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苦竹:資本主義傷天害地(上篇二)

苦竹 · 2014-12-23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資本主義傷天害地(上篇二)

??????大自然對資本的討伐檄文

《持續污染生態環境》

(原創)作者:苦竹

 

三、臭氧層破壞和損耗

大氣中的臭氧含量僅占比大氣的一億分之一。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其中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臭氧層成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并將能量儲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臭氧層成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

20世紀70年代后半期以來,科學家發現在南極上空1223千米的大氣平流層內,臭氧含量開始逐漸減少,尤其在911月份大幅度減少。

198510月,英國科學家法爾曼等人在南極南緯60°哈雷灣觀測站發現:在過去10-15年間,每到春天,南極上空的臭氧濃度就會減少約30%,累計近95%的臭氧被破壞。從地面上觀測,高空的臭氧層已極其稀薄,后稱臭氧空洞,直徑達上千公里。美國“云雨7號”衛星觀測表明,此洞呈橢圓形,大小與美國國土面積相似。

1985年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以來,地球上空臭氧層被損耗的現象一直在增加。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2000年,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積達創記錄的280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4個澳大利亞的面積。

美、英、俄、日等國家聯合觀測后發現,北極上空臭氧層也減少了20%2011年春天,北極上空臭氧減少狀況超出先前觀測記錄,首次出現臭氧空洞,面積最大時相當于5個德國。

近年來,中國大氣物理及氣象學者的觀測也發現,被稱為世界上“第三極”的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正在以每10 2.7%的速度減少。

根據全球總臭氧觀測的結果表明,除赤道外,1978--1991年每10 年間總臭氧就減少1-5%。如果平流層的臭氧總量減少1%,預計到達地面的有害紫外線將增加2%。自從1980以來,在北緯25-60度上空的臭氧層已經變薄大約3-6%,地球表面平均增加大約4-7%的紫外線(UV-B)。在一些地區和每年的一定時間里臭氧更稀薄。例如在春季,北極地區變薄15%,在太平洋地區比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大約變薄 50%,從而使地球表面分別增加了22%130%的紫外線(UV-B)

臭氧層破壞的危害后果是很嚴重的,據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過量的UV-B將會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危害:

1.使人體免疫功能下降,皮膚癌、白內障、呼吸系統等疾病患者增加,或使傳染病的發病率增加。

2.破壞植物生態系統,使農作物減產。

3、導致海洋浮游生物、蝦蟹幼體大量死亡,對整個水生生態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4.引起新的環境問題。過量的紫外線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結果又造成光化學大氣污染的條件。

科學界的大多數人認為,大氣臭氧層破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類過多地使用氯氟烴類化學物質。氯氟烴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1930年由美國的杜邦公司投入生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開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氣溶膠、制冷劑、發泡劑、清洗劑、推進劑、膨脹劑、化工溶劑等。另外,哈龍類物質(用于滅火器)、氮氧化物也會造成臭氧層的損耗。這些物質被稱為臭氧損耗物質(ODS),在大氣對流層、平流層中容易聚集起來并穩定的存在。其在強烈的紫外輻射作用下光解出氯原子和溴原子,成為破壞臭氧的催化劑(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10萬個臭氧分子),使臭氧層變得稀薄,而且其影響將持續一個世紀或更長的時間。在1996年以前,全世界向大氣排放的氯氟烴已達到2000萬噸。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過幾十年,對臭氧層的損害過程才能終了。

聯合國為了保護地球臭氧層,限制和逐步淘汰臭氧層損耗物質(ODS)的施用,于1987916日邀請部分會員國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蒙特利爾議定書》。之后聯合國又陸續修訂和補充了臭氧損耗物質的管制范圍。

據中新網20140912日報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2014910日宣布,臭氧層在2000年至2013年間變厚了4%,是35年來首次。此外,南極洲上空每年一次的臭氧空洞也在停止擴大。但臭氧層目前仍較1980年薄了約6%。”。

 

四、酸雨危害

     “酸雨”一詞,現在已用來泛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物質以濕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顆粒物)的形式從大氣轉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來源于人類廣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氣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所致。據統計,全球每年排放進大氣的二氧化硫約1億噸,二氧化氮的5000萬噸。

目前,全球已形成三大酸雨區。以德、法、英等國為中心,波及大半個歐洲的北歐酸雨區和包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北美酸雨區。這兩個酸雨區的總面積大約1000多萬平方公里,降水的pH值小于0.5,有的甚至小于0.4。另一個在我國。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酸雨主要還只發生在以重慶、貴陽和柳州為代表的川、黔和兩廣地區;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酸雨已發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廣大地區;現在已經擴展為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左右,華北、東北的局部地區也出現酸性降水。

本世紀以來,全世界的酸雨污染范圍日益擴大。原只發生在北美和歐洲工業發達國家的酸雨,逐漸向一些發展中國家擴展,同時酸雨的酸度也在逐漸增加。

在北美,降落PH值只有34的強酸雨已經司空見慣,美國已有15個州的酸雨pH4.8 以下。在加拿大,酸雨pH多為4.0左右。酸雨的危害面積已達120萬~150萬平方公里,僅魁北克省就有9600公頃的楓林慘遭酸雨的摧毀。安大略省的4千多個湖泊已全部酸化,魚類幾乎絕跡。

據歐洲大氣化學監測網近20年連續監測的結果表明,歐洲雨水的酸度增加了10% 。比利時是西歐酸雨污染最為嚴重的國家,它的環境酸化程度已超過正常標準的16倍。在意大利北部,5%的森林死于酸雨。在瑞典的9萬多個湖泊中,已有約1.5萬個湖泊因酸化而正在“死亡”。挪威有許多馬哈魚生活的河流已經遭酸雨污染。瑞典、丹麥、波蘭、德國等國的酸雨pH多為4.0-4.5

在日本,全國降落的酸雨PH值是4.5;在印度和東南亞,一些土壤已經因頻降酸雨而酸化;我國西南各省如貴州、四川,酸雨情況也很嚴重。

酸雨給地球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經濟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和損害。

酸雨危害人體健康。一是通過食物鏈使汞、鉛等重金屬進入人體,誘發癌癥和老年癡呆;二是酸霧明顯刺激呼吸道粘膜,侵入肺部可能誘發支氣管炎、肺水腫甚至導致死亡;三是長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環境中,誘使產生過多氧化脂,導致動脈硬化、心梗等疾病概率增加;四是酸雨或酸霧導致皮炎、咽炎、眼角膜眼等病癥。

酸雨嚴重危害森林、草原、農作物。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傷害并通過土壤間接傷害植物,促使植物衰弱、枯萎、死亡。

酸雨會使土壤酸化。抑制土壤中有機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與土壤離子結合的鈣、鎂、鉀等營養元素,使土壤養分流失貧瘠化。酸化的土壤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并促成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質揮發毒負作用。

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可使之酸化。破壞水生生態系統,殺死水中的浮游生物減少魚類食物來源,并直接毒害魚類。酸雨污染地下水。

酸雨對金屬、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因而對電線、鐵軌、橋梁、房屋等建筑和生產、生活設施均會造成嚴重損害。

酸雨主要是大氣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形成硫酸或硝酸氣溶膠,或為云、雨、雪、霧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為酸雨。硫酸和硝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約占總酸量的90%以上。

科學界認為,雖然火山爆發、森林火災、動植物腐爛、海洋和閃電等自然因素,可以轉化和釋放出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致酸氣體,但一般其能夠被大氣的自凈能力所包容。造成持續酸雨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為導致的空氣污染,其中大氣中的人為排放的硫氧化物是分布廣、影響大的主要污染物質。大氣中的二氧化硫SO2 主要是來自人類煤和石油的燃燒、石油煉制、有色金屬冶煉和硫酸制備等途徑。

近代工業革命從動力蒸氣機遍地開花,到大小火力發電廠星羅齊布。資本主義國家燃煤數量日益猛增。1846年英國煤炭產量已經達到4400萬噸;僅在1900年英、美、德、法、日五國煤炭產量總和已達6641億噸;僅在19101913年英國的煤炭產量為2.76億噸;德國為2.48億萬噸。煤中含有硫,燃燒過程中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此外煤燃燒過程中的高溫可使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化合為一氧化氮,繼而轉化為二氧化氮。這些有害氣體不斷在大氣中積累。據估算,僅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西方發達國家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就高達幾千萬噸。

隨著內燃機在工業生產中廣泛的替代了蒸汽機,在20世紀30年代前后,以內燃機為動力機的汽車、拖拉機和機車等在世界先進國家普遍、大量地發展起來。1929年,僅美國汽車的年產量就為534萬輛。由于內燃機的燃料需要石油制成品汽、柴油,石油便在人類的能源構成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美國的石油產量僅在1930年時就多達1.23億噸。截至2010年美國的汽車保有量達到2.85億輛;石油產量達到了3.391億噸。

而石油的應用給環境帶來了新的污染。在石油的煉制、燃燒和汽車尾氣的排放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鉛塵、煙塵等顆粒物和二氧化硫、醛類、3.4一苯并芘等有毒氣體,同時在大氣中蓄積酸物質。

在工業礦冶過程中,某些有色金屬的礦石是硫化物, 銅、鋁、鋅硫化物礦石在還原為金屬過程中將逸出SOx氣體,特別是硫酸和硝酸的生產分別產生大量的SOxNOx氣體,這些氣體部分進入大氣。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估計,近年全球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硫量為1.5億噸左右(1.51×1010噸。而其中66.7%來自燃煤,約20%來自石油的燃燒。特別是電廠的排放量約占SO2 排放量的50%左右。汽車尾氣也是大氣中氮氧化物的另一主要來源。

現實普遍概念的汽車,不但是大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并且高耗石油、鋼鐵。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靜態可采儲量僅還可以開采40年;全球已探明的鐵礦石靜態可采儲量僅還可以開采150年。能否發現新的儲量,那只是或然性。全球汽車理應限產到保障社會公共利益需要的底線程度。

然而,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資本集團面臨所剩無幾的資源,愈加奮力開采;面臨環境污染的危機,更加擴產汽車。恨不得在人類生存陷入絕境之前,再狠狠地撈一把。在資本家的心中,后世子孫的價值哪里比得上現實的金錢。

全球汽車大限產,一定會取得減排的重大收效。但是汽車制造業的產業資本、汽車原材料供給業的產業資本、燃料業的產業資本們不高興。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不高興。

 

五、垃圾污染太空

人類的垃圾已經穿越大氣層到達太空。太空垃圾也稱為軌道碎片,是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廢棄的人造物體。

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球共進行了5700多次火箭發射,先后將數萬噸人造物體送入太空。人類在享受利用太空所帶來的種種便利的同時,也將地球的近地空間變成一個宏大的垃圾場。人類廢棄的運載火箭部件、報廢或失控的衛星、航天器意外爆炸或者碰撞形成的碎片、宇航員遺失的工具等總重量估計已經超過了3000噸的太空垃圾,形成了近地軌道中永遠飄游的定時炸彈帶。據美國宇航局估計,現在太空中的近地軌道碎片,尺寸超過彈珠的約50萬塊左右,尺寸超過板球的約2.2萬塊左右。目前太空垃圾正以每年2% ~ 5%的速度增加。

1986年,“阿麗亞娜”號火箭進入軌道之后不久便發生爆炸,釋放出56410厘米大小的殘骸和2300塊小碎片。后來這些繞地球軌道飛行的殘骸和小碎片,先后擊毀了兩顆日本衛星和一顆法國衛星。2009210日上午,美國的“銥星33號”與俄羅斯報廢的失控衛星“宇宙2251號”相撞,兩顆衛星化成約2100塊碎片。現在航天器與1立方厘米的軌道碎片相撞的頻率約為21次。

2011年歐洲航天局公布的近地軌道區域的空間碎片合成圖片顯示,地球如同被蜂群圍得密不透風的蜂巢。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波波夫金指出,目前地球同步軌道的太空垃圾污染非常嚴重,即使不再發射任何航天器,現有航天器報廢和毀壞也會導致太空垃圾“自我繁殖”。如果不解決太空垃圾問題,人類可能在未來20年內失去地球同步衛星軌道。屆時,人類將遺憾的告別由通訊衛星帶來的社會文明內容。

誠然,人類基于認識和實踐能力,在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難免遺憾的留下垃圾。但是地球軌道遺留大量人造垃圾的主要原因,不是出于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能力。其根本原因是出于資本主義私有制;其直接原因是出于帝國主義壟斷、腐朽、侵略、戰爭的本性。

帝國主義是人類私有制的最高、最后階段。帝國主義把私有制的歷史能量、腐朽、弊害都發展到了極限,其利用科技、經濟、軍事優勢發展太空技術,把航天器首先和主要的用于壓迫、控制、稱霸、爭霸世界的目的。其航天器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刺探情報、軍事打擊、戰爭威脅的工具。這就迫使社會主義和第三世界國家努力研制自己的航天器奮起進行太空自衛;同時加劇了帝國主義國家間的太空競爭。

帝國主義造成的相互競爭、對抗的太空利用矛盾,導致了人類既有太空科技能力的相互割據和封鎖;導致了太空利用秩序各自為政的混亂的局面。國際社會不能集中統一的匯集、整合、運用人類社會探索太空的整體能力和最高水平,從而,構建人類社會統一、完備、簡約的衛星系統;運用最優化的設計;實施最安全的發射;搭載最充分的任務;保持最嚴謹的秩序。進而,最大限度的防范研制、發射、運行、回收中的疏漏和隱患,杜絕統一計劃之外的重復發射、隨意發射,合理的利用地球軌道。從根本上控制人為的太空垃圾、從根本上保障人類的太空秩序。

 

六、淡水資源污染

世界淡水資源的人為污染日益嚴重,其來自工、農業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廢棄污染物中,包含有毒化工制品、重金屬、放射性廢物、病毒、病菌、微生物等,并人為導致泥沙、海水侵入水源。

2006年第四屆“世界水論壇”提供的《聯合國水資源世界評估報告》顯示:全世界每天約有數百萬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立方的人類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所有流經亞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國40%的水資源流域被污染;歐洲55條河流中僅有5條水質勉強能做飲用水源;全世界每年至少污染5.5萬億方以上的淡水;這相當于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同時由于大面積的地下水源超采,致使污水入侵、(沿海地區的)海水倒灌。

據【EP環保網綜合報道】水污染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災難”。數據表明: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即11億人得不到安全的飲用水,另有24億人缺乏良好的用水衛生設施。

2012年聯合國“第六屆世界水資源論壇”發布的《世界水資源發展報告》顯示: 全球有超過80%的廢水未得到收集或處理而直排。約有30億至40億人家中沒有安全可靠的自來水。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自來水是安全衛生的。但因為水污染,如今的自來水已不一定算是衛生的了。在全世界自來水中,測出的化學污染物有2221種之多,其中有些確認為致癌物或促癌物。

另據國際有關科學機構調查和估計:近來每年約有2千萬人直接死于不衛生的飲水導致的疾病,發展中國家受害最重。因此,水污染被稱作“世界頭號殺手”。

早在18世紀,英國發生了泰晤士河已基本喪失了利用價值的嚴重污染。

19世紀初,德國萊茵河發生嚴重污染。

19551972年,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發生鎘污染(痛痛病)事件,死亡百余人。

19934月,美國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市發生供水受到寄生蟲嚴重污染的事件。造成約40萬人致病、100多人死亡。

2000130日羅馬尼亞奧拉迪亞市發生多瑙河支流蒂薩河劇毒污染事件。

我國的淡水資源污染狀況更加嚴峻。

據國家環保總局于2000年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的廢水排放總量是401億立方米。按預測,到2030年我國人口增至16億時,廢水排放量會更大,僅城市工業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就要上升到885億立方米。

我國廢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從1981年的291.8億噸增加到2010年的617.3億噸,年均增長率為2.5%,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10年主要水污染物化學耗氧量(COD)和氨氮排放總量分別為1238.1萬噸和120.3萬噸,居世界第一,超過環境容量近90%。

目前,全國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污染,據有關部門對118個城市連續監測數據顯示:有115個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約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在我國的44個主要城市中,有41個城市使用著“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水源。全國尚有61%的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我國城市的污水處理率目前僅為16%,全國超過80%的城市污水約為630億立方米直排。

我國農村水污染越來越嚴重,全國有80%以上的鄉村淡水資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飲用水的衛生設施與衛生標準又比城市差了很多。約有1.9億人的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農村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排,使農村聚居點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我國化肥和農藥的消費總量卻分別占世界的35%和20%。平均每公頃施肥量由上世紀50年代的4公斤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公斤,遠遠高于發達國家認定的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國農藥年使用量約130萬噸,其中70%是殺蟲劑,殺蟲劑中70%是有機磷農藥,有機磷農藥中70%是高毒高殘留品種,只有約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進入了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污灌面積由1978年的約4千平方公里增加到2003年的3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灌溉面積的10%。

據有關部門1987年調查的532條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國家環保總局的監測表明,至2001年底在七大江河水系的752個重點監測斷面中:只有27%的斷面達到一至三類標準,14%的斷面為四類標準,近59%的斷面水質為五類或劣五類,劣五類水質高達44% 。(注:依據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護目標將其劃分為五類。其中第四類、第五類屬于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工、農業生產用水。而劣五類是根本不能使用的廢污水。)。

目前我國污水年總排放大約在700900億立方,而且基本都不經處理即用于農田灌溉,使灌溉后的土壤存在較重的污染問題,常有重金屬累積,糧食和蔬菜中也有不同程度的殘留。

全國地表水總體水質屬于中度污染,四類以下水質占60%以上。我國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七大水系中,松花江、黃河和淮河為中度污染,遼河、海河為重度污染。四類以下水質的湖泊和水庫占71%。全國75%的湖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太湖、巢湖和滇池含有大量總氮和總磷污染,因嚴重富營養化時常造成藍藻爆發而失去使用價值。另外,我國約有50%的淺層地下水資源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目前我國7億人在飲用大腸桿菌含量超標的水,約有1.9億人飲用被有機物污染的水。據統計:我國70年代中期,平均每十萬人當中有74人死于癌癥;到了90年代初期,這個數字增加為108人;到2005年,每十萬人當中就有約136人死于癌癥。中國城鄉居民的癌癥死亡率在過去的30年間增長了八成以上,而中國農村地區肝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統癌癥的死亡率更是明顯的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為此,醫學界普遍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與不安全不潔凈的飲用水有直接的關系。

 

七、海洋持續污染

海洋總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海洋中含有13.5億立方千米的水,約占地球上總水量的97%。海洋資源是與海水水體及海底、海面本身有著直接關系的物質和能量。包括海洋的海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化學資源;能源資源;交通資源;醫藥資源;動能資源;熱能資源及海水所形成的壓力差、濃度差等。

據科學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約擁有50萬種動物,其中僅魚類就有2萬余種,生物資源總量達26萬億噸。海洋儲存著相當陸地上全部農產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陸架區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450億噸,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45%;已探明的天然氣地質儲量43萬億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13。海洋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

資本主義時代:一方面人類向海洋索取資源的數量和種類急劇增加;一方面持續不斷、與日俱增的向海洋傾瀉人為污染物質。這位藍色母親不堪重負,她痛苦的呻吟著、憤怒的咆哮著。

近幾十年來,人類對海洋魚類資源日益過度的索取,對海洋生態環境日趨嚴重的污染。近年來,全球每年有數十億噸的生產和生活污水、垃圾、化工廢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將近百億噸的人類污水、污物帶入海洋。已經使全球范圍內的海洋生產力和海洋環境質量出現明顯退化。污染最嚴重的海域有波羅的海、地中海、東京灣、紐約灣、墨西哥灣等。我國海洋局部面積的污染也相當嚴重。就國家來說,沿海污染嚴重的是日本、美國、西歐諸國等。

 

污染源主要來自:

1陸源污染   

海洋污染物總量的65%以上來自于陸源污染物。其包括工業生產的三廢排放;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農膜的使用;城鎮生活的污水和垃圾;養殖禽畜的糞便和尸體,通過江河徑流、大氣擴散和雨雪降水等形式,最終匯入海洋。  

2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污染   

沿海石油企業及洋中鉆井船、采油平臺向海洋中直接排放污水、污物。(1)漏油、溢油、井噴等。(2) 生產、生活垃圾等廢棄物。

3船舶排放污染   

船舶對海洋的污染主要指船舶在航行、停泊、裝卸過程中產生的污染。主要污染物包括含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據有關資料介紹,2012年全球僅商用海運船只的數量就已達10萬多艘,其中經常運輸石油的油輪就有7千艘之多。而且油輪的噸位越來越大,往往在20萬噸以上。加之各國擁有的用于生產的機動船只,輪船數量龐大。以至于在國際主要的海洋航道上及港區周邊近海都有明顯的油膜分布。

4海上事故污染   

海上事故污染是指運載有毒有害物質的船舶因過失或不可抗力而造成的船舶觸礁、碰撞、擱淺、爆炸、起火等事故,致使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所形成的污染。主要有溢油污染、化學危險品污染、液化氣船重大事故污染等。 

5傾倒廢物污染   

海洋傾廢是通過船舶、航空器、平臺或其他載運工具向海洋拋棄廢棄物或其他有害物質的行為。目前全球每年向海洋傾廢量達200億噸。傾瀉的廢棄物包括:工業廢物、放射性廢物、疏浚泥沙、工程泥土、建筑垃圾等。

世界上最早實行海洋傾廢的國家是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荷蘭、西班牙、意大利等西方國家。例如: 美國早在1946年就開始向海洋傾倒放射性廢棄物,其中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各傾倒5.5萬桶、13.4萬桶。僅1968年美國傾倒入海的廢棄物就約有4800多萬噸,英國每年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均在6700萬噸以上。目前,美國環保局已在海上劃出131個傾廢區,用來處理垃圾、有毒有害廢物、放射性廢棄物等。日本在其國土東西海域劃定3種類型的海上傾廢區。而英國、比利時、荷蘭、瑞士四國在大西洋中心的放射性廢物處理場的面積達4000平方千米。同時西方國家的有毒有害垃圾也時不時的向公海偷卸。

6不合理的海洋開發和海洋工程興建   

不合理的油氣開發、圍海造田、近海養殖、濱海建筑,侵占或污染了海洋的灘涂和濕地,破壞了紅木林、海草床、珊瑚礁等沿海自然生態,危害了海灣生物的生息繁衍場所,致使海洋功能退化。

同時,海洋養殖系統中的大量營養過剩物質,促使海藻得以爆炸性增長,它們死去后沉到海底,分解過程會耗用大量海底生命系統依賴的氧氣。海藻增生還可能產生毒素殺死魚類。甚至造成水中沒有生命的“死亡水域”。每年從密西西比河流入墨西哥河口的大量營養物質會在離岸海域形成季節性的“死亡水域”。而世界最大的“死亡水域”在波羅的海,面積相當于美國加州。從2004年到現在,全球“死亡水域”的數量從146處增加到600處。

7放射性物質污染

核傾瀉、核泄漏、核爆炸、核工業、核艦艇的污染。主要是鍶—90、銫—137等半衰期為30年左右的同位素。據估計進入海洋中的放射性物質總量為26億居里,這個量的絕對值是相當大的,海洋生物遭到污染危害,通過食物鏈傳遞給人類。

日本福島核泄漏對西太平洋及我國海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2011616日至74日,國家海洋局的放射性監測結果顯示,日本福島以東及東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已受到福島核泄漏的顯著影響。監測海域海水中均檢出了銫-137和鍶-9094%監測站位樣品中檢出了正常情況下無法檢出的銫-134。其中銫-137和鍶-90最高含量分別為我國海域本底范圍300倍和10倍。

8廢熱污染

工業排出的熱廢水入海后能提高局部海區的水溫,使溶解氧的含量降低,造成海洋的熱污染。熱污染影響生物的新陳代謝,甚至使生物群落發生改變,破壞生態平衡。

 

來自各種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質包括:

1石油

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僅在海路運輸中流入海洋的石油每年為2百萬噸至2千萬噸。石油污染物包括原油和從原油中分餾出來的產品。

石油污染對海洋生態危害極大。石油在海水中的氧化和分解要消耗大量的氧氣,1升石油氧化達到無害程度,大約需要4萬升的溶解氧。同時,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礙大氣與海水之間的氣體交換,這兩個原因會使海水中的溶解氧迅速減少,嚴重時導致海洋生物窒息而死。

石油污染物會干擾海洋生物的攝食、繁殖、生長,導致海洋生物胚胎和幼體發育異常、生長遲緩,導致某些生物物種及群落組成豐度和分布的變化,導致魚、貝致病、死亡或蓄積某些致癌物質。石油污染物會降低微型藻類的固氮能力,阻礙其生長,終而導致其死亡。

1噸石油在海上形成的油膜可以覆蓋12平方千米的海面。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影響海水蒸發進入大氣,使污染海區周圍上空空氣干燥,明顯減少降水影響海洋對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吸收,使溫室氣體相對增多;影響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覆蓋在極地冰面的油膜會增強冰塊吸熱能力加速冰層融化。

2金屬

包括鉻、錳、鐵、銅、鋅、銀、鎘、銻、汞、鉛、鋅、鉛、鉻、汞、銅、鋅、鈷、鎬、鉻等重金屬。有資料表明由僅由人類活動而進入海洋的汞,每年可達萬噸,而鎘對海洋的污染量又遠大于汞。金屬污染不僅直接危害海洋生物,而且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日本水俁市水俁灣20世紀50年代中期曾出現震驚世界的“水俁病”。因人食用了被污染的魚、貝而引起汞中毒。發病患者12000多人,死亡1400多人。

3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

1)酸、堿、一般無機鹽。使水體的pH值發生變化,妨礙水體自凈功能。

2)無機有毒物:重金屬、砷、氰化物、氟化物等。

3)有機有毒物:苯酚、多環芳烴、PCB 、有機氯農藥等。

4)溶解耗氧物質:工、農業及生活污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酚、醇等有機物質。

5)植物營養物質:工、農業及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

6)生物性污染:入海污水、污物中病原微生物、病毒、病菌。 

4放射性物質

污染海洋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主要有:90Sr137Cs60Co65Zn55Fe59Fe144Ce106Ru3H239Pu等。

5塑料制成品及其它固體垃圾

 

人為污染對海洋的危害:

由于海洋是地球上地勢最低的區域,海洋又是相互連通的一個整體,不僅人類在海洋上的直接污染活動可以危害海洋,而且人類在陸地上的污染物質,也將通過江河徑流、大氣擴散和雨雪降水等形式,最終其大部分都將匯入海洋。但是這些污染若是超過了海洋的自凈能力,海洋就只能以消極的生態環境影響和有害的食物鏈傳遞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形式,奉還給人類。

過去50年,持續不斷、與日俱增的污染,加之過度捕撈、破壞棲息地以及全球變暖,嚴重的破壞了海洋。其危害表現為:

1未受人類侵害的海洋面積只占不到4%

美國16 個研究機構的19 名科學家組成了調查小組,參考了聯合國有關機構、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局數據中心及科學界的調查數據,歷時近四年于20082 15日公布了他們繪制的“人類對海洋影響的全球地圖”。地圖顯示,“人類17種不同的活動強烈影響著全球41%的海域,而僥幸未受人類活動侵害的海洋只占不到4%。”除卻南極、北極附近少量水域,全球幾乎沒有哪處海洋談得上“清潔”。“單個影響相加以后顯示出來的結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糟糕。”

同時科學界相信,這4%的“干凈海洋”,未來很難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

2、海洋生物物種及其生存數量急劇下降

  2014930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了《地球生命力報告》。《報告》稱,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正在急劇下降,可能導致突然或不可逆轉的環境變化。自1970年至2010年,地球生物多樣性顯示了52%的下降率,魚類數量平均約為40年前的一半。海洋物種的下降幅度為39%,而淡水物種地球生命力指數下降幅度高達76%。很多海洋生物物種滅絕了,還有大量的物種處于“極危、瀕危、易危、低危”等狀態中。按照這一速度,科學界估計到2050年,絕大部分海洋生物都將處于崩潰邊緣。

3、垃圾占領海洋

監測結果表明:人類生產、生活的巨量垃圾不斷的侵入海洋,造成了大面積的海灘垃圾、海底垃圾、海面漂浮垃圾。

海灘垃圾主要為塑料袋、煙頭、聚苯乙烯塑料泡沫快餐盒、漁網和玻璃瓶等。海灘垃圾的平均個數為0.80/百平方米,海灘垃圾的總密度為29.6/百平方米。

海底垃圾主要為玻璃瓶、塑料袋、飲料罐和漁網等。海底垃圾的平均個數為0.04/百平方米,平均密度為62.1/百平方米。

海面漂浮垃圾主要為塑料袋、漂浮木塊、浮標和塑料瓶等。表層水體小塊及中塊垃圾的總密度為2.2/百平方米。

僅太平洋上的海洋垃圾就已達約300多萬平方公里,超過了印度的國土面積。人類的固體垃圾制造了“第八大陸”——巨型垃圾洲。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夏威夷之間并延伸至日本海域方向的北太平洋上,形成了兩塊蔓延約1000多公里、主要部分的垃圾厚度可達30米、總面積不小于140萬平方公里的兩個巨大的“海洋垃圾漂浮集結板塊”,近似約4個日本國土面積。其垃圾至少達1000萬噸。垃圾種類繁多,主要是以塑料袋為主的塑料制品。過去60年間,這個垃圾帶的面積一直在逐漸擴大。也有新資料說現在這個“第八大陸”的面積已擴展為約343萬平方公里,垃圾重量約近億噸的。

這種大面積的塑料污染:一是由于誤食和纏繞,成為海洋動物的“死亡陷阱”;二是影響海洋的氣體交換,使海洋的溶解氧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三是容易纏住船只的螺旋槳,危及航運。

4、“赤潮、綠潮”

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危害其他海洋生物的災害性海洋生態變異現象。

綠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大型綠藻(如滸苔)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危害其他海洋生物的災害性海洋生態變異現象。

人類向海洋中排放大量的工、農、養殖業和生活污水,使海洋遭受嚴重污染,造成區域海水含氮、磷、微量元素和有機營養物質的富營養化,為赤潮、綠潮生物的快速生長繁殖提供了物質基礎和首要條件。加之水文、氣象和海水理化因子變化的原因,促成了赤潮、綠潮的爆發。

赤潮已發展成為全球性的海洋公害。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瑞典、挪威、菲律賓、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和我國等30多個國家的海洋區域中,赤潮發生得都很頻繁。同時綠潮在上述海域內也間有發生。20123月,衛星照片顯示南極洲海域出現大規模綠潮,它的寬度約200公里,長度約100公里,漂浮了大約3周時間。

近幾年,“綠潮”“赤潮”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全球爆發“赤潮”“綠潮”的范圍也越來越廣。

“赤潮、綠潮”的危害:高消耗水體中溶解氧、嚴重抑制浮游植物制造氧氣、又覆蓋水面阻隔海洋的氣體交換,使“赤、綠”海水區域長時間處于缺氧或者亞缺氧狀態,使魚類因缺氧而窒息死亡;造成水體通風及光照條件的惡化,抑制了水體中有益浮游生物的生長繁殖,阻礙了其它藻類的光合作用;其生長、繁殖及腐爛,會釋放氨氮、產生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加之大量消耗氧氣,嚴重危害海洋生物、破壞海洋生態平衡。有些“赤潮”的體內或代謝物中含有的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魚、蝦、貝類等生物,并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

1933年首次報道我國海域發現赤潮,至上世紀70年代以前我國很少發生。隨著海洋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趨嚴重,僅2009年至2013年我國發生大面積赤潮計311次。

5、海洋急劇退化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20114月,27名國際頂尖海洋專家在牛津開會,綜合各方對全球海洋生態問題的評估,集結成報告。

報告指出:“海洋生態惡化的程度,比幾年前的預測還要嚴重,海洋污染和氣候暖化極有可能滅絕全球大量海洋生物,形成千萬年來最大的一次破壞。”;“現在碳被吸收的速度,已比5500萬年前上一次全球海洋生物大滅絕的時期快很多。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也增加了兩倍,導致一半的深海生物被滅絕。”;“由于大量的碳進入地球的氣候系統,連鎖反應導致海洋的酸化加速。”;“導致海洋環境惡化的三個因素,都是人類活動直接產生的后果,分別是全球暖化、酸化和缺氧現象。

這些專家認為,人類活動的負面影響破壞了海洋生物多樣性;危及海洋生物圈的食物鏈,海洋高等動物和壽命長的大型魚類持續不斷地減少;并造成大氣和海洋升溫、北極冰過快融化、海平面上升,正致使其他問題更加惡化。

由于人類制造的污染、溫室效應、過度捕撈已經改變著海洋的基礎化學成分,逆轉著海洋的進化趨勢,海洋生態正經歷從復雜到簡單的退化。

海洋過度的吸收著由人類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而且海洋中的氧氣濃度正在降低。富碳、缺氧就破壞著海洋高等動物的生存條件。原始海洋生物是厭氧的。最近,海洋生物學家居然在海洋中發現了以為早就滅絕的厭氧型生物:一種生活在幾億年前的遠古鲇魚;還有一些厭氧微生物也重新出現在顯微鏡下。這是海洋生態退化的明顯標志。

海水的酸性正在上升,海洋酸化的過程抑制了海洋生態系統的很多重要功能,如光合作用減弱,碳酸鈣的沉積變慢,這意味著很多生物會因此面臨災難。

海洋里的高等生物數量逐日減少,低等生物再次占據統治地位。從原來充滿大型魚類的復雜食物網絡變成被微生物、有毒藻類、水母、原始厭氧生物和小型魚類統治的簡單生態系統。如今的海洋生態不是正常的進化,而是朝著原始形態退化。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搖籃,是地球上巨大的資源寶庫。海洋對地球氣候發揮著巨大調節作用,對地球生態環境起著重大的凈化作用,海洋生態影響著整個陸地生態。海洋提供數十億人口的食物,海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通過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地球上氧氣的大約70%,(每年360億噸),作為地球生命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現在的海洋,正在步入全球海洋生物大滅絕、全球海洋生態崩潰的滅頂之災。

 

八、土壤持續污染

土壤:是依托土地母質層由顆粒狀礦物質、有機物質、水分、空氣、微生物等組成的能生長植物的土地表層物質。

土壤污染:即主要由于人類活動產生的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土壤并積累到一定程度,超過土壤本身的自凈能力,而導致土壤質量下降乃至性狀變劣的現象。

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兩大類。無機污染物主要包括:酸;堿;鎘、汞、砷、銅、鉛、鉻、鋅、鎳等重金屬;鹽類;放射性元素銫、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機農藥;石油;酚類;氰化物;合成洗滌劑;生活污水、污泥及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

當土壤中含有害物質過多,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就會引起土壤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有益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

土壤污染的后果:一是有害物質和其分解作用在土壤中通過“土壤→植物→人體;土壤→水→人體;土壤→空氣→人體;土壤→人體皮膚接觸”等途徑被人體吸收,危害人體健康。二是有害物質和其分解作用抑制、損害植物的正常生長,降低農作物的產量。三是土壤污染的有害物質還可能進入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接續污染其它生態資源、環境。

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潛伏性、累積性、長期性、難可逆性的特點。有關地質學家指出,土壤一旦被污染,通過自凈能力完全復原周期長達千年。國家高等學校土壤學重點學科帶頭人、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潘根興指出:“土壤污染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沒有外來的治理干預,千百年后土壤也無法自凈,有的地塊永遠都無法自凈,甚至出現環境報復。”而土壤污染修復的成本高、周期長、難度大,需要天價費用。

 

土壤污染的途徑:

1、化肥的過度施用

單獨施用、過量施用化肥有很大弊端:

①農田施用的任何種類和形態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化肥利用率,氮為30—60%,磷為2—25%,鉀為30—60%。未被植物及時利用的氮化合物,可能導致土壤、水源、空氣受到污染。

②導致土壤酸化,促使土壤中的pH值下降。當土壤的pH值下降時,病害和害蟲就易于發生。酸度很高時,土壤中的有毒金屬元素會析出。

③單獨施用化肥將導致土壤結構變差,融重增加,空隙度減少。

④過量施用化肥可能使土壤的有機質下降、有益微生物減少,造成土壤肥力失衡、活力下降。

⑤氨氮元素過多,會造成土壤對其它元素吸收性能下降。

2、農藥的過度施用

據科研部門測算,農藥在使用中,一般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標病蟲,99.9%的農藥則進入生態系統,其中對土壤的污染,最為顯著。

過度施用農藥會造成相應的土壤重金屬、激素的有機污染。通過農產品危害人體健康。

被農藥長期污染的土壤將會出現明顯的酸化、土壤孔隙度劣變、土壤全量養分也會隨污染程度的加重而減少。過度施用農藥,在殺蟲、防病的同時,也使有益于農業的微生物、昆蟲、鳥類、生態系統遭到損害。

3、“白色污染”

或因殘留的農膜不易降解,或因殘留的農膜累積過多,農膜殘片、殘屑的過度殘留,造成了土壤的“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破壞了土壤結構,阻礙了作物根系對水、肥的吸收和生長發育,使壤土水分難以下滲。而且殘膜在分解過程中會析出鉛、錫、酞酸脂類化合物等有毒物質,造成土壤污染。

4、污水灌溉

用未經處理或未達到排放標準的工、農業及生活污水灌溉農田是污染物進入土壤的主要途徑。污水中含有高量的有毒有害的無機物(包括重金屬)、有機物、微生物、病原體等。

5.固體廢棄物污染

工、礦業固體廢物、畜禽等養殖業垃圾、生活垃圾、廢舊電池等進入土壤,是土壤的固體污染物。種類繁多的固體廢棄物,在堆放或處理過程中,由于日曬,雨淋,水解、土壤侵蝕等作用過程,其中的有害化學及重金屬元素容易分解散落,以輻射狀,漏斗狀向周圍土壤擴散。據測算,1節一號含汞電池爛在土壤中,可以使1平方米土地失去種植價值。

6.酸雨污染

工業排放的 SO2NO等有害氣體在大氣中發生反應而形成酸雨,以自然降水形式進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在酸性增強的條件下,土壤中的鎘等重金屬活性也隨之增強,更易被農作物吸收。

7、降塵污染

人類活動產生的重金屬粉塵以氣溶膠的形式進入大氣,經過自然沉降和降水進入土壤,造成污染。冶金工業煙囪排放的金屬氧化物粉塵,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塵形式進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廠為中心、一定半徑范圍的大氣和土壤污染。由于汽車尾氣中,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劑四乙基鉛隨尾氣排出,在車流量大的公路兩側,常形成明顯的鉛污染土壤帶。

8、放射性污染

核試驗、原子能工業中所排出的三廢由于自然沉降、雨水沖刷和廢棄物堆積而污染土壤。由于磷礦常伴生鈾、釷、鐳等天然放射性元素,磷肥的過度施用,也可能導致放射性土壤污染。受到放射性污染是難以排除的,只能靠自然衰變達到穩定元素時才結束。

 

現在很多的人體疾病、非正常死亡,都與飲食進而與土壤污染有直接關系。土壤污染通過農產品對人健康的危害絕大部分是隱性狀態,即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在人體中的累積。但當土壤或人體中的累積達到了一定限度,定時炸彈就爆發為顯性危害。如:

美國20世紀70年的“加利福尼亞州拉夫運河事件”;20世紀后半葉的“棕色地塊”。

日本1877年栃木縣的“足尾礦污染事件”;1931年至1972年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發生的“骨痛病事件”。僅從1974年至2003年的29年時間里,日本的土地污染事例就達1458件(還不含耕地污染數據)。

據新華網20140625日發表的(記者史衛燕 劉良恒)《面積廣 技術弱 資金缺——我土壤污染治理面臨三大難》一文披露:

“近年來,(我國)‘鎘大米、癌癥村、砷中毒、毒生姜’等土地污染帶來的問題一次次沖擊著公眾心理防線。

人口只有4萬多的鄉鎮,血鉛超標的兒童超過300人。近日在湖南省衡陽市大浦鎮發生的兒童血鉛超標事件,引發社會強烈關注。據披露,當地超標兒童的血鉛值最高達到了322微克,遠遠超過100微克的健康標準。

  沉默的土地在不斷的污染積累中開始事故頻發,曝光兒童血鉛超標事件的就有江西吉安、陜西鳳翔、湖南武岡、云南昆明、龍巖上杭、湖南郴州等地,最終結論均與企業非法排放引發土壤污染相關。

土地污染在危害人們健康的同時,也給地區經濟發展帶來重創。2013年上半年,素有“湖廣熟天下足”之稱的湖南省連續兩次被曝光其所產大米重金屬鎘含量超標,湘米的銷售一時陷入困頓。”(注:以上引自新華網625日《面臨三大難》原文;另據百度文庫資料,2009 中國癌癥村數量已超過 247 個。

 

有資料認為,從20世紀 60 年代,荷蘭、美國等發達國家因為化學廢棄物的傾倒導致嚴重的土壤環境問題至今,土壤污染已遍及世界五大洲,并主要集中在歐洲,其次是亞洲和美洲。

1986年《世界資源》報告說,歐洲有15個國家近1700萬英畝的森林受到“森林死亡癥”的侵害。德國的一些科學家說,德國2/3的林區土壤的酸化深度在1, 使它們的根系無法發展。

19884月法國《科技與生活》月刊指出:“由于人們大量拋棄廢舊制成品, 全世界的錳、鉬、鎳、銻和釩的產量1~ 5%都回到了大自然中去了。大地并不是一個無底垃圾桶,它的容納能力是有限的。日本和歐洲的一些土地的被污染已接近極限, 因此必須采取排污措施。”

沒有查到世界及其他國土壤污染面積的規范數據。但是,由于酸雨是污染土壤的因素之一,僅從酸雨污染區域的面積來看,全球土壤污染的面積是個較大的比率。在全球的三大酸雨區中,以德、法、英為中心,波及大半個歐洲的北歐酸雨區和包括美國、加拿大在內的北美酸雨區的污染面積已達1000多萬平方公里,(另一個酸雨區在我國。)本世紀以來,世界的酸雨污染日益擴大并加劇。酸雨逐漸向東歐、印度、東南亞及中國內地擴展。同時酸雨的酸度也在逐漸增強。

根據以上所述,加之其它普遍存在的污染因素,可見全球程度不同的土壤污染,面積、占比都不會小。

我國的土壤污染很嚴重。20140417日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公報】顯示:“20054月至201312月,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土資源部開展了首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 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1.1% 。從土地利用類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19.4%10.0%10.4%。”

也就是說,我國近15的耕地遭到了程度不同土壤污染,相應的,我國約近15的農產品遭受了程度不同的品質污染。

由于:比之于現在,調查統計起始于2005年;比之于全部土地,實際調查面積約630萬平方公里,我認為,這個污染數據是起碼的底線數據。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2.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5.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6.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9. 中日合作:是該扒扒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軍美化師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0.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6.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