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新聞深深刺痛了中國人的心,日本大米成了中國人的新奢侈品。針對這一說法,偉大農業部回應說:不成立,沒這回事。即使日本大米成為奢侈品有夸張的成分,我仍然對農業部及其它主管機關表示相當程度的遺憾,除了否認,還是否認,從來就沒有一個部長或者更高的官員檢討過自己的行為是否失當,從來沒有人關注多數中國人的真實情感,總認為自己永遠代表真理。
老百姓認為中國糧食不安全,實際上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指糧食供應有缺口,一旦遇有重大災害或戰爭沖突,生活保障失去安全保證,二是指中國人消費的糧食不安全。前一個方面,因為還沒有表現為迫在眉睫,本文不展開討論,后一個問題就非常緊迫,如果再不引起“改革委”的重視,中國人可能會產生無邊無因無理的過度“不安全感”。
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下“中國糧食不安全”的印象形成原因:
其一,轉基因糧食政策混亂而脫離民意。世界上任何一個民主國家,在重大政策問題上都必須遵循民意原則,而不只是局限于“科學準則”,因為科學是動態的,且有典型的兩面性,當科學的“正確性”不被多數人接受時,政府的任務不是代替全民擁護科學,更不能強迫全體國民消費科學產品,你可以拿稅收去研究轉基因,但無權隨意讓轉基因糧食在中國橫行。
農業部反復強調說中國沒有批準轉基因大米的種植,也沒有進口轉基因大米,然而,中國中部幾省的大米中檢測出轉基因成分是事實,并且還很嚴重,出口到歐洲的大米還有多批次遭退回處理,從來沒有人為此承擔法律責任。這種管理思想和管理水平是不能讓百姓滿意的,沒有人相信這樣的管理者能給人民帶來安全感,很多人很自然會把局部問題聯想到全局性的危害,因而對糧食安全產生普遍性的不安情緒。
政府在處理進出口轉基因糧食時也給老百姓制造了模糊不清的引導,中國一度大量退回美國的轉基因玉米,老百姓的直接解讀是:轉基因玉米不安全,政府英明果決,中止了進口。然而,隔了幾個月,官員一外訪,馬上又恢復大規模的進口計劃,沒有任何人給老百姓一個交待,沒有任何人征求過群眾意見。這樣一來,老百姓又形成了一個反印象:政府只重視跟美國搞好關系,根本不重視老百姓的安全。即使這個“印象”有誤解的成分在內,但制造這種“誤會”的當事人是官員,不是百姓。
我個人對轉基因的研究持理性態度,但又強調政策的民意基礎,民眾不接受,千理由萬理由都不是理由,民意政治必須在社會主義國家得到體現。如果轉基因糧食象中國專家宣傳的那么好,歐洲為什么反復退回中國含轉基因成分的出口糧食?日本主糧為什么不含轉基因?中國的國際性重大活動為什么要求不使用轉基因糧食?僅僅只是因為文化因素?如果是,那中國的主管者為何不尊重自己國民的情感因素呢?
必須嚴肅地對農業主管部門說一聲:你們對轉基因作物的管理是失責的,轉基因種子在中國的泛濫已經引起了全民性恐慌,老百姓認為不安全的糧食決不只有大米,老百姓已經對主糧、雜糧、食用油和疏菜都產生了全面的信用危機,該有人承擔責任了。
其二,中國土地污染的嚴重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個問題早就不是新問題,多年前就曝出土地重金屬污染嚴重的事實,有些農民自己種的大米自己不吃,雖然看起來是局部性的,但其影響卻是全局性的,老百姓并不知道自己買的糧食是否確定安全,不清楚重金屬糧食是不是走上了自己的餐桌。恐慌往往具有傳染性,有可能被成萬倍的放大,這與謠言的效應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放大效應,不同的是時間效應,謠言一旦被澄清,就象泡沫破滅一樣消失了,而有害大米卻是真實存在的,并非謠言,只是量小而已,它有“老鼠屎效應”,人們因害怕吃到老鼠屎,會選擇回避那鍋飯。
耕地污染決非只有重金屬污染,化學污染包含的情形非常廣泛,對人體的危害也各不相同,“癌癥村”、“怪病村”、“寡婦村”的局面決不是偶然因素導致,很容易歸昝于環境污染,被污染的土壤通過其表面上的作物,將危害傳遞到人的身體中,所有的污染性危害都是肉眼不可見的,鮮花、綠葉和果實的美麗中躲著的“毒鬼”帶走了許許多多冤屈的生命。
當對自己的糧食缺乏信心時,外來糧食很容易成為“奢侈品”,越少就越珍貴,它里面填充的全是國人的“信任感”,決非它的真實價值。
其三,糧食安全受到整個食品安全狀況不佳的影響較大。人的生活,不但包含主糧和輔糧,還包含其它各種副食品、飲用品、保健品等等,必須承認的是,中國在這些方面都存在著老百姓極度不滿的嚴重問題,農藥、色素、添加劑、防腐劑、塑化劑、催熟劑、保鮮劑等等,幾乎滲透到所有產品當中,用量與用法往往都不按國家標準執行,監管不嚴格,執法不力,黑心商家層出不窮,老百姓無論走到菜市場還是商場,都懷有一種心理:閉著眼睛買吧,反正也看不出好壞,不吃餓死,吃了毒死。這種心理十之有九是夸張性的恐懼,但又不能怪人性的脆弱,恐懼都是一種放大的情緒,沒有理由。
日本大米一到中國就成了奢侈品,日本其它食品運到中國同樣是奢侈品,大家看看中國市場上的日貨,有幾樣不奢侈的?僅僅只是因為迷信思想嗎?恐怕不完全,至少說明日本政府在食品和其它商品的監管上有獨到之處,取得了多數人的信任,抵制日貨只是一種愛國情緒的表達方式,當安全要求被擺上桌面時,情緒化的抵制很有可能會靠邊站,哪怕其中含有盲目性,并非人人都是圣賢,也不是人人都愛國至上。
“中國糧食不安全”的不佳印象形成了不小的市場,政府怎么辦?是不是要想辦法扭轉局面?就我個人而言,想提幾個簡單看法:
第一,中國政府對轉基因糧食的管理要盡快開門立法。不管過去出臺了多少法律法規,反正沒有給人民群眾帶來安全感,也沒有被政府忠實嚴格地執行好,那不如廢除它們,采取“廣泛討論、全民講理、專家碰撞”的群眾路線開門立法,千萬不要讓那些不全代表人民的人民代表舉手立法,爭取立一部在全民當中有整體共識的新轉基因糧食法,讓轉基因糧食走上利民的法制軌道。
第二,受污染土地應該及時休耕。即使在上世紀糧食緊缺的五十年代,都曾經實行過土地休耕制度,現在,更有條件和財力實行休耕制度,對受污染的農村農戶實行按地補貼,對受污染的土地實行無害化處理。在經濟發達的省份,還可以集中性引導當地農民進入工廠,改變職業依靠,從而為永久性保養土地奠定基礎。
第三,對違法個人、機構和企業進行嚴懲。轉基因作物無序化和嚴重泛濫決不是幾個人的問題,是包含主管部門在內、有很多人參與的一個小集團的責任,這些人永遠認為百姓是愚昧的,永遠認為科學是至上的,永遠認為民意奈何不了他,公權力可以隨意剝奪公眾的選擇權。不追究這些膽大妄為者的罪責,糧食安全的信心不可能得到初步扭轉。
高污染企業必須承擔污染治理的全部成本,包含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為了讓三百個人成為“先富者”的典型,污染毒化三十萬虛幻的“后富者”,這樣的發展導向該停下來了,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被中國稱為“彈丸小島國”的日本,其大米成為中國人的奢侈品是一記警鐘,敲得非常及時且響亮。中國大米本應成為日本餐桌上的奢侈品,現在,兩種角色互換了,政府不應該反思嗎?“不好吃又沒有安全感的中國米”形象總不能持久延續。
日本大米是奢侈品,中國野菜在民眾心中也是奢侈品,不是因為它更有滋味和更有營養,而是因為幻想著它的一種安全。食品安全的神經繃得很緊是因為食品安全的不良事件觸發神經太頻繁,當“中國糧食不安全”擴散為一種普遍意識時,中國農業的整體安全性就面臨崩塌的危機,其戰略危害性不言而喻。
不要怪老百姓挑剔、愚昧和迷信,吃特供的人不可能理解菜市場婦女的心境,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安全感都源于安全的事實,而非安全事故頻繁發生的不安環境,絕大多數人民群眾對奢侈品沒有興趣,只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要求:延續生命的必須品是安全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