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縮減中國房地產業發展
于如濤
·
2010-12-15
·
來源:烏有之鄉
我們的國家是農業大國,人口眾多,土地貧乏是不爭的事實。寶貴的土地資源不可再生,而人口卻在不斷的增長,然而,中國不能與其他的國家相比。如何讓廣大的人民群眾走上幸福之路,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治國,關鍵在民主,搞經濟建設,關鍵在產業,關鍵是否存在著廣泛的可利用資源。而我國,主導國民經濟收入的產業是農業和工業。農業的產業包括,“農、林、牧、副、漁”。工業產業包括,重工業、輕工業、現代信息產業、運輸業、礦產業等,建筑業不能作為國家的主導產業。
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階段中,新興的房地產也隨之發展起來了。房地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土地資源的供應,雖然房地產業能夠安置大量的從業人員,但是房地產業的發展也將會使更多的人員失業。因為存在經濟利益的驅使,地方政府將會從農民的手里非法征用大量的土地資源提供給房地產開發商。因為土地的不斷縮減,繼而導致失去了土地的廣大農民又由此而失業。在社會上,就業的崗位是固定的,就業人員的數量又是有限的,所以,失地的農民數量將會大于就業人員的數量。由此看來,就業人員的年齡范圍是有一定限制的,而失地的農民年齡范圍是農民的年齡整體。
根據我國現階段的情況來看,人口眾多,土地貧乏,要想解決全民的就業問題,就要綜合的發展國家基礎產業,將工業產業做宏觀調控,縮減城市化進程,縮減房地產開發商的數量,加大地方基礎產業的發展。
除去國家重點工程的在建設項目外,農用土地禁止開發。地方的勞動力資源地方化解,發展地方基礎產業以解決地方勞動力的就業分配。少量的剩余勞動力資源可進入到流通領域來參與國家的經濟建設。同時,城市的失業人員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安置,農民不再與城市的工人爭奪就業崗位,大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可以得到緩解。
房地產業的大力發展,也是滋生官員腐敗的大型溫床。房地產業的發展帶來的卻是復雜的社會性問題,征地與抗爭地,拆遷與抗拆遷。從而形成了官商一體,官商與惡勢力勾結的與民爭利態勢。中國的現行體制是獨立的黨派執政,官員與資本利益之間的親和力較強,腐敗起來難以控制。雖然中央政府加大了反腐治理力度,但是其收效甚微,國家的最大官員腐敗點就是房地產業,這與政府的房地產政策有著一定的直接關系。對于大量的國家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來說,誰都會垂延三尺,很難控制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損失。一旦失控,往往是權勢小集團的利益高于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
城市的住宅建設不能過快的增長,解決城市人口的住房問題主要是解決城市自身的整體建設問題。最好的方式是加大城市周邊基礎產業的政策性投入,實施城市人口向農村流動,疏散城市人口的密度,提升農村人口的生產熱情,以減少政府的各項壓力。使我國的經濟發展從城市向農村過度,也就是大力發展農村產業經濟,以農村經濟帶動城市經濟的新型產業發展格局。這樣,就不會由于城市無邊際的擴大所造成的土地資源大量縮減,從而會形成惡性的不良循環狀態,也會使國家18億畝農業土地紅線保持不變有了可靠的保障。
控制了開發商的社會數量,降低了官員的腐敗程度,減少了社會的主要矛盾。讓基礎產業的發展得到良性的循環,同時,也解決了農民和城市工人崗位就業的競爭問題,從而使我國各地區的經濟得到均衡的發展。當前,房地產業的發展對于中國來說是弊大于利,人民的住房問題不能過于集中在各大城市,農民進樓不是好事,不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最佳途徑,農民進樓永遠是富不起來的,新農村的建設模式是農民的獨立住宅結構,無產者的數量越少越好。全民小康社會的實現在于全民的共同奉獻,只重于房地產業的發展,不重于基礎產業的發展是一種錯誤的發展方向。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