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極端重要,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習近平總書記這三個“事關”,站在黨和國家全局的高度,指明了意識形態工作引領社會、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的強大支撐作用,道出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性、戰略性、全局性意義。
意識形態與社會思潮存在極為密切的關系,一個社會的社會意識往往通過社會思潮表現出來,成為意識形態狀況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特別是在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思潮是意識形態的集中反映。那么,什么是社會思潮,目前我國主要有哪些社會思潮?客觀評判社會思潮總體態勢有何意義?當前引領社會思潮應著重解決哪些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春華研究員,對有關問題回答了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的提問。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春華研究員向記者介紹說,對于思潮問題要善加辨別,區別對待,實現思潮問題的引領根本上還需要解決實際問題。
社會思潮實質是相對理論化的民眾訴求
記者:當前在思想理論界乃至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講到社會思潮,“社會思潮”成為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匯,似乎成了一個非常“時髦”的字眼兒。那么究竟什么是社會思潮?
李春華:是的,現在從學術界、輿論界到普通民眾,從報刊書籍到網絡媒體,論及、談及“思潮”的比比皆是。但究竟什么是“社會思潮”卻又有不同的理解。很普通民眾可能不一定知道什么叫“社會思潮”,但社會思潮的產生與民眾卻有很大的關系,它實質是民眾訴求的理論表達。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利益主體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政治訴求、價值訴求,這些訴求通過一些精英知識分子“加工、生產”出一定的理論體系,經過思想家倡導在大眾中廣泛流傳,進而形成“潮流”,我們就稱之為社會思潮。
關于社會思潮的定義,當前學界普遍把1902年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的關于“時代潮流”的描述作為社會思潮的經典概念。“凡文化發展之國,其國民于一時期中,因環境之變遷,與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進路,同趨于一方向,于是相與呼應洶涌,如潮然。始焉其勢甚微,幾莫之覺;浸假而漲——漲——漲,而達于滿度;過時焉則落,以漸至于衰熄。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則其‘思’必有相當之價值,而又適合于其時代之要求者也。凡‘時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時代,必文化昂進之時代也。”并不是所有的思想都能成為思潮,成為思潮的思想,必然有非常豐富的思想內涵,符合時代的要求;也并不是所有的時代都有思潮,有思潮的時代是一個文化昌明的時代,非常深刻地說明了思潮的特點。梁啟超沒有區別進步的和落后的社會思潮。在他看來,社會思潮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改革開放以來對社會思潮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有:許啟賢認為:社會思潮是一定時期內、反映某一階級或階層群眾利益和要求的、以某種理論學說為主導或依據的思想趨勢或傾向。王銳生認為:社會思潮是許多個人思想的匯集,其本質是物質的經濟關系、人們生存的社會條件以思想觀點和情緒等形式在社會一部分人的意識之中的反映。梅榮政認為,社會思潮是某一時期在某一階級或階層中反映當時社會政治情況而有較大影響的思想潮流,它以一定的社會存在為基礎,以特定的思想理論為理論核心,并與某種社會心理發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作用。在我國最早開展“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的林泰先生認為:社會思潮是在社會變革時代由一定思想理論引領的、反映社會歷史走向訴求的、影響面很廣的思想觀念或傾向。
這些定義雖然各有側重,但基本含義是相同的。一般認為,社會思潮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與時代和社會重大問題聯系并建立在一定的社會心理基礎之上(因環境之變遷,與夫心理之感召),具有某種理論支撐或理論形態并在一定范圍內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帶有某種傾向性的思想趨勢。社會思潮的實質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時期,反映一定階級、階層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情感需要和思想愿望,并有一定的社會理論作指導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心理的思想傾向和思想潮流。
社會思潮有別于一般思想觀點
記者:那么,社會思潮與一般的思想觀點或思想理論有何區別呢?或者說社會思潮具有哪些特點?
李春華:是的。社會思潮與一般的思想觀點或思想理論是有區別的。不是任何一種思想觀點都能成為社會思潮,也不是每一個歷史發展時期都會存在社會思潮,一種理論主張或思想觀點能夠成為一種社會思潮,需要具備獨有的特點。
關于社會思潮的特點,就目前學界研究的情況來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時代性或現實性。社會思潮往往產生于社會大變革時期,是對大變革時代社會政治情況、社會歷史走向訴求的反映。第二,階級性或政治性。利益反映著階級、階層間最基本的經濟關系。社會思潮是對社會現實的物質的經濟關系反映,是不同階級及階層間的利益訴、政治訴求、價值訴求的表達。第三,理論性或思想性。社會思潮是以特定的思想理論為核心、為主導、為依據的思想觀點和思想潮流。第四,社會思潮具有流行性或變動性。它雖然以一定的理論為核心和主導,但與社會心理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通過一定的社會心態、社會行為、觀念文化等途徑得以表現和傳播,形成“流”和“潮”,呈現出潮起潮落、此起彼伏、變化不居、十分活躍的特點。第五,群體性或群眾性。它在一定階級或階層的人群中得到較為廣泛的傳播與支持,顯現出絕大多數人的共鳴與趨同。因此,社會思潮必以特定的群體作為其主體和載體,這是它形成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目前對我國影響比較大的是三種思潮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也應該是社會思潮十分活躍的時代。那么,當前我國主要有哪些社會思潮?近年來影響較大的社會思潮有哪些呢?
李春華:的確如此。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前所未有變革,也必然引起人們思想上的震蕩,思想領域出現了異常活躍的局面,社會上各種思潮紛至沓來,推動和影響著人們形成相應的思想觀念。
從目前研究的情況來看,對當前我國存在的社會思潮有的歸納為六種,有的概括為七種,還有的總結為十種。如中國社科院的程恩富教授認為:當前中國的“七大社會思潮”: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新左派、折衷馬克思主義、傳統馬克思主義、復古主義和創新馬克思主義。蕭功秦認為是“六大思潮”:自由主義、新權威主義、新左派、新民族主義、文化保守主義、民主社會主義。《人民論壇》2010年和2013年連續幾年調查推選年度重大思潮“十大思潮”。2011年值得關注的十大思潮:普世價值論、新自由主義、創新馬克思主義、道德相對主義、社會民主主義、文化保守主義、新國家干預主義、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公平正義論。2013值得關注的十大思潮: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民族主義、創新馬克思主義、普世價值論、憲政思潮、民粹主義、新左派、新儒家、偽科學。
近年來,影響較大的社會思潮,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新自由主義思潮。新自由主義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式走到歷史前臺,由經濟思潮逐步轉化為一整套政策主張和一系列改革實踐,進而被西方作為主導性的治理范式推向全球。新自由主義核心就是主張“三化”,即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場化。新自由主義把資本主義的私有制視為唯一合理的制度,極力反對公有制,用資本主義制度代替社會主義制度,并且取得了累累碩果。今年《求是》雜志第16期發表了一篇文章,叫《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成績單”》,用一系列活生生的事實,證明新自由主義思潮泛濫造成的后果、本質和危害。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撰文指出:新自由主義一直是為某些利益集團服務的政治信條,從來沒有得到經濟學理論的支撐。
新自由主義在我國的影響非常明顯。比如,“國退民進”,解構公有制,不但主張國有企業的私有化,甚至要把公共服務也私有化;反對政府干預和宏觀調控,盲目迷信“看不見的手”,而排斥“看得見的手”。新自由主義思潮沖擊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必須要加以批判和抵制的錯誤思潮。
二是普世價值思潮和憲政思潮。這兩種思潮的核心實質,都是認為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作為人類普遍“永恒的價值”,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人類文明的成果,已經成為代表人類政治文明主流的、現代文明社會普遍接受的“普世價值”。因而,不論是西方比較成熟的國家,還是一批發展中國家,都應把西方的政治制度作為國家政治建設的目標。其目的就是要用英美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主義的多黨制、、“三權分立”、議會制等改造中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成資本主義。這是我們必須反對的思潮。剛剛召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但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
三是“歷史虛無主義”。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后與文藝工作者交流,稱現在一些諜戰劇不尊重歷史,給觀眾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這實際上是歷史虛無主義對文藝影響表現。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十分猖獗。一些人篡改甚至虛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貶損革命先烈、革命前輩,詆毀甚至丑化黨的領袖等,其目的是否定中國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否定社會主義的合法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的合法性。
還有一種就是“否定改革開放”的思想傾向。一些人以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把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歸咎于改革開放,認為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改過了頭”,質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性質,把它說成是“中國特色資本主義”、“資本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權貴資本主義”等,借此反對改革開放的路線方針政策,鼓噪“改革停滯論”、“政治體制改革滯后論”,主張所謂“全面徹底的改革”。這顯然是錯誤的,是要回到“封閉僵化的老路”上去。
社會思潮不一定都是和主流意識形態對立
記者:您上面說的幾種社會思潮都是錯誤的甚至是反動的思潮,當前,人們好像把社會思潮都看成是錯誤的,是與主流意識形態對立的。您怎么認為?客觀評判社會思潮狀態有何重要意義?
李春華:是的,是有這種傾向。就目前研究的情況來看,當前對社會思潮性質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一是絕大多數研究者都把社會思潮作為錯誤思潮或是負面影響為主的思想意識。例如,在中國知網以“社會思潮”為題名檢索,共找到5066篇。我們看檢索的第一頁的20篇的篇名即可看出這種對立傾向:《當前我國社會思潮與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研究》、《論社會思潮沖擊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等等。從研究的題目上就可以看出,基本上都認為社會思潮是錯誤思潮,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作用都是沖擊、威脅、損害,侵蝕其權威地位和指導功能,因而要應對錯誤思潮的挑戰。二是認為社會思潮既有正確、進步、積極的社會思潮,具有錯誤、落后、消極、反動的,但對前者幾乎沒有具體的研究。三是少數研究者把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也作為一種社會思潮。代表性的是朱士群在《當代中國社會思潮:回應與引領》。他在文中認為,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的主旋律是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的主流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還有的研究者認為:“在我國當今社會思潮中, 既有當代馬克思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等主流思潮,也存在民主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激進主義、新保守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歷史虛無主義、公共知識分子、后現代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非主流思潮。”
社會思潮在本質上是一定時期一定階級或階層利益訴求的反映,是一個社會意識形態狀況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因此,如何評判當前我國社會思潮總體態勢,首先關系到對當前思想理論領域狀況的客觀評價。在當前的研究中,無論是把社會思潮歸結為錯誤思潮,從而將主流意識形態與所有的社會思潮對立起來,還是雖然承認社會思潮的積極意義而卻未能深入研究,不僅會在理論上產生混亂,也與我國當前思想文化的總體狀況不相符。其次,在社會利益主體日益多元化的過程中,不同社會群體出于自身現實利益和未來利益預期,紛紛將尋求意識形態支持作為實現自身利益需求的重要途徑。社會思潮正是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的思想反映和表達。可以說,社會思潮之間的爭論,從根本上反映著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利益訴求的沖突和博弈。
主流意識形態源于思潮但又與一般思潮不同
記者:我們提出的引領社會思潮,既然是“引領”,就說明存在分歧、對立,否則就不需要引領了。這是否說明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思潮的對立?主流意識形態不包括在社會思潮在內?
李春華:從邏輯上說,引領社會思潮,引領的對象一定是錯誤的,需要引領,主流意識形態不是社會思潮,如果主流意識形態也是社會思潮,那就等于自己引導自己了。因而,被引領的思潮應該都是主流意識形態之外的思潮,即都屬于非主流意識形態。但關鍵是作為非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思潮是否都是錯誤思潮?這是應該弄清楚的。
主流意識形態是一個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思潮。主流意識形態是統治階級的思想,一切與主流意識形態有差異、對立甚至反對主流意識形態的都屬于非主流意識形態。我們現在討論的社會思潮,顯然不屬于主流的意識形態。
轉化為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思潮雖然還有社會思潮的特征,但他已經從諸多的社會思潮中“脫穎”而出成為統治階級的思想——主流意識形態,具有主導、引領其他社會思潮的作用,因而,在這種條件下所講的社會思潮,不再包括主流意識形態在內,而是作為非主流意識社會形態存在的。當然,作為非主流意識形態的社會思潮并不都是錯誤的、與主流意識形態對立的。
思想問題的最終解決依賴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記者:應該如何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呢?當前引領社會思潮的著力點是什么?
李春華:在當代中國,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其主要任務就是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并用其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首先,弘揚主旋律,發揮先進的、積極、進步的社會思潮的作用。“引領”不是僅僅批判錯誤思想,更要大力宣傳正確的思想,發揮好正面引導的作用。應該肯定,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對社會思潮總體的引導、引領作用是顯著的、有效的、成功的,當代中國社會思潮的總體態勢和主流是健康、積極、向上的。比如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日益深入人心,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已成為當今社會思潮的主流形態。
其次,“引領”包括吸收借鑒社會思潮中的合理因素。例如,生態主義、全球化思潮、現代化思潮、消費主義、發展主義、大眾文化、科學主義等等。這些思潮中,有很多由于自身發展而走向極端和反面的,因而這些社會思潮本身存在著兩面性,可以通過揚棄,吸收借鑒其合理因素促進主流意識形態建設。
再次,批判和抵制錯誤思潮。一是包括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普遍流行的社會思潮,這些思潮看似沒有理論和學術流派的支撐,但實際上它們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和價值態度,對這些思潮的贊許或者批判,甚至不需要追溯背后的理論依據和學術流派。二是包括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憲政民主等具有理論觀點和學術流派的社會思潮。這些思潮不像普遍流行的思潮那樣為公眾所熟知,但它們卻是涉及問題比較深刻、表現比較活躍、對政治和社會建構更有影響的社會思潮。當然,批判和抵制不能簡單化的否定。“引領”的本質在于“超越”。只有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才能給予這些錯誤和反動思潮以有理有據有力的回擊。
當前引領社會思潮應著力解決問題,應是將引領社會思潮與全面深化改革相結合,將批判和抵制錯誤思潮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著力解決現實中存在的重大問題。社會思潮屬于社會意識范疇,而社會意識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否則,即使我們在意識形態工作上投入再大,面對現實都是蒼白無力的,都無法從根本上消除人們的思想困惑和質疑。思想問題的最終解決依賴于實際問題的解決。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正處在關鍵時期,我們只有從根本上解決諸如住房教育醫療、貧富差距、腐敗、就業、社會和諧等問題,才能使人們從內心深處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念和對黨的信任。應該說,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正是這樣做的。一方面,強調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要求對錯誤思潮敢于“亮劍”,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另一方面,又積極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堅持壯大國有經濟,批評私有化思潮,另一方面積極推進國有經濟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改革。這種做法也使引領社會思潮取得更有說服力的效果。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