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消息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高盛在中國以合伙方式創辦的一家教育公司,已成為云南錫業集團董事長雷毅反腐敗案調查的中心。
根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云南錫業集團董事長雷毅被控收受了2000萬元人民幣賄賂。云南錫業是全球最大錫供應商。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曾向雷毅提供賄賂的人包括勵德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李洪濤。
報道稱,這些賄賂款被用來疏通勵德收購滇池學院控股股權的交易,后者是云南錫業集團持有45%股權的一家私立高等教育機構。
中國官方報道并未提及高盛,但英國《金融時報》通過查閱公開的信息,發現了該行與李洪濤之間的關系。2008年5月,高盛與李洪濤最初創辦的北京國民教育集團通過合伙方式成立了勵德。高盛在其中的最初投資并未被披露,但是根據《亞洲法律評論》2010年發表的一份記錄文件,高盛之后向勵德追加了4150萬美元投資。
高盛拒絕對此置評。知情人士表示,高盛在勵德的持股比例低于50%。中國官方媒體報道沒有對高盛提出任何指責,只說對李洪濤個人進行了賄賂。
勵德旗下學校大約有2.5萬名學生。
勵德在香港公司注冊處的資料顯示,兩名高盛雇員是勵德的董事,他們分別是高盛歐洲商業銀行部主管安德魯-沃夫(Andrew Wolff)和高盛執行董事柳青。沃夫在2004年到2012年期間擔任高盛亞洲商業銀行部主管。
金融時報記者昨日打電話給云南錫業,但未得到回應。
高盛卷入云南錫業董事長受賄丑聞
2013年10月10日 14:41 來源:中國網
中國經濟網 北京10月10日訊(張美奇)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旗下一家規模較小的中國教育投資公司已卷入了全球最大錫業公司的受賄丑聞。2008年5月,高盛與北京一家教育投資公司--中國國教控股集團(National Education Group)聯手成立了勵德國際教育集團(LE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Group, 簡稱:勵德集團)。作為勵德集團的投資方,高盛與勵德董事長李洪濤本周被指控向深圳上市公司云南錫業集團(Yunnan Tin Group)董事長雷毅行賄。據國有媒體本周援引檢方的消息報道稱,雷毅收取了人民幣2,000萬元(約合330萬美元)的回扣,但這些錢并非全部來自李洪濤。自7月份以來,雷毅一直因涉嫌腐敗而接受調查。
附1:百度百科:云南錫業集團
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的省屬重點國有企業,是世界錫生產企業中產業鏈最長、最完整的企業,國家520戶重點企業之一、云南省重點培育的十大企業集團之一,在世界錫行業中排名第一。經過120多年的發展,云錫控股公司已發展成擁有40多個全資、控股子公司,有云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貴研鉑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在澳大利亞上市的YTC資源有限公司三個上市公司,成為集地質勘探、采礦、選礦、冶煉、錫化工、砷化工、錫材深加工、有色金屬新材料、貴金屬材料、建筑建材、房地產開發、機械制造、倉儲運輸、國際物流、科研設計和產業化開發等為一體的國有特大型有色金屬聯合企業,成為世界最大的錫生產、加工基地和世界最大的錫化工中心、世界最大的錫材加工中心,以及世界級的稀貴金屬研發中心。
附2:目前中國經濟成分一覽
據全國經濟普查的數據,從1996年到2004年末,在第二、第三次產業的企業實收資本中,國有資本所占全國實收總資本比重從58.6%降到48.1%;此后,盡管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總額絕對量在增長,但是私營企業資本總額絕對量增長更快,導致國有、集體經濟在總資本中的比重進一步下降,到2008年末,所有制結構變化已為“國家資本占33.4%,集體資本占3.0%,法人資本占25.5%,個人資本占22.9%,港澳臺資本占6.1%,外商資本占9.1%”。其中的法人可以理解為多種投資主體構成的企業組織,由于統計數據顯示國有和集體企業數量明顯下降,可以認為,法人資本的主要成分是私人資本。有學者計算,2008年包括企業和農戶的全國直接經營性資本所有權結構是:國有資本占24.35%,集體資本占7.24%,個人資本占52.56%,外商資本占15.85%;就是說,全國公私直接經營性資本的總量比例,已降為31.59 :68.41。(詳見:何干強:論改善所有制關系促進共同富裕)
可以比較清楚的是,當今中國的所有制結構,除電信、石油、電網、鐵路等超大型的一百多個國企以外,私有制經濟成分(民營和外資經濟)占據主體,據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的報告指出,在中國已經開放的28個產業當中,21個產業的排名前五名的企業都有外資介入。而分布于競爭型行業的國有企業占當今中國殘存的國有企業總數的90%以上。
附3:江涌:西方可利用海外賬戶敲打、操作中國官員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老百姓真正親歷了“官吏清則海宇平”的古訓。改革開放后,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旗幟下,“先富起來”成為大小官員的座右銘,撈錢貪腐像野草一般瘋長于中華大地。
根據諸多研究資料顯示,為了巨大的商業利益(占領中國民用市場)和國家利益(抑制中國科技創新),波音公司和中央情報局聯手,將中國民航總局高官拖下水。
落入圈套的高官,運用各種手法,最終令投入5.37億(折合今天當有數百億)研究經費、花費10年光陰、一代優秀科研人才、并成功試飛的“運十”下馬,中斷中國“大飛機之夢”。至今,在中國的航空干線上,飛行的盡是波音與空客的飛機。
隨著改革開放,跨國公司把新的科技、管理帶進中國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更新的、更隱蔽的賄賂手段。有人士類比,南美有一種殺人蜂,讓人聞風喪膽,就是歐洲人帶來的蜜蜂同南美本地蜂雜交的后代。
如今,中國的“土腐敗”與“洋腐敗”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如果再生出什么“新品種”,具備腐敗“雜交優勢”,治理起來就更難了。
更為復雜的是,跨國公司商業行賄在前,美國情報人員跟蹤在后,在貪腐官員自認為“神不知、鬼不覺”欣欣然接受跨國賄賂、在海外開設秘密賬戶的同時,這些官員、資料、賬戶都進入了美國情報機構的數據庫,成為未來、有的就是當下敲打、訛詐中國的把柄。
美國正是掌握了不少中國官員的貪腐和洗錢痛腳,在需要的時候就會將黑材料抖出來,這也是美國操縱中國的重要手段。
細心的人們不難發現,美國等西方跨國公司暴露的涉華商業賄賂案件中,真正是政府官員所為的少之又少,目前“曝光”的主要的是國有企業管理與銷售人員,這一方面可以“定向打擊”國有企業的形象,敗壞國有企業的聲譽,使國有企業成為不宜存在的企業。
另一方面通過對政府官員的包庇,進一步實現敲打與訛詐的目的,鼓勵他們繼續吸引外資,持續推進對外開放。
而那些涉案的政府官員,一旦東窗事發即可逃亡西方,被隱匿保護,實際上當中能被引渡回國的更是鳳毛麟角。
筆者雖然不能妄自猜測政府官員“紛紛”在海外開設賬戶,但是匯豐銀行公布其瑞士支行僅2007年一年從中國大陸吸收個人存款就達227億瑞士法郎,相當于1600億人民幣,依常識論,所謂“個人”定不是一般平頭百姓。
此外,僅僅中國各級官員出訪、出游以及子女海外讀書就業之輩難以計數,而由美國暴露出中國官員腐敗鳳毛麟角,難道這不是很蹊蹺嗎?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