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作(新華社發)
張 華作
(新華社發)
【編者按】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分析城鎮化發展形勢,明確推進城鎮化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基本原則、重點任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論述了當前城鎮化工作的著力點,提出了推進城鎮化的具體部署,并作了總結講話。就會議傳遞出的許多新信息,本報今日請專家進行解讀。
1 不準亂跟風大躍進
【原文】
會議提出,根據區域自然條件,科學設置開發強度,盡快把每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開發邊界劃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
【解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城鎮化事關現代化,事關子孫后代,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大計。必須要有長遠眼光,必須突出天人合一,突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可持續發展。此次會議指出,未來中國的城鎮化道路應根據區域自然條件,科學設置開發強度,盡快把每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開發邊界劃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針對當前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問題,會議強調尊重自然,適應自然,體現了新型城鎮化的一個重要特點。
2 不準亂跟風大躍進
【原文】
會議要求,確定城鎮化目標必須實事求是、切實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層層加碼、級級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長。推進城鎮化既要積極、又要穩妥、更要扎實,方向要明,步子要穩,措施要實。
【解讀】
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城鎮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不可逆轉。城鎮化有自然的規律,既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無所作為。不能拔苗助長,即在產業支撐不足、就業崗位不夠、城市承受能力不夠的情況下,不能一味城鎮化。不能無所作為,則是指現在一些大城市有一定數量的農民工,應該積極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沒有產業支撐城鎮化很難進行,產業支撐是城鎮化工作的重點。未來要把“四化”同步作為一個重點,互為支撐,保證城鎮化可持續發展。
3 不準盲目大拆大建
【原文】
會議要求,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是我國發展必然要遇到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推進城鎮化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遵循規律,因勢利導,使城鎮化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
【解讀】
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過去提起城鎮化,大家想起的就是建房子、建橋,而這次強調城鎮化是自然歷史過程,實際否定了人為造城、大拆大建的思路。城鎮化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套開,經過一年討論,最終提出“城鎮化是自然歷史過程”非常不容易。
新型城鎮化明確提出要講究順勢而為,水到渠成,意味著不能刻意追求城鎮化率,地方政府的考核也不應刻意以城鎮化率為標準。
4 不準一味求洋求異
【原文】
會議提出,城鎮建設,要實事求是確定城市定位,科學規劃和務實行動,避免走彎路。
【解讀】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中國不能效仿西方的城鎮化道路,因為西方已經反映出了城市病——城市變成污染源,有錢人從城市遷出,出現了逆城市化。如果要達到90%的城鎮化率,意味著還將有5億人進入城市,城市的資源難以滿足需求,生活質量也會下降。
中國的城鎮化應該通過改造老城區并建設新城區以及新社區的方式來進行。老城區應該遷出污染企業,發展商業和服務業。新城區的建設則通過在城市周邊的工業園區內引入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業實現。而新社區則通過改造社會主義新農村,通過發展綠色經濟,增加公共服務實現。
5 不準造新城變鬼城
【原文】
會議提出,城鎮建設用地特別是優化開發的三大城市群地區,要以盤活存量為主,不能再無節制擴大建設用地,不是每個城鎮都要長成巨人。
【解讀】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當前,不少地區都存在人口城鎮化率遠遠低于土地城鎮化率的情況,嚴重的甚至出現了空城、鬼城,浪費巨大。會議提出,未來要減少工業用地,適當增加生活用地特別是居住用地,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結構。所以我們的城鎮化還是要以人為本。
很多城市公共設施建設占用了很多土地,城市化還是要讓城市成為居民居住的城市。然而現在很多城市開發的新城都是大面積廣場、蓋幾棟大樓,居民的民用空間很小。這種背景下,中國的城市化一定要遏制土地無限擴張,土地的居民用地、公共用地、產業用地之間應該有一個合理的比例。
6 不準讓市民成流民
【原文】
會議要求,要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提高城鎮人口素質和居民生活質量,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
【解讀】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戰略策劃部副主任鄭明媚:“以人為本”是本輪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基本出發點,應通過戶籍政策改善農民社會福利、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改善城市低收入群眾生活質量,避免城市內部二元化,也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要務之一。
今后,中小城市將成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點和主導方向。中國的中小城市發展并不充分,但是中小城市人口城鎮化的成本相對于大城市低很多,所以政策的導向是重點發展中小城市,引導大城市優質的資源向中小城市流動。現在北上廣等特大城市無法再集聚和承載再多的人口,“城市病”也越來越突出,因此,在放開中小城市落戶限制的同時,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7 不準一屆政府一張圖
【原文】
會議提出,城市規劃要保持連續性,不能政府一換屆、規劃就換屆。
【解讀】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現有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已起到了經濟引領作用,但中國區域幅員遼闊,人口、資源等長時間、遠距離的流動和配置,既不經濟又不安全,在中西部區域、東北部建設一定量級的城市群十分必要。如果完全依靠市場力量,政府不加扶持,可能有的地區就很難形成城市群。所以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政府有責任思考如何把規劃做得更科學,并且積極推動重大產業政策、生產布局在國家整體規劃框架下和區域發展相協調,因勢利導。
8 不準再搞千城一面
【原文】
會議提出,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
【解讀】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城鎮化絕不是簡單的蓋大樓、修馬路,不是城市的擴張。現在的城鎮化讓很多地方失去了家鄉的味道,全國的城市都是水泥高樓,玻璃幕墻,千城一面。反觀歐洲的小城鎮,都能看出它的文化,看出它的歷史,看出它的和諧,這點對于我國未來城鎮化發展非常重要。
9 不準“住上樓萬事愁”
【原文】
會議提出,城鎮建設,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
【解讀】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農村宏觀經濟室副主任李國祥:我國城鎮化亟須解決農民如何“市民化”和融入城市的問題。農民進城,其對土地的放棄與否要尊重自身意愿。農民進城后最難的首先是就業問題,其次是住房問題,還有子女教育問題,而不是僅僅解決一個戶口。新型城鎮化道路應由過去的制約外來人口融入到城鎮向積極穩妥地將轉移人口市民化轉變,城鎮建設和發展由過去的粗放方式向集約化轉變,城鎮由過去的過分注重經營城市向服務市民轉變,城鎮政府公共服務由過去的只面向戶籍人口向覆蓋到全部常住人口轉變,最終使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并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和城市群的科學合理體系。
10 不準亂舉債攤大餅
【原文】
會議提出,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解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要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切實提高城鎮建設用地集約化程度。同時強調,耕地紅線一定要守住,紅線包括數量,也包括質量。對此我認為,中央的態度十分明確,耕地的紅線是不能觸碰的,城市建設需要騰挪的空間要通過土地集約化來實現,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著力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換句話說,未來城鎮化的過程,一定是土地集約化的過程。政府財力是有限的。如果光靠財政資金來支撐城鎮化進程的話,等于逼著政府盲目舉債、寅吃卯糧,不僅不可持續,還蘊含巨大風險,因此還是要建立多元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本版稿件由本報記者 羅蘭 周小苑 趙鵬飛 宦佳采訪整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