會常務理事汪學德先生解惑。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