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折騰式建設
林知識
假設作為一個較封閉、和平、自然災害較少的國家,資本家都是本國人,若該國家在較短的時間內,造成貧富差距很大,物價上漲很快,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壟斷,浪費和貪污。我這里主要想論述一下嚴重的浪費對物價、生活的影響,對所謂拉動經濟的影響。
重復建設,以及把道路、房屋等建了拆、拆了建等等,這些被稱之為折騰。折騰式建設,就是浪費,是暴殄天物,是折磨自己。在現實社會中,小小的浪費,當然會被人們指責,例如,小朋友不懂事,把剛剛買回來的玩具說不好玩,弄爛扔掉然后再去買,家長肯定會去批評他們浪費。但如果擴展到國家政府行為時,折騰就會被描述成拉動經濟、增加就業的行為,受到了贊許。
難度浪費真的有大小之分,小的浪費就是真的浪費,大的浪費卻是拉動經濟增加就業?我們還是先看一下一個小小的家庭的情況。
(一)
如果某一家庭A不斷折騰式地把自家的房子建了拆,拆了建,家里的裝修不停地翻來翻去,還稱之謂變換風格,刺激消費。那么按常理來看(因拆建房子不斷有人擦鞋送禮除外),誰都相信,A家庭里的錢財會越來越少。除了在拆建房子和裝修上不停地花錢外,還耗費了自家人的人力和時間,使一部分家庭成員不能出外賺錢,補充家庭收入。別人要開源節流,二者至少要有其一,賺錢少的,就只能省點用,這是常識。該A家庭倒好,卻是節源開流,反面全有之,坐吃山空,揮霍了前面積攢的財富,也耗掉了自己積攢的福氣,使自己在以后相當長的時間里,生活處于拮據。
另外,A家庭不斷拆建房子的這一行為是不可持續的,因為一般的常理就是花錢容易賺錢難,山被掏空到一定的時候,就會自然崩塌。
當然了,可能有人說A家庭的行為刺激了消費,拉動了些少的經濟,使得建筑工人有了就業機會,制造鋼筋水泥的企業得到了資金,因為裝修而使得木材、瓷器、塑膠、金屬、油漆、布料等物質的所有權發生了轉移,使得相關行業企業獲得了資金,企業工人也因此而得益。
但我們細想一下,A家庭經如此折騰之后,得到的僅僅是一座房子。如果A家庭不如此折騰,可把錢花在其它方面,一樣可刺激消費。例如,買一輛車出去旅游,四周走走買點當地土特產;買點健身器材鍛煉鍛煉;參加個興趣學習班,提高一下自身修養等等都一樣可以拉動經濟。這樣去做,A家庭得到的不僅僅是只有一座房子,還有更多更多。
對于一個小小的A家庭,如此折騰浪費,A家庭的后果誰都可以推知,那么A家庭的行為擴展到一個國家,是否也是一樣結果呢?答案是后果一樣,沒有例外。只是承擔此惡果的是占絕大多數的普通老百姓,但民不聊生之后就會生變造反,社會動蕩,傾巢之下 已無完卵。
(二)
折騰浪費的建設,就是被建設的對象在其能使用的期限內,沒有直接或間接地產生或只是產生低效的效益,是收不回成本的建設。例如,建造某項目時,用了10億元,結果在其建成投產后,報廢之前只賺了10萬元,或是一分沒賺,甚至還倒貼錢去維護,那么這就是浪費、罪過,注定是會坐吃山空的。
或者有人說:那這樣說,國家辦義務教育不就是無效益的折騰浪費?
不對。國家辦義務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學生在教育學習階段,國家是一直在倒貼錢,但在學習畢業后,這些受過教育的學生變成了熟練工人、專業技術人員、專家等,產生了不可想象的效益,足以償還國家的先前投入。當然了,很極端的不可能發生的是,如果培養的學生都跑去出國不回了,或是大多數一直找不到工作,或是大多培養不成一個熟練的工人、專業技術人員、專家等,只能從事一些技術含量低的工作,那么這個投入是低效益的,是賠本的。
從貨幣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個國家的各級政府都是放肆地折騰,收入抵不上浪費,國庫就一定會空虛,那么必將會出現這樣的情形:政府或會擴充稅源,增加各類收費;或發行國債和地方債券;或壟斷某些民生必需品,不斷地提高其價格;或賤賣國有財產;或開動印鈔機等。
其一,各級政府為了填充空虛的國庫而增加各種名目的課稅和收費等,必加重老百姓的生活負擔,加重企業、生產者的制造成本,使企業的利潤減少。利潤減少的企業,為了避免破產,必然要想辦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或產量,則企業就會采用或裁減工人數量,或降低工人工資,或增加工作時間,或提高產品價格,或是偷工減料、降低產品質量等等非常直觀直接的手法。然后,我們就會看到,幾十年過去了,物價在不斷的上升,而在生產一線的工人的工作時間也增加,但工資卻是趕不上物價的上揚甚至收入停滯不前,然后內需不振。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國家政府僅僅得到的是新一堆覆蓋舊一堆的鋼筋混凝土,老百姓得到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同一收入,不同的是物價卻是折騰向上走,且商品的品質向下走,最終連數量也將向下走,回復到票證限額時代。
這里講一個小插曲,在這幾年中,在我經常買早餐的店鋪里,我發現,包子還是那個味道,也還是那個價錢,但是包子變小了、變輕了。我不禁感嘆:物價上漲,生意不好做啊,這個老板還能做到使包子的品質不變,實在是個好老板,我還是要買他的包子。
或者有人說,你難道沒看見鋼筋水泥等等企業的繁榮嗎?那里的增加了很多的就業機會!但這其實與上述的A家庭行為是一個道理的。國家政府其實是犧牲了很多的其它企業的利益來堆砌鋼筋水泥等企業暫時的利益。
如果政府的財政收入除了進行必要(怎樣才算必要,這是另外一個問題)的開支、建設外,基本上用來提高國民收入,例如建立良好的分配制度和福利事業,減少或降低種類的收費、攤派、贊助,降低企業運作的各種成本等等。那么在一方面國民收入增加,在另一方面企業成本降低和產品價格降低的情況下,國民的消費必然上升,企業在利潤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必然會做大做強,就會吸收掉鋼筋水泥等企業的剩余勞動力,政府的稅收也會增加。同時,良好的福利事業和不高的物價,也會使得一時的失業者有充足的時機尋到另一份工作。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國家政府不僅僅得到了有用或無用的鋼筋混凝土,還得到許多優質的企業,整個社會有豐富的物質能沉淀下來,則老百姓富足而安寧。
其二,國家政府在國庫空虛的情況下,還可以向社會舉債,發行國債和地方債券。但如果折騰的方式和思想制度不變,那么這個債是永遠也還不清的,只能是不斷地借更多的新債去償還舊債和利息,直到國家破產。例如整個國家GDP是1萬億元,而各級政府借債的利息都已經2萬億元,政府把社會上所有的資金都借過來,都還不了舊債的利息,此所謂破產有期,恨無終結也。
如果一個人或企業資不抵債破產,債權人就會變賣債務人的資產以抵消部分債務,債務自然人無家可歸,債務企業解體。但如果一個國家、政府破產會如何呢?政府將如何還債?政府又將如何有錢發工資給政府工作人員,還有公檢法、軍隊等等人員的工資呢?難道讓他們空著肚子說要以大局為重,暫且忍耐一下?還不如直接說政府破產解散,你們自己解決算了。但若是這樣,債權人又向誰討債呢?必然會出現先下手為強,最后演變成軍閥割據占地為王了。說到這里好象是說得有點極端了,當然國家不會輕易消亡,也不會輕易破產,作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機構,還有其它招數呢。
其三,一個強權政府,可以通過國家的各種力量,壟斷一些民生必須品。如果強權政府立意為己,執政為錢,就會不斷提高這些商品的價格,輕易地將他人辛苦積聚錢財壟集到手,使得他人為這些必須品辛勞一生,本來工資收入就不高,那就再也擠不出錢來改善生活,從而又導致內需不行,那么企業生產出來的鋼筋水泥之外的其它商品在國內就基本上賣不出去,只好出口外銷,用實物換回來的美元再到銀行換成了人民幣,于是國內的人民幣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多,由于沒有相應多的物質商品與之對應,那么物價也就漸升漸高,又是一個惡性循環,套在老百姓的脖子上又多了一條繩索。
官員們一般都熱衷于指點圖紙,激情拍板,幾十年太久,只爭一兩屆,錢財一到手,誓必用光而后快,立即就搞大基建,搞大項目,大破大立,把有限的錢財投注到無限的折騰中去,同時也完成了部分鈔票不當地向利害人物的轉移。而這些建設大多都是沒有什么效益的,這也使得物價上漲不可避免,部分的建設項目還成為了當地政府的財政負擔。
在我的老家,大概在1998年時,當地一政府要開發政府周邊的土地,首先用低價從農民手中買入,給到農民手里的還先是白條,然后讓工程隊自帶資把該大片土地整理好,待整理好后準備高價按商住地賣出,但當土地整理好后,政府卻是沒錢給工程隊,只是把當中一點土地估價后轉讓給工程隊以抵債。政府利用自己的強權,玩的完全是空手道。
現在中國的土地是國家所有,而代表國家的是強權政府,代表各級政府的是當地的第一把手,所以國家所有的土地變成了各地方第一把手的土地。那么各級政府在沒有錢或要引進所謂大項目需要土地時,就會強拆、低買、高賣,反反復復,搞得烏煙瘴氣,怨氣沖天。另外,政府所有的土地,除了使普通老百姓沒有歸屬感外,大量的富人也將流走,出國外尋找購置屬于自己的歸宿;同時,掌握實權的為官者也在想:自己在位時,都是這樣的拆這拆那,到哪天自己退休或不在其位時,自己的家園也有可能被強拆,到時自己的正當權益受到侵犯時誰來保護,向誰申訴,簡直無法保證。所以有條件的官員們由于各種原因,都會未雨綢繆,居安思危,都思量著走出去,當然是家人先走,自己斷后。
人類生存需要陽光、空氣、水份、食物等,還需要有各種保護屏障,阻擋來自外太空的有害射線,阻擋來自地球本身的各種災難,所以人類不可以生活在空中,葉落終要歸根,人民必須要有自己的棲身之地。壟斷,必然導致高價,壟斷土地,更是使人死無葬身之地。有恒產者有恒心,富有的恒產者,更是有建設自己家園的熱心和決心。中國人民始終熱愛屬于自己的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終生的歸屬感,所以土地不應歸虛無的國家所有,而應歸具體的每一個具有中國國籍的中國人所有,外國人一律只可以租借。中國人所有的土地,難度還不是等同于國家所有?
其四,地方政府在沒錢的時候什么都想賣,除了高價賣地外,還會賤賣國有企業。同是國家的所有財產,怎么土地就高價,國企就賤賣?這個“高價”與“賤賣”其實是相對自身的,一塊土地本身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不是壟斷,決不會催生出一個又一個的地王。而一個國有企業,連著企業下面的土地使用權,當然要比單一的一塊地值錢多了,但往往會被賤賣,這當然與當官的思想認識水平有關,也與腐敗有關,這里就不多說了。當國有企業被賤賣,私人購得企業時,其一是得到了核心技術,其二會使大量的工人下崗。政府又將為就業問題而思量折騰。
其五,國家政府在國庫空虛,借債太多時,在上述辦法都沒法解決時,就會開動印鈔機,印出很多很多的錢來還債和搞基建,這個后果就是通貨膨脹。而事實上,政府的印鈔機卻一刻也沒停止過。政府為了保證所謂就業或政績的亮麗,說什么拉動經濟,大量興建沒有效益的工程,大量的反復拆建,使得正常的財政收入根本無法保證其支出,那么各級政府只得到銀行借錢,既然政府伸手要借錢,那么中國的銀行肯定會借,那就銀行肯定又多了一筆不能收回的壞賬,這樣社會上流通的鈔票就越來越多。銀行不能收回的貸款越多,銀行破產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國有銀行不可能破產,那么央行只有開動印鈔機來補充,于是貨幣總量必然增多,那么通貨膨脹就越發嚴重,
(三)
現在從物質基礎,商品數量來觀察一個國家政府的折騰浪費問題。
其一,先看一下鈔票與物質的關系。道家有云: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大概是:一個名稱、名詞或概念如果可以隨意用文字來命名定義的,那么這個名稱、名詞或概念就不是一個恒常的名稱,會很快消亡。這句話寓意深遠,它的一個推論就是名副其實。名副其實,必須是先有實,后有名,實物派生出名稱,概念不能憑空亂造,否則,就容易無中有生,強詞奪理,是非混亂,那最后就是拳頭說了算。一個名稱名詞要必須對應著一個實物,附著在一個實物上,這個名稱名詞才有意義,才會長久存在。
當一個人在荒無人煙、茫茫大海的孤島上,他口袋里的一堆沒有購買力的美元跟一堆廢紙的價值是一樣的,煮熟一頓小小的飯菜,大概也要燃燒2斤左右的紙,若是換成美元,就約1千張的一美元。
哆嗦了這么久,無非是想把鈔票與物質的關系說得清楚一點。鈔票就是名,物質商品就是實。如果沒有物質商品的信托支持,鈔票就沒有了信用,沒有了價值,錢就不是那個錢了。鈔票必須能買到東西、商品,才能受到歡迎和存貯,才能等同于財富,買不到東西的鈔票就是廢紙一堆。如果鈔票就是財富,就是萬能,那么國家就根本不需要工廠企業、礦山和糧食生產基地了,只要開動印鈔機就行了。但這其中也有個小小問題是:印鈔票需要的紙、特殊油墨又從哪里來呢,要不要另外生產呢,印鈔機要不要制造呢?所以擁有實物才是重點,才是唯一。
其二,一個富裕的國家特征,從物質商品的數量來看,肯定是有充足的、源源不斷的物質財富,且更重要的是這么多的物質財富通過良好的分配制度能順利地、充分合理地分派到每個國民的手中。而不能一邊是某些人或集團屯積大量商品,另一邊是廣大老百姓卻享受不到豐收的喜悅,這就叫貧富分化,廣大老百姓的收入都被平均地提高了。高居廟堂者,會心甘情愿把這么多的物質財分配給廣大的刁民嗎?其實,英雄亦有無用武之地,世襲的封建王朝都有瓦解的一日,你永遠都高高在上嗎?你的后輩也都那么幸運嗎?不可能,實權者想得其實比誰都清楚,要不怎么都想著出國去“民主”的國家定居呢。貧富分化嚴重的國家不能稱為富裕、和諧的國家。貧富分化嚴重的國家就是20%的人占據80%的物質財富。
其三,再說到政府折騰浪費問題。政府的折騰浪費,代表著物質資源的真實損耗,由有用的商品變成了廢品,垃圾一堆。我這里舉一個籠統的例子,假如有現成1億噸的煤礦石油,用了5千萬噸去燃燒、發電,生產出了10億噸的商品,那么這10億噸的商品和剩下的5千萬噸煤礦石油就是真實可用的物質財富。國家給這些實物印了1萬億元的鈔票作為財富的憑證。誰擁有這些憑證多少,誰就可以提取多少實物回家來用。如果強權的政府在反復的折騰中,用盡了財政收入和大量向銀行信貸,動用了其中的5億噸商品和1千萬噸煤礦石油,而使其中的4億噸商品變成了垃圾廢物,然后才產出1百萬噸的商品。這就是低效益甚至沒有效益的投資建設,那么整個社會上就真實表示了4億噸的有用商品和1千萬噸煤礦石油的消失,只剩下6億零1百萬噸的商品和4千萬噸的煤礦石油,但社會上流通的鈔票卻是1萬億和不知數額的信貸鈔票,那么物價上漲是勢不可擋的了。
如果政府使用了其中的5億噸商品和1千萬噸煤礦石油,但卻直接或間接地產出了10億噸的商品,這樣社會物質財富就能因此沉淀存留下來而日漸豐富,而且不可再生的資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就算是政府又增印了很多鈔票,而代表財富的實物商品確實是增多了,社會還是顯得富足。
供給促進需求,社會物質生產供應豐富了,人們之間的交換成本就低廉,需求就旺盛,人們擁有的物質財富就越多,則民富而國強。在上世紀中段,我國就是由于生產的物質缺乏,供給不足,不得已而使用票證限額,不是人們沒有需求,也不是內需不振,一切都因為供給不足。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生產力得到極大的發展,生產了很多的物質商品,供應漸足,于是票證消失了,市場買賣自由很多。但由于各種原因,我們生產了很多的物質商品,很大一部分被折騰浪費了,另一部分主動或被動地出口了,導致存留國內的物質就少了,供給顯得不足,加上分配思想的落后,廣大老百姓漸感生活的壓力。但是資源和能源卻是消耗很多,剩余漸少,就是鈔票增多了,于是物價上升,前途暗淡。(生產與存留的比例是多少,存留與人口基數的比例又是多少,我沒有數據。)
所以政府的行為是否拉動了經濟,刺激了消費,還是要看投入與產出的比例關系。投入一定的物力,在其使期限內,直接或間接產生了的物力大于投入的,那就是真實有效地拉動了經濟的良性運作,否則就是折騰浪費,勞民傷財!因此,只有發揚勤勞儉樸不浪費,才能使物質供給充足,源源不斷,源遠流長。
其四,最后說一下中美之間的債務問題,這是一個必然出現的問題,其根源在內而不在外。幾十年來的中國生產大量的物質都折騰成了垃圾,物質減少,資源減少,只有鈔票不斷增加,物價上升過快。政府越來越缺錢花,導致企業生產成本越來越大,利潤越來越低,工人的工資收入遠趕不上物價的上升,導致內需不振。所以中國只有出口,這樣中國持有的美元或債券就越來越多,那么最擔心的就是美元貶值。例如,原來一桶原油40美元,現在需要80美元,購買力降低只有原來的一半。并且美國人還心安理得,繼續印鈔票來換取不勞而獲。中國既然擔心美元貶值,又不舍得手中的紙幣,只能繼續向美國進貢商品物質,源源不斷地保證美國國內物質的充裕,保證美國國內物價的低廉,保證美元的購買力不貶值。當然還怕商品出口賣貴了,不讓人民幣升值。購買美國的國債,其結果之一是讓美元回流美國,以免美國印太多鈔票;之二是借錢給美國來中國收購生產企業、礦藏資源等,如此循環往復,讓美國人漸漸控制中國的生產,讓中國變成美國的生產基地,讓中國人世代為其打工。
上述是對國內一些問題的探討,如何改變,有何方法,我沒有,希望大伙出謀劃策,制定一個制度來阻止它的再發生,讓祖國繁榮昌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