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經濟國有企業改革必須統籌社會主義宏觀全局
——深化國有經濟國有企業改革問題和建議之三
一、國有企業存廢、興衰的世界之鑒
近30年來,信奉新自由主義的人們為了推行私有化,在我國刮起了貶低和否認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之風,說什么統觀世界各國,國有企業的效率都低下,不利經濟發展;只有私有制發展經濟 最有效率。
果真如此嗎?我們從近代和當代世界歷史的實際來看看吧:
上世紀30年代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人們都知道是私人資本自由發展的必然結果。如何拯救這次資本主義危機?美國政府出臺了以國家干預經濟為主要內容的財政金融政策,并實行部分 生產力由國家控制的羅斯福新政來解決供需失衡的矛盾,有效地拯救了這次資本主義的大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戰爭創傷如何醫治?各個國家都運用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特別是歐美國家擴大實行了國有化措施,將石油、采煤、電力、煤氣、鋼鐵、汽車、造船、航空業的大部 分,鐵路、郵政、電訊等行業的全部收歸國有,作為調控經濟的手段和發展經濟的基礎力量,有效地醫治、恢復和發展了被二戰破壞的經濟。
上世紀80年代,英國 “鐵女人”撒切爾政府為擺脫英國當時困境,實行了大賣國有資產的私有化等政策,使失業增加,罷工不斷,通脹持續,供需矛盾和社會矛盾持續難解,經濟仍然低迷, 到90年代初她下臺前還出現了負增長。人們對此詬病不斷,直到去年她去世時,廣大勞動階級一片罵聲。
上世紀80年代前后,美國大力推行以新自由主義為核心的“華盛頓共識”,在國內外大肆宣揚和推行以私有化為根基的市場化和自由化,加之其他顛覆政策,雖然對瓦解前蘇聯和東歐國家起 了作用,也對美國經濟的一時發展有所刺激,但它并不能克服私有制的固有矛盾,以致暴發了2007年的美國金融危機,進而再次暴發了世界經濟大危機。
也是上世紀80年代前后,美國在拉美國家推行“華盛頓共識”,對這些國家的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使這些國家調控經濟的能力大大削弱,加之放開資本項目等自由化政策的互促作用,使這 些拉美國家的失業和兩極分化加劇,資源外流,社會經濟結構更加失調,經濟長期萎靡不振。
1917年的十月革命,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迅速改變了沙皇俄國經濟落后面貌,建成了打敗德國希特勒侵略者的工業基礎,并成為與美國抗衡的經濟大國。但 由于修正主義篡權,特別是戈爾巴喬夫“新思維”的毒害,在美國推行私有化的“休克療法”蠱惑下,資本主義全面復辟,社會經濟倒退五十年。
上述世界歷史鐵的實際說明,盡管國有經濟在不同社會制度中的性質有本質區別(資本主義國家的國企服務于資產階級的需要,社會主義國家的國企為人民造福),但由于國企本身是一種適應 現代化生產的巨大生產力,特別是起著其他所有制難以起到的調節經濟結構和社會矛盾的作用,保障著經濟穩定和發展。具體地說就是:國有企業的存在和興旺發達,國家調控力量就強大, 社會經濟發展就快;反之,國有企業弱小,或者廢之,則國家調控力量就弱小,社會經濟危機不斷,發展就慢,甚至倒退。
可見,新自由主義罔顧世界歷史的妄言完全是別有用心的。
我們指出上述這些,不僅是揭露新自由主義的國有企業“理論”違背歷史事實,以正視聽,也是希望人們從近代和當代世界歷史上國企存廢、興衰的結果給人們的啟迪,特別是政府部門決策 的借鑒。
二、我國國有企業的歷史地位和偉大功績不容否認、歪曲和污蔑
那些搞私有化的人,對我國國有企業更是充滿著刻骨仇恨的攻擊和污蔑:不僅胡說“效益低下”,而且攻擊為“是人民養活的吃光家底的敗家子”,是“從來沒有賺過錢”的“毒瘤”。
果真如此嗎?我們也來看看我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各個歷史過程的實際吧:
在革命時期,由于建立了根據地經濟(可謂國有企業的雛形),保障了打垮敵人的軍需供給,促進了革命戰爭的迅速勝利。
在建國初期,依靠從根據地發展起來的國有經濟實力和出色經營,迅速打退了資產階級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的猖狂進攻,對穩定經濟、安定民生和穩固新生紅色政權起了重要作用。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由于國有經濟的壯大,成為迅速改變舊中國一窮二白面貌的主導力量,使國家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滿足了各行各業生產資料和城鄉居民生活用品的需要,保證了市場物 價的長期穩定,保障了勞動者充分就業和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提供了國家財政收支和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增強了金融資源實力和國家銀行的調控作用,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建成了獨 立自主的工業體系和抗擊侵略的強大國防力量,特別是建設了壯大國威軍威的核世界和航天世界強國。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經濟除了繼續發揮上述作用外,還承擔了改革開放的全部經濟成本。特別是為外資企業的進駐和私企的發展承擔了所需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資金來源(如國家規定的所得稅 名義稅率,國企是50%-60%,而外企、私企只有20%-30%;而實際交納的稅負,國企是全額如數上交,而外企、私企基本為0,因為國家規定他們在初創期一般都享受5年的稅收免、減優惠,而 有些地方還給予了8 -10年的稅收優惠,許多企業優惠期一到就換個企業名稱繼續享受稅收減免優惠),并為外企、私企的生產經營提供了能源、原材料和許多機器設備,而且為外企、私企的 發展主動(而不是競爭失利 )收縮和退讓了大量產權、市場和資源。同時國家推行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制度等各項改革所增加的經費也主要來源于國有企業的稅收。
以上歷史實際說明,我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都是與國有企業的巨大貢獻分不開的。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國有經濟的上述作用,我們的革命、建設、改 革、開放不可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可見,那些妄圖私有化者們的上述攻擊完全是睜眼說瞎話,毫無根據。這進一步證明了他們這種顛倒黑白的歪曲和污蔑更是別有險惡用心。
我們指出這些,也是澄清被新自由主義攪混的歷史,以正視聽,同時也是希望人們從中國當代歷史上國有經濟所起的巨大作用中得到啟迪,特別是政府部門決策的借鑒。
三、國有經濟改革必須保障社會主義制度穩固、經濟實力擴大和增強
鑒于世界歷史和我國歷史說明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對國家穩固和經濟發展有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而我國當前又出現了國有經濟縮減過多,其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嚴重下降,成為許多社會經 濟矛盾發生的主要癥結所在, 因此,深化我國國有經濟的改革,不能再行退讓和縮小,而是要統籌社會主義全局,著力擴大和增強。這是從我國當前實際出發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的。否則, 必犯路線和道路錯誤。
國有經濟是一個綜合的整體概念,包括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我們統籌社會主義全局,應該進行好這三個層面的掌控和改革。具體建議是:
1、統籌宏觀全局,確保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搞好宏觀層面的掌控和改革。
這就是國家要有國有經濟整體布局的構建、調整規劃,并為保證這一規劃的實現所需的措施與改革等。這是反映和衡量我國憲法確定的國有經濟主導地位的重要所在。推進和加強這一層面的 改革對國家經濟發展和改革及其科學決策有重要意義,是不可缺少,而且是其他層面不可替代的。
目前,這一層面的內容缺失較多,因而推進改革的內容較多,包括堅持和體現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需要保持怎樣的數量和質量?從國有經濟總體狀況的把握和分析,哪些要進,哪些該退?重 大生產力如何布局,如何調整,如何利用好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國有經濟管理體制如何改革和完善?怎樣保證政令一體,實現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體制,防止各自為政?等等。希 望黨中央和國務院當前要著力抓緊這一工作。
這里一個最重要的內容是關于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這是國家性質和經濟發展主體地位和主導力量的重要體現。而且我國是社會主義大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國有經濟控制和影 響的范圍要比資本主義國家大得多。故而我國國有經濟的數量和比重,不能只以私有制為主體的資本主義國家20%左右的所謂“國際經驗”為依據,而應根據壯大社會主義實力,增強國家宏觀 調控能力,保障社會公平和社會穩定的需要為前提。因此我們的改革應提出并做到:國有經濟在社會總產值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爭取在15-20年內使國有經濟在社會總產值的比重 恢復到45%-50%。
2、建立和搞好國有經濟中觀層面的管理和改革。
主要是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組建和國有資產的行業管理和區域管理的改革問題。包括如何根據國家的需要和行業的特點組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提出 怎樣的運營方針和戰略、投資方針和戰略?國有企業如何“走出去”和“走出去”如何布局與如何管理?如何搞好在現行國有資產管理機構中如何推進和完善中觀管理工作?實行怎樣的管理 體制?總的要求是把國有資產中觀層面的管理和改革搞好,保證黨的18大確定的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的要求落到實處。
當前,各地方和一些部門在沒有統一法律和統一規劃的情況下,紛紛出臺國企改革方案,并部署改革,這是很危險的,對黨對人民極不負責,應果斷停止。
3、深化和搞好國有經濟微觀層面的改革,即國有企業個體的改革。
這一改革包括企業與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管理體制、企業發展方針戰略確定和調整,企業改組和聯合、企業生產經營分配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制度、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如何整治和防止企業腐敗 ,如何保障國企職工主人公地位,如何發揚光大“兩參一改三結合”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管理制度成功經驗,等等。改革的目的是把企業做大做強,而不是削弱,真正發揮國有企業在 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須要強調的是,每個國企都是國有經濟整體中的一員,她的改革必須在統一法律、統一政策、統一部署下,依據本企業的實際,征得廣大職工特別是基層勞動者的同意和法定程序的批準,而 不是由企業或某個政府部門自行其是的決定和進行。
4、國有經濟上述三個層面的改革應有先后順序的進行。
因為上述三個層面的改革是相互聯系、互為依據、相互促進、互相制約的。在我國當今的情況下,應當是:先宏觀,后中觀,再微觀。因為宏觀是大局,是根本。只有大局在握,才使中觀和 微觀有據,有發展和改革的明確方向,才好進行中觀和微觀改革。中觀是局部,是宏觀的分行業分區域的落實,是微觀營運的依據。其改革也應在微觀改革之前。微觀是基礎,是宏觀和中觀 的具體落實,應實現宏觀和中觀的要求,因而其改革應置于其后。如果不是按照這樣的順序,而是互不為謀,孤立自行,必然造成混亂,不僅傷害微觀、中觀,更是傷害宏觀整體。
當然,這種順序是在宏觀大局未定或者需要作調整的情況下必須遵循的原則,如果宏觀大局已定而無須作調整,只須作局部的個別的變動情況下則不須按此順序行事。
5、國有資產管理必須加強,而不是削弱。
首先是要進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一是要統一國有資產管理,改變國有資產分部門和行業、分地區互不相干、分散管理的格局。二是要革除國有資產管理機構片面由政府管理而無最高權 力機關監督的弊端,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領導和管理。因為國有資產的營運和管理,不是一般的行政工作,而是所有權的運用和管理,應由人民選舉的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三是國有資產管 理機構實行全國的垂直領導體制,以改變現今互不為謀、政出多門的弊病。四是調整和健全國資管理部門的內設機構,改變有的事無人負責、有的事職責不明等等現象。
當前還有一種不正確的聲音在誤導改革,認為國有資產管理機關對國有企業管多了,應當少管,只管資本,不管企業。這是不對的。當前國企中的經營失范,分配失調,矛盾日增,腐敗叢生 ,雖原因很多,但與國家對國資管理不夠不無關系。這里涉及到國有資產管理機關的職能問題。我們的國有企業是社會主義企業,是人民的企業,是為國家為人民謀利益的企業,她的經營必 須全面體現和履行這個基本要求,服從和服務國家宏觀全局,不能像私營企業那樣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排斥國家監管。因此,對國家和人民負有責任的國有資產管理機關自然要依法對企業 的資產運營進行監督管理,而不能像某些“改革家”誤導的那樣,脫離國家的宏觀大局和國企實體空談“你就管好資本的進進出出”就行了。
鏈接:深化國有經濟國有企業改革問題與建議(1-2)
(2014年5月28日第一稿,8月19日補充修訂稿)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