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國際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FD),被視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又一例證。消息發布后,SFD與雙匯發展股價雙雙上漲,市場對此多持樂觀態度。
不過,這樁收購的背景可能并沒有市場想象的那么簡單。對于在A股上市的雙匯發展,幾乎不會帶來實際的商業利益。
收購方雙匯國際,是一家注冊在開曼群島的控股公司,并不直接從事任何實際業務。而雙匯國際是中國企業雙匯集團(中國雙匯)的大股東,中國雙匯又是雙匯發展的大股東──后者才是那家從事肉類制品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
從公開報道看,和雙匯國際隔了兩層的雙匯發展并不是交易主體之一,真正的收購方雙匯國際并非中國企業,其最大股東是國際PE基金鼎暉投資,占33.7%股份,其他股東也多為海外投行和PE基金。
據此前的報道,中國雙匯的管理層的確也在雙匯國際持有30.23%的股份,但該股份是通過管理層設立的興泰集團持有。而興泰集團自身也是一個注冊在海外的公司。
雙匯發展2012年年報顯示,雙匯國際的主要股東有:Heroic Zone Investments Limited(雄域公司)持股30.23%,鼎暉Shine、鼎暉Shine II、鼎暉Shine III、鼎暉Shine IV分別持股16.58%、9.20%、4.75%、3.17%,潤峰投資持股10.57%,郭氏集團持股7.40%,運昌公司持股6%,高盛策略投資持股5.18%,Focus Chevalier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新天域)持股1.73%,Blue Air Holdings Limited(新天域)持股2.42%,淡馬錫持股2.76%。
上述雄域公司由Rise Grand Group Ltd.(興泰集團)100%控股。據報道,2007年10月,雙匯集團及其關聯企業的相關員工約300人首先通過信托方式在英屬威爾京群島設立了興泰集團。
從這個角度看,這樁私有化案例,既不是兩家肉類產品企業的合并,甚至也不是“中國公司收購美國企業”,而是一家海外投資公司融資收購了美國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只不過,這家海外投資公司也擁有中國雙匯的多數股權。
在收購之后,中國雙匯和SFD之間仍然不會有直接的股權關系,只是同一家投資公司下屬的兩個獨立子公司。
附:雙匯高價收購疑竇叢生 頗似外資掏空中國企業套路
5月29日晚,雙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與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達成并購協議,雙匯國際將收購后者已發行的全部股份,價值約71億美元。這次并購不僅價格高,而且目的不明確,非常類似外資收購掏空中國企業的常用手法。
雙匯國際將支付給史密斯菲爾德47億美元現金,并承擔后者約24億美元債務。此次收購價為每股34美元,較史密斯菲爾德在公告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約31%。雙匯國際承諾,收購完成后將保持史密斯菲爾德的運營不變、管理層不變、品牌不變、總部不變,同時不裁減員工,不關閉工廠,并將與美國生產商、供應商、農場繼續合作。
曾因瘦肉精風波一度“元氣大傷”的雙匯,股價在多家基金的支撐下基本保持平衡的狀態,但因收購這個類似王健林收購歐美電影院線一般的大動作,著實讓社會各類人等非常關注。如果真的交易成功,將成為迄今為止中國公司對美國企業的最大一筆收購案。受此消息影響,股價一度沖擊43元高點,距離2010年12月47元高點不足10%的空間。
本次收購案中國銀行和摩根士丹利一共向雙匯提供了70億美元貸款,以供雙匯國際收購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雙匯承擔24億美元的債務。這一收購計劃對雙匯的利益點在哪里?如果雙匯收購成功,對國內養殖業有什么影響?目前最現實的是看到,豆粕期貨的價格在大幅上漲,也引起菜粕期貨價格的上漲。
但雙匯去收購美國最大養豬企業,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在如今的社會狀況下,中國人做的事情真是打破頭你都難想明白的,為什么去美國收購養豬業?還要扛24億美元負債?如果有70-80億美元,到澳大利亞或者阿根廷,甚至是巴西這樣的產糧大國去建個新的養豬基地好了,為何要承擔巨額債務買美國的養豬企業?養豬又不是什么高科技。所以這種收購的背后,暗藏的問題不是一般的大。
當初高盛曾經利用雙匯進行資本運作,獲得了豐碩收益。高盛和鼎暉在海外資本結構上做了不少動作,包括不斷地增發、轉讓等,但控制權一直掌握在二者手中。與2007年高盛收購雙匯的高調進入不同,高盛、鼎暉等機構投資者讓出雙匯的控制權卻顯得相當平淡。
而雙匯在資本運作上經常出現大宗關聯交易,也受到了各方關注,所以其關聯交易在2010年曾遭受過數十家持有雙匯發展的基金聯合抵制,這次收購世界最大生豬養殖企業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也是值得研究的,背景復雜,是個好案例。
過去外資與國內企業合資,合資以后外方就不斷通過轉移定價等方式,轉移利潤,制造虧損,用中方的利潤來彌補,最后拖垮公司,外資再借機全盤兼并。雙匯如收購美國企業,內地企業利潤是否要去彌補美國企業的債務窟窿,最后把雙匯拖垮,然后外資回頭再徹底吃掉雙匯呢?不得而知,但是不能不讓人產生一些聯想。收購企業本應是有條件的,比如裁員,變更管理人員等等,這幾乎是收購的基本常識,但是雙匯溢價30%多,幾乎全盤無條件收購美企,這讓人摸不著頭腦。中國企業難道需要這樣去收購外國企業嗎?
附:雙匯收購SFD 兩者共同股東高盛被指是重要推手
2013年06月02日 15:12 來源:新金融觀察 作者:孫瑞麗
雙匯進入21世紀以來,總共發生了兩次可以分別載入食品安全和跨國收購史冊的歷史性事件: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和2013年收購SFD事件。收購國際巨頭史密斯菲爾德,對雙匯來說,背后高盛的影子若隱若現。
雙匯難題
表面上來看,這兩次事件沒有任何關聯,然而對比雙匯和SFD的產業鏈和市場格局,不難發現,相比于SFD,雙匯在產業鏈構建中的養殖環節仍處于散養收購的階段;而在肉制品的市場中,雙匯目前占據主導的仍然是中低端市場。
北京東方艾格畜牧分析師王曉悅告訴新金融記者,產業鏈條不完整、產品主要分布在中低端市場,是雙匯一直以來面臨的最大、也是最難以解決的難題。此次收購SFD,雙匯不僅可以引進歐美先進的管理技術,也可以在肉制品高端市場上搶占先機。
據了解,雙匯目前競爭力較強的產品依然是處于中低端水平的火腿腸,雖然近幾年引進了冷鮮肉的加工環節,但是在市場中卻始終面臨著雨潤和眾品等實力相當的對手。
按照常理,誕生于1992年的雙匯火腿腸或許會跟大白兔奶糖、發條青蛙、水果橡皮一樣,成為80后、90后童年的經典回憶。然而,爆發于2011年春天的“瘦肉精”事件打破了或許會成為美好的記憶。
這次事件之后,雙匯一度成為眾矢之的,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之下,雙匯不僅被迫許下“生豬頭頭檢測”的承諾,還邀請全體職工和媒體,召開了一次聞名全國的“萬人大會”
在那次大會上,雙匯掌門人萬隆關于雙匯受損的通報和兩次致歉讓外界感到了他心中的委屈。全國養殖環境普遍松散、檢測機制普遍缺失,為什么單單抓住雙匯?
作為全國代表型企業,萬隆不得不向公眾一再表示,雙匯未來將從強化源頭控制、建立食品安全舉報制度、加快養殖業發展等7個方面加大力度,以確保雙匯產品安全放心。
這也是雙匯第一次面向公眾承認自己產業鏈條的缺失。然而,對于雙匯來說,控制源頭、健全產業鏈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養殖環節,但控制養殖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據熟悉雙匯的行業人士介紹,雙匯在最近兩年確實在致力于控制養殖環節,2012年,雙匯就有過多次收購本土養殖、屠宰廠的行動。
“不過,即便如此,雙匯離一條包括養殖在內的完善的產業鏈仍差得很遠。”這位行業人士表示。他認為SFD作為全球最大的供應商,早已具備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雙匯此次收購,也可以看出雙匯想要解決自身產業鏈難題的決心。
不僅如此,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認為,此次收購事件勢必會給國內其他肉制品企業產生一定壓力,尤其是定位中高端的企業。因為雙匯雖為行業內龍頭企業,但是其在中高端產品方面優勢不足,此次收購之后有望獲得技術支持,其必將發力中高端產品。
“兩者成功聯姻,不僅雙匯在美國及全球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直線上升,其在國內市場中的競爭力也陡然增強,行業地位更加牢固。”簡愛華說。
收購之舉
此次收購,被業界看成是一次“大手筆”的歷史性收購。收購雙方均為所在國家的巨頭性企業,SFD甚至是全球最大的豬肉供應商。收購完成后,雙匯無疑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豬肉供應商和生產商。
在雙匯國際的官方供稿中,作為雙匯國際主席的萬隆顯得“十分高興”:“這是雙匯國際和史密斯菲爾德的歷史性時刻,這是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內最大的豬肉企業的結合。”
然而在外界,圍繞這一收購行為的各方分析和猜測也像潮水般涌來:雙匯想要通過SFD實現其海外擴張、SFD早就覬覦中國市場、收購背后是為了完成資本運作等。
簡愛華認為:“這是雙匯順應時代,發展全球化戰略的重要一步。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國際化戰略是其做強做大的必經之路,雙匯作為國內肉制品加工行業的龍頭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拓展增長空間已經成為其發展戰略之一,收購全球最大豬肉企業是其全球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不僅如此,她還認為此次收購也是雙匯在后“瘦肉精”事件時代,重塑形象的又一舉措。卓創資訊姬光欣也表示:“雙匯收購SFD之后,可以利用SFD的良好聲譽,提升自身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為雙匯成為全球知名品牌鋪平道路。
也有分析師認為,目前,中國肉制品在國際競爭中始終處于劣勢,去年的肉制品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中國肉制品出口77%在香港,10%在吉爾吉斯斯坦,剩下的主要在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東方艾格農業畜牧分析師王曉悅向新金融記者透露,受制于中國肉制品的品質等原因,目前出口主要是在東南亞和部分中東地區,在歐美市場上卻始終沒有地位,這也是中國肉制品在全球市場上的一個缺失。此次若收購成功,憑借SFD在歐美市場上的地位,中國肉制品也將一步步深入歐美地區。
高盛助力
不過相比于熱熱鬧鬧的收購利弊的分析,關于此次收購行為背后的猜想也一直沒有停止。據了解,SFD曾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之后,自身也深陷經營的困境,并且曾一度被曝出處于破產的邊緣。SFD官方數據顯示,其在2009-2011年連續三年處于虧損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又有新聞顯示,中糧集團于2008年收購SFD4.95%股份;2009年11月,中糧集團又以1.94億元的價格收購SFD和比利時ARTAL在中國合資成立的專門生產經營肉制品的萬威客業務,而當時,SFD已陷入業績泥潭。不過相在2012年年底,這筆交易又全部退還給了SFD。
一位研究跨國公司合作的行業人士認為,中糧收購SFD時,SFD的股價正處于低點,但現在SFD的股價已經上漲,此時收購是一種收資性質的收購,非常劃算。
王曉悅也認為,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收購行為,SFD一直想進軍中國市場,而雙匯一直想提高自己產品的檔次,兩者想要合作的想法也許早就在醞釀之中了。不過對于收購之后的運作,他表示存在風險的可能性還比較大。“很難想象這兩家中西差別那么大的企業采取全資收購的舉措,收購之后水土不服是必然的。
卓創資訊姬光欣表示,雖然雙匯國際承諾保持史密斯菲爾德的運營不變、管理層不變、品牌不變、總部不變,承諾不裁減員工、不關閉工廠。但是未來公司的重大決策與戰略制定是否與產生中西方分歧,目前誰都不好說。從政治層面考慮,美國政府對這個已經換了“東家”的企業是否會繼續提供“方便”呢?
雖然外界關于雙匯國際收購SFD的事件吵得沸沸揚揚,但是雙匯國際至今并沒有向外界透露關于這次收購事件的細節。
5月31日,又有傳言表示,近幾個月以來,參與收購SFD并不止雙匯一家,泰國正大集團名下的正大食品以及巴西肉類制品巨頭JBS集團都曾在SFD同意接受雙匯國際的收購之前準備提出各自的收購報價,SFD也被允許可以回應兩者在之后可能提出的競購報價。并且,根據SFD與雙匯國際之間的協議,SFD還有30天時間可以繼續與正大食品以及JBS集團進行談判。
對此,新金融記者采訪了正大食品副總裁于華,她表示此類收購行為都是在泰國正大集團進行,關于收購細節自己并不清楚。但是她認為,正大集團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完全有能力對SFD進行收購。對于雙匯來說,花400多億人民幣去收購SFD,價格確實有點高了,如果背后沒有高盛集團財力的支持,雙匯根本不可能完成收購。
事實上,做為雙匯的重要股東,高盛同時持有SFD的股份,是兩者的共同股東,這樣的身份被認為是此次雙匯收購成功的重要推手。
“我最近的感覺是很多肉類企業在國內市場上表現出了浮躁的情緒,一味認為中國市場越來越不好做,但其實大家離建設好自身的產業鏈,迎合新的消費者需求還很遠。”于華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