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轉基因”科普及2009年的最新轉基因毒理數據的研究

永憶江湖 · 2010-09-25 · 來源:烏有之鄉
轉基因主糧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關于2009年的最新轉基因毒理數據的研究

  

這個研究報告發表于Int J Biol Sci 2009; 5:706-726,網上可以在這里查閱全文:

 http://www.biolsci.org/v05p0706.htm

  

幾個簡單讀后總結:

  1. 這個研究, 是對數據的研究,是由4個法國科學家進行的, 發表于專業期刊。
  2. 原始數據是孟山都公司自己進行試驗得到的。
  3. 孟山都的試驗,是分兩次進行的,一次是在2000年6月, 一次在2001年3月。
  4. 孟山都的試驗原始數據和分析資料, 按照歐盟條令(European Union Directive  CE/2001/18),是應該公開的,但是實際并非如此。進行該研究的科學家獲取這些原始數據資料,是在2006年3月和11月,通過各種途徑,包括法庭對孟山都的訴訟(獲勝),以及通過律師要求瑞典政府,等。
  5. 孟山都的試驗, 只持續了90天。 這些科學家認為:即使這些數據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也是很不足以論證“安全性”的,因為90天是遠遠不夠的;不知道為什么美國政府會接受這樣的試驗數據作為“安全性論證”的數據。
  6. 這些科學家認為:這樣的試驗應該持續至少2年,收集數據,那樣的數據論證“安全性”,才有可信度。
  7. 而孟山都的原始數據,雖然只經過了90天試驗,卻已經顯示出絕對不可忽略的異常。這就是說,即使它不顯示任何異常,也不能證明安全性;但是若它顯示異常,若試驗持續2年, 則其異常必然更加明顯!
  8. 孟山自己對自己的試驗數據也進行了分析,以進行安全性的證明。--- 這些轉基因玉米因此而被農業部批準。
  9. 這些科學家分析了孟山都的數據分析, 認為存在明顯的缺陷,甚至故意欺騙:他們說:“Monsanto did not apply in any case their chosen and described statistical methods.” --- “孟山都沒有一種情形使用了它們描述(聲稱使用)的統計方法”。這實質上就是在說孟山都欺騙。
  10. 這些科學家們具體指出了孟山都的分析缺陷在哪里。

 

論文“討論”章節讀后總結:

 

“毒性跡象”和“毒性證明”, 是兩個概念。

 

觀察到“毒性跡象”,當然不等同于“毒性證明”。

 

這里對三個轉基因玉米品種的數據進行的統計分析,都只能顯示顯著的“毒性跡象”,但不足以確定性地得出“毒性證明”。

 

原因有三個:

 第一,對每一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其老鼠喂養試驗只進行了一次,而且只用了一種哺乳動物(老鼠)。這是遠遠不夠的。這種試驗,需要進行多次,而且需要使用至少兩類哺乳動物,得到的數據才更有說服力。

 

第二,試驗時間太短,只有三個月。只有急性的或者中期內可以觀測的病理特征跡象,才有可能觀測到;那些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觀測到的病理跡象,比如癌病變、內分泌失調、神經和免疫系統疾病、甚至生殖系統疾病,在3個月的時間段內, 是很難觀察到的,一年到兩年期限的試驗,是必須的。

 

第三,由于孟山都的試驗設計本身(材料和方法)問題很多,其試驗數據的統計功效只有30%,比較低下。

 

因為上面三個原因, 我們的數據分析, 只能得到“毒性跡象”的結論,而不能得到“毒性證明”的結論。

 

盡管我們只得到了“毒性跡象”的結論,但是,重要的是要注意這個事實:孟山都的這些只持續三個月的、只針對老鼠的、統計功效很低的試驗數據,以及對這些數據的有缺陷的甚至故意欺騙和誤導的所謂分析,乃是政府監管機構作出“這三類轉基因玉米是安全食品”的唯一的依據!

 

但是,這些轉基因食品,被監管機構批準后,其潛在的消費者,包括人也包括動物,遍布全球,數量可能達數十億之多;而其被消費的時間,也不是三個月,而是成年累月。


所以,對“孟山都的原始試驗設計、統計分析、以及對統計分析的解讀,是否適當?是否充分?”等等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 轉基因 ”小科普之一:簡介

0.

“轉基因”問題,沸沸揚揚,公眾很迷惑。 加之有些無良“科普者”故意誤導公眾, 就更加混亂了。

 

為了正本清源,特搜集、綜合網絡座資料,尤其是是網上流傳的亦明先生的幾篇大作, 撰寫這一篇小科普。


 

1。

 

1.1 轉基因技術的定義 (轉自網絡):

  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由于導入基因的表達,引起生物體的性狀的可遺傳的修飾,這一技術稱之為轉基因技術(Transgene technology)。人們常說的"遺傳工程"、"基因工程"、"遺傳轉化"均為轉基因的同義詞。經轉基因技術修飾的生物體在媒體上常被稱為"遺傳修飾過的生物體"(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簡稱GMO)。

  轉基因技術,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達載體、受體細胞,以及轉基因途徑等,外源基因的人工合成技術、基因調控網絡的人工設計發展,導致了21世紀的轉基因技術將走向轉基因系統生物技術 - 合成生物學時代。

 

1.2 轉基因技術與傳統技術的關系

  
轉基因技術與傳統技術是一脈相承的,其本質都是通過獲得優良基因進行遺傳改良。但在基因轉移的范圍和效率上,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有兩點重要區別。

第一,傳統技術一般只能在生物種內個體間實現基因轉移,而轉基因技術所轉移的基因則不受生物體間親緣關系的限制。

第二,傳統的雜交和選擇技術一般是在生物個體水平上進行,操作對象是整個基因組,所轉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準確地對某個基因進行操作和選擇,對后代的表現預見性較差。而轉基因技術所操作和轉移的一般是經過明確定義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現可準確預期。

 

 


1.3。


科學界對“轉基因” 的潛在風險之所以特別關注, 而不是象方先生一直聲稱的那樣,認為這些風險和原先就有的“自然變異”和“人工雜交育種” 的風險沒有什么“區別”, 不需要“過分慎重”, 從上一段“轉基因技術與傳統技術的關系”,就算是外行, 基本上也可以揣摩出來。

第一, 是跨物種的基因交流,“轉基因”確實是“把病毒基因植入植物”的!而這種從病毒到植物的跨物種的基因交流,人類在自然界還沒有觀察到過這種現象。

 

第二,這種“精確制導”式的基因手術,有可能犯的錯誤:“對被切除的基因”的功能,以為全都知道了,而其實并沒有全部知道, 比如, 可能“被切除的基因”有功能A和B,但是我們只知道A而未發現B,該精確手術確實替換上了“能更好地實施功能A的病毒基因”,但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是,我們無意中把功能B也給切除了, 卻沒有替代品。 同樣, 也可能對“植入基因”的功能,以為全都知道了,而其實沒有全部知道,無意中植入了“多余的功能”。 (生物學家對“個體基因”的功能研究,應該是非常初步的。)  而這些導致的“后果”,可能需要累積到一定程度, 才能形成可以被觀測到的“現象”。

“ 轉基因 ”小科普之二:“轉基因”安全風險簡介

1.4。

 

轉基因問題,主要是指轉基因植物和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是否存在危險、是否構成威脅的問題。

 

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的可能危害,主要有以下三類:

 

第一,轉基因本身,即DNA,是否會與人類的基因組發生重組(即轉基因DNA與人類基因組DNA整合到一起);

 

第二,轉基因表達的產物,即蛋白質,是否對人類有毒;

 

第三,轉基因的副產品,即由於轉基因所造成的植物基因組的改變,以及轉基因的表達產物所可能造成的細胞代謝譜的改變,是否會使該食品對人類健康形成威脅。

 

而轉基因植物對環境的威脅,主要有兩類:

 

第一,轉基因有可能會通過花粉轉移到野生植物之中,這或者可能產生“超級雜草”(superweeds),或者可能使珍貴的野生資源滅絕;

 

第二,轉基因植物對環境的威脅還有一種可能,這就是大量使用抗蟲轉基因植物,會促使具有抗性的昆蟲種群成為優勢種群,即產生所謂的“超級害蟲”(superbugs)。 

“ 轉基因 ”小科普之三:“轉基因”安全風險分析

應該承認,不論是對人類健康的威脅,還是對生態環境的威脅,目前來說,轉基因植物/食品的危險性還都是潛在的,都還沒有成為現實。

 

這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轉基因形成產品,不過才十幾年的歷史,而且即使在美國,也絕對沒有如有人所極力聲稱的那樣“普遍被食用”;關于這一點,我們下文還會專門論述。所以,在“健康影響”、“環境影響”方面,還很難形成立即可以觀察到的“效果”。

 

這本來不難理解。比如一個人服用“中藥”,現在大家都知道,很多中藥的“副作用”是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累積才能看出來的;并不是說,“一個中藥有副作用”,就必須“吃了就立即完蛋”。那得是砒霜。

 

很多反對“中藥”的人士, 在這點上,是頭腦很清楚的,邏輯很清楚、“科學精神”也很充足。

 

但是, 在“轉基因”問題上,似乎就沒有這么“頭腦清楚”了;或者是故意“頭腦不清楚”,也未可知。

 

這里面的道理,是很顯然的:

 

一個轉基因,在“健康”、“環境”上要形成“可觀測的影響”,需要的時間尺度、樣本數量,比一副中草藥,當然只會更長、更多。

 

在“進化理論”上有重要意義的“基因變異”、“基因漂移” 之類的東西, 都是“變異”,就是“基因工作不小心犯錯誤”,是具有“隨機性”的。而我們知道,基因工作的精確性和可靠性,是相當好的;不小心犯錯誤的可能性,是相當低的。在進化的大圖像上,從產生一個“變異”,到該“變異”的影響可以被“感知和觀測”,都不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都是需要在一個和進化這個大圖像相適應的“時間尺度”上來說事的。

 

3。

 

“轉基因”問題的一個方面(不是全部方面)就是:

 

在增加了“轉基因”這個條件后的新的生態環境、營養環境,對催化人和自然界產生新的“變異”,有什么影響呢?

 

因為環境的改變,可以對基因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產生影響,可以影響到基因的“失誤幾率”。

 

這個問題,是需要嚴肅的科學研究的,而不是空口白牙、“輕輕一揮衣袖”,就可以抹去的“灰塵”。

 

 

 

4。

 

 

事實是:

 

迄今為止,關于轉基因對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威脅、以及對生態環境的潛在威脅,并沒有任何科學研究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

 

恰恰相反:關于轉基因對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威脅、以及對生態環境的潛在威脅,科學界確實是有研究的,而且確實是有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潛在威脅”是可能發生的。對這些“潛在威脅”的憂慮,絕非“杞人憂天”。

 

下面會專門章節介紹。

 

 

5。

 

一個“科普學家”對待“轉基因”問題的態是否“科學”,還可以從下面這個角度觀察。

 

我們知道,轉基因的種類很多:有抗除草劑的基因,有編碼殺蟲蛋白質的基因,以及用于篩選轉基因植物的抗抗生素基因,等等。

 

被轉化的植物也多種多樣:有玉米、大豆、水稻、棉花,等等。它們的用途各不相同。比如,玉米主要是飼料,大豆主要用于榨油,棉花基本上不被食用,而水稻則是人類的主食,等等。

 

所以,一個關鍵的common sense, 就是:

 

籠統地議論轉基因到底是否安全、多么危險,并沒有多大的科學意義!

 

從科學的角度上講,我們需要的是對每一種轉基因植物/食品做出專項的、獨立的、全面的安全評估!

“ 轉基因 ”小科普之四:科普是科普,游說是游說

而問題的徵結恰恰就出現在這里:由于轉基因產品的歷史很短,關于這方面的科學數據奇缺,甚至無法找到。

 

這就給“無良科普者”攪渾水提供了天賜良機。

 

 

在這種時刻,一個誠實的、有社會責任感的生物學家,或者生物科普作家,如果實在按捺不住自己的發言沖動,非要就“轉基因”問題發表言論的話,他是不是首先應該把下面的事實告訴公眾呢:

 

1.  籠統地議論轉基因到底是否安全、多么危險,并沒有多大的科學意義。

2.  從科學的角度上講,我們需要的是對每一種轉基因植物/食品做出專項的、獨立的、全面的安全評估。

3.  由于轉基因產品的歷史很短,關于這方面的科學數據奇缺,甚至無法找到, 所以,需要時間。

 

 

至于一個國家或地區, 是否允許“轉基因”產品, 是否大力推廣“轉基因”產品,對“轉基因”產品應該建立什么樣的法規,等等,是需要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民”或“政府”,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做出判斷和選擇的。各地情況不同,選擇就可能不同。

 

6.1。

 

比如,有的國家,可能干旱嚴重,常年青黃不接,人民面黃肌瘦。 而恰好有一種“轉基因”作物,高度抗旱,在那個地帶可以救命無數。人家研究一下,說:有這等救命的寶貝,誰他娘的還管它那遙遠的“健康”“生態”風險啊!還不趕緊上啊!

 

這種決策,不是很正常的嗎?

 

你有科學素養和良心,你最多也就是盡職把你知道的“潛在風險”給人家說清楚。你非要讓人家“有潛在危險,必須緩行;不緩行,俺就要顯示科學良心,俺就要到你家門口打滾,甚至上吊!”

 

這不是有病找抽嗎?你以為你是誰啊???

 

6.2。

 

再比如,有的國家,可能豐衣足食,甚至為農產品過剩發愁。這種國家說:“什么轉基因,沒看見我正煩著么,給我滾蛋!”

 

不也是很可以理解嗎?

 

你有科學知識,你要科普人家認識”轉基因”的“潛在價值”, 也就罷了; 可是你非要打滾、上吊, 要人家“支持你研究、試驗、推廣轉基因”,不是有病找抽嗎?

 

 

6.3。

 

所以,你要做“科普”, 就做“科普”。

 

你要進行“政策游說”, 你就“游說”。

 

都是堂堂正在的事情,沒有什么見不得人的。

 

有些很明白的人,卻非要把這兩件事情混在一起。--- 這不是很耐人尋味的嗎? 

 

“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因”,別人要探尋追究一下,不是很自然的嗎?怎么就殺豬也似的叫起撞天屈來,大驚小怪得象個受驚的處女?

“ 轉基因 ”小科普之五:科學界的聲音

先舉一個典型的綜述的例子, 是一格綜述性的文章,發現:轉基因風險評估方面的證據奇缺,而現在所謂“轉基因安全性”的確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

2007年,西班牙科學家J. L. Domingo在下面的綜述中寫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信息,目前國際市場上的轉基因產品全部通過了各國主管部門的危險性評估。這些評估沒有表明這些產品對人類健康有任何危險。盡管如此說得如此明確,但在過去七年間發表在國際科學刊物上的綜述文章沒有發現,或者只發現極少數量的,關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和動物的毒理學/健康威脅進行研究的參考文獻。本文回顧了Medline數據庫中關于轉基因植物的潛在毒性的科學信息。……參考文獻數量之有限,令人吃驚。并且,絕大多數發表的研究結果都不是制造這些轉基因產品的生物技術公司做出的。本綜述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證明轉基因植物/食品在毒理學方面安全的科學證據何在?

 

原文以及出處: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reported by the WHO,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products that
are currently o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have all passed risk assessments conducted by national authorities. These assessments have not indicated any risk to human health. In spite of this clear statement, it is quite amazing to note that the review articles published i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s during the current decade did not find, or the number was particularly small, references concerning human and animal toxicological/health risks studies on GM foods. In this paper, the scientific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potential toxicity of GM/transgenic plants using the Medline database is reviewed. Studies about the safety of the potential use of potatoes, corn, soybeans, rice, cucumber, tomatoes, sweet pepper, peas, and canola plants for food and feed were included. The number of references was surprisingly limited. Moreover, most published studies were not performed by the biotechnology companies that produce these products. This review can be concluded rais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here is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showing that GM plants/food are toxicologically safe?

 

(Domingo JL.Toxicity studi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Crit Rev Food Sci Nutr. 2007;47(8):721-33. ) 

 

 

時至今日,關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由於試驗數據的缺乏,仍舊懸而未決。在這個世界上,有幾個科學家會象一些“科普作家”那樣,不需要證據就能夠形成觀點呢?

 

事實是:對“轉基因問題”,學術界目前正在收集數據、研究之中,哪里有什么定論?哪里有什么“主流學術界的立場”?

 

下面分類列舉科學界的具體聲音。

 轉基因 ”小科普之六:對人類健康的三個潛在風險

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所具有的三個潛在危險的分析

2004年,有一位“科普學家”這樣“科普”道:

 

“有的人可能還有疑問:好了,我知道轉基因食品不是為了轉我的基因,但是我吃了這種食品后,它被轉入的那段外源基因會不會跑進我的體內,無意中把我的基因也給轉了?我們可以保證這種情況不會發生。為什么呢?因為所有的生物的所有基因的化學成份都是一樣的,都是由核酸組成的。不管轉的是什么基因,是從什么生物身上來的,它的化學成份也和別的基因沒有什么兩樣,都是由核酸組成的。吃到肚子里去,這個基因同樣要被消化、降解成小分子,才能被人體細胞吸收。所以可以放心,這個外源基因是不會被人體細胞直接吸收、利用的。”

 

(方舟子:《為什么說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用這點知識來反對核酸營養品,也許是夠用了。但是,用它來當作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安全的“無需舉證”的“科學原理”,則顯然是不夠的。

 

為什么呢?因為核酸營養品中的DNA是裸露的、比較單純的核酸分子,它們在人的消化系統中確實是很快被消化、降解。而轉基因食品中的DNA,是被包裹在植物組織中、在細胞壁內、并且被染色質緊緊地包裹著,它們在人的消化系統中可以存在很長的時間。這一點,已經被科學試驗充分地證明了。

 

[見:

 

 

1、Martín-Orúe SM, O’Donnell AG, Ariño J, Netherwood T, Gilbert  

 

 

HJ, Mathers JC. Degradation of transgenic DNA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a and  maize in human intestinal simulations. Br J Nutr. 2002 Jun;87(6):533-42.

2、Wilcks A, van Hoek AH, Joosten RG, Jacobsen BB, Aarts HJ. Persistence of DNA studied  in different ex vivo and in vivo rat models simulating the human gut situation.  Food Chem Toxicol. 2004 Mar;42(3):493-502.

 

 

 

]

 

 


 

還有研究表明,飼料中的DNA,甚至能夠進入牲畜的肉體之內,甚至血液之中。

 

 

 

 

 

 

[見:Deaville ER, Maddison BC. Detection of transgenic  
and endogenous plant DNA fragments in the blood, tissues, and digesta of broilers. Agric Food Chem. 2005 Dec 28;53(26):10268-75.] 

 

 

 

 

另外,在人、畜的腸胃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群體。這些微生物,主要是細菌,與食物中的轉基因直接接觸,轉基因分子能夠比較容易地進入這些微生物的細胞之中。這種可能性,也已經被科學試驗所證實。

[見:Netherwood T, Martín-Orúe SM, O’Donnell AG, Gockling S, Graham J,Mathers JC, Gilbert HJ. Assessing the survival of transgenic plant DNA in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 tract. Nat Biotechnol. 2004 Feb;22(2):204-9.]

 


 

由於細菌沒有細胞核,并且其基因組沒有染色質包被,所以轉基因與腸胃微生物基因組發生重組的可能性比人類基因組要大得多。

[見:Baur B, Hanselmann K, Schlimme W, Jenni B.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freshwater: Escherichia coli is able to develop natural competence. Appl Environ Microbiol. 1996 Oct;62(10):3673-8.]

 

 

 

假如這種重組確實發生(目前在自然人體中尚未證實),則轉基因就能夠在人體內長期存在,在一定的條件下,就有可能與人類的基因組發生重組。 

 

上面僅僅是就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所具有的三個潛在危險所作的分析。

 

怎么能看出“主流科學界” 已經認定了 “轉基因的安全性”呢?

“ 轉基因 ”小科普之七:轉基因玉米對老鼠肝腎的副作

wiki, 是有些科普學家的最愛,有了WIKI, 誰都可以科普了。


下面摘自WIKI:

安全事宜

 

 

2009年的一個研究,分析比較了一些老鼠的血液和器官的試驗數據。科學家們使用了三種目前在世界上最流行的轉基因玉米作為飼料,喂養這些老鼠。喂養5周后開始收集血清樣本;喂養14周后,開始收集尿液樣本。使用這些樣本進行分析,每個器官大約有60個生物化學參數被測量、分類整理。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設立了若干了對照試驗組,既有這些轉基因老鼠的同源基因組老鼠(我的理解是:由這些老鼠的兄弟姐妹們組成),也有這組老鼠的父母輩分老鼠組,這兩組老鼠屬于“等價控制試驗組”,被喂養的是非轉基因玉米。 

 

另外,還設立了6個參照試驗組,這些參照試驗組的老鼠是喂養的其它各種種類的非轉基因玉米(和等價控制組的老鼠的非轉基因玉米也不一樣)。

 

在其研究報告中,科學家們寫道:

 

“我們的研究清楚地揭示了這3種轉基因玉米對老鼠肌體的副作用。我們發現,這些副作用的強度,和老鼠的性別有關,也和老鼠攝入的轉基因玉米劑量有關。

 

這些副作用主要是體現在腎臟和肝臟器官上,3類轉基因玉米在這些器官上的副作用也有差別。

 

同時,在心臟、腎上腺、脾、和造血系統中也觀察到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通過研究,我們得出結論:這些研究數據明確顯示了這3種轉基因玉米具有肝腎毒性,其毒性可能是這3種轉基因玉米新引進的抗蟲性外源基因所致。另外,對于這個問題:這些轉基因對于老鼠的新陳代謝,是否會造成直接或間接的意外后果?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性不能被排除。”

 

 





Safety issues

A 2009 study compared an analysis of blood and organ system data from trials with rats fed three main commercialized genetically modified types of maize which are present in food and feed in the world. Approximately 60 different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classified per organ and measured in serum and urine after 5 and 14 weeks of feeding. GM maize-fed rats were compared first to their respective isogenic or parental non-GM equivalent control groups, followed by comparison to six reference groups, which had consumed various other non-GM maize varietie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Our analysis clearly reveals for the 3 GMOs new side effects linked with GM maize consumption, which were sex- and often dose-dependent. Effects were mostly associated with the kidney and liver, the dietary detoxifying organs, although different between the 3 GMOs. Other effects were also noticed in the heart, adrenal glands, spleen and haematopoietic system. We conclude that these data highlight signs of hepatorenal toxicity, possibly due to the new pesticides specific to each GM corn. In addition, unintended direct or indirect metabolic consequences of the genetic modification cannot be excluded."[4]

[4]^ Biolsci.org http://www.biolsci.org/v05p0706.htm


 

“ 轉基因 ”小科普之八:環境風險

至於轉基因植物對於環境所具有的潛在威脅,我們還是先看看最近兩年來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論文是怎么說的。 

2005年,世界最大的轉基因植物公司——孟山督公司——的科學家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承認說:“從科學的角度講,轉基因在自然界中遷移的可能性根本無法絕對排除”

 

(Gene transfer in the open environment remains so infrequent as to be theoretical. While the limits  
of science are such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such transfer can never be absolutely excluded)

[見:Goldstein DA, Tinland B, Gilbertson LA, Staub JM, Bannon GA, Goodman RE, McCoy RL, Silvanovich A. Human safety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a review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markers and future transformation 
selection technologies. J Appl Microbiol. 2005;99(1):7-23.] 



2005年,一組意大利科學家,盡管認為用轉基因植物飼喂牲畜是安全的,但他們同時指出,利用科學手段來評價轉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對於保護環境和人畜健康是必需的(

 

GM crops are novel foods and the assessment of their safety using a scientific sound approach seems essential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health of humans and livestock.)

[見:Bertoni G, Marsan PA. Safety risks for animals fed genetic modified (GM) plants. Vet Res Commun. 2005 Aug;29 Suppl 2:13-8.] 

2005年,一位法國科學家也認為,應該認真評估轉基因植物對人類和環境的危險性,并且應該對轉基因植物和傳統育種方法獲得的植物逐項進行收益與風險的基於科學的評估。

 

[Possible risks for human health (such as the production of allergenic proteins), or for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the appearance of superweeds as a result from gene flow), should be carefully studied, and a science-based assessment of benefits vs. risks should be made on a case by case basis, both for GM plants and for plants obtained  
by conventional breeding methods.]

[見:Weil JH. Are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  
useful and safe? IUBMB Life. 2005 Apr-May;57(4-5):311-4.] 

 

2006年,巴西科學家在一篇論文中報告說:

 

在抗草甘膦的轉基因作物中,已經發現了三種抵抗草甘膦的雜草

(Three weed species have evolved resistance to glyphosate in GRCs);

 

抗草甘膦的轉基因確實轉移到了非轉基因的canola中

(Glyphosate resistance transgenes have been found  
in fields of canola that are supposed to be non-transgenic);

 

當抗草甘膦基因與其他轉基因(如抗蟲基因)聯手進入野生植物中之后,自然生態系統將會受到影響

[Glyphosate resistance transgenes themselves are highly unlikely to be a risk in wild plant populations, but when linked to transgenes that may impart fitness  
benefits outside of agriculture (e.g., insect resistance), natural ecosystems could be affected.]

 

[見:Cerdeira AL, Duke SO. The current statu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glyphosate-resistant crops: a review. J Environ Qual. 2006 Aug 9;35(5):1633-58.] 

以上是幾個“主流科學界”的研究例子。

 

事實上,查遍國際學術期刊,筆者也沒有看到某些科普文章所聲稱的那些所謂“主流科學界的立場”。

 

有人打著那個子虛烏有的“主流科學界”的招牌,就如同那些販賣核酸營養品的奸商們把

“諾貝爾獎得主”的肖像印在報紙上,用來證明他們的產品得到這些科學家的“認證”一樣,實際就是在唬弄人。

 

之九:美國食品,百分之六、七十含有轉基因成分嗎?

美國市場上的食品,百分之六、七十含有轉基因成分嗎?

  

前面提到,目前來說,轉基因的危險大多是潛在的,這或者可能是由於轉基因產品在市場上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余年,其潛在的危險尚未充分顯露出來;或者可能是由於相對于傳統的非轉基因產品,它們所占的比重要小得多,因此它們的危險尚未積累到能夠被檢測到的水平。這就如同中藥一樣:我們都承認“是藥三分毒”這個說法,但我們極少看到有誰被中藥毒死 --- 當然不包括假藥中毒。

這是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服用中藥的劑量,相對來說非常小,其毒性或者被人體內的排毒機制所化解,或者它們還沒有達到能夠顯示其毒性的臨界點。 

 

 

有些科普文章聲稱:    

 

美國市場上的食品,百分之六、七十含有轉基因成分,你憑什么說“它們所占的比重要小得多”?

 

其潛臺詞就是說:“轉基因”已經久經考驗、充分考驗、無需再考驗了,大家就聽我的,放心吧!

 

 

其典型的代表, 是方舟子先生。

 

確實,這是方舟子先生在力挺轉基因食品時的一個最大的“論據”。在過去幾年間,他不厭其煩地、翻來復去地、羅哩羅嗦地、絮絮叨叨地說了個沒完沒了。請允許我們摘要欣賞:

 

“美國超級市場上的食物制品中,約60%含有轉基因的成分。”(《轉基因作物的是是非非》,2001年6月)

 

“美國超級市場上的食物制品中,約60%含有轉基因的成分。”(《方舟子笑談生物技術》,2002年11月)

 

“美國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就沒有加標志,雖然美國市場上60%的食品含轉基因成分。”(方舟子評論《6種雀巢食品含有不明基因為何還在亞洲銷售?》,2002年12月)

 

“轉基因食品進入美國市場,已有十來年的歷史,而目前美國市場上的食品中,大約60%含有轉基因成分。”(《轉基因作物恐慌與真相》,2003年3月)

 

“從第一種轉基因食品——一種不容易軟化的西紅柿——在1994年進入美國市場算起,美國人食用轉基因食品已有十年的歷史,目前美國市場上的食品中,大約60-70%含有轉基因成分。”(《轉基因,標不標記?》,2004年5月)

 

“我認為現有的證據是能夠說明問題的,因此可以放心食用。我本人也已吃了十年的轉基因食品。許多人不知道,美國既是轉基因作物最大的生產國,也是消費國,第一種轉基因食品(轉基因西紅柿)是1994年在美國上市的,目前美國市場上的食品大約60-70%含有轉基因成分,而且不做標記。”(《如何看待轉基因技術?》,2004年12月)

 

“美國人食用轉基因食品已有十年的歷史,目前美國市場上的食品中,大約60-70%含有轉基因成分,而且不做標記。”

 (《“直言了”的轉基因恐慌與真相》,2006年2月)

 

“美國使用Bt毒蛋白做為生物農藥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大面積種植含Bt基因的抗蟲害轉基因作物也已有十來年的歷史,迄今未發現一例人畜因吃這種作物中毒的。用老鼠和綿羊做的實驗也表明吃Bt毒蛋白不會影響哺乳動物的身體健康。”(《不必害怕轉基因大米》,2006年12月)

 

“轉基因食品在美國上市已有十幾年,目前美國市場上的食品中有70%含轉基因成分,而且不做標志,我多年在美國生活,當然已經吃了無數轉基因食品。”

“美國是轉基因產品最大的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國,美國市場上的食品70%都含轉基因成分,而且不做標志。這些產品本國國民吃不完,才要出口,而不是自己不吃拿去出口。”

“轉基因食品上市已經十幾年,還沒有出現哪怕一例因為吃了它而出問題的。不要聽信‘環保組織’的虛假宣傳和媒體不負責任的炒作。”

(《方舟子就轉基因食品問題答〈時尚營養〉記者問》,2007年8月)。 

 

方先生的口吻,與其說是一個“著名科普作家”在科普,倒不如說更象是一個拼命賺取傭金的“推銷員”在推銷。

 

 

9。

 

那么,事實是怎樣的呢?

 

 

事實是:

 

這個“美國食品的60-70%都含轉基因成分”,

純粹是一個數字游戲,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騙局。

 

首先,沒有誰能夠說清楚這個數字到底是怎么來的、根據的到底是什么。(當然,方先生或許例外,他也許有秘密渠道知道,但是可惜,他從來也沒有向大家透露過!)

 

根據康乃爾大學一個專門介紹轉基因問題的網站

http://www.geo-pie.cornell.edu/gmo.html),

在2003年以前,美國政府總共批準了12種轉基因植物可以進行商業生產,它們是:大豆、玉米、棉花、Canola、馬鈴薯、木薯、番茄、甜菜、水稻、亞麻,等等。由於其中有很多轉基因植物根本就沒有投入商業生產(如水稻、亞麻),有的在投入市場之后不久就從市面消失(如第一個商品化的轉基因植物番茄),它們之中,只有大豆、玉米和Canola是美國轉基因食品中的主要成分。而玉米在美國主要用于飼喂牲畜(美國人喜歡吃的青玉米,極少是轉基因的),大豆和Canola用于榨油。那么,這三樣都不是人的主食的植物,怎么能夠構成美國食品的三分之二呢? 

 

 

原來,所謂“美國食品”,指的是貨架上的成品或半成品。

 

例如,披薩餅中含有豆油,而根據美國大豆60%到70%以上是轉基因大豆,則可以大致推測這個披薩餅有60%到70%的可能“含轉基因成分”。由於很多食品都含有豆油,結果就得出了這么個“大約莫”的60-70%。

 

依此類推,假如蛋糕里含有玉米粉,則這個蛋糕就有和當年轉基因玉米占玉米總量百分比相應的可能“含轉基因成分”。 

那么,到底什么是一個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呢?

 

說一個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指的是:

 

·        它或者含有轉基因本身(DNA),

·        或者含有轉基因的產物(蛋白質),

·        或者是轉基因的目的產物(如某種特殊脂肪酸)。


而實際情況是:豆油中則既沒有核酸,也沒有蛋白質,它怎么能夠被說成“含有轉基因成分”呢?(含有特殊脂肪酸的轉基因大豆很少。)。


 

我們基本上可以斷言:即使是“轉基因大豆”生產的豆油,其含有“轉基因成分”的可能性,也基本上是0!

 

所以說,用“美國市場上的食品70%都含轉基因成分”來證明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欺騙。 

 

實際上,這句話的英文是這樣的:

 

“Recent estimates suggest that more than 60% of 
food products on US shelves may contain at least a small quantity of some crop that has bee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最近的估計表明,美國市場貨架上超過60%的食品可能含有至少是少量的轉基因作物。

http://www.geo-pie.cornell.edu/crops/eating.html)”。

 

說“60%的美國食品”含有“至少是少量的轉基因作物”,是準確的、科學的說法,而把它們說成是含有“轉基因成分”,顯然是蓄意的誤導。

 

而且還故意刪去“至少是少量的”這幾個字。。。 真是令人不知道該怎么評價了。

 


 

確實,大豆、玉米充其量也只能算作是美國人的食品中的輔助食品。這些植物的“轉基因產品”即使出現在在美國食品中,在該食品中所占的比重,也可以說是“極為少量”的。如上面所舉的蛋糕的例子:

玉米粉在蛋糕中所占的比重很低,而且人們也不拿蛋糕當主食。

 

而大米是亞洲人的主食,是人們每天都要大量攝取的食物。拿“少量”的、并且很可能根本就不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轉基因食品”來證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要中國人“不必害怕轉基因大米”,這哪里象是一個“科普作家”在作科普,倒活象是一個奸商在推銷“核酸營養品”。 

“轉基因”小科普之十:關于基因污染

2004年12月31日,《國際先驅導報》發表題為《專訪著名生物化學博士方舟子:轉基因不是怪物》的文章,其中記者問道:

 

“有人擔心,轉基因技術會破壞物種原有的基因庫,您對此怎么看?”

 

方先生答曰:

 

“這主要是擔心轉基因作物會與野生的親緣物種發生雜交,例如轉基因水稻和野生稻發生雜交,‘污染’了野生稻的基因庫。這種擔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沒必要有太多顧慮。人們并不特別擔心人工栽培的水稻,例如雜交水稻,會‘污染’野生稻的基因庫,為什么就要對轉基因水稻另眼看待?與其他人工栽培的水稻相比,轉基因水稻不過是多了一個或少數幾個外源基因而已,它不是什么怪物,即使‘污染’野生稻的基因庫,也不過是在水稻基因庫中原有的幾萬個基因中多加了一兩個新基因,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2004年底、2005年初,方舟子接連發表文章,接受記者采訪,討論的問題之一就是轉基因植物可能造成的“基因污染”。

 

在作于2004年12月16日的《“轉基因”與“轉生態”》中,方先生說:

 

“反對轉基因的人士認為推廣轉基因作物會帶來環境問題,例如,轉基因作物的花粉被風或昆蟲帶到野草的花中,會不會使外源基因轉入野草中,造成所謂‘基因污染’?

 

“如果兩個物種之間親緣關系很遠,是不可能雜交的,因此這種可能性極低。但是如果兩個物種親緣關系很近,則有可能產生基因交流。因此,人們擔心轉基因作物的基因會‘污染’其同種非轉基因作物,特別是其野生的親緣物種。這種擔心有一定的道理,在學術界也很受重視,雖然目前并無證據表明已出現了這種情形,但是為慎重起見,許多專家建議對轉基因作物的栽種范圍做出一定限制,例如,不要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區推廣轉基因水稻,以免野生水稻群體被‘污染’。

 

“這只是一種慎重的做法,甚至可以說過于慎重了。在有野生水稻的地區,人們也大量地種植栽培水稻,包括雜交水稻,為什么就不擔心這些水稻品種的基因也會污染野生水稻呢?轉基因水稻不過是比其他水稻多了一個或少數幾個外源基因而已,即使污染了野生水稻,也不過是在水稻原有的幾萬個基因中多出了一兩個,并沒有使其遺傳發生根本改變,野生品種的優良性狀不會因此喪失。即使萬一出現了意外的大面積‘基因污染’,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實際上,在病毒的作用下,這種跨品種、跨物種的基因交流,在自然界中也是常常出現的,‘自然’得很。” 

 

 

總結起來,方先生翻來覆去說的,無非有兩個:

 

第一,基因污染不過就是在野生植物的基因組中多加了一兩個轉基因而已,相對于被污染植物的數萬個基因,這根本算不上是什么;

 

第二,這種污染,在自然界中,“在病毒的作用下……是常常出現的,‘自然’得很”,——所以“主流科學界專家”們的慎重,就更加顯得無知得可笑了。 

 

而事實是:方先生的這兩條“論據”,全都是來自他的無知!下面進行分析。

 

 

11。

 

不錯,高等植物的基因組確實含有幾萬個基因。而轉基因,在多數情況下,也確實只有一兩個。但是,基因污染問題,并非象方先生所想象的那樣,只是這兩個數字的簡單比較。

 

一般來說,基因的存在價值在於它的功能,而基因的功能只有在“表達”(expression)之后才可能出現。植物基因組的幾萬個基因既不是同時全部表達、也不是在所有的細胞和組織中都表達,并且它們表達的強度——除極少數基因之外——都相當低。 

而為了使轉基因能夠超量表達(overexpression),在植物中,絕大多數轉基因都被置于一個超強的“啟動子”(promoter,可以看做是一部機車的引擎)的控制之下,其目的就是要使這個轉基因連續地、大量地、在所有的組織和細胞中表達,從而產生大量的轉基因蛋白。

 

這個超強的啟動子,在多數情況下是花椰菜花葉病毒

(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CaMV )的35S啟動子。在這個啟動子的控制之下,一個轉基因的表達水平,即產生功能蛋白質的能力,是一般植物基因的幾十倍、上百倍、甚至可以達到上千倍。

 

也就是說,被污染的植物中,轉基因(DNA)雖然在數量上僅占幾萬分之一,但轉基因的產物(蛋白質),卻可以達到這個數字的成百倍、上千倍。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在轉化葉綠體基因組的植物中,轉基因表達的蛋白質含量可達到植物總蛋白質的3-5% (二十至三十分之一)。

 

[見: Bock R. Transgenic plastids in basic research and plant biotechnology. J Mol Biol.  2001 Sep 21;312(3):425-38.]

 

所以說,僅僅比較基因的數量,就象是說,這個島上有一個老虎,幾萬兔子,老虎的數量是兔子的幾萬分之一,所以,老虎的侵入“不是什么災難”。還有比這更荒謬可笑的結論嗎? 

 

那么,方舟子這個美國的分子生物學博士,為什么會如此的無知、如此的可笑呢?其原因就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轉基因技術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要使這個基因“超量表達”。這個前提不滿足,轉基因技術在多數情況下是無法達到預期的功能的。也就是由於這個無知,使方舟子在2005年仍舊不知道早在十多年前,人們在設計、構建轉基因的時候,會人為地加入一段“垃圾基因”(內含子),以提高轉基因的表達水平。

 

[見:Clark AJ, Archibald AL, McClenaghan M, Simons JP, Wallace R, Whitelaw CB.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of transgene expression. Phil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 1993 Feb 27;339(1288):225-32.]

 

所以,他才會天真地反問人家:“什么叫‘基因蛋白成形過程’?內含子、假基因之類的垃圾基因對此有什么意義?” 

 

 

至於方先生說:在自然界中,基因污染“在病毒的作用下……是常常出現的,‘自然’得很”,則更加荒唐了。

 

據方先生后來承認:他所說的這個作用, 指的就是所謂的 “水平基因轉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HGT)。

(方舟子:《答〈中國青年報〉記者劉縣書的批評》)。

 

事實是,HGT在原核生物中是常見的,在真核生物中則比較罕見,而在植物中,這種“在病毒的作用下……的基因交流”,不僅不是“常常出現”的,恰恰相反,人類至今還沒有發現這種現象。

 

[見:Andersson JO. Lateral gene transfer in eukaryotes. Cell Mol Life Sci. 2005 Jun;62(11):1182-97.]

 

假如這種“基因交流”象方先生所說的那樣是“常常出現的”,現在的科學界就不會僅僅使用農桿菌和基因槍來獲得轉基因植物了。


【注:科學家發現,煙草基因組中含有與聯體病毒基因組相關序列,

(geminvirus-related DNA,GRD),

因此懷疑它們來自聯體病毒。但是,第一,這種懷疑尚未得到實驗上的證明;第二,即使這種懷疑屬實,它們的發生在進化年代上也甚早,并且根本就不是“常常出現的”;第三,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聯體病毒可以介導HGT。】 

 

 

12。對上一小節的注解

 

對于轉基因的“基因污染”問題,可以這么說:在病毒的作用下跨品種、跨物種的基因交流,在原核生物中是普遍的;但是在植物中,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過這種現象;但是在理論上,仍然是可能的,尚沒有任何研究證明可以排除這種可能性。

 

這本來是有利于“轉基因安全性”的一條論據,可惜,由于方先生生物知識的欠缺,露了怯,把一條好經給念歪了。

 

但是,由于方先生的這個觀點:“基因污染不過就是在野生植物的基因組中多加了一兩個轉基因而已,相對于被污染植物的數萬個基因,這根本算不上是什么”,引起我們討論轉基因的超量表達能力,恰恰又是對“轉基因安全性”不利的一條強大論據。

 

這個不利,應該不是表現在“基因污染”上面, 而應該是有其他表現的。

 

比如,超量表達的結果,是使得該轉基因作物的產品(大豆、玉米之類)中,“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蛋白質”的含量極大地增加了。比如,如果我們以大米為主食,大米中的“轉基因成分”含量可能是很高的,從而使得我們、以及我們身體內的微生物和“轉基因成分”發生“親密接觸”的機會也是很高的,大大地高于美國人和“轉基因成分”“親密接觸”的機會。

 

(人家不過吃一點豆油、玉米油,而這些油里面含有“轉基因成分”的可能性基本是0;也吃一點蛋糕里的玉米面,那也是很少很少的)。

 

這樣,“轉基因成分”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首先在我國被發現和觀測到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極大地高于在美國被發現和觀測到的幾率。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