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可否認,我們的典型宣傳很久以來都陷入到一個“高大全”的模式里,對它進行質疑,有利于典型宣傳理念、手段、方法的改進。但對于一個為國家和民族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卻用一些旁枝末節甚至莫須有的質疑與炒作來否定,未免有點殘酷。
1952年10月12日,志愿軍戰士邱少云犧牲了;2014年10月12日,英雄邱少云“死”了。
10月12日,人民日報官微發布微博:“【請銘記他的名字】他是重慶人,26歲隨人民解放軍29師入朝作戰。1952年10月12日正午,在潛伏任務中,敵軍的燃燒彈在他身邊爆炸。為了戰友,他一動不動,沒有發出一絲聲音,直到烈火吞噬了他的生命。他戰斗的地方叫上甘嶺,他是戰士邱少云。今天,邱少云犧牲的日子。為英雄點[蠟燭],緬懷、致敬!”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隸之邦,一個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則是不可救藥的生物之群。”這句話是革命先烈郁達夫在魯迅追悼會上說的。人民日報在邱少云這個耳熟能詳的革命英雄犧牲的日子,緬懷英雄,追憶英雄,正是這種“尊重”的實踐。不過,似乎事與愿違。
截止10月14日12:00,這條微博共轉發5757次,評論3575條。而這近4千條評論中,居然有很多人在顛覆性地否認邱少云的英雄身份,各種調侃,各種戲謔,各種斥責,各種辱罵,從否認邱少云的身份到否認這場第一次讓美軍包括日本刮目相看的戰爭。
曰:傻逼,都什么年代了,還在做這些虛假的洗腦教育。
曰:博主搞錯了吧?什么邱少云,這故事的主角不是叫火德星君祝融的嗎?
曰:小時候相信是幼稚,長大后相信是弱智。
曰:為了人類的解放而死,值得?,F在看,這些英雄保護了金家王朝。
曰:錯誤的戰爭,不值的死亡。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樣的顛覆當然不會是突然發生。事實上,在部分人心里,希望“英雄邱少云”死去已有些年頭。
10年前,荊楚在線率先報道湖北省安陸市鄉村教師廖忠明對《我的戰友邱少云》課文情節的質疑。廖忠明老師認為"邱少云英雄事跡"中至少有三處內容不符合軍事常識:1.邱少云在戰斗前被燒死,他隨身攜帶的武器(如手榴彈、爆破筒等)在燃燒過程中為什么不爆炸?武器是怎樣處理的文中只字未提。2.邱少云埋伏的地點距敵人只有60多米,能聽到敵人的講話聲,這讓人疑問。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燒半個多小時,他周圍的冬草一燒也都光了,居高臨下的敵人大白天為什么不能發現目標?3.文中資料表達模糊。一個"中午時分"就是幾個小時的誤差,整個潛伏部隊究竟多少人?在山坡的草叢中能潛伏一支多大的部隊?殲滅的"全部敵人"也不知道有多少。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自是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所以不想對廖忠明老師的疑問有任何非議。不過對他的疑問,俺倒是可以這么理解:“距敵人只有60米”到底是實際距離還是原文作者、邱少云戰友李元興估測的不準,大家無從知道。但在潛伏的安靜中,100米甚至200米能聽到敵人的講話咳嗽并不奇怪,所以,俺以為可能還是原文作者的估測不準所致,畢竟他們會帶槍帶彈,但不會帶測量儀,而且,在中國,多是用“里(華里)”“尺”等來計量長度,“米”這新鮮玩意用起來也就未必那么順手了。為什么燒那么久沒有被敵人發現?從有關資料來看,當時燃燒彈是落在邱少云的前面,被點燃的燃燒劑濺到邱少云棉衣服上才著火的,也就是說,燃燒彈及蒿草可能在我軍前沿接近敵方陣地一帶燃燒,煙與火恰好掩護了邱少云及戰友。“中午時分”是有幾個小時的誤差,但當時的條件,除了指揮員戴有手表,普通官兵基本上是不戴表的,哪有那水平用生物鐘來準確報時?山坡的隊伍,我較相信當時指揮這次行動邱少云的排長曾紀有的回憶,最前沿潛伏的應該只有50幾個,但第二、三波的官兵就不得而知了。至于殲滅的“全部敵人”是多少文章中沒有體現,這問題我想有點過于苛求--在那樣戰火紛飛的亂世,殲滅多少連敵人估計都不知道,我們就一定能那么準確?而且,李元興不過一名副班長,他就一定能知道?
對于生活在21世紀的廖老師來說,不懂得戰爭,不懂得具體戰場環境,有這些疑惑當然正常,雖然有點吹毛求疵。
真正在網上掀起高潮、產生顛覆性結果、殺死邱少云這個“英雄”的,還是廖老師的第一個問題:邱少云彈藥為何沒有爆炸?
在諸多宣傳畫上,邱少云并沒有背爆破筒,也沒有任何文字說邱少云背了爆破筒,所以爆破筒為何不爆炸是個偽命題,且放下不說。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即使不是像曾紀有所說的,“當時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剪開鐵絲網,所以大家并沒有帶武器”,即使如宣傳畫中所示,帶了手榴彈和槍支彈藥,就是否一定會爆炸?
子彈加熱應該是會爆炸的,大多數子彈(比如手槍子彈、小型沖鋒槍)大多數70度就很危險了,80度肯定會爆炸(狙擊步槍子彈等少數類型除外),主要是彈殼自身爆裂。只不過,在部隊呆過的人應該都記得,中國軍人的子彈袋都是背在胸前,也就是說,邱少云身上著火的時候,很可能子彈被壓在他的身體下,是不可能達到爆炸(不是射擊)溫度的。
至于手榴彈,朝鮮戰爭志愿軍彈藥應該填充的是TNT,這種炸藥的爆炸溫度是240攝氏度,用火焰直接燃燒是得費點勁的,但何況,在中國軍隊的單兵戰術里,埋伏伏擊時,手榴彈一定是放在頭部戰壕的位置,便于發起突擊,這樣的電影情節比比皆是,問問老兵,也大抵如此。
還有一個重要的扼殺死邱少云這個“英雄”的理由就是:一個人可以被火燒30分鐘而一動不動?有網友很專業地搬出神經學原理:控制疼痛反射的原始反射的中樞是脊髓,因此人在突發情況遭受劇痛時,神經末梢將透過脊髓傳達肌肉而做出反射動作,該動作是不受大腦控制……邱少云在著火時沒有“不受控制”地跳起來,只說明一個問題:他應該是在遭燃燒彈擊中當下,立即進入昏迷狀態無法動彈,最后在無知覺情況下被燒死。說到底就是要讓人相信,邱少云是個假典型,不存在這種為了戰友們不被暴露而連痛的本能都失去的人。怎么說呢,在白色恐怖中,那么多共產黨員在嚴刑拷打中亦能喊出“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豪邁,讓我不能不相信“共產黨員是特殊材料做的”的論斷,相信信仰的力量有時是可以壓制求生、恐懼等本能。我也親眼見過在某部一次誓師大會上,一只蜘蛛在兩個兵的帽沿間結了一個網而他們卻視而不見;我也親耳聽過一個故事,說閱兵訓練時,一名參訓人員被身后的隊員刺刀劃開一道深一厘米長十幾厘米的大口子,居然一聲不吭繼續訓練,直到休息,而那時,軍裝已全被鮮血染紅……由此,我更愿意相信邱少云一開始并沒有被燃燒彈直接擊中(他的戰友回憶中也從未有此種說法),當燃燒液流到他的棉衣上燃燒時,他是清醒的,他在忍受。至于后來,會不會因為缺氧窒息或巨痛導致昏迷,就無從考證了。
當然,廖老師的質疑之后,衍生出更多道貌岸然的質疑,如懷疑他出生地、家人情況、犧牲時年齡的,若干的版本,執著的質疑,更是印證著"謊言說一千遍就成真理"的常理。所有對邱少云英雄事跡的懷疑,當然不只是針對他一個人,更多是針對整個國家的典型宣傳的不真實,進而泛化到懷疑所有黨、國家和軍隊推出的英雄典型。邱少云會“死”,劉胡蘭、黃繼光、董存瑞、雷鋒又如何?有幾個還在網絡空間里被人當英雄來看?英雄之死,將會是整個民族得“軟骨病”的重要征兆,但也許我們會輕易忽視。
不可否認,我們的典型宣傳經常會陷入一個“高大全”的模式里,對它進行質疑,有利于典型宣傳理念、手段、方法的改進。但對于一個為國家和民族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卻用一些旁枝末節甚至莫須有的質疑與炒作來否定,未免有點殘酷。想起一個故事:前蘇聯拍過一部名為《決戰中的較量》的影片,講述的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故事。當時節節敗退的紅軍中籠罩著濃厚的失敗情緒,許多人認定德軍是不可戰勝的。緊要關頭,一位臨陣上任的將軍問在場的軍官誰是政工干部,當得到一位軍官的肯定回答后又問,有什么辦法提高士氣?這位政工干部堅定地說:“我們需要英雄!”事實正是這樣,當一個英雄被發現并廣為宣傳后,引起了戰場上官兵乃至全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和贊揚,紅軍士氣大振,最終贏得了勝利。這個故事很感人,也告訴著我們為何有些典型,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有所拔高(絕非放火箭式的拔高),但仍然需要重要的原因。
我不擔心每個人都在亂象的網絡空間忘了初心,不再相信這個世界還存在真誠和美好,因為我分明看到這條微博下已有近15000個贊,沉默的大多數未必發聲,但在微笑著寧可相信。
我只擔心著在基本上每個人都屬“不明真相群體”的網絡空間,愈來愈多的人喜歡以質疑的口吻否定,以批判的借口摧毀,有意或無意地沖垮我們的信念之墻!
鏈接:戴旭:堅守民族的精神高地——上甘嶺的中國故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