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住處旁邊新建一大樓盤,老婆單位出面拿到未開盤之前的團購優惠價為小高層均價7500元,位置處于外環路以外。去年同期同位置房子的價格在6500元左右。距筆者住處2千米遠地方新建一較小樓盤,在外環路以內,小高層,均價為8500元,去年同期大約在7200元左右。就在這小樓盤緊鄰,還有一個小樓盤,2005年開盤的,當時為4200元,現在依然沒有售完,現價為6200元,也在外環路以內,因為面積較大,單套面積200平米以上,所以5年時間雖然價格一直在漲,但沒有人買。
據稱今年4月份以來,房價環比上漲0.3%,對此本人持高度懷疑態度。因為0.3%的漲幅意味著如果10000元一平米的話,每月只漲30元錢,一年也只漲360元。筆者在本市任何一個新開盤樓價中,均未聽說如此低的漲幅。是否其他城市漲幅低,甚至有所下降,各市的朋友有發言權,筆者不敢妄斷。至于各地的統計數據,不考慮也罷。
權威人士稱,明年房價將降5%-10%,是買房的好時機。筆者認為未必然。先把炒房投機或投資的先生們放在一邊,請問現在無房或人均住房不足20平米的朋友,就算房價在現價基礎上降50%,你是否有能力購房?你是否有能力還貸?如果有能力購房,有能力還貸,那么與現在的生活水準相比,你未來的生活水準是保持不動還是降低或是大大降低?說實話,筆者的收入如果僅按人數算,在本市絕對是中高收入,但房價降50%,筆者想改善住房條件,就必須大大降低現在的生活水準,孩子能喝上牛奶,但一星期只能吃上一次肉。
不可否認,今年的調控確實起了不小的作用,至少把“過快上漲”寬泛理解的話,今年漲幅小于去年,所以勉強算是達到目標了。但是這樣的調控效果,只是限制了投機人的投機,與買房自住人卻沒有什么大的關系。買房自住人依然買不起房。
不過買房自住人還是“被”振奮了一下。2010年開工建設保障房580萬套,現已開工建設90%以上。2011年將再建設1000萬套。如果想過一個開心年的話,請你不要再往下想了。但如果你是一個多疑的人,你就麻煩了。開工建設90%以上是個什么概念?開到什么程度?什么時候才能建好?會建成什么樣子?配套怎么樣?剩余的10%為什么到了12月中旬還沒有動靜?明年的1000萬套又會是什么結果?筆者認為,你一定不會樂觀。
若是你留意的話,保障房地偏質劣配套少的消息還在網上掛著呢。可以預見,今后二年保障房建設一定會不折不扣地執行二條政策,一是不能建得太好,應景即可;二是不能建得太快,能拖就拖。道理很簡單,若是照公布的保障房建設速度,房市不會是軟著陸,一定是“咔嚓”一聲硬著陸。
中央的態度很明確,防止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下跌絕對不行,不漲也不行,“部分城市”不要“過快”上漲即可。“過快”一詞彈性很大,解釋空間非常有伸縮性。即使如此,中央的“過快”依然不能滿足地方的要求。地方政府絞盡腦汁要做的就是怎樣把實際上的“過快”解釋為沒有“過快”。
今年的房價沒有“過快”上漲,這不能全歸功于“重拳調控”。N年前的房市就已經不是買方市場,而僅僅是投機市場。調控政策一打壓,期望快速增值的投機資金部分流出,期望保值的資金依然在這里,這是沒有形成大幅上漲的原因。真正的剛性需求要在房價跌去至少50%以上時,才能顯現出來。換句話說,房市已經炒到頭了。就算沒有調控,也已經沒有上漲空間,除非政府高度容忍類似1937年到1948年的通貨膨脹幅度,否則房價絕不可能再上漲。事實證明,近幾年的房價上漲,也與超發貨幣有莫大聯系。
通貨膨脹一定還會有,房價也一定還會漲。政府與房地產之間的曖昧關系很難終結。開發商綁架政府已經不是笑話。如果政府不聽話,開發商就要撕票,撕經濟的票。咋呼了十年的經濟轉型,在政府與開發商之間的曖昧關系里胎死腹中,創新不過是一句口號。任何地方最發財的行業都是房地產,政協、人大的委員代表中,也更增添了開發商的身影。經濟畸形促生了懦弱的政府,懦弱的政府加重了經濟的畸形。如果沒有鐵腕政策,經濟畸形只能越來越重,房價漲不到死是不會罷休的。
有人說,特殊時候,要止渴就得飲鴆,或許有些道理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