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錄取公務員比科舉制度還不堪
習近平要求干部要“接地氣”含義深刻
1982年,原勞動人事部制定下發《吸收錄用干部問題的若干規定》,強調實行公開考試錄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干部;1987年,中共十三大決定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后幾經演化,到了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頒布,明確規定公開考試錄用主任科員以下及相當職務層次的非領導職務公務員的法制化形成。可通過10年的實踐看,用考試選拔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比清王朝末期的科舉制度還不堪。
一、用“四化”將工農干部全部掃蕩
要說這公務員考試,就不能不“鹽從哪咸,醋從哪酸”的,說說干部制度改革的“四化”,如何對工農干部實行全方位的大掃蕩,如何為后來公務員考試化掃清障礙。
1、推行“四化”掃蕩工農干部。1980年8月,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提出干部 “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作為新時期黨的干部政策的指導方針。就在推行這個“四化”的大潮中,幾乎一夜之間,將大批出身工農,沒有文憑的干部,清除出各級領導崗位。作為毛澤東時代提拔的工農干部,諸如,陳永貴、吳桂賢、尉鳳英等,幾乎全部清除各級黨委、政府、群團等領導崗位。
2、深化改革排斥工農干部。從實行干部“四化”以后,所有的干部制度改革,貫穿的一個主線,就是制造各種借口,尤以無知的瞎指揮為最大的口實,加快清理工農干部。其中,中國海上鉆井平臺倒塌,《人民日報》發社評借題發揮,說像指揮打仗一樣的蠻干、瞎指揮。以致很多老帥都憤然,軍事指揮是高級藝術和科學,怎么是瞎指揮?后來換成“四化”干部, 1988年7月6北海石油鉆井平臺大爆炸,2010年9·7山東東營勝利油田平臺傾斜等,不照樣出惡性事故?這時的公知精英咋不說“瞎指揮”?緊接推行國企“承包制”等,很多工農干部又被下崗,或淪落為打工者。
3、假文憑搞亂了干部。所謂的干部“四化”,在實際的執行中,就是文憑化和年輕化,讓很多很多只有文憑的蠢材、庸才,急劇并大量涌進干部隊伍。在這種唯文憑是舉的政策引導下,造假文憑洶涌澎湃。改開以來為什么假文憑泛濫成災,正是因這種講文憑的剛性需要,“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連各級黨校、黨刊都成了“野雞大學”,都在發“野雞文憑”,中央組織部還專門發文認可,以致黨校成了中國濫發文憑最大的“野雞大學”。
干部實行“四化”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不僅工農干部絕跡,更讓干部隊伍的混亂一發不可收拾。
二、實行公務員從根本上混淆國家性質
1987年,國家干部制度改革成公務員和比照公務員(黨委、公檢法司 、群團等),這個與國際接軌,從根本上混淆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工作人員的性質。
1、將勤務員等同公務員。毛澤東:我們的干部,無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習近平:“我是人民的勤務員”。人民的勤務員包括三層含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緊密聯系群眾;將依靠群眾作為根本工作路線。而作為英美等國的公務員,其職責和宗旨,就是做好政府中從事的公務,聯不聯系群眾和他們啥關系沒有。
2、將工作職責等同政治責任。中國的干部隊伍負有很高的政治責任,因干部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共產黨執政地位能否鞏固,國家性質能否改變,人心能否向背。毛澤東時代干部隊伍是最講政治的群體。英美等國的公務員好孬,都不負任何政治責任,不涉及國家性質改變,只負崗位職責。美國聯邦人事管理總署對公務員參加黨派政治活動還有規定。中國能限制公務員參加中共的活動嗎?而自中國實行公務員后,干部的政治觀念淡泊,政治素質極差,官民之間出現很多突出問題,都和這一點緊密相關。
3、將人民等同為公民。習近平強調:“核心的問題是黨要始終緊緊依靠人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一刻也不脫離群眾。”要做到這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要通過干部隊伍來實現。而中共的各級干部都要清楚,人民是階級概念,人民具有一定階級內容和歷史內容,反映一定社會的政治關系。要害就是為5%的極少數人,還是為95%的人民服務!而公民或國民是法律概念,指具有一國國籍、并享有該國規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西方國家的公務員,只服從指令,不管為誰服務。
改開實行公務員制,這看似一個叫法的改變,實則是否定了社會主義國家工作人員的特殊性,是混淆兩種國家機器的區別。
三、阻斷工農分子向上循環的通道
考取公務員,這貌似公平的選拔,它包含的最大不公,就是徹底阻斷了工人農民向上循環的通道,嚴格將社會階層固定化。一線的工農分子無論多優秀,不“考取功名”,就不能進入官員隊伍。
1、毛澤東注重大批提拔工農干部。毛澤東領著“泥腿子”,消滅了蔣介石的800軍隊,剿滅了360多萬土匪;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起的新中國。毛澤東時代的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鮮明特色,就是大批提拔工農干部,擔任各級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領導,直至擔任國家領導。諸如,陳永貴、吳桂賢、倪志福、李瑞環、張百發等。
2、毛澤東用制度保障工農管理國家。社會主義建立后,如何用制度保障人民管理國家?毛澤東對蘇聯管理模式《馬鋼憲法》的批注中深刻指出:“沒有講到勞動者管理國家、管理軍隊、管理各種企業、管理文化教育的權力。實際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最根本的權利”。1960年3月,毛澤東在鞍鋼《關于工業戰線上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報告》上批示:“鞍鋼憲法在遠東、在中國出現了”。《鞍鋼憲法》中的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員的三結合,就是用制度保障工人和人民管理工廠、單位和國家。
2、毛澤東十分注意培養工農干部。一方面“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游泳中學會游泳”,注重在實踐中鍛煉和選拔優秀的工農干部;一方面為彌補工農干部文化科技理論的不足,開辦了大量工農干校,進行培訓,直至將送到大學深造,李瑞環、張百發等就是受益者。另外,為彌補工農干部的某些不足,毛澤東搞“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員三結合”,就讓三者相互學習,相互揚長避短。
而從實行考試選拔公務員,則徹底將社會底層隔絕在管理國家和企事業之外。試問:改開以來,誰聽說過提拔過一個工人當廠長?提拔過一個農民當縣長?
四、違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
國家性質即國體,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我國憲法第一條就規定國家性質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對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的國家政權。
1、最為核心的就是工農參與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國家意志要充分體現工農聯盟的基礎,無疑應制定出法律來保障大批提拔工農干部,來切實保障作為人民主體的基層群眾當家作主。毛澤東時代做到了,他老人家不僅大批提拔工農干部,在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全國人大代表構成比例中,67%來自基層工農兵為主的群眾。
2、人民當家才能跳出“周期率”。1945年,黃炎培以國民政府參政員身份到訪延安,不客氣的問:“‘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毛澤東的回答中講到:“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所謂的“人人管理”,就是要人民管理!而大批提拔工農干部,就是毛澤東要跳出黃炎培指出的“周期率”下的“妙手”,也是真正實踐巴黎公社的原則。
3、排斥工農咋體現人民當家。實行《公務員法》,別說提拔工農干部是妄想,就連全國人大代表的工農兵比例都降到不足4%,成了可有可無。試問:中國1000萬“洗腳妹”,可有一個人大代表?她們中可有一個能管理國家,她們為什么就沒權力管理國家。全國人大代表遼寧團的103人中,研究生占六成,難不成只有學霸這個主體才能管理國家?將工農徹底排除在管理國家之外,咋體現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
五、選拔大批不接“地氣”的官員
就如安泰不接地氣,啥也不是一樣,中共的自身性質決定了,他的干部隊伍必須緊密聯系群眾,必須接地氣。
1、毛澤東身先垂范讓子女接地氣。毛澤東時代選拔干部,特別注重實際經驗和實際工作能力。對缺乏實際的干部和知識分子,走與工農相結合道路,在深入基層中,去改變對人民的根本立場和根本態度。對此,毛主席身先垂范,他讓兒子毛岸英與普通的志愿軍戰士一樣開赴前線,他對兩位寶貝女兒“殘酷迫害”:李敏上山下鄉挑選了艱苦的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李訥到中辦井岡山“五七干校”,干了三年農活,包括挑糞養豬種菜。而習近平等四知青入常,正是毛主席號召知青上山下鄉的最大成果!
2、中國的公務員隊伍最需什么?那要先說中國的公務員,或中共的干部,最缺少什么?從無數血的教訓總結出來的“獄中八條”第二條,最需要“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斗爭的鍛煉”。如果放棄了這一條,選拔的干部和選拔官僚有什么區別?用《公務員法》考試錄取的公務員,幾乎都是家門、校門、機關大門的 “三門干部”。用考試錄取大批不接“地氣”的公務員,正將中國的干部隊伍,打造成技術型官僚隊伍,正在改變了干部隊伍性質。所以,中國的公務員隊伍最需要底氣!
3、不接“地氣”掩蓋下的不公?歐陽修稱宋代科舉制度“無情如造化,至公如權衡”。居官者得不到世代相承保障;缺乏家世背景的平民能脫穎而出,歐陽修和范仲淹均出自寒門。《寶祐四年登科錄》記載科錄取進士601人,其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417人。可現在隨便到中國任何一個省政府搞搞統計,新進的年輕初級公務員,有幾個草民出身?宋代科舉制度能讓近70%寒門子弟金榜題名,現在省市級政府系統的初級公務員,草根子弟能占多大比例?這里就沒有腐敗作弊?這樣通過腐敗進入公務員體系的權貴子女,不更加劇不接地氣?
六、錄取了大批平庸之輩
一個名校聞名,根本在于培養多少杰出人才;一個優秀的人才選拔制度,更在于選拔多少優秀人才,考取公務員能選到優秀的人才嗎?。
1、考公務員考不出真才實學。僅憑背一本書去參加公務員考試,如何能選拔出人才?如何能“不拘一格降人才”?“賢無遺野”是文明盛世的標志,而現在基本上賢都遺野。當今偉大的思想家、理論家、經濟學家、組織家等,都蘊藏在人民中間。考試選拔公務員,將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排斥在外。連封建科舉制度,都考出很多治國之能臣,治國之名相。可中國30多年的公務員考試,數數考出幾個能上講的公務員?
2、書呆子的公務員最善紙上談兵。考試錄取的公務員,學歷立起來一個比一個高,會講幾門外語等等,可就連考到研究室的公務員,連個通知都寫不明白,連中國話都講不清楚。考試錄取的公務員,絕不乏紙上談兵,絕不乏想當然,可如此這般只會誤國誤民。現在整個公務員隊伍形而上學猖獗已成公害,諸如,抓工作瘋狂的“一窩蜂”令百姓膽戰心寒,形而上學“一刀切”讓百姓痛斷肝腸,主觀主義“拍腦門”決策更造成“人禍”連連等,這與官員選拔制度無關。
七、選拔大批缺德的人進入公務員
中國的公務員,其有別資本主義國家公務員的重要一條,就是要“紅”,要有品德,要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看家本領”。現中國的公務員隊伍成了道德垃圾場,同不計品德的考試選拔公務員,真沒一點關系?
1、“四化”標準已經拋棄品德。共產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核心的就是強調品德。可改開以來干部隊伍建設出現一個標志性的變化,就是1980年8月,鄧小平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提出:“所謂德,最主要的,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在這個前提下,干部隊伍要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這“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就是德,實際已經將品德極度邊緣化了。而且,這一條根本無法考證,基本就是虛設,就是裝門面,有誰公開喊打倒共產黨?沒聽見其公開喊打倒共產黨,怎么能判定其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后來穿衣戴帽的加個革命化,這“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就成了新時期黨的干部政策的指導方針。可這“革命化”只是個擺設,誰不心知肚明?
2、品德的概念能被偷換嗎?可品德僅僅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品德的概念明明白白的寫到:是指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準則和規范行動時,對社會、對他人、對周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或傾向。或者說,個體的行為要符合社會道德規范。作為中共的干部品德,更要包括政治品德,這是所有品德最集中的表現。僅僅要以“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就是德,這不是偷換概念嗎?而且,如此窄化品德的論斷科學嗎?“通奸”能算有德?陰謀陷害能算有德?損人利己能算有德?這不明明視個人品德為無所謂,可以撇開不管了嗎?
3、考試答題怎么考出品德?后來的《公務員法》對“德”的概念有所補充,可按“四化”的慣性,“德”已離對個人品德的要求越來越遠,哪個地方公務員考試還會逆流而動?另外,品德是考試答題中能顯現出來的嗎?誰在考試中主動交代自己嫖過娼?以后干部隊伍出現的道德塌方,養小三、嫖娼等泛濫,而無人管,不就是人家還“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嗎?中國最早大面積的腐敗分子出現,就是從按“四化”標準提拔的年輕干部產生。年輕化和文憑化出現的第一批接班的60后和70后,根本沒有群眾性概念,只要權力在手,就肆無忌憚,就貪污腐敗。
4、最難彌補的就是品德。品德可彌補聰明的不足,但聰明絕不能彌補品德的缺欠。毛澤東時代的工農干部,品德是他們的極大優勢,這個優勢也能轉化成能力。連萬向集團用人都堅持:有德有才大用,有德無才小用,有才無德不用。品德,絕對大于能力!優質的一級盈江電站,被13個官員(12個廳級一個處級),神鬼不知的轉制成私有的“搖錢樹”,他們絕不缺乏文憑、知識和能力,但他們卻缺少品德,諸如此類,比比皆是,這也是改開以來干部隊伍的通病。
八、為何不吸取資本主義國家公務員考試的長處
中國的公務員叫法和性質與國際接軌了,但在吸取資本主義國家公務員考試制度時,很多重要的長處卻排斥了,這讓中國的公務員考試制,更顯得不堪。
1、韓國公務員考試特別注意保護弱勢群體。諸如,韓國的公務員考試錄用,特別注意為保護少數弱勢群體,特別制定了兩性平等制、低收入群體錄用制、殘疾人錄用制等制度。兩性平等制是指女性或男性在被錄用人員中,如果沒有達到30%的比率時,可以適當降分錄用。低收入群體錄用制和殘疾人錄用制,是指專門面向低收入群體和殘疾人的錄用考試,以保障社會弱勢群體,也有機會成為公職人員。
2、澳大利亞應聘公務員杜絕“三門”。澳大利亞沒有家門、校門、機關大門的“三門”公務員,因應屆大學畢業生、研究生等,不能應聘澳大利亞公務員。在澳大利亞應聘公務員需要工作經驗,特別是社區福利工作經驗。所以,很多公務員年紀比較大,都是35歲以上的樣子。另外,許多政府部門應聘的公務員最開始都是合同工,不享受養老保險等特殊待遇,如果有空缺才可以應聘轉正。
3、加拿大公務員考試注意考真才實學。加拿大對高級公務員的考試就像是公務員 “實戰演習”。舉例來說,申請職位的考生,可能會領到一包關于科技政策的考試材料。第二天早上他來到科技部一間辦公室,司長便開始就那個話題和考生分析議論起來,對考生開始進行考察。談完后,那考生又會收到一大包關于財政方面的材料,又去財政部參加討論。再領到第三包材料,去加拿大有名的文件包技術,也叫“測評中心技術”。考生經過這樣 “艱難”的考試,實際是在測評實際才能。
總之,中國曾有世界最廉潔,最能吃苦,最能帶頭,最聯系群眾的干部隊伍,可自改開以來,干部隊伍的腐敗、渙散、營私,簡直一瀉千里。對其成因,必須全面反思,因沒有科學的反思,絕無真正的進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