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轉基因,中國媒體的選擇
文/金微
《文匯報》連續三期大篇幅質疑轉基因,從轉基因大米的泛濫到轉基因玉米的暗渡陳倉,到轉基因科研的亂象……同時首次提到中國民間各地的轉基因關注團,這個被媒體遺忘的角落。
先玉335和迪卡007顯然已是轉基因領域的公案,文匯報的報道重點提及并再采訪,這個被農業部和外資公司反復辟謠的事情,至今也無法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謠言和笑話”成為很多人對這起嚴重事件的擋箭牌。但事實還是在一步步地逼近真相,9月9日,農業部首度承認了環保部檢測出先玉335含啟動子的事實。
文匯報作為香港媒體,關心這個涉及大陸億萬人健康的問題,體現了自己的責任和擔當。轉基因問題在大陸的媒體中還是有些報道的禁忌,不僅因為有來自于轉基因公司巨大的商業利益,還有中央推行轉基因政策的政治風險。兩者疊加在一起,成為媒體繞行的最好的借口。
實際上,先玉335和迪卡007涉及的是外資,本來與中國自主發展的轉基因政策無關,但是,農業部還是一如既往地說媒體的報道阻礙了轉基因產業化的推廣,因此不斷地辟謠,同時不斷地加大對公眾進行科普,以減少中國推廣轉基因主糧產業化的阻力。
這在于轉基因食品的風險,它們是一脈相承的,公眾對國外轉基因食品的擔憂和質疑自然會牽涉到中國要推行的轉基因食品。盡管中國的轉基因專家從民族國家利益的高度出發,宣稱中國發展轉基因技術是為了對抗美國轉基因糧食的入侵。這點同樣受到來自公眾出于自身健康的最本能的質疑,畢竟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民族國家之類大話有些空的,就像三聚氰胺事件后人們對洋奶粉的投奔。況且轉基因專家只是技術專家,他們狹隘的認為國外轉基因糧的入侵是因為中國的轉基因技術不夠好,而完全忽略國際貿易、WTO專利法及糧食武器在轉基因戰爭中的運用。
國外生物集團有意培養方舟子這樣的利益代言人,通過媒體的“道德和科普”一體化的塑造,方舟子很快成了記者眼里的轉基因權威發言人,借助輿論提供的話語權,十年來,方舟子充當了減緩和轉移公眾對轉基因正常擔憂的工具,成功地壓制了反轉基因的聲音。
如果理解了這點,不難理解方舟子的種種奇怪表現。方舟子首要維護的是外國轉基因公司的利益,同時他似乎也很在乎別人對國內發展轉基因的說三道四,并為此拼命的辯護。
中國的轉基因專家也多次表達樣的觀點:中國需要方舟子。難道他們看不出方舟子那些漏洞百出、邏輯混亂的轉基因科普嗎?難道他們不知道方舟子為外資轉基因作的辯護往事嗎?
不過,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轉基因蛋糕,國內推行自主的轉基因政策與國外轉基因糧食的入侵存在利益重合的部分。他們不希望因為對公眾對轉基因的抵制,而貽誤了轉基因商業化的時機,因此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會全力地保護方舟子、吹捧方舟子。
但是,在央視7套《明明白白轉基因》中,當維護中國自主轉基因技術的“挺轉派”林敏和方舟子同臺科普轉基因時,細心的人還是發現兩者在此問題上的不同態度和立場。
人算不如天算,因為2009年轉基因安全證書的頒發才引起公眾對轉基因大米的質疑,本來這只是對中國自主研制的轉基因大米進行質疑,方舟子的科普沒有解決問題,并反而使得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質疑的范圍越來越廣,并延伸到轉基因玉米、轉基因大豆,這些已經存在了十年的轉基因食品因為陳一文、顧秀林等專家的翻譯和介紹,社會才真正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而這兩個被揭露的對象都是全球前兩位的轉基因公司---孟山都和先鋒公司。
在反轉基因的組織中,綠色和平的身份是有些矛盾的,他質疑的重點是中國自主研發的轉基因大米非法流通的問題,但是,對于涉及轉基因國際巨頭,他不敢輕易發聲。這也被《文匯報》解讀為不敢輕易得罪國外這樣的大型生物公司的原因。
轉基因的迷霧重重,有啟動子這樣有些高深的科學知識,也有WTO專利法這類的世貿規則,有兩派專家的截然相反的態度,有糧食武器和地緣政治的考量,有種族滅絕這些看起來有些聳人聽聞的“陰謀論”……更多的還有來自民間抵制轉基因的運動潮。
中國媒體如何把握轉基因這個問題?這確實有些犯難,不過,我想當轉基因的危害就真實地躺在中國大地,還是不要簡單地認同方舟子的“謠言論”,也不要像主流科學界一樣嗤之以鼻將轉基因危害當作“笑談”,轉基因專家反復強調“世界上沒有任何轉基因危害的報告”,他們需要這個結論作為自己繼續獲得轉基因經費的來源,即使你帶他們看看真切的動物異常現象,他也會說上一句:這些現象報道沒有經過國際科學期刊的同行評議。但每個記者有自己的家人親人和朋友,自己更是和大眾一樣面臨轉基因食品的選擇,既然如此,為何不在這個問題上慎重一些呢。就像文匯報一樣,對轉基因問題展開一次采訪和調查,這個過程也是自己重新認識轉基因的過程。
轉基因科研漏洞 廢種子流竄民間
■「迪卡007」在廣西引起過半大學生精液不合格「謠言」。
——實驗過后沒回收 農民私下傳播
7月14日上午9時44分,云南,一個叫顧秀林的教授懷著難以名狀的心情發布幾道選擇題,「中國的精英比肯尼亞的精英更蠢:正確、錯誤;中國的人民比肯尼亞更有保障:正確、錯誤;中國的科學家比肯尼亞科學家水平更高:正確、錯誤……」顧秀林的惆悵來自于一天前的肯尼亞新聞。這則新聞稱,盡管肯尼亞面臨食物短缺,但肯尼亞生物安全局表示,政府至今沒有給轉基因食品進入該國市場發放許可證。顧沒有為她的博客讀者提供自己的答案。答案顯然是次要的,事實是,美國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早已源源不斷抵達中國港口,國內轉基因糧食非法種植日漸擴散,在中國南北兩端的田野蔓延。 ■香港文匯報廣東分社記者
農業部門的監管被指存在漏洞,種子生產過程中,對近九成廢棄種子聽之任之,甚至轉基因玉米都能安然通過審批;同時,面對強勢種子利益集團處罰太輕。有識之士主張,應多部門聯合監管,加強管控力度。
一位畢業于華中農大的碩士曾參與相關轉基因水稻研究項目,該知情人向本報透露,超過九成的種子會被廢棄,但因缺乏嚴格銷毀處理的做法,任由農民自行處理,造成私自播種或直接流入大米市場的后果。
回收種子不足百分一
該知情人表示,以863計劃「綠色超級稻培育」項目為例,整體來說,各課題組都不會上報實驗面積,最高峰時整個項目實驗田應該不下3,000畝。依此推算,3,000畝一季種子產量大約300萬斤,但選收回去的不足3萬斤,剩下的就可能流入糧食市場或種子市場。「也許百分之一都不到。我們只選取很少的種子量,挑剩的種子由當地農民自行處理。」
他說,做研發的材料一般都不會太好,成熟期也不一致,吃起來口感不好。因此,農戶收去后一般都是喂豬喂雞,但不排除農民將谷子賣給糧站或個體糧場,從而使轉基因糧食由實驗環節向市場擴散。
廢種子大量流落農家的另一重原因是,部分試驗田并非國家劃撥的專用試驗田,科研機構只是與農民簽訂松散的協議,整個收割晾曬過程也是由農家完成。因此,在這個環節也無法完全堵塞私自流通的漏洞。
遺棄種子成商人目標
該知情者還指出,被遺棄的種子有二代種植的可能,只是相對來說基因性狀不太穩定,因此導致產量不保或抗耐性不完善。另外,由于科研機構銷售的成品種子一般價格近千萬元,因此一些小的種子公司或者個人,會將目標盯上這些被遺棄的種子,再進行自我培育篩選,造成轉基因種子非法外流并混入商業種植。
本報記者在湖北、湖南調查期間了解到,部分種植過轉基因水稻的農民表示,抗蟲稻效果并不如宣傳那么好,會退化,隨后選擇放棄。對此,該知情者評價說,估計就是與被遺棄種子重新篩選流通有關。
■是否轉基因玉米,公眾期望國家部門加強檢測并公布檢測報告。 去年9月,「先玉335」玉米在內地掀起軒然大波。《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歷時4個月調查,發現山西、吉林農村大老鼠絕跡和母豬少育、流產現象普遍,認為與「先玉335」玉米有關,指其屬于轉基因玉米。同年2月,廣西流傳抽檢發現過半大學生精液質量下降和「迪卡007」玉米有關,懷疑「迪卡007」為轉基因玉米。 「先玉335」是登海種業、敦煌種業分別與美國杜邦先鋒成立合資子公司的產品;而「迪卡007」及其升級版「迪卡008」為美國孟山都所推廣。世界兩大轉基因生物巨頭接連跌入輿論漩渦,但是,涉事各方迅速否認轉基因說法。 杜邦先鋒的合作伙伴敦煌種業公司稱,「先玉335」是國審品種,理論上應該不會是轉基因的。另一伙伴公司登海種業方面也響應,如真是轉基因,那么首先要質疑審定部門。登海公司的理由是,目前國家對種子的審定非常完善,不可能出現出錯情況。 有意思的是,知情者指出,被農業部1504號公告禁止推廣種子名單中,至少「登海3686」等4個品種是轉基因玉米。「登海3686」獲得審定通過,其編號為「國審玉2006041」。為什么號稱國審不可能出錯的企業卻偏偏出錯了呢?7月14日下午5時03分,登海種業宣傳部長王健響應稱,「非常不了解,回答不了。」本報記者詢問有無別的途徑可以了解,王健迅速掛線,「沒有!再見!」 為售轉基因種子 企業撒謊 在農業部1504號公告禁止推廣的名單上,「迪卡1號」和「迪卡3號」赫然在列。至于「迪卡1號」、「3號」是否轉基因,與「迪卡007」之間關系如何,不得而知。 作為不光彩的紀錄是,先鋒公司曾向德國、愛爾蘭假稱銷售非轉基因種子,但被對方揭穿。云南財經大學社會與經濟行為研究中心教授顧秀林則堅稱,「先玉335」和「迪卡007」就是轉基因玉米。這個知天命之年理應豁達的老人稱,讀到詞不達意的辟謠新聞時,那感覺「就像是被人捅了一刀,劇痛。從心里痛到頭頂,無法思考了。」 |
■大型連鎖超市難以預防轉基因糧食混入。
4月28日,生物安全國際論壇第四次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環保部生物安全處處長王捷在開幕式透露,溫家寶總理對轉基因生物安全進行了批示、對轉基因問題表示擔憂。
對轉基因糧食的檢查風暴,集中在最近的一年之內。去年5月直至12月,農業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轉基因生物研究與試驗執法檢查活動,檢查品種包括轉基因水稻、玉米、大豆和油菜種子等,檢查環節則涉及安全評價試驗環節、審定試驗環節、經營銷售環節,以及如何加強對研發單位的監管。今年4月底,多部位聯合開展大規模調研轉基因生物安全。5月底,國家玉米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緊急發函,要求育種專家、企業盡早清理轉基因育種材料。
然而,輿論稱,對非法擴散負有責任的專家、育種企業在檢查中毫發無傷。去年12月底,農業部發布1504號公告,勒令部分種子退出市場。農業部對退出原因秘而不宣。不過知情人士指,其中「登海3686」、「中農大236」、「中農大4號」等屬于非法轉基因玉米。但是,因違規玉米涉及院士和上市公司登海種業,所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年緩沖期釀漏洞
頗為奇怪的是,農業部公告仍然為這些研究機構和種子企業留下一年的緩沖期,「自公告發布滿一年起,上述品種種子停止經營推廣。」中國農科院種業專家佟屏亞感嘆,就在緩沖期內這些違規種子春節前后進行大宣傳、大返利、大減價、大促銷,種植面積達到幾十萬畝,同時污染幾百萬畝。
對育種和國審存在的漏洞如何規范化?處罰太輕對非法擴散有何責任?農業部未回答本報傳真所列出的疑問。
■糧庫收購轉基因糧食過程也存在監管漏洞。
農業部是目前轉基因糧食安全唯一主管部門,批評者指農業部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因此,應當引入環保部、質監總局、科技部、衛生部等部門聯合監管,堵塞轉基因安全漏洞。在4月份生物安全國際論壇上,有環保部和研究人員同時提出,建議實施多部門「監測監管聯合制」,建立聯合審批及信息公開等制度。
北京轉基因問題關注團發起人蘇鐵山表示,「在爭議的情況下急于推廣本身就是不慎重的。」該關注團公開呼吁,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只是農業部下屬部門,應立即撤銷并盡快成立新的更高級別的專業職能部門。
反轉基因聲音不絕于耳
反轉基因聲音一直不絕于耳。去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120位中國學者聯名簽署公開信,要求農業部撤銷轉基因作物的安全證書。同時,致公黨中央提交《關于進一步加強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認知的提案》,明確提出對轉基因食品加強監管。
不過,對這一問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佟屏亞表示不同意見,認為農業部完全可以樹立權威形象,秉公執法,嚴厲問責。他主張,對轉基因主糧違規進入市場的單位或個人可停止執行國家科研項目,重罰企業或吊銷執照,嚴查瀆職行為并追究責任人。
事實上,避免轉基因風險,也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承諾。2005年,中國國務院批準《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2010年的《補充議定書》規定,轉基因生物跨境移動,使生物多樣性和人體健康嚴重受損時,締約方可要求直接或間接管理轉基因生物的所有者、開發者、生產者、進出口者等肇事者恢復原狀并負擔相關費用。
顧秀林又拋出一組顧式選擇題﹕「如果中國的監管有空子可鉆,杜邦先鋒這樣的跨國公司會不會鉆?回答:會、不會,大家自己想。中國監管的空子多不多?多、不多;大家自己想。中國的種子市場和種子店只看錢不管安全:是、不是。中國轉基因種子的管理規范:很嚴、不嚴。轉基因污染能不能被清除:能、不能。大家自己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