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美] 威廉·恩道爾 翻譯/戴 健 顧秀林 朱憲超
垃圾食品會給人類帶來什么創傷?轉基因食品是否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地沿政治學家在其《目標中國:華盛頓的“屠龍”戰略》中,闡述了這一系列的問題。
他同時提出,用糧食做武器,是古已有之的戰法。如今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已經被武器化了。美國的農工商巨頭借助強大的政治金融力量,用幾十年全面創新了糧食武器的運用技法。
洋快餐將中國變成“糖尿病之都”
在過去30年,中國消費者越來越熱衷于美式快餐全球連鎖店的食品,將其作為中國傳統食品的美味替代品。如今,中國飲食中的營養成分被巧妙地破壞,糖尿病患者的發病率也急劇上升,僅僅20年的時間,中國就變成了“糖尿病之都”。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青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明顯上升,遠高于美國。西方的工業化垃圾食品嚴重地危害了中國下一代人的健康和活力。中國的衛生系統將為此而背負沉重的壓力。(安柏·摩爾《中國兒童糖尿病患者激增》)
英國著名的醫學雜志《柳葉刀》2004年就發表過文章,報道明尼蘇達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馬克·佩雷拉博士和波士頓兒童醫院肥胖癥研究組大衛·路德維格醫學博士所做的一項3000人15年追蹤調查實驗。
實驗組每人每周吃兩次以上快餐,對照組每周只吃一次或者根本不吃。15年的跟蹤觀察發現,實驗組的體重平均增加10磅左右,胰島素抗性(譯者注:指人體不能有效地使用胰島素,這是導致II型糖尿病的原因)提高了兩倍。
那么快餐會有害于大腦嗎?《臨床調查》雜志發表過華盛頓大學糖尿病肥胖癥中心一份出色的科學研究報告:“多吃含高脂肪的快餐食品,可能會在大腦上留下疤痕。”(安德妮婭·班尼特《快餐食品改變人類大腦?》)
他們用典型的美式快餐類高脂肪食料飼喂大鼠和小鼠,僅一天,也就是說很短的時間里,動物的大腦視丘下部就出現了炎癥,這是分泌激素、控制饑渴感、困倦感、情緒和身體節奏的關鍵部位。
報告指出:“核磁共振成像證據表明,人類肥胖癥患者也表現出視丘下部神經膠質過多。”綜合二者后我們認為,人類和動物實驗中的肥胖癥,都與大腦視丘部位的傷害有關聯。(約書亞·P·泰勒、易春霞等《肥胖癥與嚙齒動物和人類的下丘腦損傷有關》)
垃圾食品可以像海洛因一樣讓人成癮
美式快餐全球連鎖店,秘而不宣地把致人上癮的化學成分加入雞肉派和牛肉餅中。在物質形態上,快餐只是工業化的垃圾食品;在本質上,卻是新型鴉片。
新鴉片戰爭的打手,不是停泊在廣州城外的戰艦,而是人們對美食的幻覺——更可怕的、比1840年的大英皇家海軍軍艦更嚴重的危險,因為這個對手沒有外形。
垃圾食品可以像海洛因一樣讓人成癮,有科學實驗可以證明。美國斯克里普斯(Scripps)研究所發現,典型垃圾餐中常用的玉米高果糖漿等糖類,可對大腦中樞區形成類似毒品效應的刺激和依賴而致人成癮。
在試驗中給小鼠喂食垃圾食品會導致小鼠上癮——控制愉悅感受的大腦區域逐漸麻木;小鼠吃得越來越多,即使要經受電擊才能享受垃圾食品,它們仍趨之若鶩,情景令人驚悚!
康奈爾大學威爾(Weill)醫學院的路易斯·阿羅尼教授、前任美國肥胖癥學會會長說,肥胖人的行為很接近可卡因成癮者的行為模式,人類大腦對垃圾食品的響應和有毒癮者尋找可卡因的模式幾乎一模一樣,也就是說,垃圾食品可讓人上癮。
還有過量使用調料谷氨酸鈉(MSG)能導致癡呆。最近一份科學報告指出:“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突觸約有70%可被谷氨酸鹽激發,而當傳導受阻時就會發生神經退行性癡呆癥。谷氨酸鹽慢性釋放的刺激性效應,能導致大腦皮層或皮下神經發生退行性病變,最終成為癡呆癥。”(格雷姆·J·希爾斯《谷氨酸(谷氨酸鹽):超級神經細胞殺手》)
人工甜味劑是另一種最常用的食品添加物。孟山都公司于2000年將甜味劑業務出售給日本“味之素”公司,今天該公司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達40%。在中國有“味之素(中國)公司”、“川化味之素”(Chuanhua)、“河南味之素”等。
推廣阿斯巴甜代替蔗糖的理由是“低糖”,然而它同樣會導致體重增加,副作用很多,如導致抽搐、眩暈、偏頭痛、健忘、疲乏、抑郁、驚恐癥等。
美式快餐全球連鎖店在中國的擴張處處充滿破壞性!以削弱中國的獨立性和戰斗精神為目標的華盛頓行動綱領中,垃圾食品不過是其中一部分。
轉基因工程的第一個大項目是水稻
奧巴馬政府的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副局長泰勒,1981年起加盟孟山都公司,曾任孟山都公司的執行官,1994年-1996年任職美國農業部,負責食品安全和監督。他對四屆美國總統放任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監管政策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進攻中國食品安全的第二條戰線是轉基因主糧。美國農業部與孟山都公司、四大農業巨頭以及農用化學品巨頭為此而聯手行動,轉基因主糧登上舞臺。它們的第一個大項目不是小麥而是水稻——亞洲人民的主糧作物!
美國和歐洲并不熟悉水稻,然而用分子生物學搞轉基因的農作物育種這個大政方針,早在1982年就確定了,走一個“專家上書”程序,基金會就可名正言順地出更多的錢進行研究。洛克菲勒基金會理事會批準水稻轉基因項目的時間是1984年12月,正式啟動的時間是1985年。水稻的命運在隨后的10年-15年被改變。
沒有洛克菲勒基金會的金錢,就不會有全球性的基因革命。從1985年到200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直接出資1億美元,在全世界宣傳基因工程和它改造全球食品生產的宏偉計劃,間接輸送達數百萬美元。
在公開場合他們喋喋不休地宣傳,為了應對將要到來的饑餓,必須做這么大的研究項目,世界人口還要增長幾十億,有那么多張嘴等著他們喂!而他們真正的目標是控制中國和亞洲的糧食。
輸送研究資金需要個新說法,他們就搞了“國際水稻生物技術項目”(IPRB),用錢去打開全世界所有高級實驗室的大門,隨后是宣傳和推廣轉基因的17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共出資1.05億美元。
轉基因水稻新品種要出世,不能沒有公關大手筆。發達國家中有46家實驗室很早就得到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水稻基因圖譜項目1987年度的開支為500多萬美元,瑞士聯邦蘇黎世技術研究所和德國佛來堡大學應用生物科學中心都是受助方。
洛克菲勒基金會培育了自己的科學精英圈子,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五位居首的科學家,全是洛克菲勒資助培養的博士,負責研究的副所長曾說:“沒有洛克菲勒的錢,我們就不可能建造起今天的研究能力。”
利用基因技術壟斷種子資源
洛克菲勒的基因革命以水稻為切入點,因為水稻是大部分亞洲國家食品安全的象征。全世界90%的水稻產于中國和印度,人民每日的主糧80%以上是稻米,水稻在西非、加勒比和拉丁美洲的熱帶地區也是主糧,大米是地球上24億人民的主糧。
馴化和培育水稻的歷史長達一萬兩千年,適應千變萬化的各地自然條件的耐旱抗蟲品種被農民培育出來,從來無須“生物技術”插手。全世界14萬個水稻品種表達了豐富得難以想象的生物多樣性。
洛克菲勒基金會和美國政府早就盯上了亞洲水稻。洛克菲勒基金會于1962年創辦的菲律賓國際水稻所,趁亞洲綠色革命之機,以“保護品種”為名“收藏”水稻品種,把占總數1/5的、已知最重要的亞洲水稻品種都入了“庫”。
美國開發轉基因水稻所用的種子資源中,有3/4都來自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種子銀行。美國有了種子資源,就有能力強制亞洲國家在進出口貿易中放棄對美國水稻進口的“不公平貿易壁壘”了。
先正達、孟山都最終如愿把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變成自己的水稻種子庫。“種子托管”只是借口,種子一旦到手、一旦進入生物技術巨頭的實驗室,就被改造了基因、加上專利保護,變成生物技術公司的知識產權。
轉基因產品讓小白鼠三代后斷子絕孫
轉基因產品用作人類食品和動物飼料很危險,全世界已經有足夠多的獨立研究證明。最有說服力的是2010年俄羅斯科學家做的實驗表明,轉基因大豆傷害哺乳動物、令哺乳動物斷子絕孫。
實驗用的是繁殖力很強的坎貝爾倉鼠,對照用的純種黃豆來自塞爾維亞,已經成為難尋的稀有之物,原因是轉基因大豆商業化種植已經在全球普及:美國97%,阿根廷99%,巴西50%以上。
俄羅斯實驗由兩個機構聯合進行:俄羅斯全國基因安全協會和生態與環境問題研究所,領銜研究者是阿列克謝·謝洛夫博士。他們有令人震驚的發現。
倉鼠按每組一對分開飼養。第一組為對照組,喂以通常的鼠類動物飼料,第二組添加非轉基因大豆,第三組添加轉基因大豆,第四組用更高比例的轉基因大豆。起初一切正常。然而,第二代再次配對后出現了嚴重的情況。喂了轉基因大豆的實驗鼠生長速度很慢,性成熟推遲。
當實驗進行到第三代時,轉基因大豆組倉鼠沒有后代出生,表明它們沒有繁殖能力了。第三代實驗倉鼠甚至有毛發從口中生出的現象。這個令人驚愕的怪異現象在停止飼喂轉基因食料后逐漸消失。
美國糧食巨頭如嘉吉、ADM、邦基等,已經操縱了中國的大豆進口。2012年進口轉基因大豆已經超過中國大豆總用量的60%,被中國人直接和間接消費了(通過飼養動物)。
必須擊破中國國內對轉基因食品合法化的抵抗,才能把轉基因變成中國人的基本食品。美國政府、美國農工商巨頭將之視為當務之急。華盛頓用糧食作地緣政治的武器,技法早已爐火純青。
大型戰略必須有通盤謀劃,為了全球霸權戰略大計,必須以舉國之力聚焦“戰略產業”核心。農作物出口對美國擴張全球霸權具有更大戰略意義,因此超越常規工業部門躍升為戰略優先。
早在20年前,從1992年開始,生物技術產品——轉基因農作物出口,就被設定為美國谷物和農業出口的戰略核心、美國國家利益所在。1995年完成改組的WTO,正好用來推進美國農工商巨頭利益的工具。
然而,只要進口美國糧食的國家,還能用自己的種子生產糧食,那么它們就有能力最終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壟斷種子,用專利攫取種子品系的權屬——轉基因種子專利,就是美國最想要的、最大的國家利益。
被轉基因污染的中國食品鏈
美國意欲讓中國把轉基因技術(農業生物技術)奉為中國未來食品安全的唯一方案。中國各地有100多個生物實驗室,從1986年以來一直在搞生物技術開發,試圖通過把生物技術納入中國的傳統農業體系。“提高產量和質量”令人擔憂。
截至2001年,世界上已經有130個以上農作物品種被開發成轉基因品種,其中有聲稱能抗蟲、抗病菌病毒、耐鹽堿干旱、強化營養或者提高質量的品種,甚至有能產生口服疫苗和重組型藥物的轉基因植物。
中國1998年種植抗蟲Bt棉面積達12萬公頃,1999年-2000年種植了35萬公頃,主打品種是孟山都公司的Bt棉品種(Bollgard)和中國農科院研發的Bt抗蟲品種。(陳章良、瞿禮嘉《中國農業生物技術現狀:兩種轉基因稻獲準進行曠野試驗》)
轉基因是一匹特洛伊木馬,華盛頓的美國精英精心設計,只要中國允許它進入,20年內中國的食品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
行文至此,不幸中的萬幸,中國國內爆發了激烈的爭論:推廣任何一種轉基因產品,是否為明智之舉?而中國早已正式批準了轉基因棉花、甜椒、西紅柿和木瓜種植,核準了轉基因大豆和玉米進口,雖然只是用于“加工”。(康文濤《轉基因稻在中國流行引發多方討論》)
曾經有100多位研究者在2010年寫信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呼吁取消一種玉米、兩種水稻的轉基因安全證書。他們要求公開辯論,要求明確標注食品中含有轉基因物質。
他們指出,被批準的轉基因水稻雖然是在中國的實驗室里開發的,但是采用了美國孟山都公司持有專利的功能基因,一旦商業化應用,就要交專利費和使用費了。
假如在幾年內就允許在中國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水稻,那么即使是中國公司出售“中國”的轉基因水稻種子,美國生物技術巨頭孟山都和聯邦政府,仍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控中國水稻的命脈。
(威廉·恩道爾,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地沿政治學家,長期旅居德國。從事國際政治、經濟、世界新秩序研究近40年。《目標中國》,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