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7日14時37分,曾被毛主席譽為“馬賓憲法”的“鞍鋼憲法”首創者、104歲的革命老人馬賓逝世。
馬賓,本名張世全,曾用名張源。
1914年1月27日出生于安徽省滁縣(今滁州)南關寶塔村。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參加上海文化界救國會。后任新四軍政治部編譯組組長,新四軍軍部軍法處科長,中共射陽縣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松江省軍區民運部部長,中共哈東地委書記,遼寧省委秘書長、民運部部長。建國后,任鞍山鋼鐵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1956年畢業于蘇聯西伯利亞鋼鐵學院。后任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國家進出口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副總干事、國務院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顧問,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31年,17歲的馬賓考入江蘇無錫國學專修學校。第二年冬,因為閱讀進步書籍宣傳抵制日貨,他第一次遭到國民黨逮捕,被關押在南京憲兵司令部監獄。就是在這里,馬賓結識了人生中遇見的第一個共產黨人,也是他的革命領路人——時任上海地下黨負責人的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兼上海工聯黨團書記陳原道。幾個月后,陳原道唱著《國際歌》赴南京雨花臺慷慨就義,但跟著他在那個黑暗的牢房里,學習了《列寧主義基礎》和辯證唯物論的馬賓也從此成為一位堅定的共產黨人。
馬賓的第一位革命領路人陳原道
1935年,馬賓在擔任上海救國會干事,組織上海文化界救亡工作時,曾第二次被捕入獄。而這前后兩次入獄都是由同學凌云(地下黨員,后參加新四軍犧牲)的姐姐林立,利用她和宋美齡的私人關系營救出獄的。林立比馬賓大三歲,是中共安排在宋美齡身邊的地下黨員,曾在隱蔽戰線長期工作,后來成為上海婦女救亡運動領導人。她也從那時起與馬賓相識相知,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后來共同參加新四軍,結成相愛一生的革命伴侶。
曾兩次營救馬賓出獄并成為他革命伴侶的林立
1941年,馬賓經歷了“皖南事變”,是新四軍突圍而出的2000余人中的一員。1945年9月14日,他隨新四軍第三師開赴東北,由蘇北鹽阜縣委書記調任東北松江軍區民運部長。每解放一個地方,馬賓就深入農村領導當地土改。重視群眾工作,善于發動群眾,是他開展各項工作的一大特色。在這期間,陳云曾代表東北中央局在《東北日報》上撰寫了《學習馬賓式群眾工作方法》的社論,號召全東北的縣委書記和工作隊員向馬賓學習。著名作家劉白羽為此專門采訪了馬賓,并在一篇報告文學中描述他和群眾之間的關系:
“在不安全的地方,農民就輪流去站崗、放哨保護他;在他的辦公室里,各村的農民積極分子進進出出,川流不息,農民都把他當做自己人;當著冰天雪地過年時,農民抬來了野羊,不送別人,就送給他……”
建國后,馬賓被任命為鞍鋼總經理。為了完成黨交給的新任務,盡快恢復建設好這個新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和鋼鐵生產基地,38歲的馬賓要求派往蘇聯西伯利亞鋼鐵學院學習。在這里,他謝絕了蘇聯政府以高干待遇配備的專車和別墅,而是從一名冶金專業的普通留學生開始,用五年時間獲得了副博士學位。在此期間,他曾寫出《大型平爐氧氣煉鋼和轉爐氧氣煉鋼》的論文,提出了在當時屬于世界領先的煉鋼設計和構想。也因獲全優學員,得享雕刻花崗巖像永遠矗立校園的榮譽。
1956年,學成歸國的馬賓不愿當鞍鋼總經理,卻執意要到生產第一線去做總工程師。當時,已經進入大規模建設和發展時期的鞍鋼完全實行著蘇聯標準的“馬鋼憲法”,也就是照搬蘇聯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冶金聯合工廠的管理經驗。但馬賓發現,這并不適合鞍鋼的具體情況。廣大干部職工對主張一切廠長說了算,反對黨委領導和群眾管理的蘇聯經驗甚為不滿,迫切需要一種新的管理方式。因此,這位留蘇副博士總工程師就成了鞍鋼改變現狀、探索革新的核心人物。
1960年3月11日,兼任鞍山市委書記的馬賓執筆總結了《鞍山市委關于工業戰線上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況的報告》,提出了由馬賓主持創造的鞍鋼經驗,即以加強黨的領導、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員三結合)、大搞群眾性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為核心內容的一整套企業管理經驗。3月22日,看到這份報告的毛主席大為贊許。他代表中央寫了近700字批語,并將報告批轉全國。批語中流露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這個報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興,不覺得文字長,再長一點也愿意看,因為這個報告所提出的問題有事實,有道理,很吸引人。”
中央轉發《鞍山市委關于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開展情況報告》的批語
毛澤東
1960.03.22
上海局,各協作區委員會,各省委、市委、自治區黨委,中央一級各部委、各黨組:
鞍山市委這個報告很好,使人越看越高興,不覺得文字長,再長一點也愿意看,因為這個報告所提出來的問題有事實,有道理,很吸引人。鞍鋼是全國第一個最大的企業,職工十多萬,過去他們認為這個企業是現代化的了,用不著再有所謂技術革命,更反對大搞群眾運動,反對兩參一改三結合的方針,反對政治掛帥,只信任少數人冷冷清清地去干,許多人主張一長制,反對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他們認為“馬鋼憲法”(蘇聯一個大鋼廠的一套權威性的辦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這是一九五八年大躍進以前的情形,這是第一階段。一九五九年為第二階段,人們開始想問題,開始相信群眾運動,開始懷疑一長制,開始懷疑馬鋼憲法。一九五九年七月廬山會議時期,中央收到他們的一個好報告,主張大躍進,主張反右傾,鼓干勁,并且提出了一個可以實行的高指標。中央看了這個報告極為高興,曾經將此報告批發各同志看,各同志立即用電話發給各省、市、區,幫助了當時批判右傾機會主義的斗爭。現在(一九六○年三月)的這個報告,更加進步,不是馬鋼憲法那一套,而是創造了一個鞍鋼憲法。鞍鋼憲法在遠東,在中國出現了。這是第三個階段。現在把這個報告轉發你們,并請你們轉發所屬大企業和中等企業,轉發一切大中城市的市委,當然也可以轉發地委和(小)城市,并且當作一個學習文件,讓干部學習一遍,啟發他們的腦筋,想一想自己的事情,在一九六○年一個整年內,有領導地,一環接一環、一浪接一浪地實行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城鄉經濟技術革命運動。
毛主席將鞍鋼的經驗提升到了“鞍鋼憲法”的高度,把它作為社會主義企業管理的基本大法推廣執行,后來還曾笑稱:“蘇聯有個‘馬鋼憲法’,咱們中國有個‘馬賓憲法’!”
馬賓和“鞍鋼憲法”,從此寫進新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建設的光輝史冊!
1968年8月7日,馬賓在出席遼寧省委擴大會議期間遭隔離審查。因為文化大革命清理階級隊伍,群眾要求審查他解放前兩次被捕的歷史,以及在蘇聯學習期間是否有成為蘇修間諜的嫌疑。在關押中,馬賓系統學習了馬列主義著作,寫下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學習筆記》、《毛主席軍事斗爭哲學學習筆記》等大量讀書筆記。也使自己對文革由抵觸而反思最終達到了認同,坦然“坐共產黨的牢”,認為這是文革形勢的需要。
其實早在1959年冬,馬賓就曾被定為右派打倒、下放。這是因為1957年,剛從蘇聯回國不久的馬賓寫了一個《中國第二個五年計劃鋼鐵工業發展問題》的報告,主張在大煉鋼鐵運動中大中小結合,以大為主。但受到了在鞍鋼視察的陳云的反對,馬賓堅持己見并與陳云辯論,陳云說“你未說服我,我也未說服你,以后再辯論”,后來也曾肯定馬賓的意見是對的。但在反右運動中,馬賓卻因此被定性為反對大躍進和三面紅旗,直到1962年“官復原職”。
第二次被關押的馬賓,是在1975年鄧小平復出后到鞍山視察時,點名要見這位鞍鋼憲法的首創者,他才得以恢復工作的。此后,馬賓歷任冶金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和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副總干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顧問等職。
他也曾一度支持改革開放,1984年中國經濟界研討體制改革的“莫干山會議”,他是級別最高的自發參與者。但是隨著貧富差距、貪污腐敗等各種問題越來越多,馬賓開始公開質疑“改革無底開放無邊”了。尤其是2002年允許資本家入黨的修正主義思想提出時,他和魏巍、李爾重、李成瑞等人奮起反擊;在《中流》、《真理的追求》被關閉后,他參與支持中青年左翼知識分子創辦“毛澤東旗幟網”繼續斗爭。并著《馬賓同志論文化大革命》一書,主張重新評價文革,認真反思改革開放。是體制內左派當中最早全面肯定文化大革命和“文革四杰”的領軍人物,對黨內左派徹底同資改派決裂起到不可替代作用。在晚年反對現行執政路線和私有制復辟的斗爭中,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他心系底層工農,支持群眾維權,以百歲高齡仍參與人民反轉斗爭。號召發動第二次文革以確立人民民主專政,重建社會主義公有制。2006年3月6日,曾帶頭聯名3000多人上書中共中央和全國人大,緊急吁請“兩會”捍衛憲法,捍衛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堅決反對私有化!
他還曾公開致信中央最高領導人,反對制裁朝鮮,堅定地站在朝鮮黨和人民一邊,堅持共產黨人的國際主義原則。
書架上擺放著馬賓向最高領導人痛批改開的書信
作為一個堅守信仰的無產階級革命者,馬賓始終要求自己與私有制決裂、與私有觀念決裂。在萬壽路翠微西里的部長大院里,他所居住的14號樓902室,應該是唯一一家從未裝修,也沒有安裝防盜門的。國家給的兩次裝修費,他分文不要,直斥那是搞特權。住房改革時,主管部門以極低的價格把房子賣給居住在里面的老干部,唯獨被他拒絕。時任總理朱镕基以為馬賓買不起,說少交點也可以,誰知道他說:“共產黨人是堅定的無產者,我活著住,交房租水電費,死了就要還給國家。”——原來他根本就不愿意買房。而當年作價兩三萬的房子,如今早已漲到了上千萬。他的確沒有什么私產,睡的還是一張破舊的鋼管床;用的還是當年在鞍鋼花15元錢買的桌子。
在2010年《南風窗》一篇對馬賓的專題報道中,他被有意描述成一個不辨今夕何夕的左派“遺老”。但在眾多左翼群眾的心目中,他才是真正不忘初心的共產黨人。
早在1990年,馬賓就已經交代好了自己的后事。
遺 囑
孩子們、同志們:
我死后,請將我的遺體給任何醫療單位作解剖之用,不要保留骨灰,不要搞遺體告別,不發訃告。
曹瑛同志的遺囑就是這么寫的,家屬也是按此辦的。華應申同志的遺囑也可讀一讀,效法楊老(楊東莼)。
改革喪事套套,什么向遺體告別——千萬別搞。死了趕緊燒掉,骨灰不留——作為肥料。也不要去八寶山追悼,本單位開個小型座談會,工作檢討,生活檢討,缺點錯誤也不饒,不要光說好。
馬賓
一九九0年四月七日
向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致敬!
馬賓同志永垂不朽!
【陳洪濤2017年3月28日綜合報道】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